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78章 荷葉臨風翠作裳

第78章 荷葉臨風翠作裳

  【一】《卜算子.席間再作》葛立方.詞


  嫋嫋水芝紅,脈脈蒹葭浦。


  淅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


  草草展杯觴,對此盈盈女。


  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舉。


  紀緒唱著小曲,走近了清婉。清婉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還真把紀緒當成了耳邊風一樣,來了個《大風吹》。


  看清婉如此對自己,紀緒也很是尷尬,便不滿地說了句:“愛到盡頭,覆水難收,愛恨不過是一瞬間……”就把杯子中的水潑在了沙地上,隻見那杯水瞬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紀緒有意無意在一塊石頭上磕了磕濺在鞋子上的泥沙,同時把眼斜過來,瞅了瞅清婉。清婉卻隻顧搓著衣裳,腰肢一動一動的,煞是好看。


  也不能老盯著看,紀緒又車過眼去,望了望塘外邊的柳樹,看看那片荷田是否被倒垂的柳枝遮住了。因為接下來,他要用那片孤獨的荷田做意象,有理有據地跟清婉講清道理。


  於是,紀緒便對著荷塘裏的水說道:“這垂柳依依的,好美!”


  清婉還是不語。


  紀緒幹笑了兩聲,對著那荷塘說:“那荷田綠了,可那荷苞啊,為什麽老鼓著個嘴兒,不開豔[說話,開言]呀?”


  清婉頭也不抬地說:“想看荷花,去西湖[今頤和園昆明湖]那邊,離這兒也不遠,就兩步地的路程,那裏的荷花又多又大又美……”


  “是麽,姐姐明天可有時間,帶小弟前去瞧它一瞧。”


  “你是小孩呀,還需姐姐帶你去!”


  “姐姐成天悶在家裏,出去散散心不是很好?”


  “哪是老悶在家裏,今天不就在這荷塘洗衣裳了麽!”


  “我的意思是,別老悶在你家的這一畝三分地。走出去,到西湖呀、玉淵潭呀去看看荷花,那多有趣。”


  “我不愛看荷花!”


  “撒謊了吧?!”紀緒逗她道,“你這人,怎麽撒謊也不臉紅。”


  “我撒什麽謊了?”


  “修染兄說,姐姐最愛荷花!”


  “你聽他的,早就上胡黍[指高粱]地了。”


  “去什麽胡黍地,修染兄告訴我,你倆小時候最愛去玉淵潭看荷花。修染兄自幼愛荷,姐姐尤甚於他……如此愛荷的兩個人,若相伴去西湖欣賞那‘蓮紅綴雨’之美,豈不樂哉!”


  清婉揉洗了兩把衣裳,說道:“姐姐我現在是村野農婦,怎欣賞得了那‘蓮紅綴雨’。”


  紀緒沒話找話地解釋起“蓮紅綴雨”之意:“西湖之荷,正是嫋嫋水芝紅,脈脈蒹葭浦。淅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他又掏出了折扇,瀟瀟灑灑地扇了兩下,“傳說,雨與荷是一對相愛的戀人。有一天,荷故去,留下了雨,雨傷心極了,每天以淚洗麵,一直哭到自己的身體逐步化為煙雲……最後,荷變成了一株荷花,而雨隻留下了淚珠。所以,每次下雨的時候荷花最美。微雨裏,帶著一絲風,一顆顆水珠在荷葉上起舞,秀如粉顏的荷瓣格外新麗芬芳,在雨中搖曳生姿,微風過後荷花的清香撲麵……”


  看見清婉好像被自己的說詞感動了,就繼續發揮說:“有道是,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夏日,荷花盛開,有情之人同去賞荷,別有一番情趣。你倆蕩一隻小船,擺一壺美酒,細細品賞這如盈盈少女一般的荷花。片片荷花瓣兒,像少女身上的紅衣,用這花瓣兒來盛酒,把那美酒的滋味,細細地品一品,那一定是愛的味道……”


  “還‘盈盈少女’呢,姐姐我已嫁與他人婦,公子是讀書之人,可知‘婦道’[1]?”


  紀緒一愣,“姐姐是大家閨秀,‘婦道’不比我清楚得多?”


