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弟想……想再去見一見張石川,看看能否招降他……。”允祥說道。
“招降?老十三,你是不是糊塗了?你覺得張石川肯受降?你又不是沒看到他寫的那些中傷我大清、毀謗聖祖的?
他現在占了三省之地,又有幾萬叛軍,還想方設法的鼓吹什麽漢人至上,驅除韃虜,如此妖言惑眾的歹人,他的野心人盡可知!此子不誅,我大清永無安寧!”
想起來張石川還曾經出銀子十兩要懸賞康熙的人頭,雍正的氣就不打一處來。允祥見雍正動怒了,也不敢答話。
雍正發完脾氣見允祥一副還有話說的神情又說道:“你為何還想著要勸降他?難道這些你都看不到不成?”
“皇上,我還是覺得張石川他並不是那種大奸大惡之人。”
“哼,你還是要說他之所以走到今天是朝廷逼出來的嗎?”
“皇上,張石川雖然口出不遜又占了三省之地,可是他並未傾盡全力攻打大清啊!
這麽長時間了他隻是騷擾福建浙江兩省的海疆,可根據馬爾塞的折子,隻要朝廷的兵一出城就會被騷擾,不然叛軍也按兵不動。
他們其實是為了保護沿海百姓,不讓聖祖的遷海令得以實施……四哥!說句大不敬的話,汗阿瑪的遷海令確實是傷民極深啊!”
雍正聽了也長長出了一口氣。他也不傻,遷海意味著多少人流離失所,多少土地荒蕪,強製拆遷會死多少人,一路上凍餓而死的又有多少人,這確實是康熙的一步臭棋,但是那會兒誰敢跳出來說康熙不對?
“四哥!你還記得老八被抓,我去和張石川談判的時候他說過什麽話嗎?他說隻希望大清不要去打他的瓊州府就好了。
那會兒他並沒有想出兵打廣州福建等地,可是韓阿瑪的遷海令一實行,他就急急忙忙的開始攻擊沿海個縣,為的是什麽?
臣弟覺得他還是為了保護百姓們。他曾經說過要讓華夏子民都過上好日子,這個初衷他從未改變。”
“華夏子民,華夏子民,可是現在統治華夏的是我滿洲八旗,對於他們來說,我們是異類,是蠻夷,是像蒙元一樣的入侵者……”雍正說道。
“不然!皇上,張石川還是那種講感情的人。這些年張石川所作所為我都一筆筆的記著呢。
不管是漢人、還是瓊州府上的苗子、黎人,甚至是濟州牧上的蒙古人、琉球人他都會幫。他幫著琉球幾次打日本,幫著濟州牧打朝鮮……
四哥,你可知道,兩次打日本,他殺了多少日本人,又抓了多少日本平民為奴?燒殺搶掠這事兒他幹得可不比咱們大清剛入關那會兒差。
他在朝鮮打仗,完全是靠著朝鮮人在前麵衝鋒,自己帶著人在後麵跟著,一路上攻城略地無堅不摧,所到之處血流成河。
可是他在大清並沒有讓百姓們加入他的叛軍,而是這一路下來能勸降的就勸降。
俘虜的降兵不管是綠營還是八旗兵他也沒有為難,而是繳械送回後方或者開墾荒地或者做工,四哥,張石川他不想殺人這說明了什麽?”
雍正沉吟了半晌,允祥說的這些事他多少也都知道,隻不過今天聽允祥把所有的一切放在一起加以總結他也有些猶豫起來。
現在張石川勢大。如果能不費一槍一炮和平解決此事自然是最好的。可現在他占了三省,有幾萬水師,艦船百艘,還有那些火器,他肯受降?他的條件是什麽?在他的宣傳中他可是要建立大一統無敵於天下的大帝國的。
“皇上,臣弟願意再次南下,去會一會張石川,看看他到底想要什麽。”十三阿哥站起身來說道。
“不準!千金之軀不坐垂堂,你可是大清的王爺!怎麽能以身犯!”雍正瞪了允祥一眼說道。
“皇上,若是可以化解這場危機,冒點險又有什麽?我畢竟和張石川曾經私交不錯,除了我,沒有再合適的人了。上次不也是我去了瓊州府才帶回了八哥嗎……”
私交,合適的人……雍正突然想到了十四阿哥。可馬上又自己否決了這個念頭。
十四阿哥雖然對於自己成了皇帝多少心裏有些不服氣,可畢竟也是自己的一母同胞,不舍得讓十三去,怎麽能讓十四去呢。
而且十四阿哥和張石川的那點私交,根本就是個笑話。十四阿哥當初隻是想拉攏張石川,而張石川也從未真正和十四阿哥親近過。
想起那會兒安排張石川算計老十四,雍正又不知道是什麽心情。
“皇上,該服丹藥了。”總管太監蘇培盛小聲說道。
若是尋常的事兒蘇培盛可不敢打擾雍正和允祥兩個議論國事,可是按時服用丹藥卻是雍正眼中一等一的大事。
“嗯。”雍正看了看一旁的座鍾,從托盤裏拿起一個檀木盒打開,從裏麵拿出羊屎球大小的一粒丹藥用溫茶水送服下,然後閉目養了一會兒神,似乎能感覺得到丹藥中的天地精華流經四肢百骸一般。
足足過了一分鍾,緩緩睜開眼睛,雍正長出了一口氣接著說道:“這銀行的事,範毓賓籌劃得怎麽樣了?”
