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寄花寄酒喜新開
晚宴安排在後花園的小涼亭,小石桌不大,也就能坐三四個人。也許,趙夫人會安排杏兒一起吃飯?
【一】《故鄉杏花》司空圖.詩
寄花寄酒喜新開,
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
故人何得不同來?
王冕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寄情於花,寄情於酒,欣喜與花的盛開。他左手拿著花枝,右手拿起酒杯,凝視著杏花色的嬌媚,欣賞著甜白釉的瑩潤,“想問問花枝與酒杯,她究竟會不會一起來呢?”
隻聽腳步聲響起,是兩個人的腳步,回頭尋望,於湉緩步而來,她身後著實跟來了一個姑娘,但不是杏兒,而是她的丫鬟滿秋。
王冕心裏有點兒失望但他仍期待:也許她隨後就到?是啊,女孩子家總得打扮一番麽!
於湉坐定後說:“王公子,我們開始吧!”
王冕一愣,手指了指自己和於湉問:“就我們倆?”
於湉笑道:“那你還想讓誰來?”
王冕尷尬地說:“我…我以為薛姨娘…會來……”
“相見丈母娘?是不是太心急了點兒。”
“我來了半天了,你也不帶我去拜見她,這都到了吃飯的點兒了,再不去見,是否有失禮節?”
“你就是想見她,也不能如願了。”
“怎麽,她不在這裏?”
“在是在,但她在‘閉關修行【1】’,你如何見得到她?”
“薛姨娘,她……”
於湉笑道:“別一口一個娘的叫,叫得我都心煩。”
王冕也笑,“你心煩什麽?”
“你這麽一大把胡子,把我們都給叫老了。”
“對你們這些貴夫人呐,總得有個尊稱不是。”
“是啊,直接稱呼薛夫人,豈不省事?你倒好,一口一個姨娘……”於湉笑道,“想做人家老女婿,你也得先把眼前的事搞清楚弄明白了不是!”
“眼前什麽事?”
“還什麽事,”於湉舉起了酒杯,和王冕碰了一下,“先喝個酒,穩定一下你那波瀾壯闊的情緒……”
【二】《臨江仙.杏花》李彌遜.詞
一片花飛春已減,
那堪萬點愁人。
可能春便負閑身,
細思愁不飲,卻是自辜春。
且共一尊追落蕊,
猶勝陌上成塵。
杯行到手莫辭頻,
杏花須記取,曾與此翁鄰。
兩人幹了杯中酒,王冕迫切地問:“什麽事?”
於湉夾了一筷子菜,吃了,“你說你,光知道喜歡人家,”她細嚼慢咽地,慢條斯理地咽下後,才說,“現在的女孩子,物質得很!你說你,沒房沒車的,你憑什麽讓人家姑娘嫁給你?”
“這、這、這……”
“好~,就算我家杏兒不與你計較,嫁給你了,就住你的破茅草小屋,可你讓你的書童住哪兒?總不能那麽個半大小子跟你們睡一起吧!”
“他,他,他……我,我可以去找我的老鄉泰不華,現在他是秘書監著作郎,他住的地方寬敞的很,我跟他要個二三間屋子做新房,也是可以的……”
“寄人籬下呀!”於湉說,“再說,這些都不確定。”
“先解了這燃眉之急!再說,明年不又春試了麽,說不定,我能中得進士……”
“你的心,可真大!”於湉說,“那就等到明年京試後再說,你若真能喜得進士,我們來個雙喜臨門,豈不更好!”
“趙夫人,你怎麽又反悔了?”
“不是我反悔,我覺得現在你這種狀況吧,我沒法和我大哥交代。”
王冕著急起來,“這有什麽不好交代的?她未婚我未嫁……”
站在旁邊斟酒的滿秋“噗嗤”一笑。
於湉也笑了,“怎麽,你還想倒插門呀?!”
王冕雙手一合,杵在自己的兩腿中間,說道:“若是嶽父大人不嫌棄,我就免為其難。”
“王公子啊,你又何必急於這一時呢?”於湉都被王冕的說詞給氣笑了,搖著頭說,“這,這可與公子的梅花性格不符合呀!”
“二姑呀,我都四十多了……”
滿秋實在是忍不住,捂著嘴兒趕緊往外跑,否則就笑噴了。
於湉也使勁忍住笑,“現在就剩你我兩人了,說吧,二姑聽著呢!”
