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83章 夜飲東坡醒複醉

第83章 夜飲東坡醒複醉

  紀緒陪著修染三人在西湖裏一直呆到天亮,甘露寺[1]的晨鍾又把他們吸引到了香爐山[即香山]上。


  在甘露寺吃過齋飯,他們便上了香山。


  雖是初秋,但天氣依舊炎熱。步入山路,滿山的樹蔭撲麵而來,忽的感覺自己化在了山中,心中舒暢無比。紀緒有感而發,順口吟了一首詩:“山林朝市兩茫然,紅葉黃花自一川;野水趁人如有約,長鬆閱世不知年。千篇未暇償詩債,一飯聊從結淨緣;欲問安心心已了,手書誰識是生前。”


  完盛和諸愛芳玩興很高,修染卻毫無興致。戌時分手的時候,修染送給完盛一把折扇,而完盛就把隨身攜帶的蒙古佩刀送給了修染。


  修染的酒喝的實在有些多,馬背上的他搖搖晃晃,不放心修染的安全,紀緒便一路跟隨。


  【一】《臨江仙.夜飲東坡醒複醉》蘇軾.詞


  夜飲東坡醒複醉,

  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鄉村的秋夜,靜謐,安詳。仔細聆聽,有秋蟲咿咿呀呀的鳴叫聲傳來,讓這原本靜謐的夜晚顯得更加地寧靜。


  修染和紀緒走近趙宅,家裏的童仆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


  紀緒輕身下馬,又扶修染下來。修染反複地敲門,裏麵卻始終沒有回應。修染累得就癱坐在地上,倚杖在門框上,傾聽著河水奔流的聲音。


  紀緒說:“修染兄,地上涼,你可不要通濕了自己。”說著,便過去扶修染起來,他感覺手裏抓的不是一個人,而像一攤泥,“兄今天喝酒又不多,為何會這般無力?”


  “我感覺,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麽時候能忘卻從前?趁著這夜深、風靜、江波坦平,駕起小舟從此消逝,泛遊江河湖海寄托餘生……”修染邊說邊邁著蹣跚的步子,走向坐騎。


  “你都這樣了,還能騎嗎?”紀緒阻止他說。


  修染從馬褡子裏取出了一壺酒說,“這是好酒,隻有你我配喝它,走,去河邊,聽著流水,喝……”


  喝醉的人,隻有順從他的份兒。紀緒扶著他,緩步走進門前的草地。


  月光籠罩著整個草地,像是給草地穿上了無邊的白紗裙,月色讓草地顯得十分溫柔。站在草地上遠遠望去,村外的山在月光的籠罩下,酷似一條迂回的巨龍冒著仙氣,山上的樹就是那條巨龍的鱗片,那條巨龍仿佛在漆黑的夜空下自由地飛翔,而且不被人們發現。


  沿著蜿蜒的小土路前行,路旁有金燦燦的稻田。成熟的稻子,顆粒飽滿,沉甸甸的,隨風起舞,飄散著誘人的芳香。走進小樹林,細碎的月光撒在地上,映出斑駁又迷離的影子,一攤又一攤,攤攤都不盡相同,就像一幅幅色彩不一的水墨畫。月光就這樣靜靜地流淌著,傾瀉了一地。


  過了小樹林有一山坡,名曰東坡。坡上全是花草,坡下便是清水河。他倆選一處絕佳的位置,靠著山坡躺下來。


  月朦朧,鳥朦朧。漸漸地月下的花草樹木也都像是被披上了一層白色的輕紗般,如仙似幻。


  修染問:“開端兄,有什麽辦法能讓我與她見上一麵?”


  紀緒說:“有這個必要麽!”


  “我要親口聽她說。”


  “她不想見你,如何能改變她的主意?”


  “你不會騙她出來!”


  “她又不是小孩子,我如何騙得了她?”


  “我不管,反正你得想辦法!”


