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104章 試把逸興箋上訴

第104章 試把逸興箋上訴

  【一】《Opal-貓眼石》by AmyLowell 晚楓.譯


  You are ice and fire,


  The touch of you burns my hands like snow,


  You are cold and flame,


  You are the crimson of amaryllis,


  The silver of moon-touched magnolias,


  When I am h you,


  My heart is a frozen pond

  Gleaming orches。


  你是冰和火,

  摸一下,我的手就像被雪灼傷。


  你是寒冷和火焰,

  你有朱頂紅的深紅,


  有木蘭月染的銀白。


  和你在一起,

  我的心便是冰凍的池塘

  閃爍著火炬跳動的光芒。


  傑克遜說:“我這裏有幾顆上好的貓眼眼,我去拿來讓迷死甄[Miss zhen]選一選。


  “你也別‘迷死真’,‘迷死假’的了,以後就管她喊姐姐。”友乾指了指正在舉高著寶石仔細端詳的於清婉。。


  傑克遜回頭笑了笑,接著就去倒弄他的那幾隻大箱子和牆邊的那個大櫃子。他好像也在精挑細選,感覺差不多的,才拿出來,送到清婉的麵前,讓她再選。然後,又繼續回去翻箱倒櫃。


  友乾卻坐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問:“你就這樣賣貨?”


  “是啊,不過,有時也去巷子裏設攤,陳列商品,任人選購。”


  “噢,你這兒都是地攤貨呀!”


  “我這兒不是地攤貨。”傑克遜就怕別人說他這兒的東西品質低,便連忙解釋,“擺地攤的那些,都是他們到我office挑剩下的,不好賣的,才去擺攤……”


  “有到地攤上買的嗎?”


  “有,很多,就連商鋪的,看著我們的生意好,也帶一部分貨物出來設攤。”


  友乾指著清婉手裏的貓眼寶石說:“你的這些,不會是連設攤都賣不掉的吧!”


  “no,no,no,這些都是好東西,我特意在家整理的,準備明天出去串貨用的。”


  友乾接過了清婉手中那顆她還感覺比較滿意的寶石,舉起來端看,“若是人多,你不怕讓人給你順走了?”


  “不會的,我長期住在客店裏,若是有人來買貨,遇有人數較多時,我就把貨物由窗口遞出一件讓大家看,看完一件再遞出一件,看妥後議價成交,不讓買主進屋的……”


  “窗口,你這兒有窗嗎?”


  “有,在門上。”


  友乾走到門口,撩起了門簾,笑道:“嗬,還真有個小窗戶。那你把我們放進屋來,就不怕我順走你的東西?”


  “不會的,你是自己人。”


  “有外地人來買過你的貨嗎?”


  “有,各行省的人都有,都來我這兒拿貨,還有高麗[朝鮮]的,暹邏[泰國]的,反正很多,都來……你們元人都長一個模樣,我也辨不清,哪兒是哪的……”


  “他們為何不去大商店進貨?”


  “我這兒便宜,就是個成本價,而且沒有假貨。”


  “他們那裏有假貨?”


  “有!”傑克遜很內行地介紹說,“珠寶這類商品,種類、質量、成色、規格多種多樣,有的真假難分,情況很複雜的,價格高低出入也很大。在這條胡同,也隻是我們同業之間互相串串貨。一件貨在甲手中賣不上大價錢,到乙手中就可能漲十倍。同業之間串貨不需現款,講妥價錢即可拿去,轉手賣出後再還帳。所以,像我們這一行,根本不需資本,一塊包袱就是本錢,一塊包袱就能做買賣……”


  “是嘛!”友乾一聽,大喜,“那,這就好辦了。”


  “好辦了?”


  “是啊!”友乾笑著說。


  傑克遜看見清婉也不挑選什麽寶物了,她朝傑克遜莞爾一笑,隨即拾起桌子上的一本書翻看起來。


  傑克遜轉頭問友乾:“什麽,好辦了?”


  “你這一行既然不需要什麽資金,留著那麽多錢也沒用,你就借給我點兒,怎麽樣?!”


  “借錢?幹嘛借錢?”


  “這你就甭管了!”


  “借多少?”


  “一千三百兩。”


  “借這麽多幹嘛?你也想做珠寶生意?”


  “你不是說做玉石不需要錢麽,我是買~!不做生意。”


  “什麽樣的玉石這麽貴?”