“有道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說,我的父母都那麽大年紀了,我再不抓緊婚配,二老在有生之年,還能看上孫子麽!”
“看孫子,還不簡單,隨便找一個女子為你延續血脈不就行了。”
“這事兒怎能隨便呢?總得找個讓自己喜歡吧!”
“你就那麽喜歡我家杏兒?”
“是啊,豈止是喜歡,簡直是,朝思暮想。”
王冕誠懇的態度和急切的心情,著實讓於湉感動。她感覺眼前這位書生確實打心眼裏喜歡這個缺心眼的侄女。但於湉又為難道,“關鍵是,我那大哥,很勢利的,我們找婆家那會兒,不是四品以上的官員,一律不考慮嫁……”
王冕沉默了,隻是低著頭,一個勁地喝酒。
於湉見狀不忍心再刺激他。
最後,隻聽王冕憋出了一句,“可別把我逼急了……”
於湉一驚,“逼急了,你當怎樣?”
“我就學那司馬相如……”
“噢,私奔啊?!”於湉笑道,“你可能是司馬相如,可杏兒,她不是卓文君呀!”
“怎不是?”
“私奔,是有先決條件的。”
“什麽條件?”
“最起碼得兩情相悅吧!”
“哦~,這沒問題,我喜歡杏兒,杏兒也喜歡我。”
“你怎知人家杏兒喜歡你?”
“她朝我笑了。”
“嗬,”於湉說,“我家那傻丫頭朝誰都笑!”
“我與杏兒姑娘,不是第一次見麵,我們已經見麵三次了。”
聽王冕這麽一說,著實把於湉嚇了一跳,“怎麽,你們私會過?”
“沒~有~”於是,王冕就跟於湉詳細講述了他倆的前兩次相見……
聽完後,於湉說:“看來,你倆也真是緣分。不過,你倆私奔,你那進士,就不考了?”
“娶不到杏兒姑娘,我還考什麽進士呀!”
“那你在京城這十多年,不就白搭了麽!”
“也不算白搭,最起碼我賺了京都媳婦。”
於湉白了王冕一眼,又思忖了一會兒,最後說道:“這樣吧,你就別在你那小破屋住了,你先搬到我這別墅來住。”
“搬你這兒住?”
“是啊,這與她朝夕相處多方便……都是40多歲的人了,我不多說,你也明白……最起碼,讓我在大哥那裏,來個順水推舟……”於湉覺得自己說的有些露骨,便道,“當然,讓你離開那小破屋,主要是不讓家裏人知道你之前的窘況……”
“然後呢?”
“然後,然後你不是說去你老鄉那裏完婚。”於湉說道。
王冕點了點頭。
於湉繼續說:“正好,你老鄉也是五品官員,這也符合我哥的標準。”
“不是嫁給我老鄉,是嫁給我!!”
“你也死心眼,你不會別說,泰不華是你的老鄉。”
“那說什麽?說是我義父,也得有人信呐,人家才22歲。”
“這倒是,我說讓你把胡子剪了,你非不聽!”
“這礙胡子什麽事?”
“哎,你做他幹爹倒挺合適的。”
“人家也得願意呀!”
“反正,你盡量把關係往近裏說,讓我在大哥麵前好為你說話。”
“好,有機會我找泰不華談一談,最起碼先認一個表親。”王冕又問,“我先到你這兒居住,我的書童怎麽辦?”
“也一起過來吧!又不是住不開,正好多來個男孩子,帶帶我這裏的陽氣,這裏住著一群姑娘……”
“我們來住,以什麽為借口呢?”
“你不是會畫畫麽?你說我這兒風景優美,以寫生為借口……誒~”於湉好像又想起了什麽,說道,“你幹脆給我的小艾艾做幹爹如何?”
“艾艾是誰?”
“我的一小孫女,是我三子修染撿來的孩子,今年3歲了。她這幾天,一直哭鬧著跟我要爹娘,街坊的小朋友說她是個野孩子,都不跟她玩了……”
王冕倒是一點兒也沒猶豫地就答應了下來,隻是追加了一句,“爹,我可以給她當,不過,你得抓緊給她再配上個娘,這才是正事……”
於湉剜了王冕一眼,“不知道我是哪一輩子欠你的……”正好滿秋走了過來,便吩咐道,“滿秋,你把東花園的那幾間房子拾掇一下,給王公子住。”
滿秋問:“怎住東花園?”
