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白色果實> 原稿(三)

原稿(三)

  第四章資源的分配

  第一節資源的分配模式與社會製度

  資源的分配分為在自然界的分配和人類社會的分配,我們這裏要討論的是資源在人類係統內即人類社會的分配;

  資源在人類社會的分配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人與機製;人類自身發展程度決定了其資源的分配;隨著人類自身的發展形成的分配體係即人類對資源的分配機製;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表述為,人類自身發展是其所處分配機製的必要前提和先決條件;但其所處的分配機製對人類的自身發展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

  人類自身發展程度—>決定了其所處的分配機製;


  所處的資源分配機製—>促進了人類自身的發展;

  人類自身的發展程度,決定了其人的社會類型(如產業主,產業人員等),人社會類型之間的比例形成了其所處的分配機製;這種人類自身的發展程度和因人各社會類型的比例形成的分配機製我們可以概述為社會形態;不同的社會形態表現出了不同的社會製度;我們可以通過對資源的分配方式的不同來了解對應的社會製度,並將其分為原始社會->封建社會->現在社會->即時社會這幾個部分;前兩個我們比較好理解,對於現在社會和即時社會我們來解釋一下,現在社會即我們當下所處的以“市場機製”為主導的社會形態;這裏要注意的是,“市場機製”並不等同與市場本身,市場是指資源交換和分配的地方;市場機製是指我們目前這種以資本為手段通過市場分配資源的機製;市場本身的運行方式可以有多種,可以以資本的方式運行,也可以不以資本的方式運行;取代這種“市場機製”的社會形態,我們稱其為即時社會(你可以理解為,未來的社會形態)下麵來分別分析一下它們與資源分配之間的關係;

  原始社會,人自身的發展水平有限,其形成的係統主要還是依附於自然係統本身,所以其對應的資源分配機製也是通過其本能來完成的,由於人自身的發展水平的低下,隻能依靠本能獲得有限的生活資源,也按其本能以基本平均的方式在全體成員間實行分配;人與人之間是自然中單獨的個體,可以表示為

  人……人—>獲取—>自然資源;


  資源分配機製對人自身發展的促進可以表述為

  自然資源—>分配—>促進—>人自身的發展;


  封建社會,人自身的發展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基本上人類自身構建了一套完善的係統,形成了自身的運行規律;這時對資源的分配主要是通過其武力實現的

  人……人(具有其原始的本能及其自身的發展);

  人……人—>武力—>人……人—>體製(封建);


  人……人—>體製(封建)—>獲取—>自然資源;


  資源分配機製對人自身發展的促進可以表述為

  體製(封建)—>分配—>自然資源—>促進—>人自身的發展;


  現在社會,人自身的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人類自身構建的係統一定意義上部分脫離了自然係統;這時人類對自然資源已經能夠很好的控製,其之間的分配方式主要是通過其“市場機製”完成的

  人……人(具有其本能及其自身的發展);


  人……人—>武力—>人……人—>體製(多樣);


  人……人—>體製(多樣)—>市場機製—>獲取—>自然資源;


  資源分配機製對人自身發展的促進可以表述為

  市場機製—>分配—>自然資源—>促進—>人自身的發展;


  即時社會,人類自身發展到一個極高的水平,人類可以構建一個完善的係統,使其人類係統和自然係統達到一個相互融合的狀態;人類對資源的分配可以處在一個最優的機製內,即通過一個最優的方式實現其資源的分配

  人……人(具有其本能及其自身的發展)—>處於一種互容狀態;

  人……人—>市場—>反映其事物的真實價值—>實現其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資源分配機製對人自身發展的促進可以表述為

  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維持人類自身的發展;

  通過上麵的描述,我們現在對於資源分配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那麽怎麽樣來概括一個機製的好壞呢,我記得我們以前說過一個機製對其資源的真實有效分配,即機製對其資源的分配與事物自身真實價值的緊密程度,可以作為衡量一個機製的優越性;那麽這種緊密程度如何體現出來,或者說如何進行判斷,我們下麵就此來做一下分析;

