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衣香醉人花氣熏
清婉給二妹蕙蘭約好的相親之事,都被在門外偷窺的三妹薛杏兒聽去了。
二十七日的早晨,蕙蘭借口要去三姑家看望自家大姐,母親薛姨娘便給她派了輛車。
【一】《慶清朝慢.踏青》王觀.詞
調雨為酥,催冰做水,
東君分付春還。
何人便將輕暖,點破殘寒。
結伴踏青去好,平頭鞋子小雙鸞。
煙郊外,望中秀色,如有無間。
晴則個,陰則個,
餖飣得天氣,有許多般。
須教鏤花撥柳,爭要先看。
不道吳綾繡襪,香泥斜沁幾行斑。
東風巧,盡收翠綠,吹在眉山。
蕙蘭上了馬車,一撩車簾,卻發現杏兒與她的丫鬟梅香【1】坐在車裏。
蕙蘭先是一驚,後又退下車來,對著車窗大喊:“薛杏兒,你給我下來!”
杏兒掀開了窗簾,卻道:“幹嘛要下去呀?你捎我一段兒唄!”
“你要去哪兒?”
“我們去春遊。”
“那,那你再叫輛車麽!”
“幹嘛再叫車?又不是坐不開。”
“不順路呀!”
“你還沒問我去哪兒,就說不順路。”
“噢,那你去哪兒?”
“我去梅……”
“不順路!”
“我還沒說完,你就不順路……”
“你說完了,它也不順路呀!”
“我去梅溝,聽清楚了,梅溝。”
“你去哪條溝,我也拐不過去!”蕙蘭說道,“我是去看大姐。”
“看大姐,不正順路嗎?”
“我走南路,不走北路。”
“幹嘛不走北路呀?”
“因為你…你…你繞不繞呀……快下來!”
“幹嘛要下去,你順路把我倆稍過去,不就行了。”
“不行,不行。”
“好姐姐,你就捎小妹一程吧!隨便找一地兒,把我就這麽一撂,萬事大吉……我會永遠記著姐姐的好~”杏兒又撒起了嬌。
看情形,杏兒是不會下來的,蕙蘭隻好也上了車,“你呀,真是賴皮!”
剛一坐好,杏兒猛然發現蕙蘭穿的平頭鞋,便道:“二姐,去大姐家需要穿登山的鞋子嗎?”
蕙蘭下意識地把腳退進了裙子裏,“你管的可真寬!”
“不是呀,二姐。”杏兒又道,“你穿著如此靚麗的衣服去大姐家,就不怕大姐或是三姑罵你麽……”
“罵我什麽?”
“你不知,嫡母的孝期還未過麽!”
“我不去了,還不行麽~”蕙蘭顯然有些賭氣。
“不去了?”杏兒忍住笑,“那你去哪兒?”
“你去哪兒,我就去哪兒!”
“這就對了麽,”杏兒說,“本來嘛,這麽好的天氣,踏青多好,幹嘛去大姐家看三姑的那張‘肚子臉’.……”隨即,詭異地一笑,“是不是,好好姐呀?”
“你喊我什麽?”
“好好姐呀!”
“你幹嘛喊我,好好姐?”
杏兒歪著頭問:“你不是改名字了麽!”
“誰,誰說我改名字了?”
“大姐說的呀!大姐說,以後讓我們管你叫於好好,”杏兒跟自己的丫鬟又確認了一句,“是不是,梅香?”
梅香急忙點頭:“對呀,對呀!”
蕙蘭嘟囔了一句:“大姐說這些幹嘛~”
杏兒繼續逗弄她,“好好姐,我那二姐夫…長得帥麽?”
“什麽二姐夫?哪來的二姐夫?”
“你今天不是要去相親麽!”
“誰說我要去相親?”
“不相親,你幹嘛要捯飭得這麽好看!”
“不是要去大姐家……”
“不是,你,不去了麽?”
蕙蘭讓杏兒懟的無話可說,她一把扯過杏兒就打,“再讓你的嘴兒…瞎吧吧……”
不一會兒的工夫,馬車就到了梅溝的地界。
蕙蘭主仆四人下了馬車,丫鬟香草對馬車夫說:“你去‘浣花溪’等我們就行。”
車夫得到主人的指令,便驅車趕往浣花溪。
【二】《這輩子就跟哥哥好》梅娃.詞曲歌
春回大地,細雨成酥,寒冰化水,和風送暖。
一群穿著平頭雙鸞繡花鞋的姑娘們,結伴踏青。她們手拉著手,肩並著肩,漫山漫嶺地跑,那是一身的輕鬆,一臉的快活。她們沒有了往日的拘謹,像一群出了籠的小鳥,嘰嘰喳喳地叫,嘰嘰喳喳地飛。
眼睛湖的煙霧彌漫在郊野,優美的景色若隱若現,仿佛讓人置身於仙境之中。蕙蘭卻帶著大家不往梅溝裏走,而是順著山路往山下去。
杏兒問:“不是賞梅麽,幹嘛往山下走?”
