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177章 殘花啼露莫留春

第177章 殘花啼露莫留春

  蒙古女子特喜歡蕩秋千。


  每年的清明,各個路府衙門都會舉辦“蕩秋千”比賽,婆婆於璐都會借此機會一展身手。可是今年,不知道為何,她哪裏也不去,就一直宅在家裏,這使得清婉的墮胎計劃泡了湯。


  【一】《浣溪沙.殘雪凝輝》納蘭性德.詞


  殘雪凝輝冷畫屏,

  落梅橫笛已三更,

  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

  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裏憶平生。


  這些日子裏,清婉雖夜不能寐,但她的飯量卻增加了不少。這都是因為肚子裏的孽障,拚命吸取營養而讓她“現身”出醜啊!


  深夜,清婉又餓得睡不著覺了,便爬起來,想去廚房找些吃食。


  她輕輕打開了房門,一陣風順勢吹了進來,也吹來了北屋香甜酣暢的呼嚕聲,清婉的淚不由得奔湧而出。內心忽然感覺,這種畸形的愛情,是否是一個錯誤?當初,那樣決然地放棄了初戀,又是不是一個草率的決定?


  清婉又退回到了屋子,從櫃子裏拿出了一壇“荷花白酒”,打開,獨酌了起來。


  她一邊喝酒,一邊喃喃道:


  “花開花落花無悔,


  緣來緣去緣如水。


  花謝為花開,花飛為花悲。


  花悲為花淚,花淚為花碎。


  花舞花落淚,花哭花瓣飛。


  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


  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夜晚,清婉是更加想念修染表哥。她自言自語:“想你了,在繁花落盡的雨後,香隕殘存的花瓣,在春雨的哀曲裏碾轉,花魂飄落的瞬間,風兒,也停止了呢喃。


  幾次生死,都是你把我從生死線上拽了回來。


  這次,你能否再救我一命?

  你為何,不再來尋我?哪怕就見上一麵,就你我獨處……哪怕就那麽一小會兒,都能洗掉我汙濁的一大半……”


  清婉起身來到了窗前,隨手拉開了珠簾。微風拂過她的臉頰,細雨飄落窗台,任思念的淚水肆意地流淌。


  黑暗中,院子裏有一束亮光,那是南屋的燈光透過來的。


  想必是,紀緒又起床了。


  紀緒有個習慣:就是第一遍雞叫的時候,他必須起床,他說,這個時候讀書,是最容易記憶的;第二遍雞叫,他便用悠揚的笛聲喚醒暮羽、有才和傑克遜起床,到院子裏去練武健身,然後背誦詩文。


  清婉凝望著這束微弱的光線凝聚成的餘暉,經牆上的花窗透了過來,把院子中花木映射在天井裏,恰似一幅水墨的畫屏。


  絲雨切割著光線,可怎麽也切不斷。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根線在牽引著清婉。她鬼使神差地打開了房門,悄悄走向那垂花門,輕輕拉開門栓,又轉身掩上。


  【二】《殘花》李商隱.詩


  清婉在紀緒的門前站了好大一會兒,最後終於鼓足勇氣,抬起纖纖玉指,叩響紀緒的房門。


  裏麵並沒有回聲。


  可能是,沒聽見?

  清婉接著又敲了兩下,輕聲地說:“弟弟,是我!”


  紀緒知道,這“弟弟”的稱呼,決不是對暮羽的稱呼,而是對自己而言。心想,這三更半夜的,她來幹嘛?便問,“清婉姐,您有事麽?”


  “嗯,有!”


  “那天明了再說,行嗎?”


  “我想,就現在!”


  紀緒心裏頗有狐疑,“那你說吧,我聽著呢!”


  思忖了良久,清婉硬著頭皮,細聲地說道: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道逢遊冶郎,恨不早相識。”


  這是樂府詩《孟珠》裏的一首曲辭,是一首求愛的詩!

  此時,屋內的空氣凝重了起來,紀緒嚇得大氣都不敢喘。


  清婉繼續引誘道:

  “望歡四五年,實情將懊惱;


  願得無人處,回身與郎抱。”


  “望歡”中的“歡”字,就是現在“親愛的”的意思。如此肉麻的情話,讓青春懵懂的少年可怎麽受得了?