  清婉把衣服放進水裏擺了擺,站起身來,把洗好的衣裳提起來,說道:“我自幼,母親教導我要遵守三從四德、從一而終、三綱五常、男女有別……紀公子讀過聖賢之書,怎能教唆我去跟他人約會?還把私會的景象描繪得如此…如此淫之…不堪……”清婉邊說邊想擰掉衣服上的水,但手臂瘦弱,扭起來有些費勁。


  紀緒接過了她手中的衣服,擰淨了水,把衣裳晾曬在岸邊的灌木叢上。


  【二】《踏莎行.楊柳回塘》賀鑄.詞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

  綠萍漲斷蓮舟路。


  斷無蜂蝶慕幽香,

  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雲帶雨,

  依依似與騷人語。


  當年不肯嫁春風,

  無端卻被秋風誤。


  清婉看到紀緒被自己的話懟得啞口無言,又歉意地說:“我知道紀公子是受人所托,定是我那表哥使然。”


  “是啊,你總得去見修染兄一麵,否則他老以為我不盡心,口信沒給他傳達到。”


  “見麵又如何?無非是問我何時跟他走。”清婉停頓了半晌,說道,“煩紀公子去告訴他一聲。”


  “您說。”


  “我不想跟他走了。”


  “不走了?”紀緒頓感疑惑,“為何?當初不是說得好好的,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2],與修染兄遠走他鄉麽?”


  “那是幼年時的衝動,現在細細想來,真是幼稚得很。”


  “追求美好的愛情,怎是幼稚?”


  清婉淒然地笑了笑,說道:“女人是沒有愛情的。”


  “沒有,怎會沒有?”


  “公子年少,還不懂,等你過些年,經曆些事兒,你就會明白我說這話的含義。”


  “什麽含義?”


  “女人不講‘愛情’呀!”


  “怎會不講?”


  清婉笑了笑說:“你若喜歡上了一個女人,隻要你用心對她好就行!若你想對她做些什麽事,一般她是不會拒絕的,即便她有自己的心上之人。”


  紀緒有些被說糊塗了,問道:“這是為何?”


  清婉告訴他:“因為女人是比較感性的,隻要對她好就行!”


  紀緒說:“對她好,說明她們希望得到疼愛,這不正是愛情?”


  “錯,兩情相悅才是愛情,而女人隻需要被人疼,被人愛。”


  紀緒有些茫然,但還是想極力說服清婉,便說道:“愛情,也許沒有誰能懂!正如您所說,愛情不是一種想法,而是內心的一種渴望,就像您也渴望被人疼一樣。可是,您的丈夫甄有才隻是一個孩童,他還需要被人愛呢,如何疼你?”


  “我還有公爹和姑婆疼我。”


  “外姓人?”紀緒譏笑了一聲,“你相不相信,如果你沒有任何利用價值,沒有人會掏心掏肺地對你好,在如今這個現實的社會裏,很多時候,你別說是愛情,就連親情都是假的。”


  “那你還說服我為愛情到處去流浪,還有什麽意義?”


  紀緒歎息了一聲,指了指楊柳圍繞著曲折的池塘說,“楊柳回塘,鴛鴦別浦。你看那生長在池塘僻靜處的荷花,隻能寂寞地凋落,豈不令人惋惜?春天本是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時候,而荷花卻不肯嫁春風,不願意和其它的花兒一樣去爭妍,卻取憐那種高潔而孤芳自賞。你這個地方,蓮舟不來,蜂蝶不慕,則美而香的荷花,隻能終生地自開自落而已。當那紅衣盡脫,芳心才是獨苦的開始。如此,豈不是反而沒由來地被秋風耽誤了嗎?人啊,來世上一回兒,總得為‘真愛’搏一搏,對吧!?”


  “我並不覺得愛情是什麽必需品。而且,愛總是美好與痛苦並行,快樂與傷心同在。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麽還要用愛情來折磨自己呢?”


  “愛情確實是有痛也有笑,甚至會為愛而心碎。但是,最起碼我們愛過,也許,還有可能找到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


  “紀公子啊,隻有你們年輕人才以為愛情最重要。但實際上,生活才是必需品,婚姻更多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


  “的確,不同的階段,對於愛情的需求和渴望是有所不同。年輕的時候,我們憧憬的愛情是山盟海誓;年老的時候,我們期待的愛情是歲月靜好。但我敢說不管你身處哪個階段,沒有愛情的生活都是蒼白無力的。”


  清婉急了,“你一個小孩子,連個媳婦都沒有,懂什麽愛呀,恨啊!”


