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96章 強飾春妍嫁北牆

第96章 強飾春妍嫁北牆

  有個成語叫“聞雞起舞”,說的是東晉名將祖逖的事。


  祖逖年輕時抱負遠大,經常與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為了報效國家,他們約好了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習武。


  雞是在半夜叫的嗎?是的!

  俗話說:雞鳴三遍日頭高。意思是,第三遍雞叫的時候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所以,公雞的第一遍鳴叫是在子夜;第二遍的鳴叫是在醜時。


  紀緒要求暮羽和有才兩名學子,在雞叫第二遍時必須起床,洗漱完畢後,先到院子裏鍛煉半個時辰的“武當劍法”,然後進屋背書。他告訴自己的學生,睡前一個時辰和起床後一個時辰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兩個黃金記憶時段。


  【一】《臘月海棠》尹廷高.詩


  這天醜時,師生三人正在前院裏練劍,甄友乾便出了二道門。


  他主動招呼道:“紀公子早啊!”


  紀緒應答:“世叔也早。”


  暮羽頭一次見小姑父起的這麽早,便歡快地跑過去問:“小姑父,小姑父,你也要學劍嗎?”


  友乾說:“姑父老了,不學劍了。”


  “不學劍,您這是要幹嘛?”


  “哦,”友乾摸著暮羽的腦袋說,“姑父要去趟城裏。”


  暮羽又問:“去城裏幹嘛?”


  “過年了,姑父給你們買好東西去!”


  “你知道我喜愛什麽東西嗎?”


  爺倆正說得高興,就見清婉低頭出了垂花門。


  友乾話頭一轉,笑著說:“我不知道,可你姐姐知道呀!”


  暮羽又問:“我大姐也去嗎?”


  看到清婉打扮得花枝招展,紀緒也走了過去,問了一句,“姐姐真的要去集市?”


  “怎麽,”清婉反問道,“姐姐就不能去集市!”


  紀緒尷尬了一下,說了句,“不是,隻是覺得今天實在有些冷,姐姐又穿得少了些,這萬一凍病了,不就耽誤了過年。”


  友乾也過來搭話,“我盡量不讓她下車,讓她在車上看著東西就好!”私下裏卻很是不悅,這管你什麽事,你操得哪門子閑心。


  紀緒又對友乾說:“這趕年集,家裏要買的東西一定很多,還不如帶上有才,讓他往車上搬弄東西,這樣,世叔也能輕快一些。”


  “好呀,好呀!”有才急忙響應。


  友乾問:“你不上學了?”


  紀緒說:“我給他請個假就行了。”


  聽紀緒這麽說,友乾雖不情願,但也不好拒絕,隻好同意兒子也跟著去。


  有才一聽父親同意了,就抄起搭在海棠樹上的外衣,一蹦一個高地衝向門樓子,開大門去了。


  暮羽一看小姐夫都去了,就嚷嚷著:“我也去,我也去!”隨後,也不管大人同不同意,就跟著小姐夫後頭跑。


  紀緒一把拉住了他,說道:“青雲,你就別去了!今天老師教你好東西。”


  暮羽問:“什麽好東西呀?”


  “詠物詩。”


  “詠什麽?”


  “詠牆角的那株海棠。”紀緒扯著暮羽的手往回走,在經過清婉的身邊時,就一字一句地念起來:

  “尤物真能奪化工,


  臘前偷泄數枝紅;

  霜花不上胭脂麵,

  強飾春妍嫁北風。”


  暮羽問:“先生,海棠花為何不嫁南風,而嫁北風呢?您不是說,北風最是寒冷麽?”


