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畢竟西湖六月中
至順四年[1333年]五月,燕帖木兒因縱欲過度而亡,太後卜答失裏在內定自己的兒子燕帖古思為妥歡貼睦爾的繼承人後,決定正式奉妥歡貼睦爾為帝。
五月底,妥歡貼睦爾從鎮江的“蛟溪書屋”回到了大都[北京]。
六月初八日,妥歡貼睦爾即位於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是為元惠宗。元惠宗即位後改年號為“元統”。
送走了妥歡貼睦爾[鐵公子],“蛟溪書屋”便迎來了放暑假的時間。
周大公子帶著杜十娘來到了茅山。他們在茅山玩了一整天後,第二天一大早,便約著紀緒和張錦一起去了杭州。這次出行,張錦還帶上了自己的書童程欣。
紀緒為什麽非要去杭州一趟呢?
因為蘇小雅來信說,她母親語蓉帶著全家去杭州定居了。說是為了忘記從前的恥辱和傷痛,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和人生。
一《望海潮.東南形勝》柳永.詞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
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
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
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
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到了杭州,周大公子帶著杜十娘和仆童丫鬟住進了客棧。紀緒便帶著張錦和程欣,按照信上所給的地址找到了語蓉的住處。
一進院子,看見語蓉扶著兒子趙剛站在香樟樹下,正學走路呢。紀緒喊了一聲大姐,就急忙跑過去抱起了小趙剛。語蓉見是紀緒來了,便順勢抱住他的後背,啼哭了起來……
張錦知道語蓉是紀緒的義姐,可是怎麽看著倒像是一對久別的夫妻……看到張錦的不悅,紀緒立馬給他倆介紹。
語蓉把張錦讓進了屋子,真是殷勤備至,不是倒水續茶,就是問寒問暖。
一直未見到蘇小雅的麵,紀緒就問:“大姐,小雅和婉兒去哪兒了?”
語蓉一手拿著香蕉,一手端著橘子出來,說:“小雅去了城隍廟[1],婉兒讓他人給買走了。”
紀緒又問:“那現在誰和小雅作伴?她一個人去了城隍廟?”
語蓉說:“我又給她買了一個叫‘順心’的姑娘。這個年長一些,也很會伺候人。原先的婉兒,哪會侍候人呀,也不知道葉大人是怎麽想的,花那麽多銀子,買個‘棒槌’回去……”
正說著,小雅帶著丫鬟順心回家了。
一見到紀緒,小雅就高興地大喊一聲:“小叔,你怎麽來了?”邊說邊蹦跳著跑了過來,那架勢,就像要拉著紀緒跳舞。
紀緒點了一下小雅的腦門,笑道:“都是大姑娘,怎麽越發不安穩了,沒見屋裏還有客人嗎?”
這才發現,屋子裏還有兩個小帥哥。小雅的雙眼像是被什麽吸住了一般,瞬間變得更加光亮了。
張錦也向小雅報以淺淺地一笑。
張錦的頭發向來弄得就不是很精致,這一些,都是跟他的義兄紀緒學的。但是,就單單這黑發慵懶、白衣繾綣就足以讓蘇小雅著迷,如果再加上張錦那清淺的一笑,小雅的心瞬間便被融化了……
看到小雅還在發呆,紀緒立刻扯著小雅的袖子,來到張錦的身邊,給他倆相互介紹。
小雅施禮後,順手拉走了紀緒,扭捏地小聲說道:“小叔,你跟我來,我有事對你講……”
紀緒隻好跟張錦說了句:“九弟,你稍坐片刻,我去去就來。”說罷,便隨小雅進了偏房。
一進屋,小雅便問:“小叔,那人是誰呀?”
“不是跟你說了嘛,他叫張錦,是我的同學,我倆脾氣很合得來,便結拜成了兄弟……”
“你幹嘛要結拜成兄弟呀~”
“這有什麽不妥嗎?”
“當然不妥!如此,我是不也得喊他小叔?”
“那當然。”
“我倆不就差了輩分了嘛!”
紀緒笑著逗她道:“我總不能認他做幹爹吧!”
“幹嘛做幹爹呀~,你不會收他做個義子什麽的……”
“嗬嗬,你可真能想……”紀緒真是搞不懂女孩子的這些奇怪想法,便問,“憑什麽我給人家做義父?我又沒權,又沒勢的。再說,人家張錦也不幹呀!”
小雅撅起來了小嘴,“哼!反正,你一點兒也不為你侄女著想!”
紀緒好像明白了小雅的意圖,便笑道:“說吧,你到底這是幾層意思?”
小雅撒起嬌來:“小叔~”她雙手扯著紀緒的一隻胳膊,來回地搖晃,喃喃地央求道,“我想讓你給我做做媒,我有一點點兒喜歡他。”
“為你做媒?”
小雅衝著紀緒點點頭。
紀緒說道:“你倆,不大般配吧!”
“怎不般配?”
“你沒見,他還沒你長得高呢~”
“放幾年,就長高了……”
“再說了,年齡也不大合適呀!”