  “你姐姐吧,剛才看上一隻手鐲,很是喜歡,可我這手頭上隻有七百兩紋銀……所以,就想……”


  “在這一片,見到的?”


  “是呀,就是在那‘下窪子胡同’。”


  “哪家店?”


  “義盛齋玉局。”


  “你跟我詳細說說,那手鐲的樣式。”


  “就是一隻玻璃種的翡翠手鐲,神奇的是,鐲子裏有兩片荷葉和一大一小的兩朵荷花。你姐姐從小自比荷花,她說,那鐲子就是她……”接著,又把霍掌櫃的說辭跟傑克遜說了一遍。


  “你等著,我給姐姐拿來。”說著,傑克遜就往屋外走。


  “你去偷啊?!”


  “不是跟你說了嗎,我們之間可以串貨的……再說了,他店裏的好多上等的‘貓眼眼’都是我給他進的貨……等我的好消息吧!”說罷,傑克遜打了個“OK”的手勢,就出了門。


  【二】《後漢書.西域傳》範曄.傳記

  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


  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

  輒廢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


  其人民皆長大平正,


  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見傑克遜出了門,清婉就問:“這傑克,辦事嗎?”


  友乾說:“我叫傑克,他叫傑克遜,我倆都是辦事的人。”


  “他也沒跟你要錢,就空著兩隻大手,毛手毛腳的,人家那麽貴重的東西,能給他嗎?”


  “說的也是啊!他剛才還說‘一塊包袱打天下’,你說,他怎能連個包袱也不拿?”說著,轉身把清婉摁在椅子上,“放心吧,他一定給你拿回來的!”他又順手扯過她手中的書,問,“看什麽呢,小黃書嗎?”


  “什麽小黃書?”


  “就是描寫不雅、病態、低俗的書籍,就像白樸寫的雜劇《牆頭馬上》。”


  “你們管那種書,叫小黃書?”


  “是呀!”


  “黃色是皇家專用的顏色,是一種尊貴的象征,普通人都不允許用這種顏色,你怎敢說它代表著不雅?你不怕吃官司麽!”


  “吃官司也是傑克遜去吃,都是他告訴我的。”


  “他怎麽告訴你的?”


  “他說,他那裏有個像白樸一樣的劇作家,叫王爾德。”


  “中國人?”


  “是啊,他是大秦國的盎格蘭人。”


  “大秦[1],怎是中國人呢!”


  “秦始皇是哪國人?”


  “中國人呀!”


  “大秦國[指西歐及中東地區]那一大片土地,就是和我們大元帝國相連的那一大片地,都叫中國。”


  “人家叫大秦,我們叫大元,怎能都叫中國呢?”


  友乾拿起一隻毛筆,在紙上寫著字說:“傑克遜跟我說,‘秦’這個字在盎格蘭國的發音是‘Chin’……”他又在這個單詞的後邊加了一個“a”,說道,“這個‘a’,代表著地域。所以說,大秦和大元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China’[秦的]……現在的大秦是秦國滅亡前,一部分人逃亡西方,建立了大秦帝國。”


  “這麽說,那王,王什麽來著?”


  “王爾德。”


  “哦,王爾德,這王爾德是我們漢人的後裔囉。”


  “不是,他長得和傑克遜一個樣,黃頭發,藍眼睛。”


  “那他怎麽姓王?”


  “瞎叫唄,他們盎格蘭國[英國]原本沒有姓氏,見我們漢人有姓有名挺好玩的,也就尋著好聽的字眼用作自己的姓氏……不過,這王爾德是一個同性戀者…你知道,‘同性戀’是什麽意思嗎?”


  “不知道。”


  “就是兩個男人相愛。”友乾比劃著說。


  “呀!討厭~”


  “我早就說過,他們這些大秦人的原住民呀,就是沒有蛻變利索,怎能像動物似的,兩個男人……”


  “呀,別說了,他們不覺得丟人嗎?”


  “也丟,所以,他們的朝廷就派人去抓這王爾德。被捕時,見在他的胳膊下麵夾著一本yellow book,就是黃封麵的書,裏麵全是一些淫~穢~之詞……所以,人們就用黃色代表了不雅……你的這本,不會是傑克遜帶過來的yellow book吧?”


  “這是《為政忠告》。”


  “談情說愛的?”


  “你就知道談情說愛,這是施政的,教人做官的。”


  “誰寫的?”