“回皇上,已經籌劃得差不多了,隻是要營業還得過些日子,紙幣的樣幣也已經印刷好了。我帶了一些,請皇上過目。”允祥說著從懷中掏出一遝紙幣雙手呈上。
雍正接過來,先拿起最大的一張有巴掌大小的紙幣看了看,紙張用得是上好的側理紙,有縱橫交錯的斜紋,正麵有盤龍紋,正中用滿漢兩種文字寫著雍正寶鈔一百文,下麵有編號印信,背麵有蒙藏回等文字。寶鈔印刷和紙張都無可挑剔。
再翻看了一下其他麵額的,有五十文、十文和五文一文一共五種麵額,印刷都大同小異,雍正看了滿意的點了點頭。
“蘇培盛,明日讓內閣擬詔,下月起先由京師開始流通紙幣,銀銅比仍按一比一千文。各商戶、作坊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接收紙幣!
至於士紳百姓家中的銅錢,給他們三個月的時間去銀行兌換成紙幣,從明年起,京師內禁止流通銅錢!若京師試行沒問題,再推廣到全直隸。”
“是。”蘇培盛答應了一聲。
發型紙幣這招還是跟張石川學來的。
張石川在想方設法的打探滿清的消息,雍正自然也在被張石川占了的地方安插了許多眼線。
他當初的粘杆處現在已經被十三阿哥接手了,並且規模擴大了多少倍。而現在最主要的監視對象除了京師裏的宗室勳貴和朝中大臣們,最重要的就是張石川和瓊州府。
可以說瓊州府那邊有什麽新的舉措和讓人匪夷所思的動靜,密信會在最快的時間傳到雍正的手上。
現在的大乾銀行發型的貨幣早已經不再是隻有單一的一兩的大乾通寶了,大麵額的有價值十兩和五十兩一百兩銀幣的金幣,小麵額還有半兩、一錢的小銀幣,更小麵額的則有百文、十文、五文和一文的紙幣,而且已經得到了廣東全省的認可。
而滿清,尤其是京師現在市麵上的銅錢完全不足以流通了。銀錢比已經從過去的一比八百變成了現在黑市上的一比四百。
銅都去哪兒了?一部分用來鑄炮了,更多的則被人收購了。隻要把銅錢回爐重鑄成各種銅器,按照現有的價格,同等重量的銅價值能翻上一倍!
琉球的銅早就不再供應大清了,日本販運洋銅過來的商船十次有五次會被劫持,安南的洋銅也突然減少了不少,這讓本來就缺銅的大清更加雪上加霜。
可是市麵上不能沒有銅錢流通,大宗商品以金銀為單位交易,可百姓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銅錢。
銅貴銀賤導致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京城的物價相當於漲了一倍到兩倍,而京畿的賦稅也重了一倍。
京師的百姓們甚至已經開始放棄銅錢,以物易物了,衡量單位有米麵等糧食、布匹,甚至是鹽。
為了打擊不法商賈惡意收購銅錢平穩物價雍正也是費盡了心機,可出台了許多政策效果都不明顯。相反越是出台新政策市麵上的銅錢越是稀少了。
而瓊州府現在市麵上幾乎已經沒有銅錢流通了,小額交易用的都是紙幣。雍正決定效仿張石川的做法,開銀行,發型紙幣取代銅錢。
紙幣這玩意並不是張石川的首創。從最早的唐朝的飛錢到宋代的交子、還有元明的寶鈔,這些朝代都實圖發行過紙幣,可無一不是慘淡收場,最後又退回到了金屬貨幣。
可張石川這小子不一樣啊!他在八裏莊的時候就開始推行飯票了,到了唐山鎮,飯票的作用就已經很接近紙幣了,現在建立了乾國,幹脆就直接發行小額紙幣了,而且很快得到了百姓的認可。
自從查抄了唐山鎮之後,唐山銀行的整套體係都已經落入了朝廷手裏了,如何存款、如何貸款、利息結算等根本就不是什麽秘密,而且飯票那一套的印刷技術也都是現成的。
雖然前明的寶鈔導致的通脹就寫在史書上,可是雍正還是想試一試。張石川能辦到的,難道整個大清朝廷都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