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白色果實> 原稿(二)

原稿(二)

  第一章導讀——西方經濟學體係與馬克思經濟學體係的區別


  第一節價值上的區別


  馬克思經濟學體係對價值的定義是“社會的必要勞動時間”;在西方經濟學中對價值的理解分析有很多分支,但其核心是“供求關係即市場決定價值”;我們分析一下兩者的區別,馬克思經濟學體係對價值的判斷是想試圖說明其本質,但卻弱化了其社會屬性,馬的價值在經濟實際行為中可用性不強,這也是一直其反對者詬病的原因,舉個具體例子,比如一件商品世界有十個工廠在生產,供給指定人群,現在生產流程發生改變使其時間縮短了一小時,但其功能,生產數量,使用人群都沒有改變,那麽它價值改變了嘛?改變多少?怎麽衡量?這些問題馬克思好像並沒有給出我們答案,可能是偉人也想不到我們人類的發展是如此之快,據此也可以看出馬的價值理論是需要完善的;那西方經濟學的價值理論是不是就是絕對正確的呢?我們來看一下就知道了,商品的價值體現於價格決定於供求,注意西方經濟學是回避單純就價值而討論價值的,他們更願意具體化到價格據此量化價值,所以其在經濟活動中的實用性很強,但其對價值定義的界定就顯得略為模糊,這也是馬克思經濟學者之所以對其嗤之以鼻的原因,那它到底說了什麽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還用上麵的例子,如果廠家短時間不變,特定人群的數量也基本保持不變,那麽我們可以理解為需求關係是穩定的,那麽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存量一天天變少,你是生產這個商品的廠家,你會怎麽做?很明顯你會漲價;有人可能要說“價格上漲,需求變小,價格回歸,價值又重新的得到了體現,一切多麽完美”,那我不得不打斷他,告訴他個不幸的消息,需求人數可能不會下降,因為這件商品對特定人群可能是必須品,所以隻是價格上漲,供求關係不變,生產技術不變,產品本身也沒有任何的改變總之,一切都沒改變價格就這麽漲啦,其實我上麵還是試圖給他們找出個借口,如果隻是單純心理變化使其價格發生改變,你還能理解這種價值的體現嘛?(壟斷是這種現象的極端化,即使非壟斷情況下也是普遍存在的,隻是程度上的區別)所以,問急了他們會告訴你沒有一個“價值標準”這個東西,這本身就沒有意義,真的是嘛?你能接受一個沒有價值的世界嘛,那麽價值到底如何確定,價值的準確定義是什麽,我們將在第二章價值體係經濟學對“價值”的定義中詳細分析並給出答案;


  第二節生產關係的區別


  馬克思經濟學體係對生產關係的定義可分為兩部分,一是人與物的關係,另一部分是人與人的關係;他認為在人與物的生產中,人是創造價值的,即商品的價值;而人與人之間因其資本的差異和卷入,使其創造出的價值在分配時存在失真,其基礎是對價值創造的理解,馬克思經濟學體係認為價值是人通過勞動創造的,資本本身不具有創造價值的能力,勞動者創造價值,資本家以資本參與的方式獲取超額報酬是對勞動者剩餘價值的掠奪,所以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剝奪於壓迫的關係;我讚同其對勞動創造價值的定義,但關鍵點是對勞動過程和勞動範圍及商品的定義,是不是存在壓迫關係?這點我會在第三章價值體係經濟學的“生產關係中講到;西方經濟學體係對生產關係的理解為“分工”及“契約”,即所有人都是市場中的一部分,通過市場對其分工並保護其合理的所得,但問題是市場的分工是怎樣完成的,它是自發的?“獨立”的?它是否能保證其“公平”和“有效”……等等,這一切也是我們這個世界目前所麵臨的“現實問題”,那它和馬克思經濟學體係提的觀點是什麽關係呢?是矛盾的還是並行的還是其他什麽情況,我們以後在說生產關係時會講到;