  “當朝的太子詹事丞張養浩寫的。”


  “嗬,這傑克遜,你說,一個外國光棍子,不看情書,看什麽施政,怎麽,他想考個狀元,想在我朝做官麽?”


  “有可能呀!他不是一直在學馬可.波羅麽,當年的馬可.波羅不就在揚州做了很大的官……這傑克遜也一定能行的,我看好這個外國小夥子喲!”


  “哎,哎,哎,你可不能因為人家給你買鐲子就喜歡上他,別忘了,是我出錢!”


  “知-道-!”清婉見桌子的墨水瓶裏插著一根鵝毛,便拿出來端詳。


  友乾見多識廣地說:“不知是幹嘛用的吧?!”


  清婉問:“做什麽用的?”


  友乾也不告訴她,而是從她手中取過了鵝毛,蘸了蘸墨汁,坐到椅子上,找了張小紙片,在上邊寫了起來,“這是他們的毛筆。”他勾勾嘎嘎地寫了幾個英文,得意地說,“認識嗎?”


  清婉搖了搖頭。


  “以後啊,你跟著我,要經常和色目人打交道,可要學一些外國碼子……來,我教你,你跟我讀……阿-拉烏-友[I love you]……”


  清婉趴過身去,跟著他的手指念道:“阿-拉烏-友-——”


  友乾又問:“知道什麽意思嗎?”


  清婉又搖了搖頭。


  “我愛你!”


  “呀!肉麻~”清婉瞬間羞紅了臉。


  友乾笑道:“你知道,馬可.波羅是怎麽說‘我愛你’的嗎?”


  清婉沉默不語。


  友乾寫下意大利語——Ti amo,然後,喚清婉去他身邊跟著他一起念。


  清婉走了過去。


  友乾就鉗住她的小手,用她的纖纖指指著字母,一個一個念道:“弟-啊摸——”


  清婉也說:“弟-啊摸——”


  隨後,友乾又把清婉的手放在了“弟”的位置,說道“啊摸”……


  ————————————


  注釋

  [1]大秦

  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其中包含:意大利,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士,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塞黑,馬其頓,希臘,土耳其,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科威特,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約旦,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洛哥,塞浦路斯,馬耳他,盧森堡,聖馬力諾,梵蒂岡,奧地利,列支敦士登,摩納哥,安道爾,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等國。


  隨著公元前2世紀末張騫出使西域,東西方文明交流逐漸加速,絲綢之路由此正式貫通。而羅馬正位於絲綢之路的終點,《魏略》把它命名為“大秦”,《後漢書.西域傳》也以對此有所記載。


  班超於公元97年(漢和帝永元九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之後大秦(羅馬帝國)有的5次來華曆史記載,其中4次到達了洛陽,一次到達了鄂州。公元284年大秦商團到達中國,是羅馬帝國試圖與中國保持貿易往來的最後一次努力,此後中國史籍中再不見羅馬遣使的記載。


  中國唐代旅行家杜環(又稱杜還),在唐天寶十年(751),隨高仙芝在怛邏斯城(又名呾邏私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與大食(阿拉伯帝國)軍作戰被俘,其後曾遊曆西亞、歐洲、北非。他曾到過東羅馬帝國,據他記載:“拂菻國在苫國西,隔山數千裏,亦曰大秦。其人顏色紅白,男子悉著素衣,婦人皆服珠錦……王城方八十裏,四麵境土各數十裏。勝兵約有百萬,常與大食相禦。”“其大秦善醫眼及痢,或未病先見,或開腦出血。”


  以“大秦”一詞代表羅馬的習慣直至16世紀末仍然存在,例如在《三才圖會》中的一幅地圖上亦可看見“大秦”這一地方。


  (1)曆史記載


  《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國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雲海西國。地方數千裏,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為城郭。列置郵亭,皆堊塈之。有鬆柏諸木百草。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刺金縷繡,織成金縷罽、雜色綾。作黃金塗、火浣布。”


  《晉書》:“大秦國一名犁鞬,在西海之西,其地東西南北各數千裏。有城邑,其城周回百餘裏。屋宇皆以珊瑚為棁栭,琉璃為牆壁,水精為柱礎。其王有五宮,其宮相去各十裏,每旦於一宮聽事,終而複始。若國有災異,輒更立賢人,放其舊王,被放者亦不敢怨。有官曹簿領,而文字習胡,亦有白蓋小車、旌旗之屬,及郵驛製置,一如中州。其人長大,貌類中國人而胡服。其土多出金玉寶物、明珠、大貝,有夜光璧、駭雞犀及火浣布,又能刺金縷繡及積錦縷罽。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之一。安息、天竺人與之交市於海中,其利百倍。鄰國使到者,輒廩以金錢。途經大海,海水鹹苦不可食,商客往來皆齎三歲糧,是以至者稀少。”


