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59章 開卷惝怳令人愁

第59章 開卷惝怳令人愁

  高文秀自幼在外婆家長大,那時外公孫知之還在陝西為官。


  文秀天資卓越,聰穎過人,八歲通六經,十歲能作文,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並且還喜歡鞍馬弓箭,常於習書之餘演練一番,因而深受外公的寵愛。


  文秀的字“厚卿”和文嬌的字“瑩卿”都是孫知之給起的,可見祖父對這兩個孩子是多麽的喜愛。


  一《讀韓杜集》杜牧.詩


  杜詩韓筆愁來讀,


  似倩麻姑癢處搔。


  天外鳳凰誰得髓?

  無人解合續弦膠。


  孫知之親昵地扯著文秀的手走進了中堂。


  隻見迎麵大堂的牆上掛著本朝國手王蒙[1]的《青卞隱居圖》,回溪斷崖,樹隱山齋,峰巒秀起,雲煙繚繞,端的是氣勢不凡。兩邊是孫知之手書的一副裝裱精致的對聯:溪聲夜漲寒通枕,山色朝濃翠染衣。


  紫檀條幾上擺著青銅鼎彝和一個獸頭香爐,篆煙嫋嫋,香氣馥馥。楠木八仙桌和一對太師椅皆是大理石嵌麵,多寶格盡頭立著雲龍高幾,幾上一對冰紋膽瓶內插著雲帚,兩側茶幾旁設著香楠雕花的小杌。


  文秀見堂中布置得超凡脫俗,足見外公胸中丘壑非一般庸人可比。


  大家落座後,孫知之知道此次京試文清文秀雙雙铩羽而歸,令人沮喪!當說及此事,他不禁捋須而歎:“厚卿,杜少陵有詩曰‘但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2]纏其身’,科場不得誌者,便喜歡用他的這句話來自我慰籍。其實,這話隻是對我們老年人適用,正所謂‘杜詩韓文老來讀,似倩麻姑[3]搔癢處。’你和文清正當年少,切不可用‘文齊福不齊’之類的理由自墜其誌啊!你休息幾日,便需安下心來用功學業,你順便也好為文善啟蒙學習了。”


  二《石蒼舒醉墨堂》蘇軾.詩


  人生識字憂患始,

  姓名粗記可以休。


  何用草書誇神速,

  開卷惝怳[4]令人愁。


  聽到外公的囑托,文秀感到了溫暖,也感到了沉重的壓力,這溫暖和壓力,應是來自於外公的殷切期望。


  此時,他忽然萌發了一個奇怪的念頭:為什麽名重天下的蘇東坡,到老卻發出“人生憂患識字始”的感歎?除了官場的傾軋之外,個中隱情,又有誰能勘破?或者,這正是陶淵明“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的翻版。他無法揣摩這兩位先賢當時的複雜心境,又感覺自己忽然產生這念頭有些荒唐。


  文秀抬起頭來,恰與外公那殷殷的目光相對,才發覺這一閃念已有些疏於禮節了,趕緊唯唯諾諾道:“姥爺的教誨,外孫銘記在心。孫兒在此朝夕請教,等以後朝廷恢複科考,托姥爺的福蔭,孫兒定可有成!”


  孫知之欣慰地看著文秀。


  文秀看到在一旁無法插話的舅母有些不自然,便沒話找話地問道:“妗子,表弟表妹都好嗎?”