  第三節資源分配上的區別


  馬克思經濟學體係對資源的分配支撐了其整個主義,馬克思主義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其對“資源”(物資)分配製度上的創新,馬克思經濟學體係和其哲學體係可以說是對其進行的論證和支撐,其資源的分配製度是建立在資源的所有製基礎之上的,其觀點是“資源的公有製”,這也是為什麽說實現馬克思主義必須先進行“公有製”的原因,中國在這方麵犯過錯誤,但並不代表其一定不可行,關鍵還要看其客觀的條件滿不滿足和對其的理解,在“公有製”的基礎上其分配製度是“按其個人與社會的實際需求,來進行宏觀與微觀的分配”,這看上去是很有效的,對其本身的否定和批判是沒有意義不理性的,關鍵是其實踐上值得探討;西方經濟學對資源的分配是和社會分工密不可分的,即通過市場的分工實現其對整個社會資源的分配與整合;這也就是世界所處的情況,它的問題也正是世界所麵臨的問題,對其問題的理解和解決,一方麵當然是要深入研究當前所處的狀況,另一方麵更重要的是對其整體和所處“位置”的理解。這些我們將在第四章資源的分配中詳細講解;


  第二章價值體係經濟學中對“價值”的定義

  在第一章中我們大體說了一下當前世界在理論上存在的兩大體係,和他們的各自觀點與不同之處,以及產生分歧的原因,在這一章我們將詳細論述其中的主要分歧之一——“價值”,通過我們的論述,你可以發現他們各自的不足與局限;

  第一節價值三要素

  價值是我們衡量人類經濟活動的標準,對其的認定目前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我們在此提出一套價值理論,這也是我們這套價值體係經濟學的基礎,它一方麵確定了價值的定義,另一方麵也為我們自己有別於西方經濟學的體係提供了自己的理論和基礎;

  價值是由三方麵組成,即自然價值,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這三方麵一起組成了經濟學領域中對價值的定義;


  自然價值事物本身具有的自然屬性;

  功能價值事物通過“自然屬性”所發展出的“功能屬性”;

  使用價值事物完成“功能屬性”或“自然屬性”時伴隨產生的“使用屬性”;

  事物的自然價值將決定其功能價值,也就是說一個物體的自然價值對其功能價值是有決定作用的,比如說一個物體如果想導電其必須具有導電的自然屬性即自然價值,具有這樣的自然屬性後它才可能具有相應的功能屬性(功能價值),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提到的物體自然屬性(自然價值)有別於其他學科對其進行的定義,我們說的自然屬性包括了其化學屬性,物理屬性,在自然界儲量的多少……一切在自然界中這種物體有別於其他物體的標識;


  功能價值與使用價值是相交但並不包含的,比如一台電視機,其畫麵有問題時會影響到他的功能價值,但如果對於一個盲人而言其使用價值是不變的;

  通過上麵的描述,大家會發現,物體的價值是隨“時間”和“空間”改變的,所以一個物體的價值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值,這樣就為我們實際應用帶來了一個問題,即我們怎麽樣來描述出一個物體的價值,總不能每次都加上時間和地點吧,如年月日北京一台剛出廠全新打印機它的價值是,這樣太繁瑣了和不可行,所以我們根據定義取其一般值來進行描述,我們稱之為“一般價值”或“價值”,對其某一固定值稱為“絕對價值”;

  比如鑽石的儲量非常少,所以其自然價值很高,其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根據具體的製作來確定,但他們不是其價值高的主要原因,要注意的是,並不是說其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是無關的,鑽石的高價位是由其三個屬性共同所決定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有一個物資,它的儲量同樣很少,並且它具有與鑽石相似的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如同樣可以做成飾品,那麽你可以想象它們做成飾品時的價值應該基本相等的,如果無其他兩個價值,如一種病毒,可以同樣稀少,甚至可以更加稀少,你願意出多少錢購買呢,我想沒人會真的去買,因為它不具有鑽石的其他兩個屬性,所以也就不具備其價值;(在西方經濟學中習慣於用供求來解釋“鑽石的價值”,其實是片麵和不準確的),好了,我們說回“一般價值”和“絕對價值”,當我們說一個鑽戒價值多少時,是根據我們上麵的對其價值的分析,用其“一般價值”進行的描述,如果這是一枚佩戴在坐你對麵一個人手上的戒指,那麽這時你說某某人佩戴那枚鑽戒價值多少時,其代表的就是這枚鑽戒當時的“絕對價值”,前提是你對鑽戒很在行;