  見修染一再堅持,紀緒隻好答應了他……


  喝了瓶中酒,修染便起身往回走。但是,大門依然叫不開。修染便拿出了完盛送他的蒙古佩刀,用刀尖挑動大門的門栓。


  不一會兒,門栓被撥開了。


  修染隻顧蹣跚地往自己臥房裏走,紀緒便牽著馬進了門,又隨手關上了大門,牽馬向馬廄方向走。


  月上中天,皎潔溫柔,柔和的月光把整個院子烘托出一片平靜與祥和。月光照在灰瓦和樹冠上,落下斑駁的影。突然,兩個黑影從客房裏出來,又匆忙躲進樹下的黑影裏。


  雖是一閃之間,但紀緒也看得真切,那位年長的是修染的繼母於湉,年輕的好像是她貼身的丫鬟?可走路的樣子、氣質,又不像……


  【二】《陶庵夢憶.祁止祥癖》張岱.散文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既然答應修染的事,紀緒一定會辦到的。


  第二天一早,吃過了飯,紀緒便來到揭傒斯的書房。他倆談天論地、吟詩頌詞、下棋品茶。


  揭傒斯說:“紀生,你是一個完美的人。”


  紀緒為之一振,先生為何會如此評價自己?於是謙遜地說:“老師過譽了。”


  “並非過譽。”揭傒斯笑道,“其實啊,做人不能太過完美!”


  “請老師賜教。”


  “如果一個人,完美到沒有一點點瑕疵。那麽,這樣聖人般的人怎麽能給人以真實的感覺?所以,我喜歡有點瑕疵的人。”


  “何種瑕疵?”


  “如果他是張揚,會如風中的旗幟,獵獵飄揚。所有的張揚,隻關乎自己,絲毫不會踐踏他人的風頭而讓人心生敬意而遠之。他的那種率真的性情也著實可愛;如果他是內斂,他又儉約、清淨,那抑製不住的光熠,如古玉般的潤澤。看他時,總會有幾暈月色,幾縷清風的愜意。”


  紀緒頻頻點頭。


  揭傒斯接著說:“和這樣的人來往,有真氣。你可以打破好多凡俗束縛,跳脫出那既定的藩籬,不必徘徊,不必沉吟,也不必虛與委蛇。


  有一友人經常與我吵架,過後卻覺得還是他懂得我,離我最近。這樣的人,有口無心,事盡則止,不計較,心無防誡,因而天性至誠,心裏的清風明月讓他無暇培養錙銖必較的心性。”


  紀緒說:“我和修染交往,就是想多跟他學習一些處事的道理。”


  “哎~”揭傒斯說,“你不該跟他學,他是一個很無趣的人。”


  “他無趣嗎?”


  “他什麽愛好也沒有。”揭傒斯道,“我喜歡有著癖好的人,愛唱、愛讀書、愛書畫、愛運動,愛喝茶、愛廚藝,愛音樂,愛收藏……最怕百無一愛。這樣的人就是言語無味、麵目可憎了。有嗜好的人,躲進自己的心靈花園,於紅塵的熙攘中暫時隔了一道門扉。人生如寄,靈魂能找到一個息肩的居所也算幸事,洗心滌塵,喜樂由心,自己便是自己的君王了。悄然享受淡煙疏柳的寧靜,誰說這樣的跫然是一種寂寞?我隻覺得逃脫了牽絆和韁索的獨處有著無垠的自在。有嗜好的人,你看他與人分享一道家常小菜的滿足和怡然;展示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收藏,細細品茶的神情,專注讀書的雙眸、浸淫於書畫的了然,聽音樂時的會心和感動,即使不發一言,但是也讓人心生羨慕,且有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心靈也在適當的契機得到他的引領和開發;待到開口說話,娓娓道來,聽的人如沐春風,清趣怡人,怡情悅性。”


  “老師說的甚是。”


  為師者,善於說教,揭傒斯也仿佛來了興趣,接著又道:“其實,能讓每一天變美好的,不是轟轟烈烈的驚喜,也不是升官發財,結婚生子等這樣難得一遇的大事兒,而是平常日子裏一粥一飯的感動。


