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一點相思何時還
古人認為,農曆的五月是“毒月”,初五又是“惡日”。每當“端午”來臨的時候,出嫁的女兒都會回到娘家來避禍躲災。
因此,端午節又被稱為“女兒節”[1]。
一《漁家傲.五月榴花》歐陽修.詞
五月榴花妖豔烘,
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裏黃驪時一弄,
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清婉想借“躲端午”的機會回娘家住上一段日子,以此來驗證自家的小弟離開自己到底能不能行。看見紀緒一個人在葡萄架下坐著,便以提親為借口,試探一下他的想法。
見紀緒對清婉的親妹妹都不感興趣,心道:這臭小子,眼眶子還不低呢!看來隻有“犧牲”自己的小表妹了。隨即,便拿出了柳好好寫給她的書信給紀緒看。
隻見紀緒的眼睛一亮,清婉便知有戲,說道:“怎麽樣,對於你這位大才子來說,這首小詩寫的如何?”
“不錯!”
“僅僅是不錯?”
“很好!”
“好嘛?”
紀緒又點了點頭。
“那我把她介紹給你認識如何?”
“她是誰?”
“我姨家的表妹。”
“她,她的年紀?”
“和你相差六歲。”
“比我大…這麽多…?!”
看到紀緒那份遺憾的表情,清婉更想逗一逗他,便道:“大嗎?才六歲……有道是,‘女大三,抱金磚;女大六,親不夠;女大八,保準發……’”
“得,得,得,我不想找個媽!”
又見紀緒那不情願的俊模樣,清婉笑道:“人家比你小六歲。”
“騙人!?八歲的女子能寫出這樣的詩句?”
“不騙你,我這小表妹可有才了,她五六歲時就能寫詩……”
“五六歲就寫詩?那,那咱姨夫是……”
清婉白了紀緒一眼,說道:“什麽咱姨夫,是我姨夫,你可別套近乎!”
紀緒不好意思地笑笑:“咱倆不是結義姐弟麽~”
“你能跟我結拜了?我家姊妹都不是什麽好人!”
“哎,清婉姐姐還是好的……你說,小姨夫是誰?看我在老家有沒有聽過他?”
“我姨夫不是你老家人,他叫柳鄖,一直在京城為官,官至中書省平章政事。這不,去年得罪了權貴,被貶往四川省去做參知政事去了。我這小表妹不但聰慧,而且長得還特別漂亮,隨她的祖母,帶有一些西域人的特征。我姨夫視她如掌上明珠,一般的青年才俊,是別想打我表妹主意的!”
紀緒不由地坐正了身子。
清婉笑了笑,接著說道:“這也就是看你紀公子是個人才,才介紹你倆認識,至於我那表妹哪裏,能否看上你,咱這還得兩說!”
“表妹叫什麽?”
“叫柳好好。”
紀緒默念著這個名字:“好-好-?”
清婉繼續說:“我姨夫一直在外征戰,結婚時都快五十了。我小姨嫁給姨夫後,當年便生下了表妹,為了表達夫妻間的融洽美好之情,取名‘好好’。我表妹自小俊秀,而且還十分地靈慧,我小姨和姨夫都視如至寶,細心教她詩文書畫、針線女紅,一心想培養出一個德才兼備的雙好女孩……”看到紀緒對柳好好很有好感,便想抻著他,又道,“不過,你的年紀和我表妹確實相差有些多,我看還是算了吧!”
紀緒忙說:“大麽?我看大六歲正好!”
“正好?剛才你不是還嫌大麽?”
“剛才,我不是以為她比我大六歲麽?”
“哦,女人比男人大六歲就嫌大,而男的比女的大六歲就正好了?你這什麽邏輯……我看還是算了吧!你想,等我表妹到了結婚的年齡,你都快成大叔了。再說了,我姨夫也不一定會同意!”
“他為什麽不同意?”
“你不是比我表妹大好多嘛!”
“你,你姨夫不是還比小姨大二十四歲麽?他有什麽可嫌棄我大的道理!”
清婉驚奇地看著紀緒,問道:“你怎知道我姨夫比我小姨大二十四歲?”
紀緒說:“我不但知道他倆相差二十四歲,而且還知道他們都屬馬。”
清婉更是奇怪,“你咋知道?”
“你剛才不是說,好好姑娘是在你姨夫將近五十歲時生的麽,好好屬馬,49歲的人也是屬馬。”
“那你怎知我小姨也屬馬?”
“因為在所有的屬相中,隻有‘馬’寓意‘美好’。既然你表妹取名‘好好’,那一定不隻是一匹馬。隻有兩馬相悅,才能生出可愛的小馬駒。”
“那怎知他倆相差是二十四歲,而不是十二歲?”
“小姨二十五結婚就夠晚的了……”
“哎~我小姨結婚晚可不是沒人要呀!他倆早就訂婚了,隻是姨夫怕戰死沙場,耽誤了我小姨的幸福……”
“行了,別解釋了!姨姐,您什麽時候介紹我倆認識?”
清婉阻止道:“你先別喊我‘姨姐’!認識的事兒,咱先也不急。你先替我給表妹回封書信。不過,不是讓你談情說愛,是說說我這裏的情況。”
“這,我怎麽寫呀!?”
“怎不好寫?你不是大才子麽?你不是很懂我麽?比如說,你寫的那首《歎流水兮》就很好!不過,也不要把我寫的過於淒慘,以免讓小表妹替我擔心……”
忽見紀緒眼睛一亮,說了句:“哎,姐姐,是不是等我寫好了信……就替你送過去……這樣,時間也快……”
“哎~你別回家呀!”