“哎呀,現在的梅花大都落了,沒什麽可看的!”蕙蘭說,“我們不如去那‘浣花溪’,看鴛鴦戲水。”
“幹嘛不讓車直接帶我們過去,何必走這段崎嶇的山路?”
“不是踏青麽?你不走一走,算什麽踏青。”
“噢,踏青,”杏兒一聽高興了,“那我們去靜翠湖東的‘青未了’多好,寓意也好!”
“什麽‘情未了’,什麽寓意也好……”蕙蘭感覺有些失態,便道,“就去浣花溪看鴛鴦……”
“對呀,看鴛鴦也好!”杏兒莞爾一笑,說道,“記得娘親教我一首姥姥家的民謠,叫什麽來著?哦,對啦,叫‘鴛鴦鴦戲水,嘴對嘴’……”
“呀~羞死了~”蕙蘭捂住了臉站在了路邊直跺腳。
蕙蘭越是害羞,杏兒越是逗弄,她連說帶唱地道:
[歌曲]“鴛鴦鴦戲水嘴對嘴,妹妹我跟你不後悔。”
蕙蘭追趕著打,杏兒就跑著唱:
[歌曲]“頭埋在你懷裏甚也不要,這輩子就跟哥哥好。”
歌聲引來了無數人的駐足觀看。
蕙蘭更是羞得無地自容,罵道,“忘了,忘了別帶你來了!”她哪能追得上俏皮的薛杏兒,隻得喘著粗氣,停了下來,把臉轉向路邊,伸手扯著結香花,假裝賞花,眼睛卻著急地往山下踅摸。
杏兒卻是得意洋洋,一見蕙蘭站在路邊不追了,還焦急地眺望著山下,知道她要急著見二姐夫,便唱得更歡:
[歌曲]“放眼眼望去山連著山,鹼畔上的妹妹孤零零的站。莊稼人來盼個吃飽飯,妹妹我想你我的那心肝肝。”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蕙蘭就對身邊的丫鬟香草說:“你快去跟三小姐說,讓她趕緊走,引開這些看光景的人。”
香草急忙扒拉開人群,鑽到了杏兒的身邊,貼臉耳語了幾句。杏兒一聽,唱著山歌就往山下去。
還真有些好事之人,本來是要上山的,一聽杏兒的歌聲著實好聽,便調轉方向跟著杏兒下山聽免費小曲去了……
[歌曲]“山連著山來川對著川,妹妹我又望著川外川。莊稼人來最怕天幹旱,哥哥你可不敢把妹妹閃。”
杏兒走後,蕙蘭心中的石頭總算落了地,但她又犯起了嘀咕:這都什麽時辰了,怎麽還不見那傑克遜的影子,他不會,不來了吧!?”
[歌曲]“窗花花剪下一對對,我不想旁人光想你。五穀裏就數高梁高,妹妹我隻記著哥哥的好。”
俗話說:三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這還不到三月呢,天就一會兒晴一會兒陰的,晴晴陰陰間雜著,變化著萬端。
一路上,蕙蘭根本沒有遇見傑克遜,就連一個黃頭發的影子也沒見著啊!她感覺很是掃興,耷拉著個臉,慢吞吞地去往浣花溪湖畔,找了塊湖邊石坐了下來,看著水裏的鴛鴦,嘟囔道:“什麽鴛鴦戲水,我看是在打架……”
[歌曲]“牆頭頭高來擋不住風,拉住了哥哥不丟手。哪怕路遠山又高,這輩子就把哥哥找。”
杏兒卻帶著倆丫鬟玩得歡實,她們一會兒撩動花兒,一會兒又去撥弄那柳稍,爭先恐後,唯恐看不到那初春的第一片柳葉。
也許是覓柳心切,又光顧著忘情地嬉鬧,一不小心,杏兒的腳就踏進了泥淖裏。
[歌曲]“鴛鴦鴦戲水嘴對嘴,妹妹我跟你不後悔。頭埋在你懷裏甚也不要,這輩子就跟哥哥好,這輩子就跟哥哥好,哎哎哎……”
濁漿濺涴了姑娘們的羅襪,尤其是杏兒的那雙“小雙鸞”繡鞋,更是沾滿了汙泥……美好的心情瞬間不見了蹤影,她的笑容頓斂,雙眉緊鎖,本來淡淡的娥眉,此時也堆積在一起,就好像大地上所有的翠綠,全被靈巧的東風吹在了湖岸上……
————————————
注釋
[1]婢女
也叫做使女,又稱作“丫頭”、“丫環”或“丫鬟”。婢女是封建社會的產物,是社會的最低階層。丫環多是指比較年輕的婢女,年紀較大的丫環稱老丫環,也有叫“老媽子”或稱“嬤嬤”。
婢女一詞源於奴隸社會,而其最初來源也正是奴隸。一些在戰爭中的俘虜成為階下囚以後,便在敵國的統治下為奴為婢。亦有由周邊國家將婢女進貢給中原政權作為貢品。除此之外,人口販賣亦是最普遍、最常見的婢女來源。