  生活每一天都是一樣的,有的人家財萬貫,遊手好閑,卻終覺日子過得枯燥無味,有的人過的捉襟見肘,卻在忙裏偷閑中找到生活的趣味。


  過一種有情趣生活,其實不是簡單的金錢堆砌,也不是擁有很多悠閑的時光,而是擁有一份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在瑣碎平常的日子裏,告別粗糙的生活方式,給自己一個生機盎然的人生。


  生活情趣雖隻是一個人的外在行為表現,但實際上反映的卻是其對人生、事業和生活的態度,是他這個人道德品行和思想修養的直接體現,是檢驗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尺。


  我喜歡有著癖好和瑕疵的人,因為他們接近了赤子之心,不圓滑,不欺心,有點怪誕,甚至於有點不合群,卻自有一種飄逸的氣度。隨心所欲,隨遇而安,昔日晉人訪友,星夜乘興扁舟而往,興盡過其門而不入……豁達之至,隻覺天地為之清明。”


  “聽您一句話,勝讀十年書。”紀緒說道,“學生有個請求,不知當講否?”


  “紀生盡說無妨。”


  “學生教私塾已經半年有餘,恐怕誤人子弟。老師今兒若有時間,能否辛苦一趟去我東家檢查學子的學習情況?以免學生給老恩師臉上抹了黑。”


  揭傒斯中元節放假,二十日才上班,正好在趙家待的也有些煩了,便欣然答應。


  ————————————


  注釋

  [1]甘露寺


  甘露寺位於北京香山公園內,曆史悠久。據記載,唐代已有吉安、香山二寺。1186年將二寺合一,金章宗賜名“大永安寺”。元代重修,易名“甘露寺”。明朝再建,稱“永安禪寺”。清乾隆年間,在原址上擴建,形成了前街、中寺、後苑獨特的寺院格局,修建了羅漢堂,禦賜“大永安禪寺”,為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香山寺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嚴整壯觀,曾為西山諸寺之冠。香山寺於1860年、1900年分別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燒,僅存知樂濠、聽法鬆、娑羅樹禦製碑、石屏等遺物。


  (1)金代


  金世宗、章宗兩朝皇帝營建香山為其營建的寺廟賜名“大永安寺”,章宗帝還先後七次到香山遊幸留下夢感泉等多處遺跡。


  (2)元代


  皇慶元年1312年仁宗帝賜鈔萬錠重修香山大永安寺,並更名為“甘露寺”。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耶律楚材的後裔耶律阿勒彌創建碧雲庵。形成“香山八景、碧雲十景。”


  (3)明代


  英宗正統六年1441年司禮太監範宏出資七十餘萬“捐貲市材命工重建殿堂、樓閣、廊廡、像設煥然一新規製宏麗蔚為巨刹。事聞乃賜額永安禪寺。”


  (4)清代乾隆帝在舊行宮的基礎上進行大規模擴建,僅用九個月的時間就在香山建成大大小小的園林八十餘處,其中乾隆帝欽題並賦詩二十八處成為明噪京城的二十八景,乾隆帝賜名“靜宜園”。香山、靜宜園占京西“三山五園”中一山一園。1860年英法聯軍將包括靜宜園在內的三山五園內的大量珍物劫掠一空建築幾乎全部焚毀。1900年八國聯軍再度劫掠一代名園瓦礫遍山幾近荒廢。


  (5)在北洋軍閥和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香山的大部分風景區又被“達官貴人”、“軍閥巨商”建為私人別墅,多處名勝封閉。1917年因順直河北省水災,在香山開辦了慈幼局,收養男女災童千餘人。水災過後,由清室內務府撥借香山靜宜園,於1920年10月3日成立香山慈幼院,收養無家可歸的災童,熊希齡任院長。


  1925年3月12日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京逝世後,曾在香山碧雲寺內停靈長達四年之久。移靈南京紫金山後,在這裏設孫中山的紀念堂和衣冠塚供人瞻仰。


  1949年3月25日,國家領導人在雙清別墅工作和居住,在此指揮了著名的渡江戰役,籌建了新中國。


  1956年香山作為人民公園正式對公眾開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