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小氣吧啦的
剛聽到郭義提起要帶著妻女去邊關時,郭威很是反對。
“要去也是我去,怎能讓女人去邊關?”
郭威麵上跟郭侯夫人還是有些生分,心裏是敬著她的,這些年來她也的確沒什麽不好的地方,他又一向是個見不得女人吃苦的,不過也不是所有女人,主要還是自己家裏幾個。
“這事我已經決定了,跟你說也就告訴你一聲。家裏的事還輪不到聽你的,你說話前也先好好想一想。”郭義對自家兒子有些不耐煩,都是成了親的人,怎麽還這麽沒腦子。
郭威心下也是有數的,手握重兵的武將也不是這般好當,隻是腦子一時還轉不過彎來。被郭義訓了幾句,他又有些不服氣,還想再說什麽時,被月兒拉了一下衣角攔了下來。
其實月兒心下也有些詫異,這事前麵一點影子也沒有,怎麽忽然就提出來了。既然郭侯夫人母女得去邊關,府裏有許多事就得交到她身上,她嫁過來還不到一個月就得管家,想想心裏也有些犯怵,生怕有什麽沒有做好被旁人看了笑話。
之後幾天,郭侯夫人一邊整理行囊,一邊跟月兒說府裏的一些事。
“我知道你是個能幹的,隻是初來,總有不熟的地方,若有什麽做不好的也不必在意。我初嫁時郭家時也是忽然擔起中饋,大小的紕漏也是有的,幸好後來都補回來了。”
“我哪裏能跟母親比。”
“至少比玉兒好多了。”郭侯夫人打趣道。
在邊上幫著挑衣服的玉兒探過頭來,說“母親,你又數落我。”
“我哪裏數落你了,你且說說這些年都學成了什麽?如今要去蘭州了,怕是到了那裏,你學過的那些又都荒廢了。”
郭侯夫人歎道,倒沒有真的覺得玉兒學得不好,就是跟月兒比稍微差了一點。她現在就是怕去了蘭州,玉兒的姻緣便更加艱難了,邊關之地除了武將都沒有其他好兒郎。玉兒一向瘦弱,郭侯夫人並不想她嫁於武將,除非是有像郭侯這般體貼的,倒也可以嫁。
玉兒其實也不想去什麽蘭州,自記事起她就是金陵郭府的小姐,哪怕曾聽人說過她出生時的艱辛,她自己卻是不記得的,隱約卻知道邊關苦寒,苦日子難熬。且她一向喜歡跟月兒玩,好不容易月兒嫁過來了成了她的嫂子,她卻得走了,這一走還不知什麽時候能回來呢。
其他人家聽說了這事,也有些意外,不過也在意料之中。郭侯選了黃氏成親自是因著情投意合的緣故,兩人成親後卻得分隔兩地,也是難為他們了。
郭侯夫人的兩位兄長進京來參加郭威的婚禮後住在郭侯府,如今她的長兄已經回金陵,二哥卻還在,知道這事後倒是說如此安排是最好的。
“我觀郭家父子心性不錯,威兒雖還有些少年脾氣,但他的媳婦性情卻好。”
“是呀。當初在金陵時,蕭家便不曾對玉兒另眼相看過,還喜歡照顧家世普通的夫人。”
“我倒也打聽過這個蕭府,他家的這位繼夫人聽說出身江湖?”
