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濃施淡抹巧梳妝
一《國風.邶風.燕燕》詩經
燕燕於飛,差池其羽。
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於飛,頡之頏之。
之子於歸,遠於將之。
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於飛,下上其音。
之子於歸,遠送於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隻,其心塞淵。
終溫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袁府今天嫁女,中午須擺正席酒宴的,這場酒俗稱“開麵酒”,也叫“起嫁酒”。孫知之就是來參加這場喜酒的。
“開麵酒”結束後,就該女兒上轎了。
按照禮俗,新娘子應該坐在母親的大腿上,娘親再給女兒喂一口飯,俗稱“上轎飯”,寓意不要忘記母親的哺育之恩。
但緋兒隻是落落的義女,而且年紀相仿,隻好把“喂上轎飯”和“哭上轎”這兩道習俗給免了。
接下來是大舅哥“抱上轎”了。
落落給緋兒蒙上了蓋頭,紀緒抱起她,伴娘撐起紅傘護著,在大家的簇擁下向大門口走去。
大妗姐及眾姊妹一邊行,一邊向上空、傘頂撒米,曰“喂金雞”。意思是雞啄米後,便不會啄新娘子了。
大方緊緊跟在紀緒的身後,臉上泛出些許的醋意,心想:忘了別讓自己的男人來抱新娘子啦。
因為她發現,紀緒抱緋兒的手法有些緊,嘴上便醋意濃濃地說道:“你,你何應抱得那麽緊嗎?”
紀緒隻顧著喘氣,“妹妹高挑,我不抱緊了,會摔著她的。”
“摔了,摔了怎麽了,你會心疼?”
紀緒有意地氣她,“自己的妹子,能不心疼嘛!”
隨行的人們跟著歡笑,知道郡主是在吃新娘子的醋呢。
“讓我來抱的是你,不讓我抱的還是你。”紀緒有些不悅,因為緋兒長得高大,路程又遠。
“你累了,可以放下歇會的。”
“你不是說,妹妹的腳不能著地嗎?”
“你不好找個凳子,放上,先歇會兒,這麽大的院子,什麽時候能走到頭?”
“你能不說話嗎?”紀緒白了大方一眼……
好不容易走到門口的大花轎跟前,但喜娘還是不讓紀緒把新娘往轎子裏放。喜娘笑嘻嘻地說:“你急什麽~,有你這麽做兄長的嗎?做兄長的,要對出嫁的妹妹,有種留戀不舍的樣子。”
大家知道喜娘在有意“刁難”大舅哥。
是啊!這麽帥氣的小夥子,誰不想為難他一把呢?
二《詩經.衛風.碩人-下闋》詩經
碩人敖敖,說於農郊。
四牡有驕,朱幩鑣鑣。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鱣鮪發發。
葭菼揭揭,庶薑孽孽,庶士有朅。
街坊上,看“嫁女”的人們紛紛議論:“好個高挑的新娘子啊!”
看到紀緒已是滿頭大汗,喜娘便讓他把新娘子放在花轎前的凳板上。
新娘子站在上麵,伴娘趕緊在新娘的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又向天空及傘頂撒米。
喜娘見時辰一到,便喊:“新娘子上轎囉!”
緋兒向送行的親友鞠躬謝意,在姊妹的攙扶下,轉身步入了大花轎。
四個轎工立刻開始裝訂門麵。
緋兒進轎坐定後,本想活動一下緊繃的精神。喜娘趕緊製止說:“新娘子,不可亂動喲~”
這意思是說,新娘子坐進轎後,臀部是不能亂動的——這關係著新娘子在婆家的地位,是否“坐穩當”的問題。
門麵裝好後,隨著喜娘的一聲響亮的“起轎”聲,八名轎夫同時穩穩地抬起大花轎。
瞬間,鞭炮齊鳴,銃聲震響,鑼鼓聲、喇叭響徹街巷。
大妗姐及眾姊妹一邊行,一邊向上空、花轎頂撒米或茶葉。喜娘見紀緒還站在原地不動,便道:“大舅哥,別站著啦,你得‘送轎’呀!”
“怎麽送?”
“學著我,跟著走就行。”喜娘邊跟行邊教著紀緒怎麽做。
紀緒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喜娘又道:“可不能笑喲~”
“這麽大的喜事,為何不能笑?”
“我看你也是個書生,你沒讀過《詩經》?詩經上說,‘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你應該落淚,要表示對自己的妹妹依依惜別之情。”
“噢,小生明白了。”
看到紀緒很討喜,便問:“大舅哥,有婚配了嗎?用不用喜娘為你做媒……”
“我,我……”紀緒不知如何回答。
大方在一邊搶話說:“有了,有了。這麽大一個人,你沒看見?”
