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悲秋總是離人淚
一《滾繡球.恨相見得遲》王實甫.元曲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
柳絲長玉驄難係,
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
卻告了相思回避,
破題兒又早別離。
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
遙望見十裏長亭,減了玉肌。
此恨誰知?
悟塵在旁也說:“完相公,師父說得很對,這杯是成雙酒,不可不飲!”
完盛接過了酒杯,說道:“多謝明長老,多謝小師父。兩位的深情厚意,學生感銘肺腑。”說罷,又飲了第二杯酒。
虞美盼坐在一旁,悶悶不樂。聽到母親不讓完盛回來了,淚珠就在眼眶裏一直打轉,卻不敢掉下來;實在忍不住時,便就猛然間把頭低下,假裝整理衣衫,讓眼淚掉到衣襟上。
忽聽得長老說,師哥會衣錦榮歸、婚姻團圓,心裏又高興起來。
因為她知道,長老是個能掐會算的人。他定是算準我和師哥能夠美滿,才說出此話……但不知這團圓,是何年何月?
完盛和美盼的喜悅,虞夫人全都看在眼裏。心想:這時候,讓他倆高興高興也無妨,等把完盛糊弄走了,一切就好辦了。見長老敬酒已畢,便對美盼說,“兒啊,與你哥哥敬酒!”
美盼站起身來,端起了酒杯,讓如煙斟滿了,顫巍巍地捧到了完盛的麵前,柔聲說道:“請飲此杯。”
完盛本想和師妹說幾句話,可是老夫人一直在虎視眈眈地盯著,哪敢多言?所以,隻能默默相視。
虞夫人見他倆:一個遞著不放手,一個接著不離杯;兩個人共捧一隻杯子,既不喝酒,也不說話;隻是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遂說道:“如煙,替大少爺敬酒啊!”
“遵命!”如煙拿起酒壺走了過去,說了句,“少爺,把小姐手裏的酒喝了吧!讓如煙也敬你一杯。”
美盼連忙推了推酒杯,說:“喝呀~”心裏卻想,若不是母親在旁邊監視著,我一定要學學孟光,給他來個舉案齊眉。雖然隻是短短的一時半刻的,但也算是我們夫妻同桌吃飯了。
完盛接過了酒杯,一飲而盡。
如煙趕緊倒上。
完盛接了過來,說道:“謝謝如煙姑娘!”說罷,也仰臉喝淨。
看到大家都敬完了酒,虞夫人便說:“春蘭,套上車兒,我們準備回去了。”
一聽到要“回去了”,美盼的眼淚馬上流了出來。就這麽簡單的三個字,她聽了便肝腸寸斷,就像是死別生離……
終究是自己的親生骨肉,看到美盼可憐楚楚的樣子,虞夫人鐵石般的心腸也軟了不少。心想:不就讓女兒多待一會兒,終歸他倆好了一場,就讓他們說些體己的話兒吧!料想,在這光天化日之下,他們也不敢再做那些越禮的醜事。隨即道:“那,我先回去吧!如煙,你侍候好小姐,隨後回來。”
如煙聽了,一愣,隨即歡喜說:“如煙遵命,我們隨後,馬上就來!”
明本明白老夫人的意思,便也站起身來,說道:“阿彌陀佛,老衲也要告辭了。”
二《青玉案.綠槐煙柳-上闕》[1]惠洪.詞
綠槐煙柳長亭路,
恨匆忙分離去。
日永如年愁難度。
高城回首,暮雲遮盡,
目斷人何處?
完盛和美盼送走了母親和明長老,便又回到了長亭。
本想再陪師哥喝兩杯,看到滿石桌的狼藉,便又改變了注意:“如煙,我要去‘蒲津渡’[2]送師哥,你收拾好了便可隨來。”
“好呀,姐姐,你倆先走著!”如煙邊說邊開始收拾餐具。
美盼和完盛肩並肩一路向西走去。
長亭路上,槐樹碧綠,柳色如煙。美盼恨完盛走得匆忙,但漫長的道路提醒著他倆——路的盡頭,他們就該分手了。
千萬條長長的柳絲啊!你為何拴不住他的白馬兒?