“還有這說法,我倒沒聽過。”郭侯夫人說道。
外麵的人對何素的猜測很多,觀她行事既不像大家閨秀也不像出身農門,瞧著倒真有幾分江湖氣。
郭侯夫人的這位二哥早年一直在江南求學,娶的也是江南書香門第的小姐,後來在當地一間書院當先生,這些年閑散慣了無心仕途,不像他的兄長。這次進京,他除了參加郭威的喜宴,也順便遊學,常去拜訪京城一些有名文士,這當中也有範家的一些子弟。
範家並不會因為他是郭侯夫人的兄長就有意疏遠,還為他引薦過幾位不太願意跟陌生文人來往的有學之士,讓他頗為感激。
可惜現在郭侯夫人要隨軍去邊關了,他繼續住在侯府多少有些尷尬,便也定下了日子,在郭侯夫人離京去了別處。郭義自然得出言挽留,就連郭威也跟著勸上幾句,可惜他去意已決,沒有被他們說動。
蕭家也早早就收到了消息,這事蕭顯重其實早有預料,以前他就聽郭侯說過將來要是得鎮守邊關得把妻女接過來。他原本猜測郭侯會在今天夏末接夫人過去,想不到竟會挑在這個時候。月兒才剛嫁過去,會不會太趕了,蕭顯重暗想。
不過這事總歸是郭家的家事,他們也不好幹涉。何素為此去了侯府幾趟,看看是不是有什麽能幫忙的。
郭侯夫人這次離京跟她當初搬來京城時不同,許多東西她都用不著帶,蘭州的大將軍府裏自有準備,不過像郭侯來回都隻帶幾身換洗衣物是不可能的,女人要帶的東西可多了。何素聽說蘭州比燕京還要幹冷,便去魏氏那裏要了好幾盒魏家秘方所製的麵脂。
魏氏回京後,魏家一些老仆都尋到她這裏,有一些都是記著主家方子的。其實他要是賣出去了也沒人知道,但能知道方子的這一些都比較忠心,也怕私吞了後麵魏氏追究起來。魏氏對這些肯回來的老仆也頗為禮遇,哪怕有些不能安置在朱府,也會讓他們身邊有人侍候,讓他們不必為養老憂心。
裏麵記得麵脂方子的仆婦是留在魏氏府裏的,每年魏氏都會讓她製上一些麵脂用來送人,用過的都說這比禦賜的還好。也是聽了這樣的話,魏氏後來送的就少了,免得犯了忌諱。何素那裏她倒是不扣著,甚至連皇後那裏她也偷偷送了。
這次何素主動來向她要,她哪裏能不給,隻是這麵脂放不久得在三個月內用完,她就拿了五盒給她。何素送給郭侯夫人後,又跟她說了一些保養皮膚的方法,不管有沒有用,至少她算是盡了心了。郭侯夫人也這樣想,越發覺得這門親事結得好。
到了二月中旬,郭侯便帶著妻女去了蘭州。京中一些人家知曉後,都誇月兒是個有福的,剛嫁過去婆婆就跟著侯爺赴任,諾大的侯府便由小兩口說了算了。
月兒也聽了外麵的說法,行事越發謹慎,並不會因為沒有婆母就總往娘家跑。何素也不怎麽過去,免得有些人覺得她上門占侯府便宜去了,再說了,兩小口正在蜜月期呢,她一個長輩還是不要過去被閃了。
一晃到了端午,燕京這邊倒沒有女婿帶著女兒回來望端午的習俗,不過小兩口本就不在意什麽習俗。見難得放假,卻又不是什麽適宜出遊的天氣,郭威便說要陪著月兒回娘家吃飯。端午祭祖本就定在午時,月兒見下午也沒有什麽事了,便應了下來。
蕭府那邊聽到傳信時,當家的主子還在午睡,劉管家也不好進去打擾,隻讓廚房準備著。等何素起來知道了,倒也不必費心再準備什麽。
“廚房黃鱔還有嗎?姑爺也愛吃這個。”何素提了一句,要是真什麽也不安排,都顯不出她這個當家夫人的能幹。
在江南,黃鱔是端午一定得吃的菜之一,另外還有鹹蛋、黃酒等合稱五黃。北方本沒有這個習俗,隻是如今朝中的官員許多都在金陵呆過,聖上又是南京人,他們也就把這套習俗搬了過來,就連燕京的百姓也照著做。
其他東西都好說,黃鱔在燕京卻不多,中午吃的那幾條也是李大廚花了大價錢買來的,不然還搶不到。府裏負責采買的下人也都知道何素的脾氣,這種價格虛高的東西她一向是不喜的,所以李大廚買得也不多。
劉管家剛剛去過廚房,自然知道廚房還有哪些菜。
“怕是沒有了,今天為了過節,京中許多人家都吃黃鱔,李大廚好不容易才買到幾條。”
何素聽他這樣一說,倒也想到了價格的問題,想了想,她很是大方地說“再去買,難得他們回來,幾條黃鱔還是吃得起的。”
劉管家也是嘴欠,又多問了一句“要多買幾條嗎?”
實在是何素說“幾條黃鱔”太含糊,而她偶爾對這種自認為不必要的花費又太較真,就好像蕭顯重先前買的八哥就把她給惹火了,後來還導致了何素在外麵大買特買,讓府裏賬麵上的錢少了許多。劉管家到現在想到這個事還有點後怕,之後蕭顯重也不再亂買東西,連在外麵吃酒的次數都少了。
這小氣吧啦的,何素有些嫌棄地想。
“盡管買去,多買一些也沒什麽,我看老爺和兩個孩子也愛吃,中午那幾條都不夠他們分的。對了,讓廚房晚上不要清蒸了,還是紅燒吧,多放點蒜。”何素說完又想起前段日子好像聽誰說大蒜漲價了,便問“現在大蒜還貴嗎?”
“不貴。”劉管家應道,暗想夫人過日子果然仔細。
“那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