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芙蓉庭院晚風涼
一《西廂記》王實甫.元曲
異鄉易得離愁病,
妙藥難醫腸斷人。
明本離開西廂,到中堂複命。虞夫人見長老來了,說道:“長老來了,請坐。”
明本道:“多謝老夫人賜坐。”
“長老去探望完先生,不知病情如何?”其實虞夫人所關心的是病源,病情倒是次要的。
“完先生的病嘛,可輕可重。‘異鄉易得離愁病,妙藥難醫腸斷人’啊!”
虞夫人心想:看來哲篤的生病與自己沒有太多的關係,好像是思念家鄉所至,便問,“難道就沒有可以治療的藥嗎?”
“哎!”明本長歎了一口氣,話鋒一轉,說道,“總之,心病還須心藥醫……老衲告辭了。”長老實在不便說哲篤的病完全是你虞夫人賴婚所害,隻能說心病仍須心藥醫,其他都盡在不言中了。
虞夫人聽了,心裏自然清楚——還是自己賴婚惹得禍。無奈不能和長老商議什麽,今見長老要告辭,便道:“長老請便。”
明本雙手合十,向虞夫人施了一禮,道了聲“阿彌陀佛”,就回到了寺內。
明長老走後,虞夫人的肚皮裏又做起了功夫:
很明顯,那窮酸已把病源和盤托出給老和尚了。哲篤的心病是婚姻被賴掉,心藥那就是美盼了。現在如果馬上把美盼許配給他,毛病立刻痊愈,可惜這是辦不到的,不過我也不能空擔一個賴婚的惡名聲。
女兒絕對不能給哲篤的,完哲篤的病還絕對不能請大夫來醫治。
哎~女兒是才女,博覽群書,對醫道也有研究,平日家中婢仆有什麽小毛病,都是女兒開出幾服湯藥,就可以治好。
現在就讓女兒開個藥方,一來可以避免把賴婚之事張揚到外麵去;二來也讓大家知道我老夫人受恩知報,關心哲篤;三來這張處方出自女兒之手,哲篤見了女兒的手跡,可以得到安慰,抵得上半服心藥,病情自然減輕,然後再加強調理,以收到藥到病除之效……以後如何,等到他病愈後再作定奪也不遲。
主意已定,正欲命丫環去通知美盼,恰巧柳如煙來到了中堂,她是得知完哲篤病重,到前邊來了解情況的。
虞夫人一眼見到了她,便想:讓她去告訴女兒,豈不更為妥當。便喊道,“如煙。”
如煙聽得老夫人呼喚,忙應道:“是,老夫人。”
“西廂的完先生,忽然病了,想必是勤讀過度,偶感風寒。他乃我家恩公,豈能不問。”
“是,聽老夫人吩咐。”
“你到妝樓上去,傳我之言,命小姐開一張祛邪熱、驅風寒、消積食、補虛弱的好藥方,以醫完先生之病,讓他早日恢複健康,不負救命之恩。”
“如煙遵命!”
“好的,老夫人,藥方一開好,我就拿來給您過目。”
“噢,藥方開好了,就不必拿來給我看了。事不宜遲,立即送到西廂去便可。”
“是。”說罷,如煙退出了中堂,徑往妝樓而來。
二《大德歌.秋》關漢卿.元曲
風飄飄,雨瀟瀟,
便做陳摶[1]睡不著,
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
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
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此時,天空中飄起來瀟瀟秋雨。
柳如煙一邊跑一邊想:完相公真可憐,這場病硬是被你們母女倆作成的,現在還要用這種煞渴充饑勿惹禍的湯頭藥去搪塞,豈不是要把完相公活活氣死嗎?不知小姐是什麽態度,如果無動於衷,一賴到底,恐怕完相公的這條命休矣。
上得樓來,到中房門口,微微揭開繡簾,見小姐獨自呆呆地坐著,眼淚汪汪,默默無語。如煙上前叫道:“呀,盼盼姐!”
