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93章 半喜半嗔呼不出

第93章 半喜半嗔呼不出

  一《國風.召南.鵲巢》詩經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之子於歸,百兩禦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

  之子於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

  之子於歸,百兩成之。


  紀緒這個臨時兄長,接回“火種”後,便坐在會客廳裏和高文秀聊天。


  大方推門走了進來,“原來你躲在這兒!”


  “不是沒我什麽事兒了嗎?”


  “知道你沒事了,所以才喊你去參加婚宴呀?”


  “又誰結婚?”


  “韓冬郎呀~”


  “我不是把新娘子給他送去了嘛。”


  “所以,你就更應該去喝他的喜酒呀。”


  “我不是代表娘家人,今天不去他家嗎?得到了‘三日’才去他家接妹子。”


  “三日再說‘三日’的事,今天你是他姨夫……”


  “誰是他姨夫?!”


  “我們是姑舅聯姻,親上加親,我是他表姨,你不就是他的表姨夫?外甥結婚,哪有不去賀喜的道理?”


  “我很累了,今天就不去了。”


  “反正,父王已經去了,他讓我來喊你,說有事要跟你談,你不去拉倒……”大方撅著嘴出了門。


  文秀站起來,說服道:“開端兄,你還是去一趟吧!大喜的日子,別惹得小郡主不高興。”


  紀緒說:“厚卿兄,要不然,你也一起去吧,我倆再好好聊聊。”


  由於參加婚宴的人多,袁震便把客人分成了兩撥,年輕人大都分到了韓家新郎那邊。


  聽紀緒這麽一提議,高文秀巴不得去婚禮現場呢,便高興道:“好的,我去跟我外公說一聲。”


  一開門,卻發現大方正咧著嘴笑呢,原來她根本就沒有離開,而是躲在門口偷聽呢……


  他們三人騎著快馬,你追我趕地到了韓家,大花轎[1]剛剛落轎。


  隻見,四名轎工把花轎的轎門卸了下來。有一名五六歲的盛妝小女,俗稱“出轎小娘”的過來,迎接新娘子出轎。小女孩用手微拉新娘梅緋兒衣袖三下,新娘子梅緋兒才邁出了轎門。


  緋兒頭蓋通紅的蓋頭,出轎門先跨過一隻朱紅漆的木製“馬鞍子”,步紅氈,由喜娘相扶進了紅色的大門。


  看熱鬧的人們簇擁而入。


  梅緋兒來到了喜堂,站在了喜堂的右側位置等候。


  這時,新郎韓沃卻不知躲到了何處。


  新郎官為何要躲呢?這也是一中風俗:新郎不去接新娘子,聞大花轎到家要立刻躲到別處去。必須由捧花燭的小男孩再三請回,才能站在喜堂的左側,等待儀式的開始。


  這主要是避諱一首兒歌:“山鴉雀,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


  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急哇哇地想結婚,再遇上個心儀的女孩,整天墜於愛河,勢必要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為了避嫌,才有了這多此一舉的表麵文章。


  二《臨江仙.樂奏簫韶花燭夜》佚名.詞


  樂奏簫韶花燭夜,

  風流玉女才郎。


  同心結上桂枝香。


  如鸞如鳳友,永效兩雙雙。


  莫把畫堂深處負,

  笙歌引入蘭房。


  滿斟玉斝醉何妨。


  南山堪作誓,福祿應天長。


  婚禮儀式正式開始。


  北方的拜堂儀式和南方稍有不同。喜堂中有主香公公,多由新郎祖父或祖伯叔們擔任。


  讚禮者喊:“行廟見禮,奏樂!”


  奏樂者奏響音樂時,主祝者詣香到案前等待。


  讚禮者讚唱道:“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主香者和新郎、新娘皆遵讚禮聲來做動作。


  讚禮者接著讚唱:“升,平身,複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皆脆,讀祝章!”


  由一個十三四歲的小男孩跪在右側拜佛凳上讀“祝章”。


  小男孩讀畢“祝章”後,讚禮者又唱:“升,拜!升,拜!升,拜!”


  “三跪、九叩首、六升拜”後,讚禮者唱:“禮畢,退班,送入洞房!”


  這時,兩個小男孩捧龍鳳花燭導行,韓沃執彩球綢帶引新娘子緋兒進入洞房。


  新郎和新娘的腳須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為5隻麻袋,走過一隻,喜娘等又遞傳於前接鋪於道,意謂“傳宗接代、五代見麵”。


  入洞房後,按男左女右坐在床沿,稱“坐床”,由一名福壽雙全婦人[2]用秤杆微叩一下新娘頭部,而後由新郎挑去紅蓋頭,意示“稱心如意”,謂“請方巾”。


  新郎韓沃稍坐即出。新娘梅緋兒便開始換妝,客人請吃“換妝湯果”。梅緋兒換好妝後,由韓沃領著出來行“拜見禮” [3]。


  三《新婚致語》姚勉.詩


  珠簾繡幕藹祥煙,

  合巹嘉盟締百年;

  律底春回寒穀暖,

  堂間夜會德星賢。


  彩軿牛女歡雲漢,

  華屋神仙豔洞天;