  通過上麵的描述,我想基本上大家已經了解了在價值體係經濟學中對價值的定義,我們是否還記得前麵在講馬克思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對“價值”進行描述時提到的那個案例,哪兩種情況,在我們的價值體係中其價值到底有什麽改變呢,我想大家通過我們對價值的定義,進行分析已經得到答案了,第一種情況,那種商品的價值當然沒有改變,其工藝沒有改變,所以它所有自然價值沒有改變,功能沒有改變所以其功能價值也沒有改變,供應及需求和使用群體沒有改變所以使用價值也不變,根據價值體係對價值的定義,價值是由自然價值,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三方麵組成的,在都沒有發生改變的情況下,雖然生產時間縮小一小時,但其價值是不發生改變的;第二種情況同理,通過對其自然價值,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三方麵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其自然價值隨著資源的逐漸減少是增加的,所以其商品的整體價值是增加的,增加值是可以由儲量與消耗量及消耗速率等值進行計算的;

  在說下一節前我還要補充說幾句,馬克思經濟學和現在西方經濟學對價值的描述並不是單純的不正確,而是他們分別從各自不同角度對其進行啦描述,比如馬克斯經濟學中說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衡量價值,是因為在生產時間基本固定的情況,時間的縮短一般代表著其商品所含自然價值的降低,而人勞動時間的縮短實質上是反應在使用價值中的變化,這個需要大家先思考一下,在以後我們會講道;西方經濟學也正是在此做的文章,所以他們提出了需求決定價格並引申出“效用”“邊際價值”等概念,實質是誇大了使用價值,弱化了功能價值,基本忽略了自然價值,這是近乎荒謬的!

  第二節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


  價值的三要素自然價值,功能價值,使用價值;按其屬性分可分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部分;這種劃分的意義在於可以更清晰的深入理解價值及其變化;

  事物的自然價值歸屬於自然屬性,這從其定義中就可看出,在第一節中我們也對此進行了分析,在此不在重複表述,需要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即使一個事物具有一種功能,但其功能不是通過從自然屬性中發展而來的,那它依然屬於自然屬性,所具有的價值依然是其自然價值而非功能價值,如植物雖然可以製造氧氣,但這屬於它的自然價值而非功能價值,你在你的房間中放一盆花和一台製氧機,你利用兩者的價值是完全不同的;我總是試想這在西方經濟學中其效用是不是一樣的呢,它們的價值在他們看來是不是一樣的呢;所以,在他們看來人類的科技除了能得到更大的滿足外,毫無其他意義,最終注定會把社會推向一個物質的社會,而且不可逆轉;關於價值的自然屬性就先說這些,以後我們在研究其他章節時還會對其有更深的了解;下麵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價值的社會屬性價值的社會屬性包括它的功能屬性和使用屬性兩部分;


  在上一節中我記得我們說過功能屬性和使用屬性是相交但並不包含的,並舉啦例子,但大家當時可能會好奇,使用屬性不包含功能屬性,那是不是說功能屬性可以包含使用屬性呢,其實答案也是否定的,我們可以具體的來看一下,比如發生火災時,你可以用一台電腦砸開門窗以便逃生,這時這台電腦對你而言是有使用價值的也就是說它是具有使用屬性的,但你所使用的並非它的功能價值也就是說並非其功能屬性,而是其自然屬性(自然價值);關於它們之間的關係我們過一會會討論,大家要先記住的是,功能價值與使用價值並不能相互包含,這點很重要;好了,我們下麵先來具體分析一下功能屬性,我們前麵講過功能價值所具有的功能屬性是通過其自然屬性發展而來的;功能屬性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累加性,一件具有功能價值的事物,在其功能價值形成的過程中可能會累加了其他事物的使用價值,所以其功能價值中可能包括其它事物使用價值的累加和自身自然價值的轉換;我們來舉個具體的例子,比如你使用的手機,其功能價值的形成過程可簡單概述為設計人員的設計—>流水線上的加工—>其他成熟技術的運用—>組裝出品,部分,那麽每一步都需要使用其他事物的使用屬性才能完成,所以在其出品時的功能價值中包含了其他事物的使用價值;大家可能感覺用“其他事物”這樣的詞很別扭,確實是,其實這些詞用兩個字就可表述——“產品”,因為我們在本章第四節中才給出有關產品的定義,所以在這裏隻能先用這個比較別扭的表達方式了;

  事物的使用屬性即使用價值是在功能屬性或自然屬性實現時產生的,所以一個事物在其具有功能價值後,不一定具有使用價值;比如我們上麵說功能價值時提到的手機這個例子,如果我們把它拿到一個沙漠裏時,其自身的功能價值是不變的,但其使用價值為零;所以使用價值的意義在於激發其功能價值或自然價值為其提供可能實現的條件;