綿綿的愁思,讓人覺得一日長得好像一年,不知道該如何度過。回首遙望高高的城垣,已經被暮雲遮斷,視線的盡頭是何處呢?
美盼說:“師哥,你這次回家,路途遙遠。沒有人在身邊照顧,你可一定要自己保重!”
“多謝師妹關切,希望你在這裏,也要善保玉體。”
“師哥,不知此去,何日可以歸來?”美盼已是淚流滿麵了。
完盛心中更是萬分難受:“師妹若問歸期——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此番回去,定要好好攻讀,定要奪個狀元回來,不奪狀元誓不回來!”
虞美盼說:“師哥的誌氣,固然是可嘉。可是妹妹委身於你,隻是愛你的人品才華,並不愛你的富貴祿位。夫妻隻求能長相廝守,白頭偕老已經滿足了,所以無論中與不中,都要趕快來娶我!要知道,妹妹在日夜盼望你哩!”
“師妹所言極是,師哥此去,定要布置好婚房,安排好家裏的一切,我就立即回來,替盼妹畫眉。”
美盼甜甜地笑了,完盛順勢拉起了她的手。
三《你是我的人》韓東.詞曲 大星.歌
此時,有一幫走西口[3]的商賈,走過他們的身邊。看到美盼和完勝手拉著手,便不免回頭多看了兩眼。
如煙把大眼睛一瞪,喊道:“看什麽看!”
商賈們便哄堂大笑,有個小年輕說:“這小姑娘,還挺厲害呀!看看怎麽了,又不會少掉一塊……”
如煙道:“小心,看在眼裏,挖不出來!”
小年輕又逗她說:“你那麽倆大眼睛,當然挖不出了。”
如煙搶過完盛的馬鞭,追著就去打。
小年輕撒腿就跑,跑到了前邊的遠處,便大聲地唱歌:
[歌曲]“黃河的水呀水長流,妹妹你在心裏頭。一天不見你的麵,黃河幹了水倒流。
晚霞映紅了你的臉,忘記鬆開你的手。大眼睛還瞪著我,這可要我怎麽活。
妹妹你是我的人,我不許你進別人家的門。偷偷的被我親了一口,你也拉過我的手。
妹妹你是我的人,我不許別人去提親。世上的好人千千萬,我是最疼你的人。”
完盛問:“盼妹,還有什麽金玉良言要囑咐師哥的?”
美盼說:“師哥,我不憂你‘文齊福不齊’。你也不要太在意我母親說的話,什麽‘虞家世代為官’。你做不做官無關緊要,怕則怕你‘停妻再娶妻’,使我有白頭吟之歎。我怕你見了異鄉花草,又像在普救寺見了我那樣,住下來不走了。”
“哪能呢!”
“師哥就要走了,我也沒有什麽可相贈的,口占一絕送給你吧。”遂吟道,“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言畢,淚眼婆娑,嬌啼哽咽。
完盛安慰說:“師妹,你多慮了!我的心,唯天可表!想普天之下,還有誰能比盼妹更美更多情,師哥還敢去憐他人?況且從春天到現在,其中艱難曲折,若非我一往情深,還能等到現在?你我情深義重,海可枯,石可爛,耿耿此心永不變。盼妹的詩章,情味深長,師哥謹和一絕,以剖寸心。”說罷,朗聲吟道:“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歎人?”
美盼一聽,心裏美美的,又囑咐說:“師哥,你此去,要經常寄信回來,不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裏是青鸞有信頻須寄,隻要有便,我也會不斷寫信給你的。
“師哥一定銘刻在心,請盼妹放心!”
如煙催促道:“盼盼姐,時間不早了,老夫人也回去好一會兒了,我們回去吧!”