  玉潤冰清更奇絕,

  明年聯步璧池邊。


  “坐席”是指婚禮儀式結束後,新郎家為親戚朋友擺上的“好日正席酒”,也叫“賀郎酒”。


  這才是婚禮的“大席”,新娘子緋兒須跟著韓沃逐桌逐位為長輩和客人斟酒,酒要斟滿又不可溢出。這一個是讓新娘認識婆家的親朋好友,再一個也是讓客人瞧瞧新娘子是不是一個賢惠的巧媳婦。


  宴席非常隆重。


  酒一般都飲狀元紅,菜也多為鴛鴦名,樂奏百鳥朝鳳、龍鳳呈祥。


  席間,新娘梅緋兒在換湯[上熱菜]時,當喜娘喊“新娘子換湯[換妝]作揖啦! ”新娘子的敬酒就算結束了。


  敬完酒,婆家請有福有德的座客兩人到洞房裏去,向新郎、新娘行“三酌易飲”禮,每進一次酒[隻啜一口]相互交換下酒杯,也稱“交杯酒”。


  主賀者必須唱賀郎詞,戲謔、祥和兼有,諸如:“第一杯酒賀新郎,有啥閑話被裏講,恐怕人家要聽房。第二杯酒賀新郎,房裏事體暗商量,謹防別人要來張[看]。第三杯酒賀新郎,祝願夫妻同到老,早生貴子狀元郎。”


  ————————————


  注釋

  [1]婚禮流程

  迎親:古代婚配時,男方必須去迎親。“親迎”是六禮中最隆重的禮節。沒有迎親的新郎,就沒有出嫁的新娘。古代親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車的,比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轎去迎親。 抬轎的人必須身體強壯,遇上別人家的花轎,絕對不可以與他們碰頭,必須繞著走。迎親回來時,還要另找一條路回去,以取不走回頭路之意。如果途中經過廟,祠,墳,井、河等處,必須由男方娶親的人手張紅氈將花轎遮著,作為“避邪”的意思。如果在途中遇見出殯的,迎親人會說“今天吉祥,遇上寶財!”因為棺材的諧音為“觀財”,亦即看到財寶的意思,這樣說主要是為了圖個吉利。


  亮轎:花轎到家後,停在新郎家門口,向四鄰昭示。


  新娘下轎:地鋪紅氈,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長地久;射向遠方,祝願未來的生活美滿幸福。


  過火盆:象征日子紅紅火火。


  跨馬鞍:馬鞍上放蘋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又稱為“拜天地”,是婚禮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拜堂”並不屬於“三書六禮”,這一婚俗於宋代後才流行起來。經過“拜堂”,女方就正式成為男家的一員。“拜堂”時,主持婚禮的司儀會大聲的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齊入洞房。”其實,拜天地代表著對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對孝道的體現;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賓。


  進入洞房:床上有棗和栗子等,寓意“早立子”。


  掀蓋頭:用秤杆挑下新娘的蓋頭,寓意“稱心如意”。


  合酒:以線相連,新郎新娘各執其一,相對飲酒的儀式。酒杯一分為二,象征夫婦原為二體;以線連柄,則為兩人通過婚姻而相連;合之則一,象征夫婦雖兩體猶一心。新婚夫婦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調製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間互敬互愛、親密無間。


  過門:過門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門後正式踏入男家的家門,拜見翁姑及男家其他長輩。


  傳說翁姑不可以在大廳直接看見新人進門,因為這樣會相衝。所以當女方步入男家後,翁姑會由房間出來,到大廳會見新人。然後新郎新娘會先拜天地,後拜祖先。新人再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會說一些祝福語,並贈送首飾及禮物給新娘。新娘收到飾物後需即時戴上,以示謝意。然後,新人會向其他長輩及親戚奉茶。


  翁姑:丈夫的父親和母親,公公和婆婆。古時一般姑表聯姻,婆婆大都是從前的姑姑。


  敬茶改口:改稱對方父母為“爹娘”。


  賀郎酒:婚禮的晚上,男家為客人擺的“好日正席酒筵”,叫“賀郎酒”。


  酒筵幾乎是每對新婚夫婦舉行婚禮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流傳到今天,“吃喜酒”已成為民間行婚禮的簡稱。酒筵有蘩有簡,規模不等,其最主要的意義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親朋好友的承認。因此,酒筵也是婚禮中最具有社會意義的環節。


  [2]福壽雙全婦人

  是指父母都健在,丈夫的兄弟姊妹都有,兒女雙全的婦女。缺任何一方,說明此女人為“五福不全”。


  [3] 拜見禮


  “拜見禮”也稱“見大小”, 就是以親疏、輩份依序跪拜見麵。


  拜時起樂,堂上擺大座兩把,受拜者夫婦同坐,如一個已故,則亦按男左女右就坐,另一把空著。


  拜畢賜紅包給新娘,俗稱“見麵錢”。公婆可不掏紅包,謂曰“媳婦是自家人”。新娘與同輩見麵則作揖,若小輩拜見時,新娘亦給“見麵錢”。


  新娘子拜見過所有親戚後,舉行“待筵”。新娘坐首席,由4名女子陪宴勸食,新娘多不真吃。筵畢,喜娘陪新娘子到廚房行“親割禮”,有撈粉絲、摸泥鰍等習俗,謂之“上廚”。其實,也就是看看新媳婦以前在娘家下沒下過廚房,會不會做家務,手腳靈不靈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