“以送信為借口,不是最好的相遇麽?”
“你走了,誰替我照顧弟弟?”
“您不是一直在照顧麽?”
“我不是要回娘家‘躲端午’嘛!”清婉說道,“你這樣,你先用心寫好這封信,顯示出你的才華,讓表妹對你先有一些印象……”
正說著,采婗端著一盤剛煮熟的粽子給紀緒送了過來,清婉接過了盤子。
采婗說:“小姐,您的那份已送到了您的屋子,熱水也為您備好了,快過去沐浴吧!”
聽丫鬟這麽一說,趕緊把手中的盤子遞給了紀緒,說道:“別忘了寫信,我明天回娘家正好送往驛站。”說罷,趕緊跟著采婗走了,以免紀緒的糾纏。
二《四塊玉》元曲
第二天,紀緒便寫了一首散曲《四塊玉》送給了清婉:
自送別,心難舍,
一點相思幾時絕?
憑闌袖拂楊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美貌娘,名家子,
自駕著個私奔車兒。
漢相如便做文章士,
愛他那一操兒琴,
共他那兩句兒詩。
也有改嫁時。
————————————
注釋
[1]女兒節
中國女兒節的說法有很多。每年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等,都被古人稱為“女兒節”。
(1)夏曆三月初三為上巳(sì)日。古時以夏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稱為“上巳”,所以這天又叫“上巳節”。三月初三多逢巳日。
這天,人們把薺菜花鋪在灶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上巳稱為女兒節。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端陽”條下亦雲:“呼是日為女兒節。”
(2)七夕,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因為七夕節與女事關係密切,所以也叫“女兒節”。
(3)端午節為啥又是女兒節?
古人認為,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太極生兩儀,這兩儀就是陰陽。陰和陽是相對的,如男和女相對一樣,因此古人在許多問題的設計上都是二極思維,在節日設計上也是這樣。
一年有男人的節日,也有女人的節日。因此,中國出現了三個女兒節,分別是端午節、七夕節和重陽節。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陽數相重。七夕當在最前,屬小閨女節;重陽其次,屬已嫁女;最後為端午,屬老閨女,也屬於所有已嫁女。
在古代,端午節的其中一個習俗叫做歸寧,俗稱“回娘家”。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端午節是回家看望父母的機會,所以人們也把端午節稱作“女兒節”。
明代沈榜在《宛署雜記》中記載:“五月女兒節,係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此外,古人很看重雙五在八卦中的“比和”之象,即大吉、利出行。這也是出嫁女人紛紛回娘家省親的一個重要緣由吧。
關於端午節稱為女兒節的緣由,我國民間還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是為紀念一代女皇武則天。
相傳唐朝武德六年,即公元624年的端陽節這一天,蜀北重鎮利州,即今日四川廣元城外的嘉陵江的“江潭”之處,有一官船正蕩槳於此。
船上管弦悠揚、歌舞輕曼。
忽然,天上烏雲密布,江麵波翻浪湧。隻見一道電光霹靂一閃,從江心猛然騰出一條金龍來。那金龍在天上一陣狂舞後便直撲官船而來,頓時將端坐於船上的利州都督夫人楊氏嚇昏過去。
當這位花容月貌的都督夫人醒來後,風已停浪也靜,那滿天的烏雲也消去無影無蹤,隻有明媚的陽光正溫暖地灑在清清的江麵上。槳櫓款款,風和日麗,一切是那樣的寧靜而又安詳,好像剛才什麽也沒發生一樣。
都督夫人回去不久便有了身孕,並於農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一個女嬰。再後來,這個女嬰長大成人,在曆經了一段艱辛後就成了中國漫長曆史長河中唯一的女皇帝。她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傑出的女政治家、代唐而主天下的大周朝“金輪聖神皇帝”武則天。
唐時的利州為紀念在此誕生的這位傑出女性,當地民眾便在楊氏感龍交而孕生了武媚娘的“利州江潭”邊上的烏龍山,修建了一座祭廟“皇澤寺”。那碧波蕩漾的江潭也被稱為“金輪感孕所”;端午節也成為武則天的會期。
每年在武則天生日這天都將舉行盛大的慶祝紀念活動,全城婦女將身著豔麗的服裝傾城而出匯集嘉陵江兩岸。她們移舟江潭,載歌載舞,翼求金龍再現、再感龍孕、再多生出幾位為天下婦女揚眉吐氣的女性豪傑來。
1988年,廣元市府決定恢複這一民間節日,並定名為 “女兒節”,將節期定在公曆9月1日。
女人、孩子,為何要在端午這天躲災禍呢?
在古代,我國很多地方,端午節那天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歸寧省親,不僅僅是為了看望雙親,還為了“躲端午”。
過去認為農曆五月是“毒月”和“惡月”,端午節更是一個人人自危的“凶日”。在這一天,人們需要小心避忌,謹慎過關。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辟邪除禍。
民間避忌的方法除了懸插艾草、讓孩子佩戴“香囊”或“五彩線”、飲雄黃酒外,還讓婦女帶著孩子回到娘家,躲過端午節的邪氣。
女兒節,雖沒有端午節聽起來厚重大氣,卻多了幾分溫馨、細膩和人文關懷。在心裏默念著這個名字,讓人禁不住心生出無可名狀的幸福。
試想一下,女兒節這天,出嫁的女兒帶著家人,提著粽子,回家去看望父母,既滿足了父母對出嫁女兒的牽掛之情,又表達了出嫁女兒對父母的拳拳孝心,該是一件多麽美好又富有詩意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