美盼也不回應如煙,固執地一直走,直到了‘蒲津渡’碼頭也不回去。
剛才那群走西口的人上了去“西口渡”的船,看見如煙和美盼也進了碼頭,又調戲起來:
[歌曲]“黃土高坡你等著我,哥哥我要走西口。西北風呀西北漢,每天都要把你思念。
晚霞映紅了你的臉,忘記鬆開你的手。大眼睛還瞪著我,這可要我怎麽活。
完盛登上順黃河而下的客船。
看到大船啟動了,美盼急忙爬上了不遠處的鸛鵲樓。
遙望著慢慢遠去的大船,美盼肝腸欲碎。她就這樣呆呆地仁立在樓上,眼望著那船,從大變小……
青山隔斷了送行人,稀疏的樹林惡意地遮擋住她的視線,就連暮靄淡煙也來搗亂。
我的心上人,就這樣走了。鸛鵲樓上靜悄悄的,隻有隨秋風送過來那幾句歌聲還在依然飄蕩——
[歌曲]“妹妹你是我的人,我不許你進別人家的門。偷偷的被我親了一口,你也拉過我的手。
妹妹你是我的人,我不許別人去提親。世上的好人千千萬,我是最疼你的人……”
————————————
注釋
[1]《青玉案.綠槐煙柳-下闕》惠洪.詞
解鞍旅舍天將暮,
暗憶丁寧千萬句。
一寸柔腸情幾許?
薄衾孤枕,夢回人靜,
侵曉瀟瀟雨。
很多人因為金庸先生的《神雕俠侶》而知道了風陵渡。
風陵渡也是黃河岸上的一個碼頭。那時的客船,如果在“蒲津渡”裝不滿客人,就在“風陵渡”停留,順便捎帶客人。
天色將暮,客船停在了風陵渡。完盛因為帶有自己心愛的白馬,便不能在船上過夜了。他牽著馬兒上了岸,投宿在岸邊的旅舍。
用過了晚餐,他躺在了床上,暗暗憶起師妹臨別前的千萬句細語叮嚀,一寸柔腸中蘊藏著多少深情?如今卻隻有薄被孤枕與我相伴。
午夜夢回醒來,正是夜深人靜;拂曉之時,窗外秋雨瀟瀟……
[2]山西的七個黃河古渡口,渡了多少人的前世今生?
(1)蒲津渡
蒲津渡位於永濟市西約13公裏處,為唐至明朝的遺址。蒲津渡是曆史上的著名古渡口,自古以來就是秦晉之交通要衝,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這兒修造過浮橋。
今天,戰爭和古老的蒲州城已經遠去了。就在蒲津渡不遠處,矗立起一座新的鸛雀樓。詩人王之渙曾經就在鸛雀樓上,吟出千古名句《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2)西口古渡
西口源於河曲人走西口,也叫走口外,河曲人到內蒙古一帶生存。渡口位於河曲縣城水西門和內長城之外,黃河東岸之上。沿岸巨石壘砌,順河而下百餘米長。河麵寬約1.5公裏,彼岸右是內蒙古準格爾旗大口渡,左是陝西省府穀縣之大汕渡。西口古渡本名水西門渡口,曆史上可追溯至漢。
作為走西口的曆史遺存,現在的西口古渡煥然一新,草坪清綠、鬆柏吐翠、花兒嬌豔、芳香四溢。漫步在西口古渡,耳邊不時傳來山西民歌——
男:想親親想的餓手腕腕軟,呀呼嗨~;拿起個筷子我端不起個碗,呀兒吆~
女:想親親想的餓心花花亂,呀呼嗨~呀呼嗨~;煮餃子餓下了一鍋山那個藥蛋,呀兒吆~,呀兒吆……
(3)風陵渡
風陵渡位於芮城縣城西南43公裏處,是黃河大曲處一個非常重要的渡口,自古以來就是晉、秦、豫三省交通要津。春秋時期著名的泛舟之役,秦國運糧船隊經渭河即由此入黃河而北上晉都,曆史上又稱秦輸晉粟。
風陵渡的景觀是舉世聞名。黃河在此由北向東拐了一個九十度的大彎向東奔向大海。傳說風陵渡之名源於附近的風後陵,軒轅黃帝和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大臣風後與蚩尤作戰被殺而埋葬於此,後來建有風後陵,久而久之其上的津渡也便命名為風陵渡。登上高聳的鳳凰嘴土崗極目遠眺,俯視大河,氣勢澎湃、氣象萬千。
(4)磧口渡
磧口渡位於臨縣城西南48公裏的湫水河入黃河河口處,西與陝西省吳堡縣丁家灣隔河相望。
(5)茅津渡
茅津渡位於平陸縣城以南4公裏處的黃河北岸,南岸為三門峽市湖濱區會興鎮。
(6)黑峪口渡
黑峪口渡位於興縣城西25公裏處的黑峪口村,為晉陝通衢,軍事要地。
(7)大禹渡
大禹渡黃河風景遊覽區位於芮城縣城東南12公裏的黃河岸邊,是一處集黃河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和水利文化為一體的遊覽勝地。