  “怎麽不懂?”紀緒笑了笑說,“修染兄告訴我說,一個女人,不管過去多少年,經曆過多少事,多少感情,都不會忘記那個奪走她‘第一次’的那個人,並且還會時不時的想起。”


  “第一次,什麽第一次?”清婉忽然領會,用手舀起湖裏的水就潑向了紀緒,“你這個壞小子!滾!”


  紀緒撒腿就跑。


  ————————————


  注釋

  [1]婦道

  婦道是指古時指做媳婦必須遵守的規矩。在《孟子.滕文公下》一書中有:“以順為本者,妾婦之道也。”即妻子對丈夫、媳婦對公婆要絕對順從。這種禮法製度早在奴隸社會末期就已經形成,在封建社會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婦女必須遵守三從四德,在封建時代,三從四德是婦女的行為規範。女子的從一而終、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男女有別、家長製、夫權統治等,表達了封建經濟和封建政治對婚姻家庭製度的要求。雖然在《孟子》中定義了婦道是妻子的責任和義務,但封建社會將其進一步延伸為三從四德,成為了婦女的行為規範,這也是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倫理道德方麵對婦女社會地位看法的集中體現。


  成語解釋:


  “三從”出自《禮記.喪服.子夏傳》之中,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份,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子女自己的生活理念。這裏的“從”並不是表麵上的“跟從”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質的“從事”之本質。


  “四德”出自《周禮.天官.九嬪》之中,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麵的細節)。


  從一而終:丈夫死了不再嫁人,這時舊時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出自《周易.恒》:“曰婦人貞潔,從一而終也。”


  三綱五常:意思是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這是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出自《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漢.王充《論衡.問孔》:“五常之道,仁、義、理、智、信也。”


  男女有別:是指男女之間有嚴格區別,這是舊時用以強調男女應該嚴守的封建禮教。出自《禮記.效特性》:“男女有別,然後父子親;父子親,然後義生;義生,然後禮作;禮作,然後萬物安。”


  [2]愛情

  愛情是個體與個體(多數指人)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向往,以及無私並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它通常是情與欲的對照,愛情由“情”愛和“性”愛兩個部分組成,情愛是愛情的靈魂,“性”愛是愛情的附加屬性,並不是必要存在的,情愛才是愛情的根本與核心。


  中華典籍《周禮.地官司徒第二.媒氏》:“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意思是說,“在周代,男子到了三十歲要娶妻,女子到了二十歲嫁人。若無緣無故不遵守這規矩的,就予以懲罰。”


  在漢文化裏,愛就是網住對方的心,具有親密、性和承諾、依戀、情感的屬性,並且對這種關係的長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夠與對方分享私生活。在愛的情感基礎上,除了愛的跨文化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愛情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也發展出不同的特征)。


  愛情是人性的組成部分,狹義上指情侶之間的感情,廣義上還包括朋友之間的愛情和親人之間的愛情(愛的感情)。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中:“老者跌腳歎道:‘人有七情,乃是喜怒憂懼愛惡欲。我看你六情都盡,惟有愛情未除。’”


  (1)來源

  愛情一詞來源於英文LOVE,但LOVE卻不是一個血統純正的英文單詞,她是一個法語單詞,來源於中世紀,最早出自《聖經》。原來本意是指人世間的那種互相關心,相互愛護的大愛情感。後來,由於騎士製度的產生,騎士對貴婦人的愛慕和忠貞,以及人性的私心貪婪,就占有了這個情感名詞,唯獨留給男女私情專用了。


  相信大家聽說過神秘的亞瑟王和他大名鼎鼎的十二圓桌騎士。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所著《唐吉柯德》中主人公的夢想是做一個騎士。騎士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在中世紀的歐洲長期存在並一度輝煌,與日本幕府時期的武士,中國封建社會的俠客一樣,是一個受人尊敬甚至是仰慕的神秘階層。