  對於一個機製來說,對其判斷首要是看其價值標準的判斷是否正確先進,在一個錯誤的或者不夠先進的價值標準之上,很難建立一套完善而先進的價值係統,沒有一個先進的係統就很難擁有一個先進的價值體係即價值機製,事物的價值是通過相應的機製的反映以實現其對資源的分配(如我們現在社會,事物的價值是通過市場機製反映出其價格最終實現其資源的分配),所以對一個機製的判斷可以從對價值的判斷;價值係統的完善程度;機製運行對事物真實價值的反映,三個方麵來進行分析;其實這三方麵是相互關聯,不可拆分的,比如對價值的判斷直接影響其價值係統的形成,價值係統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其對應機製的運行是否能達到其效果;所以這三方麵其實是一個整體的三個遞進階段;

  首先我們來看對於價值的判斷,我們這套價值理論其根本目的就是為其提出一個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並對此進行了大量的論述;其過程在此不在重複;我們對價值的判斷據以此價值理論為標準;其次是對於價值體係的判斷,對一個價值體係判斷其是否先進,就從其是否能做到,在當下所處社會發展階段最大程度的降低人類對事物的擁有成本來作為判斷的依據;即一套先進的體係必須能使人以可實現的最低成本擁有其事物;在一個階段人所處的整個係統(即人類係統和自然係統)大體上是守恒的,所以事物價值的降低即在整個係統中其權值的降低,代表著人自身價值的提高即人在整個係統中權值的提高;所以,說提高一件事物的價值,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應該是提高其對人的價值,而不是其自身的價值,單從字麵上而言是錯誤的,人追求的不是提高事物的價值,而且正好相反,人是要努力的降低其價值即事物在係統中的權值;當然這種降低有多大程度上是以人的意願可以實現的是另一個問題了,但就從其整體係統的角度來看,事物價值相對於人的降低代表著其擁有成本的降低,在其一個穩定的係統中,低價值的運行是一種低成本運作模式,也是一個價值體係是否先進的標準;如一個人類係統內普及的事物,在其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不變的情況下,自然價值降低時,其整體價值也跟著降低,但這隻代表其對自然消耗的降低,對整個體係的狀態而言是無變化的,人擁有事物成本的下降意味著人在係統內權值的提升;同理,在其事物本身不變的情況下,功能價值的降低,代表著其工藝的提高,使用價值的降低代表著其社會應用成本的降低;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其機製的運行,我們知道事物的真實價值是基於其在係統內的權值通過其自然價值,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三方麵來進行判斷的,那麽事物在其係統內的權值是不是能直接反映出係統對其的需求,我們知道對權值的定義是事物保持其所在係統的狀態的能力大小;通過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事物的權值可以反映出係統維持狀態時對其的需求量;我們把這種需求量稱為一般需求;這裏要說明的是,一般需求不等於市場需求;一定意義上來說,市場需求是人的一種量化,以此來判斷事物的價值是不客觀的;我們說的一般需求,指的是係統對其事物的需求量及係統狀態與其需求量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客觀的表達;事物的一般需求,通過機製轉換成價格,這種直接通過機製反映出的價格與其一般需求的緊密度,即是一個機製運行的好壞標準;要強調的是這種轉換可以存在一定的波動,人類可以根據這種波動進行主觀的調節;


  第二節資本主義的資源分配模式


  資本主義這個詞在一個特定時期是具有貶義的,所以說符合資本主義條件的國家,也不願意稱自己是資本主義;但奇怪的是其定義中的一些特性,在當今世界幾乎無處不在;究其原因還是客觀的發展程度決定的;資本主義這個詞其實並無貶義也無褒義;資本主義的分配模式其實質是一種以資本為手段運作市場的機製即市場機製;並且這個機製在其所在的曆史時期是具有其先進性的;我們下麵來對其進行一下詳細的分析;