[3]走西口
走西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遷徙事件之一,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餘年的時間裏,無數山西人、陝西人、河北人背井離鄉,湧入歸化城、土默特、察哈爾和鄂爾多斯等地謀生的移民活動。並且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西口,狹義的西口指長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殺虎口、陝西府穀口、河北獨石口,即晉北人、陝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匯點,是晉商、陝商出關與蒙古地區貿易的地方。人們走出山西殺虎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攬經商天下的歸化與綏遠(統稱歸綏)、庫倫和多倫、烏裏雅蘇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區。殺虎口還是通往蒙古恰克圖和俄羅斯等地經商的重要商道。
山西人是走西口的主力。他們往往從山西中部和北部出發,一條路向西,經殺虎口出關,進入蒙古草原;一條路向東,過大同,經張家口出關進入蒙古。
為什麽山西人要走西口?
其一,就是由於山西當時人口比較多,而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元朝滅亡之後,以元惠宗(順帝)妥歡帖睦爾為首的蒙古部眾被迫退到上都(今多倫縣西北正藍旗東上都河北岸),史稱“北元”。自此蒙古封建主和明朝在中國北方長期對峙,蒙古各部之間亦紛爭不斷。曆經170多年的風雲變幻,成吉思汗第十七代孫阿拉坦汗(俺答)占據了河套地區。
阿拉坦汗賢達開明,為發展地區經濟,他積極主張改善與明朝的關係,實現通貨互市,並多次派使者與明朝談判;可是明朝嘉靖皇帝一次一次拒絕阿拉坦汗的誠意,並殺害使者,最後導致阿拉坦汗不得不和明朝兵戎相見,率蒙古鐵騎旋風般穿越草原,包圍了京畿重地,迫使明朝不得不作出妥協,於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與阿拉坦汗在大同簽訂了《隆慶和議》,和議後明朝在長城沿邊宣府、大同、山西三鎮開設互市,大同右衛即於此時設馬市於殺胡口關城下,使之成為邊貿往來的孔道與平台。
明朝與阿拉坦汗通貨互市後,便有許多窮苦邊民以及因參與反對朝廷而遭官府緝捕者,為逃生或避難,紛紛越過長城,到口外(長城以外)謀生存。阿拉坦汗出於為我所用、發展地方經濟的目的,便敞開胸懷接納了他們,給他們提供土地和氈帳、耕畜和牛羊,讓他們從事農牧業生產或鐵匠、木匠、毛匠等手工業勞動。由此揭開了走西口的序幕,也實現了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在河套地區有機融合的一次飛躍。
其二,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先後出兵平定西北叛亂,殺虎口又成了供應大軍糧草的後勤基地。所以這一帶來往的客商很多,最終造成了這個地方一度的商業繁榮。口外反倒成了晉商的發祥地。
走西口這一移民活動,大大改變了內蒙古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同時,占移民比例極高的山西移民,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將山西的晉文化帶到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使當地形成富有濃鬱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