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烽火連照甘泉雲
一《好好詩.其九》杜牧.詩
旌旆忽南下,笙歌隨舳艫[1];
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
隨著對柳好好的了解越來越多,汪壽昌覺得讓她隻當個“花瓶”似的角色實在是屈才,他便把柳好好調到自己的平章府,讓她參與原來由幕僚們做的案牘方麵的工作。並且打算上報朝廷,正式下文件讓柳好好任校書郎[省辦公廳秘書]的官職。這是隻有進士出身的男人才能當的文職官員。
屬下急忙勸阻他說:“軍務倥傯之際,奏請一藝伎為官,倘若朝廷認為有失體統,豈不連累帥使清譽;即使僥幸獲準,紅裙入衙,不免有損官府尊嚴,易給不服者留下話柄,望帥使三思!”[2]
汪壽昌想了想,也對,就暫時把這事擱下了。
然而,柳好好這女校書的名頭卻在私底下傳開了。雖然柳好好沒有轉入正式編製,但卻實實在在地擔任起了校書郎的工作,算是個省府編外工作人員吧,而且是一個級別很高的公務員。
柳好好的案牘工作十分出色。汪壽昌決定去雲南轉輸軍需時,也一起帶上她。
初秋,軍需物資均已齊備。大隊船隻一艘接著一艘,浩浩蕩蕩的沿岷江順流向南而去。
歌韻裝滿了船倉,柳好好那清亮的歌聲飄蕩在岷江的兩岸,也激發了老帥那久沉的激情。
秋霜凋謝了樓前的樹葉;黃沙溫暖了河邊的蒲草。
冬去春來,就連樓樹和溪草也喜歡上了柳好好那甜美的歌聲……
二《塞下曲.其一》李白.詩
伍月天山雪,無花隻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玉龍雪山的雪花仍在飄灑;看不見花朵兒開放,隻有那刺骨的寒風。牧童吹著《折楊柳》的曲調,可整個雲南何處能尋覓楊柳青青的春天?
在北方戍邊的元帥禿剌接到調令後,率領萬戶侯孛羅[3]、周戡等將領向南一路趕來,等到達雲南的時侯已是至順二年[1331年]的五月了。
拂曉時分,將士們隨著號令之聲出戰;無月的寒夜,士卒們枕著馬鞍露宿入眠。他們隻盼望醒來後,用腰間懸掛的寶劍,為君王過關斬將,早日平定叛亂。
三《塞下曲.其二》李白.詩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然後方高枕。
孛羅年輕有為,參加過多場戰爭。他受皇恩眷顧太多,在進駐雲南不久,便升職為四川行省左丞。
孛羅每天都和士卒們生活在一起。
傍晚,將士們握雪成團圍坐而食;深夜,他們拂去沙土露宿於曠野。全軍上下無不希望早日打敗叛軍,回家過高枕無憂的生活啊!
四《塞下曲.其三》李白.詩
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
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第二天,天剛朦朦亮。
孛羅騎上駿馬,帶領士卒像狂風般地向敵陣方向馳騁,在清脆的馬鞭揮動聲響中,他率先衝過了怒江大橋,一馬當先衝進敵營。
朦朧中的叛軍四處潰散,驚慌的隊伍迅速被瓦解,叛軍的營寨瞬息便空無一人了。
五《塞下曲.其四》李白.詩
白馬黃金塞,雲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蕭颯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孛羅是元朝宗室,他是魏王阿木哥唯一的兒子,去雲南征討已近六個月。
這半年時間裏,母親孫窈娘哪一天不是牽腸掛肚?哪一夜不是夢魂牽繞?
秋天,螢蟲在滿紗窗地亂飛亂撞;月光,照在窗前久久不願離去。梧桐葉在秋天裏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讓人倍感蕭條。
孫窈娘獨自吟唱著《獨不見》[4],流下了揪心的淚水,可是這一切也隻有她自己一個人知道。
六《塞下曲.其五》李白.詩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戰士臥龍沙。
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
叛軍為掠奪秋糧而悍然入侵,統帥欲派將出兵抗擊。孛羅領命行至城外,在龍沙村一帶暫時安營紮寨。
邊疆的月光伴著弓影,異地的雪霜拂過劍鋒。將士還遠沒有進入關隘,伎營的少婦們請不要長聲哀傷而影響軍心。
七《塞下曲.其六》李白.詩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雲。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
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一戰淨妖氛。
九月,文宗命江浙行省運鈔十萬錠至雲南;四川行省預支至順三年的茶鹽引,撥鈔八萬錠來增加軍需;還增加驛站璽書、銀字圓符給元帥禿剌所部,命其與叛軍在秋收季節決一死戰。
但禿堅、伯忽等叛軍在得到彝族土官的大力支援後,乘勢強攻。
土司祿餘也約烏蒙、東川、芒部,與伯忽弟拜延等兵打算占據大渡河,並攻打建昌[今西昌]。
————————————
注釋
[1]舳艫:zhúlú(1)古指長方形的船。(2)指首尾相接的船隻:~千裏。艫:船頭。
[2]這個人的意思是說:大人,您把一個歌舞團的女演員調到**任職有點不靠譜,影響大人您的名譽啊!她年齡太小,皇上也不一定相信她的才能。再說了,來衙門辦事的人,進門一看,在一群大老爺們當中,坐著個穿超短裙的姑娘,也有點不成體統。
[3]孛羅
全名是孛兒隻斤.孛羅帖木兒(?—約1370年),元朝宗室。他是魏王阿木哥之子,最晚在至元二年(1336年)已襲爵魏王。
至正九年(1349年),其女寶塔失裏下嫁高麗王子王祺(後來的高麗恭湣王)。至正十三年(1353年)參與鎮壓紅巾軍起義。據記載,孛羅帖木兒駐紮汝、亳(今河南、安徽交界地區),昏庸無能,隻知道喝酒而疏於防備,以致在晚上睡覺時遭紅巾軍偷襲而被俘。
孛羅帖木兒不斷求饒,另一被俘的元廷官員塔不台腳踢孛羅帖木兒說:“你還想苟活嗎?”塔不台不屈而死,而孛羅帖木兒卻似乎獲釋或獲救。
在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與另一位名叫孛羅帖木兒的將領的內戰中,魏王孛羅帖木兒站在皇太子一方。至正三十年(1370年)五月二十四日,孛羅帖木兒的女婿高麗恭湣王獲悉孛羅帖木兒被誅殺的消息,專門輟朝素膳。
關於其死因,一種說法是因恭湣王背元歸明而被元廷誅殺;另一種說法是死於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六月的氈帽山之戰,即被明軍所殺。翌年,高麗方麵從來高麗的明朝道士徐師昊那裏獲得此消息。
[4]《獨不見》
樂府《雜曲歌辭》舊題。
這首曲子,描寫的是閨中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李白也作了一首《獨不見》的詩:“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兒。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春蕙忽秋草,莎雞鳴西池。風摧寒棕響,月入霜閨悲。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桃今百餘尺,花落成枯枝。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