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80章 不信東風喚不回

第80章 不信東風喚不回

  一《惜春長為愛花愁》孟稱舜.詩


  惜春長為愛花愁,

  花自開時涕自流;

  爭奈春花不相顧,

  花飛春去兩悠悠。


  其實文嬌看了他的贈詩,本想應答幾句,卻聽小慧呼喚,怕回得遲了母親怪怨,隻得舍他而歸。


  回到繡房滿腹心事沉沉,見小慧、紫嫣都溜出去玩了,自己本想拈針鋪繡,又懶得動彈,便從鈿盒中取出詩稿展看,正欲品味,卻見紅英嫋嫋婷婷,仙子淩波般飄進來,急忙又收了起來。


  紅英來到近前眼兒斜睨著文嬌說:“小姐怎麽一人在房裏悶坐?小慧她們又玩去了吧?這都是小姐慣下的毛病,長久下去可怎麽了得?這些小蹄子也真該管束管束了。”見文嬌不搭言,又說,“今兒個老太爺出門應酬去了,這會兒老夫人也睡著了,我得空來陪你說會兒話解解悶。”


  “難為小姑掛念著。”文嬌無情無緒地應道。


  文嬌平時可從不這樣稱呼紅英,都是喊她的名字,今日乍一聽,不覺好笑,便道:“咱們到中庭散散步可好?”


  文嬌脫口問:“中庭外那高家哥哥可在麽?”


  紅英心想:你還掂記著他呀!嘴上忙應道,“那高家哥哥陪老太爺出去了。”


  文嬌想了想,半晌方說:“哦,這次我就依了你,同去散步。”


  紅英察言觀色,“小姐也忒謹慎了,自家兄長怕個什麽?”


  文嬌冷冷地說:“總是男女有別,不太方便麽~”


  紅英瞧瞧文嬌,“有何不便,隻要自己心中無事,身正影直,怕他做甚?”


  文嬌心中發虛,口中強道:“誰心中有事了?”


  紅英一撇嘴,笑著說:“沒事就好,小姐快走吧。”


  文嬌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懶洋洋道:“好吧,就走。”


  二《風簾搖竹動春陰》孟稱舜.詩


  風簾搖竹動春陰,

  閑向書窗和短吟;

  莫道香閨絕流賞,

  幽蘭原自有知音。


  二人相隨往中庭走來,剛轉出遊廊,一陣風兒吹來,角門吱吱響了兩下,驚得文嬌一把抓住紅英的衣袖道:“呀,什麽聲兒響,敢是有人來了?”


  紅英心想:有那麽嬌貴麽,裝模作樣的!嘴上卻笑道,“咱這深宅大院的能有什麽人,是風吹門扇響,小姐直管放寬心。”


  來到東廂書房外,文嬌隔紗窗向裏張望了一下,看不大清楚,悄聲道:“小姑,你看,是不是三哥已經回來了?”


  紅英忙貼紗窗看了看道:“他還沒回來哩。小姐,咱們何不進去看看?”說著不由分說拉著文嬌推門進入房中。


  隻見,室內幹幹淨淨,清清爽爽。


  書案上排著文房四寶[1],井然有序;案頭瓷瓶中一枝粉桃,豔若紅霞;東牆上懸一柄青龍寶劍;琴幾上橫一張紫檀古琴;四壁上掛著幾軸自書的詩畫。


  忽然,紅英指著西窗道:“小姐快看,窗紙上題有一絕。”


  文嬌抬頭看去,果見上有數行細草,寫得龍蛇飛動:


  “日影縈階睡正醒,


  篆煙如縷午風平;

  玉簫吹盡霓裳調,

  誰識鸞聲與鳳聲。”


  一時間不忍移目,潛心玩味起來,自忖:三哥果真才高八鬥,這詩寫得好啊!是說曲高和寡,無人與他知音。


  紅英心中也早為文秀的才華所傾倒,見嬌娘露出讚許的目光,故意裝出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冷笑道:“這酸丁賣弄什麽才學,卻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小姐和他一首,與他比試比試,我倒不信能在他之下。”說著一旁鋪紙研墨。


  文嬌口中不說,心中卻惱紅英多嘴,轉念又想,和詩便和詩,讓他也好明白我的心思。略做沉思,潤筆揮毫依韻和道:


  “春愁壓夢苦難醒,


  日迥風高漏正平;

  魂斷不堪初起處,

  落花枝上曉鶯聲。”


  “和得好,和得好!”紅英一邊連聲稱讚一邊察言觀色,見文嬌紅飛雙頰,心中愈發明白,便繼續說道,“小姐這詩題紅怨綠,將滿腹衷腸表白得清清楚楚,且字字同聲相和,與那高家哥哥的詩珠聯璧合,正好是一對兒。待他回來見了此詩,必道是今宵織女空自渡銀河了。”


  “小姑,你說的這是什麽話?”文嬌佯怒道。


  “小姐說說這是什麽話?”紅英一臉頑皮地瞅著文嬌。


  文嬌嗔道:“好生荒唐,是你讓我和的詩,我也不過是玩耍子胡亂應和了幾句,你卻滿嘴胡咧咧、口中跑大馬,說什麽珠聯璧合,什麽織女銀河。我看是你個蹄子先有意了吧?”


  “喲,倒是我胡說了。小姐羞了,隻管編排起小姑來了。”紅英嘻嘻笑個不住。


  這時,隻聽窗外簷下籠中的鸚鵡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紅英忙止住笑聲道:“日近晌午了,老夫人晝睡將醒。再說,萬一高家哥哥回來了,多難為情,還是快回去吧!”


  文嬌點點頭,與紅英悄悄帶上門出來,心中似揣了小鹿般一陣狂跳。


  三《減字木蘭花.春曉陪宴》佚名


  高文秀午後歸來,看見了書案上文嬌的和詩——字字幽香,句句含情。不覺喜形於色,手舞足蹈了起來。


  傍晚,孫知之同僚來訪,在府中開宴,邀文秀席間伴客,紅英舞台歌舞……宴席直到月上中天方才散了,孫知之送客後回房安歇。


  熙春堂上,隻留下文秀一人,正欲起身回書房,忽聽堂外一陣環佩叮咚,就見文嬌小慧主仆二人翩翩而入。


  見此情此景,文秀心裏一陣狂喜,不由地吟了一首《減字木蘭花》:

  “春曉陪宴,歌罷酒闌人正卷。


  危坐中堂,倏見仙娥出洞房。”


  文嬌目不斜視地如入無人之地,見案幾上香爐內香灰堆積,便徑直走過去,從雲髻上抽出金釵整理餘香。


  文秀接著吟道:


  “博山香燼[2],素手重添銀漏永。”


  文嬌也不接話,一副目空一切的高傲樣子。弄得文秀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好生尷尬。


  ————————————


  注釋

  [1]文房四寶

  是指中國獨有的書法繪畫工具(書畫用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曆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


  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元代以後湖筆(浙江湖州)漸興,宣筆漸衰。


  [2]博山香燼

  香燼,指焚香的餘燼(包括未燃盡的碳和燃盡而成的灰)。


  博山爐又叫博山香爐、博山香薰、博山薰爐等名,是中國漢、晉時期常見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見的為青銅器和陶瓷器。


  爐體呈青銅器中的豆形,上有蓋,蓋高而尖,鏤空,呈山形,山形重疊,其間雕有飛禽走獸,象征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漢代盛傳海上有蓬萊、博山、瀛洲三座仙山)。


  所以這句的意思是博山爐內的香已成餘燼而尚未燃盡成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