於湉調侃道:“東床婿,不就得住東花園。”
“不是,”滿秋說,“我是說,不是有客房麽,住那兒多方便!”
於湉說:“王公子要在這兒常住,你多帶些人去抓緊收拾,王公子今晚就去住……”
“還常住?”滿秋有些狐疑。
“我認王公子為幹爹……呃,呸!”於湉大笑不止,“都讓你這胡子給鬧的……”止住了笑,又道,“艾艾任他做幹爹……你可要好好出去說道一番,就說艾艾的爹爹,從西域回來了,再不許外人說她是沒爹娘的孩子了,誰要是再胡說,就讓她爹出去狠狠地揍……”
王冕暗暗好笑:我揍他們?前幾天,我還讓那群孩子打得滿村子跑呢!
————————————
注釋
【1】閉關修行
閉關修行源自古印度無上瑜伽密法,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閉關修行,隻有經過特殊訓練的人才可以,閉關期間他們不吃五穀雜糧,隻吃少量的水果蔬菜,飲少量的水,維持生命的最低需求。正是在這種極端的狀態下,人的潛能才得以發揮,所以閉關修行一年往往相當於普通修行幾年。
所謂的閉關在佛教來說,是指關閉自己的六根、身、口、意,不讓心被雜染。而這段期間,修行者會專心的修行。生活方麵則是如常,如比庫正常托缽、誦經等。在家人則是受持8戒或者去精舍居住。
(1)簡述
閉關是指在一個設定好的小屋子裏修行,不可出門,每天誦持經咒,短期閉關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但有閉關三年六個月的就免不了要進食,進食也是有要求的,必須做到過午不食。
閉關是修行者直接體驗、體會心性的實修方法,西藏稱為“古薩裏覺貢”。嚴格說來,閉關以後才是真正的修行。因為隻有閉了關,才能真正遠離塵世的染汙影響,真正按次第順序修行。
習定是閉關的主要內容之一,習定又是聞、思、修的精華。因此,不受外界影響,有一定聞、思的基礎再去實修,這樣才能稱之為“閉關”。密宗強調“即身成佛”,因此必須限期親證實修。
(2)閉關的地方
按米拉日巴祖師的規定,應該去閉關的地方有三種:墓地、岩洞、最高的雪山。這些地方適合於修藏密瑜伽較高層次的功夫,如大手印、大圓滿、施身法等。
方便閉關由行者自主,可以看經書、觀心性,但是也要禁語、禁足、立功課表。究竟道的了生死閉關,是指未成就前誓不出關,未達目標誓不出關,一直閉到證悟成就。初修者不宜立即閉長關,當從三天、七天開始漸漸延長時間。閉關長的可有一年、三年、五年至十三年不等。
閉關所修的內容分為幾個次第:首先是五加行、四加行、六加行或十加行(任選其一),之後是生圓次第的修法,在這些基礎上再修大圓滿、大手印等無上密法。
閉關必須長期持續,不可間斷;閉關期間應摒棄一切世俗瑣事;每日除短暫的睡眠外,其餘時間全部用來修定,不容有一絲散亂,才可能成功;有時外界的打擾也會使閉關事倍功半,因而選擇閉關地點就成為重要的一環。
祖雅寺就設有閉關中心,祖雅寺的每一位修行喇嘛,都要經過至少三年三個月零三天的閉關實修,有的是六年、九年,甚至更長的閉關,這些喇嘛們發願:在閉關期間,若不獲得利益一切有情的圓滿成就,誓不出關。正因為在此修行的每一位修行人都有此大願,所以自古以來從這座寺廟中走出了難以計數的大成就者。
喇嘛們閉關的條件十分艱苦,閉關房是刮風入風、下雨漏雨。每天從早上睜開眼,就跏跌而坐開始一天的功課。
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在簡陋的關房裏將自己全部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對真理的實修體驗當中,他們熟練地運用恒河大手印、大圓滿、大中觀的利劍,身披精進修行的鎧甲,手持利眾菩提心的盾牌,在通向徹悟本性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一路降妖除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護關的人送去的三餐,經常是滿滿的又端回去。
有時他們一天吃一、兩頓飯,甚至有時幾天吃一頓。連說話都不可以,更不用說去洗漱、剪指甲了。
從入關那天起到多年後出關,頭發胡子長得長長的……這裏幾百年以來一直沿續著這種良好的閉關傳統。
(3)佛教的閉關