  在上一節中我們說過,資源在人類社會的分配主要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人與機製;人的發展水平決定了其資源的分配機製,其資源分配機製促進了人的發展;在我們當下所處的社會是以其產業人員類型為主體的結構,這是其人類客觀的發展水平決定的,這也就注定了其分配方式要以市場機製分配其資源;我們據此可知以產業人員類型為主體的結構是其市場機製存在的必要條件;這種市場機製與我們人類當前的發展水平決定了我們的主流社會形態,即隻有少數產業主能夠直接參與市場的分工,產業人員通過產業主間接的參與市場分工的體製;這種體製實質上是保證其對資源的分配規律;產業主直接通過市場對資源進行分配,產業人員通過產業主間接的獲取資源;其關係可以表述為


  資源—>(市場分工—>產業主)……—>市場—>產業人員;


  這裏要說明的是市場分工及市場本身並不是說其“市場機製”好壞的因素;


  我們說過對一個機製的分析要從其對價值的判斷,價值係統的完善程度,機製運行對事物真實價值的反映,三個方麵來考慮;在市場機製中其對價值的判斷是通過價格來決定的;即一件事物的價格表現出了其價值,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即價值與價格之間的邏輯關係,如果一個事物的價值是在其價格後產生的,那麽我們可以說其事物的價值由價格來判斷;但如果事物的價值是先與價格存在的,我們就不能說其價格決定價值,那麽價格隻是價值抽象的反映;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麽說西方經濟學其本質是不承認價值的存在,其整個體係對價值的判斷都是基於人的主觀展開的;這種對價值的判斷標準明顯是不夠準確的;下麵我們來分析一下其價值係統,即事物的價值是通過市場機製轉換成價格最終實現其資源的分配;在上麵我們說過在其市場機製中對價值是沒有明確的規範和定義的,隻在其體係內隻針對事物的價格對事物進行了描述和分析,所以這種價值到價格的轉換就會存在遠離其事物真實價值的風險而且是不可控的;在其具體的運行中這種情況也是普遍存在的,我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看下年至年美國房屋的價格變化,以年售價為萬美元的房子為基準,年以前其最低價格為年萬美元,最高價格為年的萬美元,如果我們因為時間原因尚能接受這種過山車式的變化,那麽接下來年至年,短短的幾年價格從萬美元漲到萬美元,你是否能接受呢,好吧,可能單向的上漲讓我們還嚐試著去理解,那麽在後麵的兩年時間裏,年左右價格有快速跌回了萬美元,這時我們還會對這種價格機製反映出的價值抱有希望嗎,我想正常人是做不到的;如果說市場機製中的價格能反映事物的真實價值那我寧願相信他們說的“沒有價值”這個說法;

  但在此要說明的是,資本主義本身的分配機製雖然是低效的,但其特點是對其人的發展水平要求低,對人的激勵作用比較易於實現,對當今人類的發展程度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其對資源的分配特點可簡單的概括為兩點一、對人的激勵易於實現,使其人類的發展速度較快;二、對資源的利用率低,對資源的浪費大,這是由其分配機製即市場機製所必然決定的;

  第三節社會主義的分配模式


  社會主義的分配模式是在人類自身發展到一種極高的程度,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機製,以消除外界因素以人自身為主體共同占有資源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其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客觀產生的,並非主觀的去建立;所以其社會主義本身是反對以外在模式去追求機製的建立,強調其內在的推動;我們下麵來對其做一下大體的描述分析資源的兩個因素,即人和機製;社會主義模式中對人自身的發展水平要求很高;要求其具有較高的自我激勵,以期實現作為自由人的合作;其機製在形式上是以對資源的共同占有,以實現其對資源的有效分配;在其形式上對於資源的占有方式對比“市場機製”而言是較為容易實現其對資源真實需求的反映,但機製本身對人的激勵是較難實現,即激勵作用不強;所以其分配方式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對於人的激勵作用低;二、對於資源的利用率相對較高,浪費較低;這裏我們需要說明的是,人類發展程度產生其對應的分配機製不等同於人類形成新的社會體製所需要的人類發展水平,也就是說在產生新的分配機製時不一定產生新的社會體製,他們的關係可以表述為人類自身的發展—>分配機製+人類的自身發展=>社會機製