  《北史.卷九十七.列傳第八十五.西域》:“條支國,在安息西,去代二萬九千四百裏。


  大秦國,一名黎軒,都安都城,從條支西渡海曲一萬裏,去代三萬九千四百裏。其海滂出,猶渤海也,而東西與渤海相望,蓋自然之理。地方六千裏,居兩海之間。其地平正,人居星布。其王都城分為五城,各方五裏,周六十裏。王居中城,城置八臣,以主四方。而王城亦置八臣,分主四城。若謀國事及四方有不決者,則四城之臣,集議王所,王自聽之,然後施行。王三年一出觀風化。人有冤枉詣王訴訟者,當方之臣,小則讓責,大則黜退,令其舉賢人以代之。其人端正長大,衣服、車旗,擬儀中國,故外域謂之大秦。其土宜五穀、桑、麻,人務蠶、田。多璆琳、琅玕、神龜、白馬朱鬛、明珠、夜光璧。東南通交趾,又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多出異物。


  大秦西海水之西有河,河西南流。河西有南北山,山西有赤水,西有白玉山,玉山西有西王母山,玉為堂室雲。從安息西界循海曲,亦至大秦,回萬餘裏。於彼國觀日月星辰,無異中國,而前史雲:條支西行百裏,日入處,失之遠矣。”


  (2)“China”一詞源於“秦”


  春秋時,秦穆公歸並了許多西北部遊牧民族,並把翟(狄)人部落趕到漠北;秦始皇時代,又迫使匈奴西遷……他們就逐步滲入中亞、西亞和歐洲的同時,也使西方土著人知道了“秦”,並以為那就是中國了。


  這種說法還有爭議,但從《史記》中說秦國“禁不得祠”來看,如果“不得祠”就是佛陀寺,那麽秦與印度早就有交往了,佛經中的“至那”就是“秦”的發音,從而轉化為中國之意的脈絡就很清楚了。


  日本僧侶空海曾於804年隨遣唐使赴唐學習佛經,因此可以推斷他書中的“至那”,是從漢譯經典裏學來的。以後一些佛教界人士為顯示博學、虔誠也開始用起了“至那”一詞稱呼中國。但明治維新時,山鹿素行等人覺得國名之爭,可以為他們的政治主張服務,認為與中國相對的就是夷人,所以特意寫了一本《中朝實錄》來爭這個“中朝”之名。接著福澤諭吉等人提出了脫亞入歐的主張。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失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為上國的日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至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


  (3)“至那”起源於印度

  印度古代人稱中國為“chini”,這來自“秦”的音譯。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以後,要把佛經譯為漢文,於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i就翻譯成“至那”。同為印歐語係的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後來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來自這個語源。


  《大唐西域記》就有一段記載:“王曰:‘大唐國在何方?經途所宣,去斯遠近?’對曰:‘當此東北數萬餘裏,印度所謂摩訶至那國是也。’”


  有人指出:Ci^na之名在《摩訶婆羅多》、《摩奴法典》、《羅摩耶那》等印度古籍就出現了。但還不能確證這就是指中國。《釋迦方誌》引用了後漢獻帝建安十年,入竺之秦州刺史成光子的話:“成光子雲:‘中天竺國東至振旦國五萬八千裏。’”那麽“振旦[Ci^na]”最遲在東漢以前就已經廣為印度人熟悉了。


  “至那”和葡萄牙語、荷蘭語、德語、英語中的China以及法語中的Chine等皆起源於梵語Ci^na—stha^ na之說,也已為學界公認。古代希臘、羅馬等國對我國的稱呼,除了有繒絹之義轉化來的Serice(塞裏斯)外,還有與至那同源的Sin,Thin,或Sinai,Thinai。


  (4)“China”為瓷器的由來


  明朝的時候,大批的中國瓷器產品開始輸往西方世界。波斯人不知該叫什麽名字,幹脆就“中國”。由此,最能代表中國文明的瓷器,便和中國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秦的[chini]”;歐洲商人在波斯購買中國的瓷器,也同時把chini一詞帶回了西方。後來,他們為了說的順口,又把chini改為china。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