  封建社會的國家機器需要武力的保障,騎士階層應運而生。他們擁有強健的體魄,豐厚的待遇,大量空閑而自由的時間。於是,便為另一社會階層——貴族婦女階層所看中,成為他們排遣寂寞的理想人選。他們之間所進行的一種遊戲,就叫愛情。


  所謂的愛情是具有規則的,並非隨心所欲。中國古語有雲: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騎士與貴族婦女所進行的愛情遊戲的規則與之相似。


  意大利的“文藝複興”時期,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在歐洲的廣泛應用,引發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啟蒙運動和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使得資本主義製度在法國乃至歐洲基本確立。作為新興的社會階層,必然有其與傳統勢力截然相反的思想理論作為革命的口號,作為發展的基礎。這一事實,又一次證明了托馬斯.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在經濟領域是自由主義,在政治領域是民主普選政治,而在社會文化領域則是婚姻愛情自由自主。現在意義的愛情由此形成。


  從這個詞的產生,我們可以看出愛情是女人享福,男人受苦的東西。騎士的勇氣、汗水、鮮血是對愛情最佳的詮釋,可是經過千百年的演變,愛情這個詞,卻成了傷害女人最佳的利器。在愛情的麵前,一個個女人變得傷痕累累,女人的淚水成為對愛情最佳的詮釋。


  13世紀,馬可.波羅等西方人來到中國,把這一神秘的詞匯也帶到了大元朝。瞬間,這一美好之詞便在青年男女之間流傳開來。


  (2)馬可.波羅和中國公主


  馬可.波羅是意大利威尼斯人。他於1275年抵達元朝大都,朝見了忽必烈大汗,並在中國住了十七年之久。關於馬可.波羅,西方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馬可.波羅和中國公主,就是其中的一則。


  整整一夜,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昆岑(KWeng)公主的臥室一刻也沒有安寧。久負盛名的醫師、聰慧睿智的僧人、神通廣大的法師、經驗豐富的產婆從全國各地紛紛趕來,他們躡手躡腳走進昆岑公主的臥室,各顯神通,然後又一個個垂頭喪氣地悄然退出。忽必烈汗,這個偉人中的偉人,上帝的驕子、統治世界的君主卻束手無策,他絕望地在這間空曠的屋子裏踱來踱去,無可奈何地聽任愛女那痛苦的叫喊。


  翌日,1275年的一天上午,忽必烈汗身著金黃色的朝服,端坐在皇宮中央的禦座上接受重返中國的兩位威尼斯商人,尼古拉.波羅和瑪竇.波羅的朝見。他們於七年前返歸西方,現在又再度東來。但是他們並沒有為他帶來所要求的那一百名賢人智士。


  伴陪父親尼古拉.波羅同來的馬可.波羅是一個魁梧的青年。他對忽必烈說:“憑我的學識,我或許能向您介紹一些西方的智慧。”


  “你有辦法將我的寶貝女兒從折磨她纖弱病體的痛苦中解救出來嗎?”


  “讓我來把西方的智慧告訴她吧。”


  舉行了簡單的儀式之後,馬可立即離開大殿,被帶進昆岑的臥室。從此公主幾乎每天都要聽這位年輕人講故事。隻要有空,年邁的忽必烈也會和他們在一起。看到女兒從馬可的故事中得到安慰,他感到由衷的高興。


  公主終於分娩了,小闊闊真呱呱墜地,但昆岑卻辭別了人世。忽必烈汗非常傷心,西方的智慧並未能解救愛女的生命。但他並不怪罪馬可。他發現這個青年人比他的王子還要可愛,而小闊闊真則更成了他掌上明珠。


  隨著時光的流逝,小公主、忽必烈和馬可愈益情投意合,難舍難分。


  小公主闊闊真實在太幸運了!