虞美盼此時,正在回想昨夜之事,覺得很對不起師哥。自己出爾反爾,約了人家又罵人家,太不應該了,但也是迫不得已啊!但願師哥能夠理解我的處境!今後如有機會,再作補報。忽然聽得如煙的聲音,轉過身來問道:“如煙,剛才你到哪裏去了?”
“我到老夫人那裏去了,聽說完相公病了,我是去探探消息是否屬實。”
“是真的嗎?”
“如煙去過中堂,恰巧老總管前來稟報,說完相公病倒在床,口吐鮮血,怨聲不絕,立刻就要抱病動身,離開此地。”
美盼一聽,好似晴天霹靂,心裏像刀絞似的,眼淚不住地落下來。師哥的病,明明是被我氣出來的,是我害了他啊。心裏痛苦到了極點,流著淚說道:“如煙,這可叫我怎麽辦啊!如今老夫人怎樣處理?”
如煙見美盼這般著急,看來她對哲篤還是有情的。既然有情,就知如何對症下藥,便道:“老夫人命如煙上樓,請小姐開一張祛邪熱、驅風寒、消積食、補虛弱的好藥方,給完相公調理治療。盼盼姐,依如煙看來,不如趁送藥方的機會,多寫幾句勸慰完相公的話語。”
美盼聽了,有點犯難,“這…如何寫呀~”
“小姐,不必遲疑。老夫人說,事不宜遲,速開藥方,命如煙立刻送到西廂去!讓如煙來磨墨,你就動手寫吧。”說罷,立即拿出文房四寶,鋪好紙張,磨濃墨汁,靜靜地等著。
美盼此時,心亂如麻:哲篤的病,豈是一張草頭藥方所能治的?即使寫幾句安慰的話,恐怕也不濟於事。
如煙說師哥氣得要抱病啟程,這怎麽行呢,萬一有個閃失,我美盼將是罪孽深重,無以自贖了。要醫治師哥的病,藥方是有——那隻有我自己這味靈丹妙藥了。
但如何下筆呢?我總不能寫“虞美盼一個,夜間床上服下”。左思右想,覺得如果隻顧小行,守小節,將會耽誤了師哥的性命,那是罪莫大焉,我美盼決不做負心人。
虞美盼抬頭看了看站在身邊的如煙,意思讓她離自己遠一些,她要寫幾句機密的話。
如煙笑了笑,借機離開了虞美盼。
美盼立即拿起筆來,如風掃殘葉似的,一揮而就。把筆一擲,又找來了一個信封把藥方放了進去,還用蠟油封了口,做完這一切,說道:“如煙,藥方已經開好,你拿了去吧!”
————————————
注釋
[1]陳摶(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白雲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縣,另說在今亳州市或雲普州崇龕縣,今重慶市潼南區崇龕鎮)人。北宋著名的道家學者、養生家,尊奉黃老之學。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陳摶受皇帝召見,賜號“清虛處士”。後唐長興三年(932年),陳摶去京城洛陽應考進士,名落孫山。後唐清泰二年(935年),隱居武當山九石岩。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慶觀都威儀何昌一學鎖鼻術。著有《胎息訣》、《指玄篇》等專著。後晉天福四年(939年),遊峨眉山講學,號“峨眉真人”。著有《觀空篇》等。並拜麻衣道者為師,從事《易》學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龍圖序》、《太極陰陽說》、《太極圖》和《先天方圓圖》等,現流傳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後晉天福十二年(947年),陳摶同麻衣道者隱居華山雲台觀。常遊曆於華山、武當山之間。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受周世宗柴榮召見,任命“諫議大夫”,不仕,賜號“白雲先生”。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宋太宗趙光義召見陳摶。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見陳摶,賜“希夷先生”稱號。端拱二年(989年)七月,仙逝於華山張超穀,享年一百一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