中國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加上官僚和地主對土地兼並嚴重,失去土地的農民和小手工業者的生活相當困苦,麵對時有發生的天災人禍,賣兒賣女現象就十分普遍。一旦自己的兒女賣給別人,就沒一點人權和人身自由,不僅終身為奴,甚至世世代代淪為奴仆,生活是相當悲慘的。
凡是犯了重罪的罪犯,往往家產充公,家屬發給“披甲人”為奴。亦有家奴與家婢結婚出生的兒女,代代相傳繼承為家中奴婢。但一般婢女是不允許隨意婚配的。
丫環的地位主要看丫環服侍的主子的地位來定,地位較高的主子貼身丫環叫大丫環,沒有固定主子或專供使役的年紀較小的叫小丫環。有些小妾其實也是丫環。一些高級丫環可以擔任管事的職務。《紅樓夢》中怡紅院的丫頭可分三六九等,多數是在外麵侍候,不要說到寶玉身邊侍候,甚至連寶玉的房間都進不去。
丫環的名字多不稱全名,而常常是由主子給起個昵稱。
丫環長大以後,大抵有三種出路:一是被男主人收為小妾;二是直接配與同樣身份的小廝;三是轉賣嫁人,同淪為男主人的小妾。
第一種情況對於丫環來說是最好的結果,因為買得起丫環的人家,畢竟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大戶人家,作為男主人的小妾,以後會衣食無憂的,這對於古代的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丫環來說是解決了一生的問題。例如《紅樓夢》中丫環襲人就是賈寶玉的小妾。但是,作為小妾,同樣是主人家的丫環,不僅要受到男主人為所欲為的驅使打罵,還要受到女主人無端的嫉妒和責難。當然,即便是當丫環長到二十歲要放出去時,已經在主人家呆好多年了,被男主人性騷擾和性侵害在當時是很正常的事。男主人和丫環偷情久了,丫環自然而然的就把自己看成是男主人的“屋裏人”了,所以做妾就成了她們生活的希望和理想。
在古代,奴仆的戶籍是要打入另冊的,即所謂的“賤籍”。入了賤籍的奴仆,世代都是這個身份。當然,在奴仆中也有個三六九等。如果主人地位高,而這個奴仆又得評價寵,則其地位自己不同於一般奴仆。正所謂宰相家人七品官。奴仆如果混得不錯的話,若當上管家、管事之類的,有錢也可以蓄奴婢,這在法律上沒有明文禁止。雖然丫環地位較低,但在有錢人家當丫鬟比在家種地還是舒坦的多,每月還有月錢可領。
(1)有個丫鬟叫“梅香”
宋代的華嶽有一首《呈古洲老人》:“衛霍勳名李杜才,才過四十也心灰。俗塵趁少便披拂,詩料空多難剪裁。時事謾提眉便皺,家懷未說眼先開。朱簾更倩梅香掛,要放銀蟾入座來。”
再如,元代王修甫《八聲甘州》套曲:“無心繡作,空閑卻金剪刀。眉蹙吳山翠,眼橫秋水嬌。正心焦,梅香低報,報道晚妝樓外月兒高。”
這兩首詩詞中的梅香就是指丫鬟。
那麽,丫鬟為什麽叫“梅香”呢?李漁在《十二樓》有一解釋:“從古及今,都把‘梅香’二字做了丫鬟的通號,習而不察者都說是個美稱,殊不知這兩個字眼古人原有深意——梅者,媒也;香者,向也。梅傳春信,香惹遊蜂,春信在內,遊蜂在外,若不是她向裏向外牽合攏來,如何得在一處?以此相呼,全要人顧名思義,刻刻防閑;一有不察,就要做出事來,及至玷汙清名,梅香而主臭矣。若不是這種意思,丫鬟的名目甚多,哪一種花卉、哪一件器皿不曾取過喚過?為何別樣不傳,獨有‘梅香’二字千古相因而不變也?”真是一語道破其中奧秘。
(2)還有個丫鬟叫“春蘭”
春蘭、秋菊和冬梅,都是丫鬟常用的名字,主要是主人叫起來順口。
蕙蘭的丫鬟香草原來也叫春蘭,她本是嫡母的丫鬟,嫡母去世後,便跟了蕙蘭。為了避諱主子的名諱便改名“春草”,因杏兒的丫鬟叫“梅香”,就喚名“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