  紀緒告訴他說:“因為我們家的這株海棠啊,其情態與春海棠迥然不同,那紅紅胭脂一般的顏色,連霜花都掩飾不住,它頑強流露出來的容顏,看來是非要嫁與北風了。”


  海棠花,又稱“斷腸之花”,寓意著“苦戀”。


  這些花語,女孩子最是清楚。再經紀緒這麽一通地解說,清婉的心裏便覺驚了起來。她臉兒一紅,低頭踏上了馬凳,掀開車簾迅速進了馬車。


  其實,友乾和清婉的不正常關係,紀緒早有察覺。


  自從紀緒來到甄家做了私塾先生,便發現友乾看清婉的眼神有些不大正常。或許,這在家裏人看來,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因為,清婉本就是友乾的妻姪,從小就在姑父的眼皮底下長大的,姑父似父,他用慈愛的目光看待侄女也屬正常,但從友乾的眼睛裏放射出來的卻不單單是疼愛,還有些許的……


  豐收節[十月十日]那天晚上,紀緒剛剛睡下,就聽王大個子叫門,紀緒本想下床去開。因為,他和暮羽住的南房離大門最近。往日裏,友乾和王大個子回來晚了,都是紀緒出去開門的。可這次,還沒等紀緒出房門,就見清婉已經走到了大門口。


  那天深夜,紀緒正在迷迷糊糊,又聽清婉的一聲驚叫,紀緒急忙出門查看,卻見清婉深更半夜進了北屋……


  今天,友乾又要單獨帶著清婉出去,這半宿拉夜、黑燈瞎火的……紀緒便讓有才去和清婉作個伴,並作了一首詠物詩來提醒清婉。


  【二】《風中柳.掌書仙》花營錦陣.第九圖


  寒柳枝疏,


  怎掩桃花人麵,


  景芳妍春懷撩亂。


  軟抬雙玉,把枝柯依遍。


  柳枝搖,柳腰輕顫。


  喘語嬌聲,


  怯怯不離耳畔,


  更雜著黃鸝聲喚。


  花柳爭春,好風光都占,


  願沒個興闌人倦。


  月光,拉長了多情的樹影,宛若一個冷豔的少女,佇立在冬夜的寒冷中,美得逼人,令人窒息;寂寥的原野上,清臒的樹梢懸掛著一絲寒冷,凝結著一份寧靜,仿佛是一朵冰凍的大地上剪下的冰淩花裝點在夜空中;走在藍色的月光下,硬邦邦的大地,冰封的高粱河,仿佛都在儲藏冬天的沉靜,催生著又一個春節的來臨。


  馬車沿著官道不緊不慢地走著。


  甄友乾仿佛有什麽心事:他感覺渾身刺撓,上下不得勁,坐在駕駛的位置上有些坐立不安……


  坐在車裏的清婉也感覺到絲絲的冷意,她緊緊地抱住有才,問道:“你以前聽過你先生寫的那首《詠海棠》嗎?”


  有才問:“什麽《詠海棠》?”


  “就是剛才,出門時,你先生吟的那首。”


  “沒有啊!”


  清婉又把紀緒的那首《詠海棠》又複述了一遍,問道:“你以前可曾聽過?”


  有才道:“沒有。”


  清婉問:“這詩的意思,你可理解?”


  有才又搖了搖頭……


  月亮西行,就要接近西山了。


  沒風的夜晚,顯得大地更加地清冷。趕集的人們,有的縮著脖子,拐著簍子,抄著雙手慢慢地行走;有的背著竹筐,手挎著雙纜,喘著粗氣艱難地趕路。


  清婉一掀車簾,小聲對友乾說道:“我要,方便。”


  友乾“籲”的一聲,喊停了馬車,他拉緊刹車,跳下車來。清婉出了車廂,坐在駕駛的位置上,耷拉著兩條腿,想讓友乾搬馬凳過來,踩著它下去。


  誰知友乾並沒有去車後搬馬凳,而是上前直接把清婉給抱了起來,徑直往車後走。清婉被他的舉動嚇了一大跳,可也不敢出聲,怕車上的有才聽到,就這樣任由他抱著,一直到了馬路牙子上。


  清婉的腳剛一落地,就試探著往河下麵走。


  友乾問道:“你不是要方便麽,就在這上吧!”