  在忽必烈、馬可.波羅和宮廷詩人鐵真的熏陶下,她出脫成一位博學多才的少女。她對異國風情的濃鬱興趣,她對自然萬物的廣博知識,她對自己患病小動物的憫憫溫情,她那出乎尋常的美貌,這一切使她高貴典雅,楚楚動人,在整個中國都很難有人與之媲美。


  1292年年初的一天,一位來自波斯的使臣朝見忽必烈。


  他雙膝跪下,呈上了帶來的信件,“尊敬的陛下,您賢明兄弟的兒子、波斯的阿魯渾大汗啟奏不幸的消息:布爾嘎娜(Bolgana),逝世了。她留下遺言——要讓她的一位同族的蒙古姑娘接替她在阿魯渾王宮中的地位。阿魯渾大汗對天起誓過,一定要實現她的遺願。他懇求陛下幫他挑選這樣的一位姑娘,並護送至遙遠的波斯……”


  他還想說下去,但年邁的忽必烈吃驚地站了起來。上蒼已回答了他的祈禱,闊闊真應該前往波斯做阿魯渾汗的王後,雖然阿魯渾的年齡比她大得多,但他會疼愛她,悉心照料她的。馬可和他的父親、叔父可以把她安全護送到阿魯渾汗的王宮,然後再繼續他們的旅程,直到安抵威尼斯。


  年邁的忽必烈拿定了主意。


  馬可對於旅行實在太熟悉了,他決定取道海路。1292年8月下旬,他們含淚告別了傷心欲絕、愈益顯得衰老的忽必烈,從泉州港揚帆啟航。


  長達兩年的航程就這樣開始了,一路上驚濤駭浪,曆盡艱辛。但是馬可率領著船隊,他決心哪怕是穿越地獄也要把尊貴的公主安全護送到目的地——波斯!

  他們真的要穿越地獄了。


  一個風平浪靜的日子,船隊正在平靜的中國海海麵上疾馳。突然,不祥的暗綠色烏雲布滿了天空,台風到來了!狂風掀起惡浪,一排排撲向甲板。在暴風雨的襲擊下,闊闊真被卷進了大海。隨著一聲撕心裂肺的驚叫,馬可跳進了駭浪之中,他奇跡般地抓住了她。兩人都得救了。


  暴風雨過後的好幾天中,馬可仍放心不下,幾乎每隔一小時就要到她的艙門探視一下,看到他尊貴的闊闊真公主平安無事才放心離去。一旦有空,他總要陪她一起度上幾個鍾頭。


  幾個月後,他們進入印度洋。一夥野蠻凶殘的海盜襲擊了船隊。海盜們爬上甲板,見人就殺。他們撞開闊闊真的艙門,衝了進去。闊闊真公主一麵大聲呼喊馬可,一麵拔出一把短小的匕首,無畏地怒視著逼近的海盜。混亂中,一個海盜衝到她身邊,抓住了她的手臂,把她反扭過來,濕淋淋的彎刀舉在她的頭上。就在這時,一把利劍象閃電一樣刺進了海盜的後背,他倒了下去,闊闊真也被撞得昏了過去。


  當她醒來時,激戰已經結束,海盜們被趕下了船,甲板上隻留下搏鬥的痕跡,馬可正焦慮地躬身守護在她身邊。雖然危險已經過去,小公主闊闊真受驚病倒了,可怕的高燒威脅著她的生命。可是幾位聰明能幹的侍女又都被海盜殺了,馬可隻好把指揮船隊的事交給了父親和叔父,親自來照料可愛的小公主。他為她配藥,日日夜夜守護在她的身邊。


  危險終於過去了,小公主漸漸恢複了健康。她開始用以前從未有過的目光注視著馬可。一天晚上,艙房裏又悶又熱,馬可輕輕地挽著公主走到甲板上坐下,清新的涼風吹拂著闊闊真的秀發。


  “馬可,你喜歡我嗎?”她輕聲地問。


  “是的,親愛的小闊闊真,我非常喜歡你。你怎麽現在談起這個來了,嗯?”


  “因為我不再是個孩子了,我愛你,馬可.波羅!”


  一陣沉默,隻有微風在輕輕地吹動。


  過了一會,馬可說道:“上帝對我們非常仁慈,我生命的花朵!”


  “是的,親愛的馬可.波羅,上帝是仁慈的。”


  又是一陣沉默。


  此時此刻,任何話語都是多餘的。兩隻覓窩的小鳥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可是,再過短短的幾個星期他們就要永別了。他們的分離如同他們的相愛是無可避免的,因為對忽必烈大汗的忠誠不渝是他們愛情的一個組成部分。


  十月深秋的一個夜晚,月光如水,船隊到達波斯的霍爾木茲港,馬可.波羅和闊闊真,中國的小公主,互道珍重,依依惜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