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嶄新生活

  等王易徽再次回到庫倫族的族地時, 發現整個族地的人,除了日常要去蒲州城幹活的,其餘全都挽著袖子, 奮力地翻著地。


  庫倫族的田地,還是他在西北時, 給他們弄下來的,不過一直荒廢著, 起初也隻是想讓他們有個容身之所,沒想到有朝一日,這些地還會有被翻種的一日。


  沒有種過莊稼的田地, 需要先進行翻地暴曬, 將土地裏各種蟲子的卵曬死。


  田間隴上,有不少跟著大軍一起過來的親眷,宛如監工一般站在那, 幾個相熟的嬸子看見王易徽的身影, 向其打了個招呼, 還好心地給王易徽指路,告訴他苻令珠在何處。


  他順著嬸子們手指的地方走了過去,隻見整個族地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原有的茅草房東側,又蓋起了一排新房, 看上去與蒲州城的房子不遑多讓, 而在這其中, 有一間房子占地廣到可以容納三個房子多,用料也最為厚實,一看就是花費了心血蓋起來的。


  而他心心念念的小娘子,一襲青衫,長發隻用一支簡陋的簪子插著, 手握書卷,正半垂著頭,巡視房中坐的板板正正一幹人等。


  那些人,有年紀小的還不如她腿高的,有年紀大的比她父親都年長的,可他們全都乖乖聽苻令珠的話,讓跟著念書就念,讓拿樹枝寫字就寫。


  這樣的苻令珠才是真的苻令珠,比之在後宅中的她,更令他心動。


  有如此乖順的學生,苻令珠教起來也心情舒暢。等大家又學會一個字時,她隨意向屋外看去時,這才發現已經不知站在外麵看了她多久的王易徽。


  兩人對視,見她停了下來的眾人也看見了王易徽,頓時哄笑聲起,苻令珠扔下一句今日上到這裏,回家用樹枝在地上將新學的字寫三十遍的話,就迎了過去。


  眼裏有許久未見,她都沒有注意到的欣喜。


  “你怎麽回來了?可是蒲州城事情了了。”


  王易徽站在原地,伸手牽住她的手,在她訝異的目光中,回道:“尚未,今日就是回來看看你,聽你傳的信說道自己要確定留在庫倫族生活,我還怕你受不得這裏壞境簡陋。”


  苻令珠撇嘴,這裏可不是簡陋麽,若不是她前世睡過比這還差的地方,一定是不會在這住下的。


  看她委屈的小模樣,哪裏有半分為人師表的氣節。


  兩人溜溜達達穿過族地,王易徽帶著她來到晃著尾巴吃草的馬兒前,下意識伸手抱她上馬,隻見她利落地翻了上去,這才想到他的夫人也是一位騎馬高手,也跟著上了馬。


  兩人共騎一匹馬,深秋的寒打的人從骨子裏冷,他將她抱在懷中,一手攬著她的腰,一手牽著繩。


  寬厚的胸膛貼在她的背上,十分有安全感。


  若不是這迎麵的風實在剮人,苻令珠覺得自己能在他懷裏昏昏欲睡。


  許久未見,她有一肚子話同他說,在庫倫族的族人麵前,她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樣,但實則虛的很,都是強撐著的,他回來了,正好能同他探討一番。


