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錦城絲管日紛紛
天順帝失敗後,追隨王禪與文宗作對的蒙古諸王禿堅,逃回了雲南。
至順元年[1330年]冬,禿堅糾集萬戶伯忽、阿禾、怯朝,諸王答失不花、禿堅不花、平章馬思忽等聚眾五萬,起兵攻陷中慶路[今昆明]。數雲南行省丞相也兒吉你專擅等十罪,殺死廉訪司官孫理,執左丞忻都等,逼迫其交出行省各種文牘,也兒吉你逃走八番[1]。禿堅自立為雲南王,封伯忽為丞相,阿禾為平章。
這次動亂曆史上叫做“伯忽之亂”。
一《雲南曲》劉灣.詩
百蠻亂南方,群盜如蝟起;
騷然疲中原,征戰從此始。
白門太和城,來往一萬裏;
去者無全生,十人九人死。
岱馬臥陽山,燕兵哭瀘水;
妻行求死夫,父行求死子。
蒼天滿愁雲,白骨積空壘;
哀哀雲南行,十萬同已矣。
次年元月,朝廷緊急調遣八番元帥完澤答剌罕軍千人、順元土軍五百人進行抵禦,並命中尚卿小雲失率兵討伐雲南。
二月,烏撒[2]土司祿餘受禿堅蠱惑,也決定反叛。其他地區彝族民眾在祿餘的影響下,也紛紛舉起反抗的大旗,與伯忽遙相呼應,從而掀起了彝族土官反抗朝廷剝削和壓迫的彝族人民起義。
三月,八百裏加急傳到京城,當文宗得知祿餘的反叛和雲南軍情大變的牒報後,又驚又怒,速調四川行省重慶五路萬戶率兵鎮壓祿餘的叛亂。
當五路萬戶率軍到達雲南的烏蒙地區時,遭到彝族人民的襲擊,一萬多人遇害,千戶祝天祥等率殘餘軍隊逃遁。
鮮血染紅了烏撒大地,沾染了赤水河畔。
四月,文宗收到各路的敗報後,急忙召集謀臣議事。他聽從了眾臣之言,將在北方戍邊的西路蒙古都元帥禿剌調往雲南,並調江浙、河南、江西三省的兵卒二萬,命諸王雲都思帖木兒及樞密院判官洪浹將之,與湖廣行省平章脫歡率領的兩湖兵一同會兵討伐雲南。
此次征討,共聚了十萬大軍進行平叛。
文宗又下詔以河南行省平章乞住為雲南行省平章,八番順元宣慰使帖木兒不花為雲南行省左丞,升原西安王阿剌太納失裏為豫王,督軍由八番道入滇平叛。
監察禦史張益進言說:“四川行省平章囊加台為人反覆,不可信任,今雲南已亂,與蜀接境,宜削官遠竄。”
文宗聽其言,下詔奪其製命、金符,貶囊加台同其妻兒禁錮於廣東。
文宗又速調江浙行省平章汪壽昌為四川行省平章兼參豫王府軍機要務,負責十萬大軍的軍需籌集與轉輸。
五月初,接到詔命的汪壽昌馬不停蹄地奔四川就任而來。
二《贈花卿》杜甫.詩
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隻應天上有,
人間能得幾回聞。
汪嗣昌為胞弟汪壽昌舉行的歡迎宴會在臨近郫江[今府河]船隊的東湖上舉行。
柳好好帶領歌舞班為酒宴助興。
悠揚的絲竹聲中,數名舞女濃妝豔抹,長袖徐舒,輕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柳好好又以其美妙的歌喉和豔麗的舞姿,特別引人注目。
柳好好知道汪壽昌是從江浙行省調來的,她特意唱了一首江南名曲《燕銜泥》……
三《燕銜泥》眉佳.歌
金陵美人橫吹笛,迎來燕子銜春泥,燕子築巢向柳堤,柳蔭深處傳來淺笑低語。
江南春綠潤如雨,往來不濕行人衣,秦淮水暖煙波裏,綿綿春雨中有多情男女。
唱繁華,頌太平,天遂人意,且聽絲竹悠揚管弦疾。唱繁華,頌太平,天遂人意,且聽絲竹悠揚管弦疾。
唱繁華,頌太平,天遂人意,且聽絲竹悠揚管弦疾。唱繁華,頌太平,天遂人意,且聽絲竹悠揚管弦疾……