  “這兒哪行,人這麽多!”


  “哪有人?哎~,你別忙,我過去扶你,這黑燈瞎火的……”友乾又趕緊過去扶著她往河堤走。


  月亮將要下山了,隻剩下了半張臉。


  河對岸的遠處,有幾戶人家,除了幾聲犬吠外,沒有半點動靜;村外的幾處樹林,靜靜地躺在如霜似雪的月光裏;樹林外更有一抹青山,如夢如癡地像是浮在霧裏。


  友乾倆深一腳淺一腳的,根本也看不清河岸的情況,友乾幹脆又抱起了她,用腳試探著下河堤,嘴上埋怨著:“你這人,是真能欺負我!”


  清婉“嘻嘻”地笑,“我又沒讓你抱。”


  “在路邊,多方便。”


  “那兒趕集的人多,‘噓噓’之音,他們怎能聽不見?”


  “誰不撒尿?誰撒尿又不出聲呢?就你的聲音金貴?他人聽不得?”


  “那當然~”


  一棵大柳樹擋住了他倆的去路,友乾停在大柳樹旁,“就這兒吧!”說罷,便放下了清婉,自己倚在大樹上喘息。


  清婉用腳試探著,找了塊平整的地兒,便蹲了下去。


  友乾逗弄她道:“咦~,你不脫褲子呀!你撒褲子裏,我帶你出來這麽遠幹嘛,不是多此一舉嗎?”


  “明知故問!”清婉剜了他一眼,“去!一邊去!”


  其實,元朝的女人穿的是“窮褲”,也就是“開襠褲”。為什麽要穿開襠褲呢?就是為了上茅廁方便。


  難道古人解條褲腰帶就那麽費事?


  真的費事,尤其是冬天的棉褲,都是從頭到腳連在一起的,這一來一回,上個廁所還不得折騰死?於是人們普遍就在襠的位置開了個口,這樣就可以免去脫褲子的麻煩,方便人們大小便。這也是古人把出恭、上廁所稱作“方便”的由來。


  女人穿開襠褲的習慣,一直到了明朝才有所改變,褲子的形狀才跟現在的一般無二了。


  友乾轉身端詳起這棵“丫”字形的大柳樹來,他圍著它轉著圈地琢磨。清婉說:“別在這瞎轉悠,快離開!”


  “我看樹,又不是看你。”


  “誰知道,你心裏在想些什麽!”


  友乾“嘿嘿”一笑,拍了拍樹幹,這才離開……


  ————————————


  注釋

  [1]褲子

  從古裝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中國服裝的風采——王公的錦衣華服顯得華貴,女子的霓裳羽衣更是飄逸。漢服在今天仍然會在某些場合出現,並且成為中國的國粹之一。


  漢服唐裝是昌盛時代的產物,它的製作非常地繁瑣,其中包括:玄端、襦裙、襦袴、衣裳、長衫、深衣、袍衫、廣袖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宮廷貴族的衣服,普通庶民,卻隻有上衣下裳,沒有褲子。


  我們現在有個詞叫“衣裳”。


  在古代,衣其實特指的是上衣,而裳呢,指的是下擺,也就是裙子。根據許慎《說文解字》的記載,“裳”在古代通“常”。“常”這個字很像站著的一個人,然後底下用巾裹住,這個巾其實就是裙子,或者叫遮羞布。商周時期的人不穿褲子,隻有裙子,既是裳。


  古人上衣,下裳,裏麵真空。為了蓋住下裳的部分,上衣會做得比較寬大,這樣在起立或者大動作時不至於有失體麵,於是相應的出現跪坐禮儀,這都是為了更好的維護尊嚴,看起來更加得體。