  趙淑嫻說:“好倒也好,隻是嬌生慣養,不成器。文善還不過來見過你三哥。”趙淑嫻說著從身後拉出個小男孩。


  這男孩梳著一對丫髻兒,穿著一身粉色褲褂,胸前掛著一個長命鎖。他眉清目秀,唇紅齒白,也煞是招人喜歡。


  男孩有些害羞地躬身揖道:“三哥好。”不待文秀有所反應,他又躲到舅母身後,且時不時地偷眼觀瞧高文秀。


  文秀打心眼裏喜歡這個小表弟,說道:“表弟年紀尚小,便如此懂禮,果真是妗子教導有方。”他向文善招了招手道:“表弟過來呀。”


  文善卻縮在母親身後不肯出來。


  趙淑嫻笑著說:“這孩子沒出息,怕羞,真沒法子。”回轉身佯怒道,“文善,以後要多向你三哥學習,不要這樣不懂禮數。”


  文秀見表弟不肯過來,笑了笑,又掃視了一下堂內卻不見文嬌,便問道:“瑩卿妹妹可好?”


  趙淑嫻道:“噢,也好。”


  文秀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麽,便沒話找話地道:“不知她芳齡幾何?”


  趙淑嫻說:“你比她長四歲。不記得小時候,你們在一起玩耍時的事了?”


  文秀回想起當年在外祖父家與表妹坐臥不避、嬉笑無心的情景,不好意思地說道:“那時候我尚小,不懂事,常惹表妹生氣,聽說這幾年妹妹愈發聰慧了。”


  孫知之掩飾不住內心的欣喜,捋須說道:“倒也算知書達理,秉性溫良。”


  “可曾許聘人家?”話一出口,頓覺失言,文秀的臉瞬時紅了。


  ————————————


  注釋

  [1]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元朝畫家。外祖父趙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趙雍、表弟趙彥徵,都是元代著名畫家。


  王蒙的山水畫受到趙孟頫的直接影響,後來進而師法王維、董源、巨然等人,綜合出新風格。


  青年時期,隱居黃鶴山(今杭州皋亭山)幾十年,過著“臥青山,望白雲”的悠閑生活。元末,張士誠據浙西,曾應聘為理問、長史。棄官後隱居臨平(今浙江餘杭臨平鎮)黃鶴山,自號黃鶴山樵。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國,王蒙出任泰安(今屬山東)知州,因“胡惟庸案”牽累,於大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死於獄中。


  王蒙能詩文,工書法。尤擅畫山水,得外祖趙孟頫法,以董源、巨然為宗而自成麵目。寫景稠密,布局多重山複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點,表現林巒鬱茂蒼茫的氣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僅次於黃公望,後人將其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為“元四家”。 存世作品有《青卞隱居圖》《葛稚川移居圖》《夏山高隱圖》《丹山瀛海圖》《太白山圖》等。


  [2]坎壈(kǎn lǎn)意為困頓,不順利。


  [3]麻姑

  麻姑又稱壽仙娘娘、虛寂衝應真人,中國民間信仰的女神,屬於道教人物。


  據《神仙傳》記載,其為女性,修道於牟州東南姑餘山(今山東煙台市牟平區),中國東漢時應仙人王方平之召降於蔡經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謂“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


  中國人一直對長壽有著熱烈的期望,而把追求長生作為主要內容的道教也是如此。所以,在道教的神仙體係中長壽之神分為兩種性別,男性神就是鼎鼎大名的彭祖,而女性神就是麻姑。


  關於這位女神的來源是很早的,記載也很清楚。


  傳說在中國的東部地區有一個姓王的人,學識淵博,擔任過**的官職,後來開始修煉,成了神仙。他的妹妹就是麻姑,長得非常漂亮,而且也成了神仙。


  又傳說她是在江西省南城縣境內的麻姑山進行修煉成仙的,後來這座山自然就成為道教所尊奉的聖地之一。


  麻姑看起來是個不到20歲的女子,自稱目睹了大海三次變成陸地,因此人們就把她視為壽星。相傳一年的3月3日,天上最高女神王母娘娘舉行生日宴會,邀請諸位女神參加,麻姑就帶著自釀的靈芝酒獻給王母娘娘,這個故事就被稱為“麻姑獻壽”流傳於中國民間。


  [4]惝怳(g huǎng):亦作“惝恍”。有惆悵、模糊,狂縱貌的意思。若作"怳惝",則指失意悵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