  此時,屋子裏靜得可怕,都能聽到紀緒的喘息聲!

  清婉還繼續說,不過,她不再吟詠古詩詞,而是說直白的情話:“雨中,是誰將對你的相思,串成了千千心結?風裏,又是誰捧起我的臉龐,讓歲月美的黯然神傷?”


  隻見得房門抖動了起來,那是紀緒倚在門上,被嚇得渾身哆嗦了。


  紀緒背靠雙門,雙手緊緊地把住門扇,心想:清婉姐,今天這是怎麽了!?


  清婉知道紀緒已經亂了方寸,心道:小毛孩子,姐姐玩個你還不是綽綽有餘!便說,“你知道外麵,在下雨麽?你知道姐姐,沒打傘麽?”


  不一會兒,門被慢慢打開了,卻隻伸出了一把雨傘。


  清婉趁著去接那把傘的機會,一把抓住了傘頭,使勁一拉,連傘帶人就給拽了出來。


  紀緒剛站穩腳跟,打開了雨傘,清婉就鑽進了他的傘下。紀緒隻顧的撐傘,根本就沒防備,就被清婉給摟住了脖子。


  清婉借著酒勁,把那火辣辣的唇強吻上紀緒的嘴,並使勁地嘬吸……紀緒一隻手撐傘,另一隻手奮力地往外推,可哪裏推得開呀!


  清婉的手也沒閑著,順著紀緒的“直裰”對襟長衫的縫隙,就把自己的一隻手給伸了進去,撈著紀緒的腰帶係扣就解……


  紀緒推了她幾次也沒能推開。


  索性,丟下雨傘就跑。可腰帶,被清婉的手死死地攥著,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掰開她的手,要不是紀緒是練武之人,還真掙脫不了。


  紀緒轉身鑽進了自己的屋子,隨手插上了房門。


  清婉呆了一會兒,彎身拾起了雨傘,來到了門口的那棵杏樹前,撿起了一片被風雨吹落的花瓣。


  仿佛,那杏花也浸滿了飄落的淚,可是,再多的悲啼,也未能留住春天。


  她眼淚汪汪地說道:


  “殘花啼露莫留春,


  尖發誰非怨別人?

  若但掩關勞獨夢,

  寶釵何日不生塵?”


  這首詩的意思是:一個柔發瀟灑的年輕人,誰能夠不怨恨別離?但是,如果隻是關在房裏一個人苦苦地做著幻夢,那麽即便是光閃閃的寶釵,又怎能不滿身塵灰?

  過了很長時間,隻聽屋子裏傳出了悠揚的笛聲,不是素日裏的《鷓鴣飛》【1】,而今吹的是《梅花落》【2】。


  清婉知道這首曲子所表達的意思,她瞅了瞅緊閉的門戶,歎了口氣,輕聲說道:“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


  隨後,悵然離開了……


  ————————————


  注釋

  【1】《鷓鴣飛》


  鷓鴣飛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間樂曲,也用於簫獨奏或絲竹樂合奏。後經笛子演奏家陸春齡改編,注入了江南絲竹的風格,使樂曲更加清麗動人。


  樂曲通過對鷓鴣飛翔的形象描繪,表現了人們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願望。樂曲分慢板、中板兩個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間樂曲的放慢加花,演奏家充分發揮曲笛渾厚抒情的特長,通過氣息的控製、變化,運用音色、音量得收放變化以及滑音。輕音、打音、疊音等手法,使音樂悠揚委婉、明澈、圓潤。中板部分是前奏的變奏,音樂活撥流麗,表現鷓鴣展翅高飛的情景。


  《鷓鴣飛》這首曲子,說是根據李白的《越中覽古》改編的。


  李白的詩是這樣寫的: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隻今惟有鷓鴣飛。


  這首詩意思明白、易懂,通過對越國打敗吳國得勝歸來的描寫,再現了吳越曆史上的繁榮,和唐時的越中“唯有鷓鴣飛”的荒涼景象進行對比,從而表達了對曆史的感慨和對當朝統治者的譴責。


  曆史上的“越中”大約在今天浙江一帶,越國的都城會稽就在今天的浙江紹興,而吳國的都城則在今天江蘇的蘇州,這和湖南相距甚遠。那麽,為什麽要把這兩者放在一起呢?


