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東風官柳舞雕牆
一《寄人》張泌.詩 澎恰恰.詞曲 黃思婷.歌
由於路途的勞累,紀緒本想早一點休息。這時,江浙商會會長吳思明來到他們的房間,非得宴請三位大才子,為他們接風洗塵。
酒宴就擺在東華街的“德盛樓”,吳思明還請來了京城名妓謝依依來侑酒。當謝依依得知三位是江南才子時,便讓他們作詩祝酒,她為之彈唱助興。
柳遇春說:“紀公子可是詩詞大家,他是益城名媛柳好好的專用詞作家。”
謝依依忙問:“那,紀公子可否也為小女作詞一首?”
“行啊!”紀緒站了起來,略一沉思,說:“請依依小姐給起個調子吧。”
謝依依嫵媚地望了紀緒一眼,取過了琵琶,調準了音階,清了清嗓音,彈唱了起來:
[歌曲]“身騎白馬走三關,改換素衣回中原;放下西涼沒人管,思思念念王寶釧[1]。有人在思念王寶釧,孤影伴阮在回旋;薛平貴為伊走三關,單身入房隻剩思戀。風輕輕吹,拜托你替阮送一張批;雨直直落,你甘有好好;花慢慢開,映望你替阮講乎伊知;葉惦惦落,你甘有看到。”
紀緒在席間踱著步子,和依依對視了一下,隨即吟誦道:
“別夢依依到謝家,
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隻有春庭月,
猶為離人照落花。”
謝依依接著唱道:
[歌曲]“彼咱雙人,無言心已動;月娘照麵紅,春風來吹送。如今你在哪裏?無批亦無字。千裏寄相思,啊~寄相思。風輕輕吹,拜托你替阮送一張批;雨直直落,你甘有好好;花慢慢開,映望你替阮講乎伊知;葉惦惦落,你甘有看到。”
伴著謝依依的琵琶聲,紀緒吟出了他的下闕:
“酷憐風月為多情,
還到春時別恨生;
倚柱尋思倍惆悵,
一場春夢不分明。”
謝依依深情地看了紀緒一眼,唱罷了她的尾曲:
[歌曲]“彼咱雙人,無言心已動;月娘照麵紅,春風來吹送。如今你在哪裏?無批亦無字。千裏寄相思,啊~寄相思。”
酒宴一直舉行至深夜……
二《早春持齋.答皇甫十見贈》白居易.詩
正月晴和風氣新,
紛紛已有醉遊人;
帝城花笑長齋客,
三十年來負早春。
第二天,天剛朦朦亮,柳遇春便起床了。
他拉開窗簾,推開窗戶。
微風吹來,一陣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氣息迎麵而來。他洗漱完畢,在院子裏練了一會兒劍術,便提劍走出了會館的大門。
出了石頭胡同,柳遇春來到了東華路大街上。
街道兩旁的店鋪緊密排列著,一般多為樓宇式雙層磚木結構,挑簷、鬥拱、垛牆、橫衍、鏤窗,各種工藝齊全,造型別致,古樸華麗。建築風格帶有明顯的徽派特色,形式多樣,風格各異。街道全用青石和胭脂石鋪墁,兩側用青灰色石灰岩條石縱向鋪砌,中間用胭脂石橫向排列。
多年來,老街仍保持著昔日的模樣,依舊飄逸著古色古香的韻味。
東華路周圍極其的繁華,而“江浙鎮海會館”卻處於一片嘈雜中,盡顯其寧靜幽雅,使整條街道也透出神秘的氣氛和濃鬱的文化氣息。
天,大亮了。
街道兩旁的柳樹舒展開了黃綠嫩葉的枝條,在微微的春風中輕柔地拂動,就像一群群身著綠裝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夾在柳樹中間的幾株梅花早已開出了鮮豔的花朵,綠的柳,紅的花,真是美極了!
一股暖流迎來了柳遇春的美好心情,他順街而行。幾串大紅燈籠掛在樹上,給大樹戴上了“首飾”。
“鈴鈴鈴”,一陣風吹過。幾家商店的風鈴,伴隨著風的舞蹈,響了起來。
“咚咚咚”,鑼鼓聲從四麵八方湧進了街道。
瞬時,街上車水馬龍了,人們說說笑笑。原本熟睡的街道,瞬間像蘇醒過來一樣。
柳遇春急忙返回了會館,喊著紀緒和劉基一起去踏春。
紀緒說:“我就不去了,我的朋友,托我在京城尋一幅上好的字畫給人送去。”
“噢~”柳遇春轉頭問劉基,“伯溫兄,你是初來京都,怎樣,今天我帶你轉轉?”
“好啊~”劉基興奮異常。
紀緒卻道:“等伯溫兄考取了頭名狀元,你不就成了京都人了嘛,那還不有的時間玩?”
柳遇春笑道:“你是想讓伯溫陪你去書店,你就明說嘛,幹嘛拐彎抹角的?!”
“知我者,正時兄也。小弟,正是此意!”紀緒說,“聽說,伯溫兄對字畫有頗多的研究,怎樣,老兄去給小弟上上眼?”
“行啊,隻要你不怕我看走了眼,我就陪你去!”劉基說笑著跟著紀緒出了門。
————————————
注釋
[1]王寶釧
傳說戲曲故事中的古代人物。
戲傳唐懿宗時期朝中宰相王允的三女兒,不顧父母之言,下嫁貧困的薛平貴為妻。被父母趕出家門,薛平貴入伍後,王寶釧獨自一人在寒窯中苦度18年。後來薛平貴成為朝廷功臣,將王寶釧接入府中,夫妻團聚。
我國戲曲中有許多關於她的戲目,如京劇《紅鬃烈馬》、秦腔《五典坡》、越調《王寶釧》等。
據史料考證,曆史上並無薛平貴。但他和王寶釧因何現身於舞台?並且自古以來,多個戲劇劇種都出現了“兩薛並演”的現象呢?
一種說法是,山西一富戶為母祝壽請戲班子唱《汾河灣》等戲。該戲反映的是薛仁貴和柳銀環的事。最後一當地名醫探問後得知根由,懸賞征求薛仁貴團原劇本,某文人為不違反曆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貴”,該戲演出後,富母大喜,病也不治而愈,自此,戲曲舞台上便出現了“兩薛並存”的局麵。
另一種說法是,薛仁貴後來被封為平遼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大部分薛家人也都隨薛仁貴從龍門(河津)遷到京城(今西安市)。後來,山西人以當地出了一個薛仁貴為榮,又是唱戲,又是修建寒窯。陝西人曆來愛與山西爭個高低,認為薛仁貴家人後來一直生活在陝西,卻讓山西人出盡了風頭。他們便也編了一出戲,由於不敢違背曆史,於是將薛仁貴變成了薛平貴,柳銀環變成王寶釧,一個虛構杜撰之戲便出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