  第四節社會主義分配模式的過渡期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存在三個重要的關係,即貨幣與資本的關係,價值與價格的關係,勞動與勞動力的關係,這三點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核心的三個關係,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對其都進行了相應的定義,但有些遺憾的是對其的解釋和分析並不夠完善,以至於很容易讓人產生歧義,進而對其的解讀也就很難做到絕對精準與完整統一;以至於在對其理解的基礎上做出的行為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偏差,這是其客觀決定的;例如,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將貨幣與資本進行劃分的根據是其用途的區別,即在整個社會經濟循環中所起的作用,以此來劃分其屬於貨幣職能還是資本職能,但其實這是很難實現的,其理論中也沒有給出具體的方法和可行的標準,在一個以貨幣為基礎的經濟活動中很難對其進行固化,比如一件商品在任意的一個時刻可能是個貨幣單位也可能是個貨幣單位,將之放大到整個市場就會發現在其極端的情況下所有的貨幣都可以是其貨幣職能,在另一個極端的情況下所有的貨幣也可以都是其資本職能,舉例來說如世界上每個人都囤積了一年全部所需的商品,並在這一年中不在進行任何的商品的買賣活動,隻進行貨幣的投資,那麽這時世界上所有的貨幣都是其資本職能,也就是說都可以將其列為資本,當然這樣的情況在現實的世界中不大會真實的發生,但在其邏輯上是完全可行的;所以任何時刻都不大可能準確的區分出資本與貨幣,所以在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進行理解時將其完全獨立的分裂成兩部分來看並不一定是一種最適合的做法;同樣的情況在價值與價格的關係闡述中也有出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對價值進行了明確的定義,但對其具體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說明,也就是說判斷一個具體事物的精確價值時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可行方法,在其論述中也經常出現借鑒市場的價格來比對事物價值的情況,比如用工人的工資和資本家的收入比例的失衡來說明其對人工價值的低估,這裏其實就是將價值約等於了市場機製中的價格;對勞動與勞動力的關係中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比如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明確的指出勞動本身不具有價值,勞動力才具有價值,但對其勞動本身為什麽不具有價值的闡述並不是很具體和完善,而且勞動本身不具有價值這句話如果對其理解的不夠深刻也很容易進入誤區,例如從我們《價值體係——中體經濟學》的角度看,任何的行為相對整個係統而言都會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當然在一定條件下我們完全可以將其省略;基於這些原因,對馬克思經濟學的理解就一定要基於對其整體框架的掌握,不能將其簡單化和孤立的看待,如馬克思經濟學中對價值產生的描述,如果我們將其理解為有效勞動即抽象出來的人類無差別勞動創造了價值,如果我們是基於上麵的話時就不能在以工人與資本家的區別,將其簡單的劃分,因為它們並沒有天然的對應關係,如果要確定資本家並不具有人類無差別的勞動,那麽就要對其進行充分必要的論證,進而得出資本家的活動不屬於勞動,因此不創造價值,但馬克思經濟學中並沒有對其進行論證,所以馬克思沒有說的話我們就不能說對與錯,但據此進行傾向性的理解就是錯誤的;人為化的將資本家理解為純資本就更是錯上加錯的;在這裏要說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的舉例經常涉及到具體的資本家與工人的生存關係及相關的分配關係,我們在這裏可以將其理解為這其中包含著其理論中的邏輯關係,但並非相一一對應的關係,所以不能簡單的理解為資本家不創造價值;

