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嫁妹
當然不虧。
可苻令珠沒有讓潘伯婕當即回答她的問題, 讓她回去再好好想想,一個後宅女子罷了,不值得她付出百般心思討好。
潘伯婕這一想便過去了三日。
等她下定決心, 帶著薛穀和酒樓中眾人過來尋苻令珠的時候,苻令珠正對王易徽還不回家的事情滿腹狐疑。
按理事情已經結案, 王易徽為了這件案子,一直沒有休過假, 怎麽也應該回家一趟,如今卻是連個口信都沒有。
便是事物繁忙也該遞個信,讓人去金吾衛尋他, 也進不去。
不說祖母開始擔心他的安危, 就連她都覺得王易徽有危險。
可天子腳下,他又是金吾衛,酒樓一案立下功績, 誰又敢動他。
男主人不在家, 她自然是要招待客人的。
她抿住唇, 一麵換了衣服,一麵在心裏思考,冥冥中,覺得此事跟長安公主脫不了幹係。
收斂神色, 因心裏存著事, 麵上就帶了早被她藏起的威嚴。
稍一抬眼, 眼神流動中,似是看破一切,讓人忍不住心生寒意。
酒樓的掌櫃帶著眾人對其行禮,感謝她的幫助。
言語間頗為真誠,苻令珠心情稍緩, 總歸和王老狗沒白忙乎。
讓他們不必多禮,不過舉手之勞,能將他們救出,當真是極好。
掌櫃的看了看薛穀,示意他膽子大點,自己帶著酒樓的契書,恭恭敬敬奉上。
“夫人和郎君的救命之恩我們不敢忘,這酒樓便送給夫人和郎君,以表我們的感謝,還望收下。”
苻令珠接過酒樓的契書,這酒樓的位置足以讓普通人眼紅,對她來講卻不算什麽,也沒推辭,便收下了。
她若不收,這酒樓也是在長安城開不下去的。
鬧出這麽大的事情,隨便長安公主一句話,他們就能再次被抓進大牢。
接過酒樓,就意味著接過燙手山芋。
因而將東西交給采荷,又囑咐了她幾句,才問向掌櫃,“不知你們日後有何打算?”
掌櫃苦笑,賴以為生的酒樓開不下去,他們又能如何,隻是道:“我們想著去別的州城看看,都是有手藝的人,釀酒、做菜,怎麽也餓不死,此番能夠撿來一條性命,已是萬分感恩。”
在他身後的酒樓中人,無不點頭稱是,反正酒樓是掌櫃的拉起來的,掌櫃的去哪,他們就去哪。
苻令珠對掌櫃高看一眼,隻覺此人仁義,才能收攏酒樓中人人心,不然,當初坐牢時,薛穀又怎會想著替他頂罪。
不過中年喪女,又經曆牢獄之災,讓這位掌櫃佝僂不少。
“夫人,”采荷拿著托盆走了進來,在掌櫃麵前站定,說道,“我們夫人的一片心意,掌櫃收好。”
掌櫃不明所以,苻令珠頷首:“拿著便是,不能白要你的酒樓。”
紅綢掀起,裏麵竟然是擺放整整齊齊的官銀。
“這如何使得,”掌櫃推辭,想將托盤交換回去,“使不得,使不得,夫人救了我們的命,送上酒樓是我們應當的。”
苻令珠看向潘伯婕,潘伯婕知曉其意,便勸道:“收下吧,夫人不差你的酒樓,知曉你們感謝便足矣。”
“正是,”苻令珠道,“便當我買下你的酒樓,官銀不好流通,你們需得自己想辦法換銅板布匹,拿著這些錢,去往別地落腳,也能快速生存下來。”
她又道:“我名下產業眾多,你們若是還想留在長安城,可在我手下工作,不必擔憂會有人找你們麻煩。”
掌櫃仁義,又能在長安城開的起酒樓,她當真是起了招攬心思的。
“多謝夫人好意,奈何留在這長安城,便想起小女的慘狀,隻能辜負夫人了,”掌櫃十分不好意思,他確實需要這筆銀錢,歎了口氣,轉而將薛穀叫了過來,“夫人,這孩子一直在我手下幹活,實不相瞞,我是拿他當兒子培養的,他應是願意留在長安城的。”
苻令珠目光放在薛穀身上。
上一次見麵是在牢房,昏暗中也看不清麵貌。
此時瞧著,到真是英武,劍眉星目,怪不得潘伯婕一顆心掛在他身上。
薛穀被叫了出來,“噗通”給苻令珠跪下了。
苻令珠此刻,竟是沒有半點意外,隻聽他道:“夫人,我願留在長安城,今日除了感謝夫人救命之恩外,還想求夫人一事。”
“何事?”她瞧了眼麵若紅霞的潘伯婕,心如止水。
“我想求娶府上的表娘子。”
果然……
她低低的笑出聲來,“你又拿什麽娶呢?”
目光一掃,掌櫃帶著眾人識趣的離府。
潘伯婕待他們走後,二話不說也跟著跪了下來。
薛穀側頭,眼眶紅著,很是心疼她的下跪,“伯婕,你別。”
她輕輕搖著頭,“大郎都敢為我上門求娶,我自是和大郎一條心,千難萬難我都不怕。”
兩人情意綿綿,苻令珠在心裏翻個白眼,她還什麽都沒說,別把她當成專門拆散鴛鴦的惡毒主母,好不好。
潘伯婕眼中含淚,萬分柔弱的看向苻令珠,一眨眼,淚滴滑下。
那是求她陪她做戲的意思。
她早早便知曉,潘伯婕讓薛穀誤會,王易徽有意要納她為妾,而她東奔西走,也是求的王易徽。
這幾日,潘伯婕沒去找薛穀,薛穀確實如她所想,輾轉反側,想的都是為他犧牲一切的潘伯婕。
終是下定決心,來王府尋她,說要娶她為妻。
潘伯婕小小算計得逞,當即便央他帶著掌櫃們來致謝,隻說表嫂這時最好說話,便有了當下的場景。
苻令珠半點沒有被利用的不快,她是真的喜歡潘伯婕這個聰明人。
退一萬步說,潘伯婕也不算是王府中人,她的婚事,王府不好多加幹預。
此時的薛穀,心中萬分激蕩,懷揣著對潘伯婕的喜愛,重重承諾道:“某打算參加明年的武舉,屆時風光迎娶伯婕。”
潘伯婕睜圓杏眼,她確實不知薛穀竟還有這番籌謀。
武舉是當年女帝在位時出的政策,既有科舉,那也得有武舉,好為大堰江山,輸送好男兒。
能夠通過武舉的人,無不被各路軍隊爭搶。
武舉第一,更是能得到豐厚的賞賜,一進軍中,便自帶軍功,可謂是極好升官。
苻令珠半眯著眸,她記得王老狗就是三年前那屆的武舉第一。
薛穀有此誌向,也不枉潘伯婕一片情誼。
然,她的小表妹恐怕等不到明年。
便對薛穀道:“你且先退下,我要同表妹說過話後,再給你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