喜娘笑了笑,不再言語。
三《小雅.車舝》詩經
間關車之舝兮,
思孌季女逝兮。
匪饑匪渴,德音來括。
雖無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維鷮。
辰彼碩女,令德來教。
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雖無旨酒?式飲庶幾。
雖無嘉肴?式食庶幾。
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岡,析其柞薪。
析其柞薪,其葉湑兮。
鮮我覯爾,我心寫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四牡騑騑,六轡如琴。
覯爾新婚,以慰我心。
到了農郊,路程便走了一半,送親的人們坐下來休息。
夕陽西下。
清晰的輪廓消失了,寂靜像霧靄一般嫋嫋上升、彌漫擴散。風停了,樹靜了。整個世界鬆弛地搖晃著,仿佛想躺下來,安睡了……
喜娘告訴大家:“送親的,就送到這兒吧,你們可以返回了。我估計,不多會兒,迎親的就要到了……”
喜娘教著紀緒,用紅布包了點火熜灰,又從火種中點燃了香,跟著送親的人一起返回了。
返回家裏,紀緒要把帶回的“火種”置於火缸中,俗稱“倒火熜灰”,亦稱“接火種”。
————————————
注釋
[1]婚禮流程
第二階段:婚禮進行時,即“成親”階段。婚禮,就是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象征。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裏,婚前禮和正婚禮是婚姻的主要程序,這些風俗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1)男方
請吃酒:迎親日子叫“好日”。俗諺“請吃酒,掗拜生”。好日前,新郎拿著紅紙“知單”請長輩親友吃喜酒(好日酒),長輩要在自己姓名下寫上個“知”字。簡單說,就是 “下請帖”。好日前有待郎、待嫁習俗,雙方父母親請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蓮子,討“五子登科”彩頭。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轎前擔”,一般為鵝2隻、肉l方、魚2尾等。
享先: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貰器店(指出租婚喪喜慶用品的鋪店)租得花轎和婚禮器物,掛燈結彩,用上等筵席款待賀客,稱“細便飯”。婚禮的當天五更時辰,男家以全副豬羊或五牲福禮及果品,在廳堂供祭“天地君親師”,俗稱“享先”。早餐興吃“享先湯果”。大花轎要出門的時候,男方家要以淨茶、四色糕點供奉“轎神”。然後,大紅燈籠開路,並一邊走,一邊放銃、放炮仗,沿途是吹吹打打好不熱鬧。新郎不到嶽父家迎親,以喜娘(送娘)為使者,持名貼前往。
(2)女方
開麵: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紗線為新娘家絞去臉上汗毛,俗稱“開麵”(含有現在美容的意思),客人興吃“開麵湯果”。
上頭:男女雙方都要進行的婚前儀式。就是擇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頭婆梳頭,一麵梳,一麵要大聲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上頭”是一個非常講究的儀式。梳頭要用新梳子,助“上頭”的人必須是“全福之人”,即這人是六親皆全,兒女滿堂之人。
喂上轎飯:新娘上轎前,經男方喜娘三次催妝,佯作不願出嫁,懶於梳妝(當然也有封建婚姻確實不願者),而後坐娘腿上,娘為女兒喂上轎飯,寓意不要忘記哺育之恩。
坐花轎:花轎,俗稱“大紅花轎”,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坐花轎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隻能坐一次花轎。故夫妻吵嘴,妻子帶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是大紅花轎抬進門的,又不是走上門的,以此來炫耀自己的高貴。傳說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難至明州,金兵追急,賴一女子相救得脫,後找恩女不得,詔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鑾駕待遇,鳳冠霞披,並坐花轎。這就是女人結婚鳳冠霞披,坐八抬大轎,鳴鑼開道,官轎讓道的來曆。
搜轎:花轎停放須轎門朝外,女家有人燃著紅燭、持著鏡子,向轎內照一下,謂驅逐匿藏轎內的冤鬼,稱“搜轎”。
起嫁酒:女家在中午為嫁女所準備的正席酒,叫“開麵酒”,俗稱“起嫁酒”。
攔轎門:花轎臨門時,女家放炮仗迎轎,旋即虛掩大門“攔轎門”,待塞入紅包後,便給開門。其實就是討紅包。
哭上轎:女兒上轎,母親哭送,哭詞多為祝頌、叮囑話,有:“囡啊囡,儂抬得去嗬,烘烘響啊!儂獨自去嗬,領一潮來啊! ”“儂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飯吃”等,新娘動了感情含淚惜別。
哭嫁是從何而來?
據《禮記》記載“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在古時,因為交通沒有現代的方便,女兒出嫁後,就很難有機會再見到家人。而事實上,出嫁後的女子是不可以像今天一樣,隨時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準。 此外,也有以下的說法:說哭嫁是源自古時婦女不能擁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們會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古時不公平的婚姻製度。
紅蓋頭:新娘子通常會以一邊長三尺的正方形紅圍巾蒙在頭上,這紅色的圍巾稱為“蓋巾”,俗稱紅蓋頭。通常是男掀女的紅蓋頭。對於蓋頭這種婚俗,一般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說蓋頭是為了遮羞;而另一種說法是說源自於古代的掠奪婚,表示新娘子蒙上蓋頭後就永遠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出門:出門是指新娘離開娘家的意思。此女子,從今往後,生是男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
抱上轎:當到達吉時的時候,新娘須由自家兄長抱著上花轎。據說新娘雙腳著地的話,就會帶來惡運。在出門的時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這是因為嫂字有掃帚星的諧音,人們忌諱嫂嫂出門相送會給新娘子帶來不吉。
撐紅傘:新娘出門時,由伴娘撐起紅傘護著新娘,取其開枝散葉的意思。大妗姐及眾姊妹一邊行,一邊向上空、傘頂及花車頂撒米,用來“喂金雞”,意思指雞啄米後便不會啄新娘子。新娘子,站在露天的轎前踏板時,姊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上還要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最後上花車前,新娘子會向送行的親友鞠躬,以示謝意。新娘子進轎坐定後,臀部不可隨便移動,寓平安穩當意。
倒火熜灰:新娘座下放一隻焚著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轎的後轎杠上擱係一條席子,俗稱“轎內火熜,轎後席子”。
送轎:起轎時,女家放炮仗,並用茶葉、米粒撒轎頂。新娘兄弟隨轎行,謂之“送轎”。
接火種:城區抬花轎要繞至千歲坊或三法卿(地名)等處,以討“千歲”、“三發”彩頭。兄弟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點火熜灰回來,並從火種中點燃香或香煙,返家置於火缸,俗稱“倒火熜灰”,亦稱“接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