  從整體層麵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解可以將其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嚐試對資本主義內在實質的描述,另一部分是對理想機製的創建;對理論本身來說兩部分可能是等量的,但從描述和分析的篇幅比例來看前一部分的比重要遠遠大於後一部分;而且前一部分的現實意義也遠遠大於後一部分;馬克思經濟學所闡述的理論和相應的機製對於一個更完善的理論而言隻處於一個過渡的階段;


  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闡述的理論一樣,資本主義所衍生出的所有經濟學理論也處在一個相同的曆史框架內,從三個方麵對其進行一下說明


  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和資本主義經濟理論在對價值進行量化時都是基於現在的“市場機製”,即用市場機製中的價格來表示價值,區別隻在於資本主義的經濟理論中認為二者是同一的,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則明確了價值的存在,其意義是重大的,但遺憾的是他並沒給出獨立的衡量方式,而且以其對價值的描述也很難做到這點;


  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與資本主義經濟理論在其哲學層麵上建立的所有製即分配模式都是基於人的主觀的,至於馬克思經濟理論後期所提出的公有製的分配模式,也是基於“以人為標準”的價值觀框架內的變形,這裏並不以其是少數人的“私有製”還是多數人(甚至全部人)的“公有製”的外在模式而改變其本質;這與“以係統整體為標準”的價值觀相比是落後的;


  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和資本主義經濟理論所處的人類發展階段為同一層次兩個部分,資本主義自身運行中不可避免的危機產生加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其的修正是其該階段一次完整的描述,這可以是一次大的循環也可以滲透於其整體中的無數個小的循環中;(參見附錄-)


  附錄

  即時社會中分配機製


  在此,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即時社會中的分配機製來幫助對於分配機製的理解;在第四章的第一節中我們講過對機製的判斷標準包括對價值的判斷,價值係統的完善程度,機製運行對價值的反映三個方麵;首先即時社會中的分配機製對價值的判斷是基於我們說的價值體係,即自然價值,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來確定的;我們說過這是對價值的判斷標準;其次是看其價值體係本身是否先進,我們來看一下對其的描述,在上麵講社會製度與分配機製時我們說過在即時社會階段人類構建了一個完善的係統,其中包括自然係統和人類係統兩部分;對事物價值的判斷是通過其在兩個係統中的權值來表示的,即係統對事物的一般需求;最終一般需求通過市場達到對人進行分工和資源分配的目的;其過程可以表述為


  上麵的關係中用雙箭頭來表示,是因為事物的價值通過係統表示為一般需要後通過市場分配給人達到其資源分配的目的;同時人對事物的消耗或再創造(生產)將其產品返還給市場,對係統的狀態會產生變化其事物的權值也會發生改變最終影響其價格;另要說明的一點是,在此階段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更接近與產業主與產業主的關係,而非產業主和產業人員的關係,人之間是平等的麵對市場物資與分工,但其分工是有差別的,之間的合作模式也是多種的,可以是平等的,也可以是一個組織,根據其具體的分工而定,但都麵向同一個市場;通過上麵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通過即時社會的分配機製,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直接麵向市場獲取其資源,不需要任何其他的約束,這樣可使其擁有事物的成本降到最低;在其機製的運行過程中,市場對其進行資源的分配與分工是通過一般需求來實現的,即對事物的真實價值通過係統權值的表示;經過上麵的分析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即時社會中的分配機製是優於“市場機製”的;


  附錄

  藝術品的價值


  藝術品的好壞有其自身的專業標準,我們這裏說的價值是其對人類係統的價值,即藝術品對人類係統的實際意義及其在係統內的權值表述;

  一件藝術品的價值應該體現在其對人自身的發展和對人行為的激勵兩個方麵;人類自身的發展是通過於外界的接觸實現的,其中包括藝術品對人類自身的激發,這種激發我們可以抽象為對人大腦的刺激,比如嬰兒在其發育過程中,不同階段會產生對外界刺激不同的反映,及腦部的相應變化,在視覺功能發展初期嬰兒對其紅色有強烈的反應,其紅色本身對其嬰兒的發育也具有比其他顏色和畫麵更重要的意義;這個可以用來比喻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對成人的作用;


