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有分隻熬蕭夜寺
一《夏意》蘇舜欽.詩
別院深深夏簟清,
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
夢覺流鶯時一聲。
夏日,普救寺的西院,幽深寂靜。
窗外的石榴花盛開,透過垂掛的竹簾,映紅了虛堂;濃密的樹陰,隔斷了暑氣,使整個庭堂異常清涼。
虞夫人昨天驚嚇了一天,晚上又是激動不已。所以,一夜沒合眼。
今天,吃過了早飯,虞夫人往竹席上一躺,感到渾身舒坦。自從解圍後,心頭壓著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不知不覺間,便睡了過去。
未時,一陣清脆的黃鶯兒斷續地啼唱,把虞夫人從夢中喚醒。躺在床上,心事又來了:現在是一女許了兩家,這可怎麽辦?
一家是自己的侄兒,又是中表聯姻,親上加親,門當戶對,所以這一門親事是萬萬不能退的。
現在這家,是自家的大恩人,受恩必報是做人的本分。尤其是自己又在汪大人麵前親口許諾,明長老還為此事作了證。
再看看完哲篤,無論是人品、學問,還是智謀、膽識,那一樣不勝過自己的寶貝侄兒?為了女兒的終身幸福著想,實在也難以反悔啊!
但是,人都有私心,尤其是女人。
虞夫人認為,侄兒是自己人,門第又高。完哲篤是什麽?隻不過是老爺的一個學生,總歸是外頭人,盡管是蒙古貴族,可是,敗落了。你說門不當戶不對的,多損虞家的聲譽!
虞夫人權衡利弊,橫下心來,決心賴婚。
用什麽方法去賴呢?虞夫人終歸是大家閨秀,也算得上是一隻老奸巨猾的狐狸。
她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第一步,她決定先讓完哲篤搬到院內來住,以此製造“親近”的氣氛,讓大家和哲篤不提防有賴婚這一著棋。
吃過了晚飯,虞夫人讓丫環春蘭去請哲篤過來喝茶。
哲篤先去臥房看望了老師虞集後,便來到了客廳就坐。
虞夫人說:“完盛啊,你不愧是老爺的好學生,我把你的事跟你的老師一講,老師高興極了!你不見,你老師的病也好了許多?”
哲篤順應道:“是啊,是啊。確實比前天我第一次見時,好多了!”心裏卻在想,師母把什麽事跟老師說了,是我和師妹的婚事?
虞夫人接著說:“你救了美盼,也就救了你老師的全家。你的大恩,師母永世難忘。從今以後,你不要住在寺裏了,就搬來家裏西廂書院安歇吧。老身立即命人去收拾,請即日就搬過來如何?”
哲篤聽了,心裏非常高興:師母終於把他當自己人了。從此,我見師妹的機會就更多了。
哲篤越想越美,幾乎要手舞足蹈了,但守著未來的嶽母哪敢放肆?
所以,在表麵上不露一點聲色,很坦然地說:“晚生遵命,這樣,我請教老師的機會就更多了。我會常來向老師請教和聊天,這樣對老師的病情也會有幫助。”
“對呀,你老師就愛和你聊,他跟我是無話可說的。”
哲篤趕緊起身說:“那師母,學生馬上回去搬行李,先告辭了。”說罷,一揖到地,很瀟灑地走了。
虞老夫人望著哲篤的背影,臉上閃過了一絲冷笑。
二《入若耶溪-上闋》王籍.詩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完哲篤飄飄然地從虞家出來,心裏那個美喲!
他得把這等好事趕緊告訴明長老,於是便向方丈處走去。
輕快的腳步,就像乘了一艘小舟;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蕩悠;晚霞從遠處背陽的山頭升起,陽光照耀著蜿蜒曲折的水流。
蟬聲高唱,樹林卻顯得格外寧靜;鳥鳴聲聲,深山裏倒比往常更清幽了。
這麽美的地方,頓讓哲篤產生了歸隱之心。
多少年來,自己隻追求仕途卻忘了美麗的自然,不覺傷感起來……
一進方丈,明長老正在蒲團上打坐,緊張了一整天的神經也得放鬆放鬆了。
見完哲篤進來,明長老忙從蒲團上站起來,說道:“先生,請坐,辛苦了!闔寺生靈,全仗先生得救,老衲謹此致謝了!”說罷,雙手合十頂禮。
哲篤一邊還禮,一邊說道:“明長老不必客氣,救人自救而已,不足掛齒。”
“先生過謙了!”
“長老,小生的親事,你看如何?”
“虞家小姐,你不用懷疑,肯定是先生的嬌妻了!”
“長老為何如此說?”
“昨天,虞夫人是當著汪院使的麵,親口答應的,還讓老衲作證了呢。”
哲篤笑道:“剛才老夫人要小生搬到她家西廂書院去住,她是否把小生當成自己人了?”
“這是好事的先兆。先生,老衲恭喜你了!”
“托長老的福!小生去收拾行李,告辭了。”
三《入若耶溪-下闕》王籍.詩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西廂書院的環境十分幽靜。
那是當年,則天娘娘命人在正屋西邊另外建造的一座小院落,作為讀書養性的地方。
它和正房有圍牆分隔,虞家住在普救寺內,是寺中院,而西廂書院則處在虞家大院之內,是院中院。
現在哲篤搬了來,一看這個地方,十分滿意,確實比容膝山房強得多。那小院的月門上方嵌一塊小橫匾,上寫“退思”二字。
進入書房,陳設更為高雅,粉牆上掛一幅中堂,是唐朝大詩人王維畫的山水,畫意取梁朝詩人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詩意。中堂兩邊配了一副對聯,上聯是“閉門即是深山”,下聯是“讀書隨處淨土”。
周圍放著不少書櫃書架,上麵擺滿了書籍,三墳五典,八索九丘[1],諸子百家,四書五經,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那珍寶架上,陳列著夏鼎商彝,秦磚漢瓦,各種古玩,全是稀世之珍。
哲篤看了這些陳設,心裏非常感激師母,她確實是把自己當作女婿看待了。
哲篤此時感到一切都稱心如意,心想:從此以後,近水樓台先得月,雖不能和師妹朝夕相處,但見麵的機會肯定少不了,更何況不久的將來就要結為連理,白頭偕老,我完盛也不虛此生了!
————————————
注釋
[1]三墳五典
先夏時期中國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們分別被稱為《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左傳.昭公十二年》記有楚靈王稱讚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也就是說,在公元前530年,楚國的左史倚相就以能夠讀懂上古名著而聞名於朝,遺憾的是《左傳》沒有說明這些上古名著的內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