  就如他回來看見的那個模樣。


  她決定在族裏住下來後,最開心的莫過於娜塔莎,她纏著自己,還問能不能教她長安話。


  他們這些混血,以及包容他們的庫倫族人,都隻會說幾句簡單的長安話,在蒲州城,不會說長安話,是會被歧視欺負的。


  但沒有人願意教他們,蒲州城的城民,同他們買賣時也是十分不耐煩的,趕人的手勢,就像趕蒼蠅。


  所以她請求苻令珠教她說長安話。


  看著娜塔莎明亮的雙眼,本就無所事事的苻令珠,當即應承了。


  得知自己能學長安話後,娜塔莎迸發了強烈的學習熱情,那勁頭,比之考科學的學子也不遑多讓。


  有她帶頭學,其餘庫倫族人,在她授課時也探頭探腦,他們也想學,都是混血,他們同娜塔莎一樣,從有記憶起,便一直生活在被人看不起的糟糕環境中。


  一個是教,兩個也是教,苻令珠索性就同族長講,她教他們長安話,教他們認字。


  來學的大部分都是青少年,因為小孩子,不易活,很多混血,也不想生下孩子,同他們一樣。


  庫倫族的走婚,當然不是走個形式,而是有不少族人想法同他們相悖,他們想在世間有個親緣牽掛,這才參與進來。


  就這樣,苻令珠的授課生涯正式被開啟。


  他們都是有自製力的大人,隻是平日裏,無人會教他們,正巧碰上苻令珠這個會說庫倫語,交流無障礙的,一個肯教,一個肯學,氣氛正好。


  對於他們來講,能認字,會說長安官話,就足夠了,所以學起字來異常快。


  而他們感激的方式,也異常淳樸,就是給苻令珠蓋個新房子。


  看著每家拿出僅有的錢財,要給她買蓋房子的材料,當即讓苻令珠阻止了,她又不是沒有錢,何至於讓人家掏空家底給自己蓋房。


  當即讓跟著她來的護衛,去蒲州城買材料,回來自己蓋房。


  她這動靜太大,原本住在村子裏的采荷和護衛也跟著出動,過來了庫倫族,讓其他一起,尤其是同她關係密切的親眷,也動了心思。


  住在別人的村落裏,總有一種不是自己當家做主的不適感。


  而她們也都聽去蒲州城的人們說了,那座城十分歧視不是長安城的人,尤其是混血。


  巧了不是,這些親眷,有一半以上都不是長安人,混血雖沒幾個,但聽聞他們這種做派,對這座城的印象也跌破了初時打算。


  去哪住都是住,反正在戍邊政策實施安頓她們前,她們在哪都一樣。


  那為何不同苻令珠住在一起,跟她一起,可以將自己的孩子送過去學習。


  要知道在大堰,貧窮的人家,想出一個讀書人太難了,多的是誰不識字讓人坑騙的,不要求太多,隻要自家孩子能跟著苻令珠多學幾個字,他們就非常感謝了。


  得知他們要與自己一道住過來的苻令珠,先與庫倫族的族長商議了,這畢竟是人家的族地。


  可族長十分大氣,讓他們過來住,他們最開始不過是收容那些在蒲州城活不下去的混血而漸漸形成的一族。


  族長有容人之量,但苻令珠不可以不管束這些親眷。


  路途甚遠,大家的毛病其實都暴露的差不多,苻令珠不可能讓庫倫族至於危險之下,那些人品不好的,也全都拒絕了。


  而有孩子的畢竟是少數,讓他們跟著一起去西北,除非是家中實在揭不開鍋,沒有頂梁柱不行的,大多數都不會讓小兒跟著一道,夭折的可能性太大了。


  因此跟她一起去庫倫族族地的,也就五十多人,其實不多。


  她讓族長給她找了個空地,將這些人全都安頓在此,隱隱將兩幫人分開來,又道,要在這住,總得付出些什麽,交不出錢財的,至少教教庫倫族的族人種地。


  庫倫族的族人時看在她的麵子上才讓人住過來,實則他們對人警惕心很高,畢竟一直都在被傷害。


  苻令珠讓這些種田好手,教不會種地的庫倫族族人,也是想讓兩方人,更融洽些。


  她的努力,沒有白費。


  庫倫族的族人學會種地,日後就可以自給自足,那多出來種不來的田地,就可以低價租給親眷們,兩方人都覺得甚好。


  沒有田地的大堰人,會覺得自己沒有穿衣裳。


  等渡過這艱難的一年,蒲州城的戍邊政策一下,她們這些親眷,也能有自己的土地了,每個人都對未來充滿展望。


  而苻令珠想的更多些,混血在蒲州城實在沒有地位,這些田地雖是王易徽給幫忙置辦的,但她很怕蒲州城讓他們繳稅,萬一要搶走七成的糧食,那……


  不得不說,她覺得蒲州城能幹出這種事,所以,她正在思考,讓庫倫族人學做生意。


  這也是她有些拿捏不準的地方,商人在大堰一樣都是賤籍,但因為腰包有錢,日子其實跟良民差不多,甚至比良民還好。


  以前,蒲州城的混血人人喊打,他們得不到好的待遇,不能讀書識字,可庫倫族的混血們現在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長安官話,這就達成了做生意的第一步,能算數了。


  蒲州城周邊的村落很多,但去往蒲州城若是沒有牛車,走路去,十分難走,所以很多村落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去過城中。


  她想讓庫倫族人,做挑擔人,將各種商品,送到這些村落中。


  這裏不是沒有挑擔人,但能幹這種累活的,終究還是少數,大多數賺了錢,就不會再回來了。


  可這對庫倫族人是一個能賺錢,又能讓他們看看廣袤天地的機會。


  隻有脫離蒲州城,切身體會,他們才會知道,自己不肮髒,是蒲州城的人錯了。


  她已經讓自己的護衛,上周邊村落踩過點了,得到的消息都是,村落裏的人,很歡迎挑擔人,他們有很多想換的東西。


  這是一條,隻要不怕辛苦,就能賺錢的路子。


  但她擔憂。


  王易徽眉目溫柔下來,鼓勵道:“明珠大可不必擔憂,隻管讓他們嚐試,你要知道,他們已經沒有退路了,方法你同族長說,且讓他們自己商量。”


  苻令珠張張嘴,人都有些泄氣,是啊,他們哪裏還有退路,日子再怎樣,也不會比現在還糟糕了。


  他又忍不住叮囑,“你隻管講方法,將他們帶上路後,切記不可再多言。”


  “我知道的,哪裏有那麽傻。”


  王易徽輕歎一口氣,將人擁在懷裏道:“明珠,我要去守戍堡了。”


  苻令珠心裏一緊,別的小娘子可能不懂戍堡為何物,又危險與否,但她了解。


  可這是王易徽的責任。


  按理他去那麽危險的地方,她應開心才是,可她怎麽手指冰涼呢?

  她聽見自己沙啞著嗓子回道:“萬事小心,我在家中等你。”


  遙望天際,她仿佛看見了烽火連天、鮮血肆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