  事物的三種價值並不能相互取代,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是其使用價值的前提條件,但並不能決定使用價值的大小;另一方麵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對外部的作用是通過使用價值來完成的,但同樣使用價值也不能決定其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的大小;


  自然價值—>使用價值;

  自然價值—>功能價值—>使用價值;

  自然價值是事物的自身天然屬性,功能價值是事物的必備社會屬性,使用價值是事物的條件社會屬性;

  我們也可以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比如電腦的價值,是其自然價值,功能價值,使用價值三要素決定的,其自然價值是生產時所消耗的資源,功能價值是其產品的自身功能,使用價值是其產品能在用戶手中發揮價值;現實中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蘋果手機沒有大量年輕用戶能對其功能的熟練使用,那麽它價值將會如何!而且我們要注意的是,購買蘋果手機的人大多都是有手機的,產品替換產生的需求隻是其表象並不是本質,如果產品的替換理解為新增加了需求的話那麽需求量將恒等於世界總量值,因為所有東西都是會被替換的,沒有例外,而且更重要的是替換的發生更多是個人主觀意識決定的,這對事物價值的判斷是沒有意義的,在商業營銷中可能有其作用;人的意識是主觀的,人的整體意識水平是客觀的,它是一個曆史時期人意識水平的客觀表現,所以我們可以把自然價值理解為事物天然的客觀標準,功能價值理解為事物自身的客觀標準,把使用價值理解為所處社會人意識平均水平的客觀標準(意識:思想和知識);

  比如一個物品材料成本是,製造完成本為,在我們這個空間和時間內其合理的擁有價值是,那麽當我們花買了這個物品時,它的總價值裏包括自然價值是,功能價值是,使用價值是;當然現實中我們很少能以事物合理的擁有價值來購買到它,可能高於也可能低於其真實價值,而且這種變化不一定是合理的;這個合理擁有價值是怎麽樣能得來呢,這在我們以後第四章說的資源的分配時就會分析到;

  自然屬性是社會屬性的前提條件,那麽事物可不可沒有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隻有自然價值呢;我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美國的

  公司把月球、火星和木星的一個衛星上的土地以每英畝英鎊(約美元)的價格進行出售,據說已有百萬人付了款,目前持有外星.億英畝的土地證書;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哪弄來的小道消息吧,我們可以告訴他這是《人民日報》年月日轉載《泰晤士報》的內容,他們可能還會說這隻有傻子才會購買,那我們來幫他看看這些傻子都有誰,美國前總統裏根、卡特,著名影星湯姆?克魯斯、哈裏森?福特、約翰?特拉沃爾塔、埃迪?墨菲和一些不願透露姓名的王室成員都成為了外星土地的擁有者。另有家特大的公司各買了萬英畝,他們想去外星開采白金和其他礦物。這上麵好像沒有人能被認為是傻子吧,如果誰要認為他們是傻子,哪出問題的一定是他,為什麽有人會花錢去買一個看上去“沒有價值”的東西?因為這種用西方經濟學的“效用價值論”解釋得出“沒有價值”的結論本身就是錯誤的,那我們可不可以用需求來解釋一下呢,這個月亮上的土地滿足了他們什麽需求呢?是哪張“紙”嗎?好像不是,“夢想”和“謊言”?你認為會有這麽多人,會願意為“夢想”和“謊言”買單嗎,我想不大會,所以需求理論是解釋不了這種現象的,馬克思經濟理論可以嗎?因為


  公司觀測月球、火星和木星並付出了必要的社會勞動時間,所以得到應有的價值;好像可以,但也太差強人意啦,因為這種勞動價值無法體現;那其價值到底是什麽呢,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


  公司出售的“土地”,其作為土地它的自然價值是完整的(我們暫定這些星球都沒有水),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目前為零,所以它的價值是隻由自然價值構成的,我們在此多說一句,那它什麽時候具有其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呢,根據上麵報道的最後一句話另有家特大的公司各買了萬英畝,他們想去外星開采白金和其他礦物。在這個成為現實時也就是他們對其自然價值進行開發,並且應用到我們的世界那一天,我們才能說這些土地對我們人類有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的;