  藝術品對人類行為的激勵,表現為大腦在接受藝術品的刺激後表現出來的直接反應,如在辦公室內擺放幾件精美藝術作品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效率;我們在此對這種大腦對藝術品產生的條件反應稱其為藝術品的激勵;藝術品對人的這兩種刺激分別反映在對腦部的功能和情感及其相應的行為兩個方麵,通常情況這兩種刺激是同時產生的;如當我們看一件藝術品時其同時刺激了我們的腦部發育和情感行為,隻是在不同情況下這兩方麵可能有各自的側重,如在一個展廳其更側重於腦部的激發,在工作場所則更偏重於對人類情感行為方麵的影響;這裏還需說明的是,對於藝術品的界定,我們下麵對其進行一下分析;

  藝術品即對人類抽象勞動的凝結;如一幅書畫作品對人類的影響不是其紙張本身也不是其文字顏料本身,而是作者思維的表達;在此我們也可以把歌唱家的演唱,運動員的競技……都理解為一種抽象的勞動,這種藝術本身可以稱其為行為藝術,雖然它於我們通常理解的“行為藝術”可能不大相同;但不能排除這種他們通過自身行為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本質;

  附錄

  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是市場機製階段所特有的在資源錯配後產生的表現形式;其根本是其對資源的分配失衡,並在其運行中產生積累,到達一定程度後機製功能的崩潰;

  在其市場機製中資本是使其運行的動力,資本的本質是對資源所有權進行量化後的抽象表示;並且在市場的主體中,資本占有率高的主體對其市場機製的影響大於資本占有率低的主體;所以對資本占有率高的主體在其機製中具有天然的優越性;市場主體都是以獲取各自利潤為目的參與市場活動的;這種利潤的計算標準是以個人的所得與支出進行衡量,而非整個係統的投入與產出;所以其是對事物自身價值和新增價值的一種模糊反映,並不能反映出價值的真實變化;


  在此機製下運行,占有率高的主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的,使其在資源的總價值中其可擁有的那部分價值通過市場機製的運行後產生的放大程度高於占有率低的主體擁有的那部分價值的放大程度,即事物的價值通過市場反映到價格中時,其占有率高的主體擁有的價值被過度放大而占有率低的主體擁有的價值被相對低估,並且這種趨勢是持續的;這也側麵說明了市場機製是一種高社會成本的運行模式;市場機製產生的價格並不能保證對事物的真實價值進行有效反映;因此在此機製下,資源的分配必然產生扭曲,並且隨其運行而加劇,最終使其資源產生嚴重的錯配;其過程如下

  這個過程在生產中的表現為,市場主體在其所擁有的資本中願意支付市場中產品的總量小於市場中產品所蘊含的資本總量,即市場產品數量整體出現過剩,市場逐漸減少或停止某些產品的生產,使其占有的資本短期內難以進入市場,這樣進一步減弱了願意支付的市場主體的資本量,也進一步刺激了市場中產品的過剩,最終通過現有機製中價格的崩潰,使其資源從新得到分配,進入下一個周期;這裏要說明的是在資源重新進行分配的過程中,具體的情況各有不同,但其實質都是對資本比例的再平衡,即通過資本比例的變化改變其價格對事物真實價值的反映,使其在一個較為合理的範圍內,直至下次危機的到來;

  市場機製對資源的分配不具有雙向性,不會自發的改變其資源分配流向,如果其分配於實際合理的模式出現偏差,市場機製本身隻會加劇這種情況的惡化,如果想改變必須是外力來對其加以調整;

  其在生產層麵的表現為

  這裏必須要指出資本的均化及以人自身的欲求為出發點對資源進行的再分配並不一定比市場機製對資源的分配更高效,其作用主要是對錯誤的修複;對其整體的循環描述可表述為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