“咋不合適?”
“你好像比他大很多。”
“大多少?”
“大個兩三歲吧!”
“兩三歲還算多?這不正好嘛!老人常說,‘女大一,抱金雞;女大二,金滿罐;女大三,抱金磚;女大四……”
“哎,得得得……找機會,我給你問問……”說罷,紀緒便出了屋子。
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裏.詩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六月的西湖荷花,與其他時節就是不一樣。
青翠的荷葉一層層鋪展開去,與藍天連成了一片。告別了苞蕾的荷花,綻放著清麗的笑魘,在輕風拂送下,舞動著疊翠的裙擺,婷婷的嫵媚著矜持的身姿,凝霧噙露著似若一婉約的少女,在輕輕呤誦“掉拂荷珠碎卻圓”的詩句。再看那雋秀的枝杆,無不在向你展示著夏日的風情,西湖的魅力……
紀緒、張錦、蘇小雅、周公子、杜十娘和各自的仆童丫鬟同乘一條畫舫,漫遊在西湖之上。
小雅看到張錦和紀緒老是在一起低聲私語,還以為是為自己說媒呢,便瞅準了一個機會,把紀緒拉到了一邊,過問起來:“小叔,你給我問過了嗎?”
“問什麽?”
“張錦呀!”
紀緒笑道:“你也太心急了,你總得給我機會,讓我慢慢跟他談嘛!”
“你倆談了那麽多,還沒談到我?”
“是啊,我總是張不開口呀!”
“怎張不開口?”
“我從來沒做過媒,緊張得很!”
“你自己談戀愛的時候為何那麽‘溜兒’?”
“我那是姻緣到了,擋也擋不住呀。”
“現在,你侄女的姻緣…也到了……”
“到了嗎?”
“到了,你不見我昨天去城隍廟求過姻緣了嘛!”
紀緒笑了,說道:“你們這些小女孩啊,就是天真,到廟裏上炷香,就想得到姻緣。那愛情,也太不值錢了…… ”
————————————
注釋
[1]城隍廟
城隍廟是用來祭祀城隍神的廟宇。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是中國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市長。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並隨城市的發展而發展。城隍產生於古代祭祀而經道教演衍的地方守護神。
(1)原始信仰
遠古時期,農業經濟在強大的自然力麵前,常常顯得軟弱無力,一種潛在的恐懼心理使得民眾往往把希望寄托於對圖騰、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之中,通過一定的祭祀求得自然力和祖宗的護佑,在“萬物有靈”與“天人合一”觀念的支配下,出現了有關神靈的崇拜和祭祀儀式,逐步形成原始信仰。
城隍是中國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從資料記載看,城隍神最早見於周代《禮記》天子八蠟中的水墉神。《禮記.郊特牲第十一》有:“天子大蠟八。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大蠟八”是指什麽?
鄭玄注雲:所祭有八神也。許慎《說文》雲蠟“從蟲昔聲……曰年終祭名者矣”。所以,大蠟八即年終祭祀的八位神,他們分別是:司嗇、百種神、農神、郵表、禽獸神、坊、水墉、昆蟲。其中水墉居其七。水墉是農田中的溝渠,水墉神也就是溝渠神。後來古代的城市也要修築城牆,城牆之外還要有一圈護城壕。有水的城塹稱為“池”,無水的城塹則稱為“隍”。“城隍”二字,始見於《易經》泰卦的上六爻辭:“城複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其中“城”指城牆,“隍”指城壕(護城河)。
城隍一詞連用泛指城池,首見於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原始崇拜認為,凡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於民則祀之,能禦災捍患則祀之”——《五禮通考》。
城牆、城壕在防衛敵人、猛獸攻擊,保護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於是水墉神便升格為城隍神,被視為城市的守護神。
兼容並包是我們傳統文化與民間信仰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城隍信仰亦是如此。
隨著城隍在民間百姓中的影響日益顯著,道教也將城隍神納入自己的神靈體係。杜光庭編纂的《道門科範大全集》中,就有在齋蘸請神儀式中開列城隍的法位的記載。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城隍神就逐漸成為了道教尊奉的主要冥界神靈之一。道教許多法事活動中,都要請城隍神到場。道教源於民間而又影響民間,甚至滲透到千家萬戶。
城隍原本是民間的神祀,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以後,接受了佛教的冥界體係,城隍神開始成為陰間的行政長官,掌管陰間事務。如宋代佛教的“水陸法會”就開始將城隍神列為重要的恭請神明之一。