  因為《鷓鴣》是古詞牌,相關的有《鷓鴣詞》,《鷓鴣天》。其中《鷓鴣天》也叫《鷓鴣引》、《思越人》。而湖南的《鷓鴣飛》與江浙一帶似乎能扯上一點兒關係。《鷓鴣天》據說是宋代宋祁首先創立,是根據唐人詩句取名的。雖然《鷓鴣天》的內容中也會出現唱《鷓鴣》的內容。但是目前尚沒有實據可以證明《鷓鴣詞》、《鷓鴣天》的音樂是同一樂曲。因此,“越中”未必能將兩者聯係起來。


  既然《鷓鴣飛》是根據《越中懷古》改編的,那麽在內容上就必須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越中懷古》基本上決定了趙版《鷓鴣飛》所要表述的內容。由此可以斷定《鷓鴣飛》是一首懷古作品,是借湖南的音樂來懷江浙的古,內容才是兩者真正的聯係點。


  那麽我們就來比較一下詩和樂。


  在藝術呈現手法上,兩者是不同的,《越中懷古》通過古今對比來呈現;而《鷓鴣飛》則是通過兩段慢板一層一層鋪陳、渲染,最終將樂曲推向高潮。


  在主體參與程度上,兩者也是不同的,《越中懷古》中的個人主觀情感被壓縮到幾乎沒有,完全憑事實說話,屬於“無我之境”;《鷓鴣飛》則將李白沒宣泄出來的情感釋放出來。樂曲從鷓鴣飛翔引發作者的情感,或低吟、淺唱或心潮起伏,最後思接千載,文思如水,精鶩八極,心遊萬仞。是通過自身的感受、自我的形象來表現內容,屬於“有我之境”。因此,有人說“《鷓鴣飛》沒有著力描寫古代的繁華”,是對的!它隻是描寫了鷓鴣飛翔和自我情懷。


  在寫作的目的上,《越中懷古》是對曆史的憑吊和對現實的不滿;而《鷓鴣飛》則不能確定的因素較多,既有對曆史的感慨,又有作者聯想到的……但是,說得都很模糊。


  古人說,語言的盡頭是音樂。


  這兩首藝術作品讓我們看到語言與音樂的相通和不同之處。《鷓鴣飛》引詩作據,不僅使內容更加明確,而且兩者相映成趣,堪稱雙璧。


  【2】《梅花落》


  《梅花落》屬樂府橫吹曲調,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傳為西漢李延年所作。別名《落梅》、《落梅花》、《大梅花》、《小梅花》等。“橫吹”屬古樂府中的鼓吹部,《梅花落》就是鼓吹部中的“橫吹曲”。“橫吹”不僅是橫吹曲的簡稱,也是樂器的稱謂,其形類於笛子。


  《梅花落》和《折楊柳》都是笛曲的代表。而且,《梅花落》也是一首大角曲,用於特定的朝廷儀式,由專門人員演奏,隸屬一定的部門。


  郭茂倩《樂府詩集》說:“《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樂府解題》說:漢“橫吹曲”共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晉以後唯傳十八曲。《梅花落》即其一。


  李白《黃鶴樓聞笛》一詩:“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落梅花”,指的就是樂曲《梅花落》,為了押韻,用倒裝手法寫成。


  高適的《塞上聽吹笛》一詩中:“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中“梅花”,也是指樂曲《梅花落》。


  在古樂府中,詩詞與音樂在意義上不可分割。是什麽曲牌,就配其內容的詩詞。因此《梅花落》也是樂府詩題。一般的《梅花落》的樂曲和詩詞都是以傲雪淩霜的梅花為主題。


  據《樂府題解》裏記載,《梅花落》原為漢樂府二十八橫吹曲之一,魏晉以後很風行,為當時流行的十八首橫吹曲之一。從南北朝時期開始,橫吹曲《梅花落》又被稱為笛子曲《梅花落》。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傳更廣,成為詩人墨客經常歌詠的對象。其不僅以音樂形式流傳,而且對文學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出現了“落梅、芳樹,共體千篇”的盛況。宋元明清幾代也一直流傳。後來流行的琴曲《梅花三弄》也是根據《梅花落》改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