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雲薄夜長寒食夜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這是古時候流傳下來的習慣。古代北方底層人民生活艱辛,一年到頭不餓肚子已經是最大的希望,改善生活隻能到了“過年”才行,而被列為最好吃的“餃子”,平時是最難吃到的,也隻有春節才有機會吃“餃子”。
蜀地的“年夜飯”,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二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征著“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
蜀人做這兩樣東西,都離不開個“辣”字。但元朝時期,還沒有辣椒。辣椒是明朝時,由西方的航海家從南美洲帶過來的,並且沿著長江從下遊往上遊擴展,到了湖南,四川,貴州這些地方以後,才迅速成為廣泛種植和食用的食物。
那麽元朝的麻辣火鍋是如何做的呢?
在中國古代,對味道有明確的劃分,所有的味道可分為五種——酸、甘、苦、辛、鹹。
而“辣”就是屬於辛味的一種,在過去雖然沒有辣椒,但是能產生辛味的食材還是很多的,常見的就有茱萸,花椒,胡椒,芥末,山葵等。
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的這首詩中提到的“茱萸”,就是川菜辣味香料的主要來源之一,四川古人稱其為“艾子’。
《本草綱目》記,食茱萸“味辛而苦,土人[指四川湖北一帶的人]八九月開始采摘,采回後搗濾取汁,入石灰攪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味辛辣,入食物中用”。
“年除日”這晚,除了吃以外,重要的儀式還有祭祖:開飯前,先祭祀天地祖先,感謝上蒼庇佑的同時,遙寄對先祖的思念。
柳好好帶領著一幫兒女侍女準備著年夜飯和祭祖活動,她讓劉基帶著劉凱去街上溜溜,看一看閬中“年除”的風土人情。
二《閬中作》陸遊.詩
挽住征衣為濯塵,
閬州齋釀絕芳醇。
鶯花舊識非生客,
山水曾遊是故人。
遨樂無時冠巴蜀,
語音漸正帶鹹秦。
平生剩有尋梅債,
作意城南看小春。
閬中就像一位睿智的老人:縱橫有序的古街巷、蜿蜒逶迤的石板路、玲瓏別致的古木屋、雕刻精湛的古門窗、曲徑通幽的古庭院、巍峨壯觀的古樓……
當劉基走進古城,便情不自禁的被她那無窮的魅力所迷惑。走在風水浸潤的老街上,使人仿佛走進曆史的畫卷;遊逛在樓閣院寺祠,勾起對三千多年的思緒;住在古色古香的客棧裏,讓人重溫那份獨特的厚重與清靜……在這千年活躍的地方,來了,就不想走!
劉基站在古城邊憑欄遙望嘉陵江:她雖既沒有黃河的波濤洶湧,也沒有長江的寬廣偉岸,但她並不缺乏少女般靜謐的情懷。她的水是如此的靜,靜的讓人感受到這個世界仿佛隻有你的存在,在微風的吹動下,偶爾在心中泛起陣陣漣漪;她的水是如此的藍,藍的就像充滿無窮神秘和誘惑的藍寶石,讓人忘我的心醉;她的水是如此的清,清的讓人看到她那純潔的胸襟,就一頭想進她的懷裏體味她的溫存;她的水是如此的賢,賢的讓唐代大詩人陸遊喝了江水釀造的酒醋就留下了“挽住征衣為濯塵,閬州齋釀絕芳醇。”的千古絕唱。
劉基駐立在錦屏山上:花木似錦,山峰連列如屏,更像一位年輕力壯、絢麗多姿的青年人。當身臨其境時,從中可得知“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譽的由來,山上有眾多曆代名人的亭台殿舍,經千餘年裝點潤飾,更顯婀娜錦繡。
劉基從山上放目遠眺,明白為什麽閬中自古以來會成為兵家必爭的風水寶地:錦屏山山勢獨特險峻,嘉陵江象一條玉帶繞城一周,古城三麵環水,四麵環山。
劉基主仆二人夢幻般地彌漫於山、水、城之中。
劉基問:“劉凱,你見過神仙住的地方嗎?”
劉凱道:“沒有!”
“眼前不就是嘛?”劉基笑道,“閬苑仙境——山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之間。山水城融為一體,真是珠聯璧合,美不勝收……你我仿佛是‘人在畫中遊’啊!”
劉凱愣愣地道:“是啊,是啊……”
三《癸已除夕偶成》黃景仁.詩
千家笑語漏遲遲,
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
一星如月看多時。
時間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戶的歡聲笑語從四麵八方隱隱傳來。
劉基依然留戀於“閬苑仙境”之中,遲遲沒有歸意。他站在石橋上昂首而立,仿佛置身於世外,他凝望著蒼穹,好像把一顆明星當作月亮在觀望。
劉凱問:“主人,您在看什麽?”
劉基笑道:“怪不得閬中出了那麽多狀元……”
劉凱問:“閬中出了很多狀元嗎?”
“在唐代,就出了尹樞、尹極二狀元,宋代又出了陳堯叟、陳堯谘二狀元,進士呀、舉人啊,更是不計其數……”
“這與那些星星有關嗎?”
“不,與這閬中的風水有關。”
“就因為閬中的山清水秀?”
“是啊,閬中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的中遊,其由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水係交匯聚結形成嚴密韁繞合護的形勝之地。‘三麵江光抱城廓,四圍山勢鎖煙霞。’其山川形勢獨特,山水城融為一體。其城池選址是按照風水學的理論選擇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也就是龍、砂、穴、水的意象……”
這時華正氣喘籲籲地跑來喊他倆回家過年:“找了你們一圈,原來你倆在這兒啊?”