中國民間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它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把傳統信仰的神靈和各種宗教的神靈進行反複篩選、淘汰、組合,從而構成一個雜亂的神靈信仰體係。這鮮明地反映了中國世俗信仰的多元性。
所以說,中國民間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點。民間信仰的神靈群體可以說並無體係可言,但這些信仰並沒有本質上的衝突,這一方麵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麵也體現了民間信仰“尚和”的文化精神特質。
城隍,從中國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間信仰發展到後世的宗教信仰,它們原發於農耕文明。古長安作為農耕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又以其長期作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它成為精神文化的傳播地。
(2)城隍人格神
城隍神是由自然神逐漸過渡到人格神的。在傳統社會中,人們希望英雄人物死後英靈還在,作為地方神來保護自己。在城隍由自然神演變為人神的過程中,漢代的紀信最早,長安不僅是城隍信仰的原發地和傳播區,也產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紀信。
(3)城隍夫人
傳說元朝初年,揭陽城鳳圍宋村有一位姑娘,同嫂嫂到城隍廟進香祈福,見到城隍爺美貌便連聲稱讚,嫂嫂便戲姑說:“小姑若能嫁給一位像城隍爺這樣美貌的姑爺就好哩!”宋姑娘聽後,隻是笑而不語。
當晚,宋姑娘果然見城隍來到她的閨中,與她同床共枕。她把一根紅繩係於城隍足上。翌晨,她把這夢告訴嫂嫂。白天,姑娘又到城隍廟中,果然見她夢中係在城隍的足上的紅繩,還係在神像的足上。後來,這位姑娘無病而終,人們都傳說她被城隍娶去作夫人了。後來,人們在城隍廟大殿後連壁建了一座城隍夫人廳,供塑宋姑娘金身,並將其廳前辟成養生池,上麵砌一座拱石橋和欄杆,池中又植兩株參天水棉樹,取水水(瑞瑞)棉棉(綿綿)之意,許多善男信女常買鱉來在池中放生祈福。”
城隍廟是揭陽民眾燒香拜佛的地方,香火旺盛的時候正是廟裏最熱鬧的時候。所以,每月的初一十五,大小拜祭的日子都是旅遊的好時刻。每年城隍爺都會在正月擇吉日出巡揭陽榕城,以護佑神州國泰民安,揭陽風調雨順,人民辛福安康。
(4)一城多城隍
明朝以後,城隍信仰已是民間非常普遍的信仰了。隨著城隍信仰在我國民間的發展,各地人民信奉的城隍神愈加人格化、本土化、多樣化……大多以當地人民普遍認同的、已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神。
上海:自明代起,上海的城隍神就有兩位,一個是民間自發信奉的霍光。一個是朱元璋下旨尊崇的秦裕伯,因此有“前殿為霍,後殿為秦”的說法。
抗戰爆發後,人們又將鴉片戰爭時期的抗英將領陳化成塑像抬進城隍廟供奉,但一廟難容三主,陳化成後來就被抬進了紀念館。
杭州:周新。周新是明初人,曆任福建、北京、山西巡按禦史,雲南、浙江按察使,後因得罪錦衣衛被朱棣冤殺,至遲在明英宗正統年間已經成為杭州城隍神。
紹興:龐玉。龐玉本是隋朝將領,後歸王世充,王世充失敗後投唐,曆任梁州總管、越州都督等職,越州即今紹興。在任上頗得百姓愛戴,死後被信奉為神。
蘇州:春申君黃歇。黃歇,“戰國四公子”之一,封地在今蘇州一帶,對當地開放建設作出貢獻,因此被信奉為神。
台州:屈坦。三國吳人,父親得罪孫權被罷官,隱居台州,後屈坦在台州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愛戴。
泉州:韓琦等。韓琦是宋代名相,雖然籍貫河北相州,但出生在泉州(其父時任泉州知州),後來韓琦就成為泉州晉江縣城隍神。泉州有大城隍,各縣還有小城隍。
福州:陳文龍。“鬥壘孤危力不支,書生守誌誓難移。自經溝瀆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時。”抗元英雄,不屈而死。明清封鎮海王,在福建沿海有“官船拜陳文龍、民船拜媽祖”的說法。
廣州:三人,南漢劉岩,明代楊繼盛、海瑞。
漳州平和縣:王維。王維生前並沒有和平和縣打過什麽交道,但到了明朝卻被樹立為平和縣城隍神(據傳是王陽明所為,大概就是偶像崇拜吧)。
南寧:蘇緘。宋神宗年間,越南人侵入廣西,蘇緘時任邕州(即今南寧)知州,寡不敵眾,城破後全家殉國,被尊奉為當地城隍神。
桂林:張少儀。清代人,有“張三子”之稱,即孝子、君子、才子,曾任職桂林。
居庸關:徐達。明朝開國武將第一人,北伐統帥。
榆次:寇準。“審過葫蘆,問過黃瓜,打過城隍,拷過地瓜”的寇老西兒沒想到自己也成了城隍。
邯鄲磁縣:嶽飛。磁縣宋為磁州,嶽飛曾在此駐紮。
烏魯木齊:紀永寧。據袁枚《子不語》記載,清軍都統在修築城池、興建城隍廟的時候,夢到一個叫紀永寧的人,說自己是天山神委任的城隍,都統醒來和大家一商量,就上報朝廷,奉紀永寧為城隍神了。
濟南:鐵鉉。“割燕問甘,忠何懼烹。芳名千古,雖死亦生。”大名鼎鼎的鐵公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