  從出土文物及傳世文獻來看,早在春秋時期,人們的下身己穿著褲,不過那時的褲子不分男女,都隻有兩隻褲管,其形製和後世的套褲相似,無腰無襠,穿時套在脛上,即膝蓋以下的小腿部分,所以這種褲子又被稱為“脛衣”。戰國初期,人們為了保暖,把兩片褲管分別用繩子係在大腿側,算是最原始的開襠褲了,這種樣式的褲子叫膝褲,在《金瓶梅》裏有多出提及,潘金蓮也曾穿過。


  戰國後期,處在北方的趙國,接壤匈奴,而匈奴騎兵多,速度快。趙國屢次跟匈奴交戰,自己笨重的戰車總是被匈奴機動性更好的騎兵擊敗。有鑒於此,趙武靈王便決定進行軍事上的改革,史稱“胡服騎射”。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改變服裝。他帶頭穿上胡服,將原來寬大的衣袖變窄,讓士兵都穿短小合身的胡服,下身裙改成合襠褲,從而便於活動,進而學習騎射。有了褲子以後,才有了騎兵,這才讓趙國軍事力量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到了西漢,名將霍去病之弟霍光,受漢武帝遺詔輔助昭帝即位,將自己的外孫女嫁給昭帝做皇後。為了讓皇帝寵幸皇後,早日得子,霍光就讓所有的宮女都換上了“窮絝”,讓皇帝不對其他女人發生興趣。這種褲子就是在原來的脛衣基礎上,加了一個護襠,但前後還是有空隙,用帶子係起來。這樣做還是為了便溺的方便。


  皇宮的衣著打扮一經傳出宮外,人們開始演變,把上衣和下裳連在一起,稱作“深衣”,這就是後來的漢服。這個時期,很多人開始穿褲子,隻不過這種褲子與現在的褲子不同,它叫“絝”或“褶絝”。這種絝有長短之分,隻能穿在裏麵,露在外麵是不成體統的,因為它隻有兩個褲管,沒有褲腰和襠部,用繩子係在腰上。外穿脛衣保護小腿和膝蓋,然後外麵再穿裳裙。


  古時人們把不學無術,整日鬥鷹走狗的大家子弟叫做紈絝子弟。這裏的“紈絝”就有這個問題的答案。細絹為“紈”,脛衣為“絝”。這個脛衣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開襠褲”,實際上也不是開襠褲,因為,這個脛衣實際上就是兩條褲管,用繩子綁好。


  據史料記載,晉代出現了“褌”,這便是真正的連襠褲了。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長褲,短褲又名“犢鼻褌”。這種褲子類似於現在的三角短褲,上寬下窄,兩頭有孔,穿上去就像牛鼻子。


  有了褲子能夠保暖,人們在寒冷的時候也樂意穿,畢竟人們在騎馬的時候,也不想因為沒穿褲子而露出腿導致走光。有褲子穿好是好,但有一點很麻煩,那就是上廁所。前麵說了,古人的衣服都是從頭到腳的,這一來一回,上個廁所還不夠折騰的,於是人們普遍就在襠的位置開了個口,這樣就可以免去脫褲子的麻煩,和之前不穿褲子的區別,隻是腿上多了兩條保暖的褲筒而已。不過隨著漢服的改進,衣服也逐漸的由繁至簡,上廁所的時候往往不再是那麽麻煩,褲子漸漸地也不開襠了。大概到了唐朝的時候,人們才逐漸穿上了不開襠的褲子。


  盡管後來出現了合襠褲,但開襠褲也仍舊存在,南京高淳縣花山鄉出現的南宋磚室墓之中,出土的9條褲子便有3條是開襠褲。開襠褲能夠長久不衰,離不開兩性。漢靈帝為滿足“性致”,讓宮中妃嬪宮女穿著開襠褲,讓他臨幸;女人出嫁,男人娶妻,嫁妝之中便有“開襠褲”,讓第一次房事含蓄,減少女人的嬌羞感。而現在穿開襠褲的,隻有嬰幼兒。


  到了明清時期,褲子的形狀已經跟現在的一般無二了,隻是那時候皮帶還沒有發明,人們采用汗巾係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