四《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詩
歌舞罷,眾舞女入座侍酒,柳好好恰好轉到汪壽昌的身邊。
這時的柳好好已換了另一種裝束:洗淨濃裝,黛眉輕掃,朱唇微點,一身素淨衣裙,清麗淡雅,楚楚可人,別有一番韻致。仿佛一股空穀幽蘭的清新之意,沁入汪壽昌那顆黯淡的心。
剛才還是麗陽普照,波光瀲灩的東湖,忽然天氣突變,陰雲蔽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種迷人的景色。
湖光佳人,相映成趣。汪壽昌靈感頓至,錯把東湖當西湖,更把西湖比西子,揮毫寫下了一首佳句: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詩中雖然是寫錦東湖畔的旖旎風光,而實際上寄寓了汪壽昌初遇柳好好時為之心動的感受。
當時剛滿十四歲的柳好好,對於見識美人無數的汪壽昌而言,最多隻是個稚氣未脫的孩子,並無情欲可言。而真正吸引汪壽昌的,應該是柳好好的聰穎乖巧,是她雖流落風塵卻不落於俗世的獨特氣質,就像一塊渾然天成的璞玉,而汪壽昌就是那個獨具慧眼的人。
一連幾天的宴會都有柳好好坐陪。
起初,好好以歌伎兼清客的身份賦詩侑酒,這樣就有了多次展現自己才藝的機會,她的文才和見解往往使在座的許多人折服。
汪壽昌說她“詩酒之外,尤見才辯”,就是說,她不僅是酒量驚人,還是鬥酒詩三篇,並且思維活躍,擅長辯論。
以後的事實證明,好好確實是有才,她榮獲過多個第一:是四川第一的女詩人;是元代第一的女詩人,還是第一個拿過省府奉祿的女公務員。
————————————
注釋
[1]八番
八番是元代對居住於貴陽、惠水一帶少數民族的總稱。
[2]烏撒
烏撒部是指現在的雲南鎮雄縣、貴州威寧縣、赫章縣境。明置烏撒衛,即今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治。
追溯烏撒之名,係源於人名,彝族六祖分宗中第五支係即“布”(畢)之祖慕克克第二十四世孫默遮俄索,率其族人遷徙至此定居後,後人為紀念他便以其名命名此地。“默遮俄索”漢語音譯有“物敘、烏撒、五叔”等,皆俄索之諧音也!
937年,白蠻段氏建立了大理國,仍以大理為政治中心。滇東北地區不屬於大理國範圍,是宋敘州羈縻之地。有烏蒙部(今昭通、魯甸)、芒部(今鎮雄)、烏撒部(今威寧)、阿頭部(貴州赫章)、閟畔部(今會澤、巧家)、科部(四川寧南)、易娘部(今彝良)、易溪部(今威信)。
元至元十年(1273)在芒部置芒部路軍民總管府,屬雲南行省;下轄益良州、強州。至元十三年,在烏撒立烏撒路;十五年(1278),改名為烏撒軍民總管府。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置烏撒軍民宣撫司。改芒部路屬烏撒烏蒙軍民宣撫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升為烏撒烏蒙宣慰司,管軍萬戶府,屬雲南行省。管轄地為晉威寧、赫章等,範圍擴至現雲南昭通,治所在威寧。
從東漢初以來到清初,貴州地區存在著水西和烏撒兩個彝族地方政權,烏撒部彝族地方政權的勢力範圍在今威寧與赫章一帶,存在了1200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