閉關,又稱掩關,這個名詞和風氣在印度沒有,中國也是到元朝之後,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這種修行方式的記載。閉關可能淵源於西藏佛教的長期洞窟修煉,當喇嘛隨著蒙古王朝到了中國內地,閉關方式也日漸風行。《禪林象器箋》中說:“自入元,始有閉關之說。自入明,乃有閉關學道之事。”
在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定時的、定期的功課以及一定時段的修法,比如七天、二十天、四十九天、九十天、一百天等,克期取證,專心修持某一法門,如果環境許可,確實需要,也可為期一年、三年,乃至六年、九年、數十年。
但並不一定是單獨地個人修持。例如:釋迦時代的結夏安居,中國禪林的冬、夏兩季禪期,是集合許多人共同修行的。天台宗祖師們編撰的懺法、儀軌,都是集合六、七人或數十人共同結壇而修的。在佛世時的結夏安居,也是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或於樹下,或於洞窟,或於自建的茅舍,或於居士家的空舍,是個別修行的。但那些都不是通俗說法的閉關。
古代禪宗中流行一句話:“不破參,不住山;不開悟,不閉關。”
可見對禪僧來說,必須等開悟後,才能有資格閉關。因為閉關修行需要一定基礎,否則,閉上三、五年,不是一無所成,便是因為魔障,不能如期地完成原來的誓願。除禪宗之外,其他各宗派的研修者也常有閉關之舉。如淨土宗為了念佛修行,閉淨土關;華嚴宗為了修法界觀,讀誦《華嚴經》,閉華嚴關。在佛教中,有一種名為“閉生死關”最為感人,有些大修行人發大誓願,願於一生中了脫生死,所以令自己人生的最後幾年或十多年在閉關生活中度過,直到自己覺得有了生死的把握才出關;如果沒有把握,便誓不出關。
在叢林大寺院中,有一些修行僧在閉關修行,一般閉關的人有兩種目的:一者,為了能集中精力閱讀大藏經;二者,能夠順利專修某一法門。所以,期限各不相同,有些數月,也有數年的。閉關者住的房子稱為“關房”,一般都建在僻靜處,關房必須具備一定的生活條件,如有小陽台能讓閉關者曬到太陽,內有廁所等等。在閉關期間,以不出關房為原則。所以在關房外,必須有人護持飲食、醫藥等事,稱為“護關”。
在寺院中,有人願意閉關修行,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所以要舉行很隆重的閉關儀式。
寺院的僧人集中在大殿,維那師舉香讚,接著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大悲咒》三遍,《心經》一遍,“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三稱,唱觀音讚“菩薩號圓通”,關主(閉關的人)行十方禮,感謝大眾成就他的修行,祈求佛菩薩加持。接著,唱“觀音菩薩妙難酬”八句偈,大眾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每人拿一枝香,送“關主”到關房前。在關房前預設香桌,方丈和尚、關主拈香,接著敲引磬三陣,方丈說法,說明閉關的重要意義,勸關主能珍惜這殊勝的因緣,在關中努力修行。說法後,和尚說“請”,關主進門時,回首禮謝大眾,三拜關門,大眾回大殿念回向偈。
關主閉關結束時,寺院也舉行很隆重的儀式來祝賀,並且有很多信徒來供養關主。
首先由客堂掛“啟關牌”通知大眾,大眾在聽到午梆後齊集大殿,唱香讚,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接著念“天上天下無如佛”四句偈。大眾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到關房前,悅眾敲引磬三陣,方丈和尚說法,說畢,和尚用“如意”一擊關鎖,喊“開”,關主出關後,隨方丈到大殿念回向謁,再拈香上供。上完供後,關主必須在大殿中禮謝大眾。
閉關修行能夠放下雜務,杜絕外緣,是專事修行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是,必須具備許多因緣條件,一者閉關者的禪定功夫,二者有寺院能成就,所以非常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