劉基笑問:“年夜飯備好了嗎?”
“是啊,早備好了,就等你倆下鍋了。”
“怎麽,年夜飯要吃我倆?”劉基假裝驚恐。
“不是,不是,我們吃火鍋,等著肉下鍋呢,怎敢吃劉大人您呢~”
“那我這屬豬的肉不好涮,”劉基笑著看了看劉凱,“小凱子,看來今夜是要涮你的羊肉了……”
四《應詔賦得除夜》史青.詩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裏回。
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
劉基急匆匆地走向自己居住的小院,大老遠就看到小樓上的大紅燈籠已經高高掛起。進得院來,柳如煙正在領著小柳義放鞭炮。
看到三個大男人進了院子,如煙便道:“劉伯伯,等你放鞭炮‘接年’了……”
劉基高興地過去拿起了那根長竹竿掛著的一掛鞭炮,問:“我舉杆子,柳義點炮嗎?”
小柳義拿著燃香嚷嚷著:“我點,我點……”
如煙一把攔住了他,把他手裏的燃香奪了過來,遞給了華正,說:“你還小,可不敢去點鞭炮,太危險~”柳如煙邊說邊捂住了柳義的兩隻耳朵,“記住了,放炮的時候捂住雙耳,可不要震壞了你的耳朵。”
“震壞了,會怎樣?”
“你就聽不見了~”
柳義趕緊也用自己的小手,反捂住了如煙的雙耳。
劉基看著倆孩子的舉動,笑道:“讓你華正叔叔舉杆子吧,他的個子高,讓鞭炮離你倆再遠一些。”
劉凱接過了燃香,點燃了鞭炮。
隨著一陣劈裏啪啦的響聲,小柳義高興地蹦起高來,也忘了捂住耳朵的手。柳如煙的雙手,也根本逮不著小淘氣的耳朵了……
五《除夕的傳說》故事
堂屋裏,燃著紅紅的炭火,點著蠟燭和油燈,大家圍桌而坐,把酒言歡。
柳好好一邊把肉啊、魚團啊往涮鍋裏放,一邊對劉基說:“讓劉伯伯給你們講一講‘除夕’的來曆吧!”
劉基喝著小酒,吃著涮肉,美滋滋地說道:
“傳說中,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它經常到附近的村莊裏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龐大、脾氣暴躁、凶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裏躲避‘夕’。
這一年,村裏的人們在收拾東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紀約七八歲的孩子餓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將孩子救醒,並要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惡獸‘夕’。這個聰明的孩子便與老婆婆一起跟著村子裏的人來到了村後的竹林裏。
由於冬季在竹林裏寒氣逼人,大家冷得紛紛伐竹蓋房、燒火取暖。
這個被老婆婆救來的孩子就好奇地問大家:‘這竹林離村子那麽近,就不怕夕會來到這裏嗎?’
有位老人回答他說:‘我年小的時候,就隨鄉親們來這裏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幾年,因為它餓極了也追來過,可是它每次都看到鄉親們在這竹林裏伐竹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這個孩子想了想告訴大家:‘我有辦法除掉夕了,讓大家從今以後不用每到臘月裏就出來逃難。’
大家聽後都非常高興,紛紛問該怎麽辦?
這個聰明的孩子告訴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著,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們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後,夕就再也不會來了。’
鄉親們半信半疑地聽著這個孩子的話,由村裏的老者帶著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們由於害怕‘夕’會來沒有人敢睡覺,除都在自家的門外懸掛了紅布條之外,就來到村中間的空地上,守著一些從竹林裏帶回來的一些碎的竹節。天氣寒冷大家點了火堆取暖,餓了就拿些吃的出來……
子夜,便聽到一聲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懼地縮做一團。
這時那個聰明的孩子突然間站出來告訴大家說:‘我去把他引來,然後大家就往火堆裏扔我們守了一夜的碎竹節。’
還沒等那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他,這孩子已經來到了村口。
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裏硬闖,破壞了很多東西,於是他大聲地叫到:‘你每年都來,害得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今天我一定要給你點厲害!!’
‘夕’聽到孩子的叫聲,便循著聲音追了過來,可是它看到家家門牆都掛著紅紅的布條就沒敢進,於是順著孩子的聲音忍著挨餓的肚皮來到了村中央的空地這裏。
這時孩子大聲地說:‘鄉親們,往火裏扔碎竹節啊!’
可是大家因為害怕早已經站在那裏僵住了。
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又重重地甩在了地上。
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才反應過來,紛紛往火裏扔起了竹節。由於是砍伐不久,濕濕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劈裏啪啦的響了起來!
‘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沒有再損壞村裏的東西。
天亮起來了,‘夕’被人們扔到火裏的竹節爆裂時發出的聲音嚇跑了。住戶家因為門前掛的紅條,夕沒有進所以保住了。
但人們心中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那個救了這個村莊的聰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
因為‘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卅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等待著,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隻是大家為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
從此也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說與過年的習俗:臘月卅的夜裏,大家齊聚一堂吃著年夜飯,一起守歲等待除夕的鍾聲;放爆竹、貼門聯,掛紅燈籠等習俗由此而生;等到天亮了,鄉親們彼此走訪看看有沒有受傷,說一些吉祥客氣的話,這也就是正月初一的‘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