  第三節人使用價值的激發


  人作為自然界中的一員,其價值與其他事物一樣,也包括自然價值,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三部分;人的自然屬性這個基本是得到共識的,馬克思在《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也提出過“人的自然本質”,他明確地指出“人直接屬於自然存在物”。所以在此我們不必繁訴隻需要簡單描述一下,首先,從人的生命存在來看,人是自然界的存在。人的生命存在與自然界中其他物類的存在具有相同性。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抑或其他,從存在的角度來說,都要依托於自然。其次,從人的個體來看,人是生物類的存在。人是在自然中展開自己生命活動的,人的生命活動以自然界為基石,人為了生存,必然會遵循自然規律,在此點上,人與動物是具有“同一性”的;


  那麽人的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如何進行區別,即人的自然屬性和功能屬性的區別人的自然屬性是人利用自身屬性創造價值的能力,功能屬性是人通過學習具有了利用其他事物創造價值的能力;比如人可以靠體力搬運石塊這種自然能力就屬於其自然價值,如果一個人學會了杠杆原理等物理知識就屬於功能價值;

  人的自然價值在生產中與其使用價值共同體現出來的“人的價值”,隻能像其自身那樣發揮作用,就是說隻能依循自然來改變物質的形態。眾所周知,自然界自身的循環創造是以自然物之間相互變換物質和能量而實現自我調節、循環再生產、共生進化為基本特征和取向的。在自然界自身的循環創造過程中,自然物沒有過渡需求,也沒有浪費和汙染。人通過自然價值和使用價值表現出來的價值,就同自然界的生產那樣,遵循自然生態係統及物質變換的普遍的生態法則;而通過自然價值,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共同表現出來的這種價值才是可以改變自然自有規律的,其實一般我們說人的價值通常是指這三種價值同時具備,也隻有在同時具備這三種價值人才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如果隻具備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價值其整體價值是降低的,如傳授某機技能的老師,對該技能而言他隻具有其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不具有其使用價值(不是對整體而言);所以你雇挖掘機時不會跑到某個技校給老師錢;那這位老師的這項技能是否具有價值呢,按其西方經濟學效用論,站在講台上“用嘴說”其“效能”是什麽,這種效能又怎麽判斷呢?可見用效用理論分析市場還可以,來判斷一件事物的價值就有點過於牽強了,這位老師這時就這種技能而言,他隻具有其自然價值和其功能價值,並不具有使用價值;我們可以據此進一步引申,可能會更明了,比如有兩台播放機,設定了到特定時間後會自動播放,一台播放的是雜音,另一台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對於一般人而言其效用應該是一樣的,聽來都是“雜音”,那麽他們的價值呢,是否一樣,我們來看一下,其自然價值是相同的,其功能價值也是相同的,其使用價值呢?你會認為播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播放雜音的價值是一樣的嗎,應該沒有人會這樣想,所以播放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播放機其價值大於播放雜音的,但其遠遠小於其相對論得到應用的價值;大家可以猜想一下,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會有天賦極高的,他完全聽懂了愛因斯坦相對論,但也可能永遠也沒有人聽懂,效用理論能接受這種可能性嗎?所以它不適合用來解釋事物的價值;通過這個實驗我們也可以再來看看那位老師,雖然於對應的技能而言他不具備使用價值,但是從一個人的整體價值來看他是具有使用價值的,這也是需要我們注意的地方;


  對於這個例子我們還需注意的是,兩台播放機的區別在於它們播放的內容而非其本身,也就是說播放機加播放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使用價值大於播放機加播放雜音,不要認為是兩台播放機的使用價值不同,這是要強調的;例外一點要說明的是,播放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價值之所以大於雜音,是因為愛因斯坦相對論除自然價值外還具有功能價值,而雜音隻具有其自然價值,所以價值要要小於前者;有人可能會說雜音有什麽自然價值有什麽意義,我們要知道雜音的自然價值也是有其一定意義的,這個留給大家來思考一下,在現實中我們是否應用過雜音?

  第四節產品功能價值與使用價值的激發


  產品,即通過人的勞動使其具有功能屬性的事物叫做產品;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人也是其自身的產品,我們通過學校使其據各自不同的功能屬性,當然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甚至是自身,但本質上沒有區別,不過我們接下來要研究的是除了人這種特殊“產品”以外的其他產品;


  從價值的定義出發我們可以將產品的價值分成自然價值,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三個部分;其自然價值很好理解,即組成產品的自然物質;其功能價值和其使用價值我們將在下麵進行分析和說明;

  產品的功能價值,即產品的功能屬性,是由人的勞動凝結而成的,人通過將自身價值的轉換,使自然中的事物具有某種功能的過程,即是功能價值產生的過程;比如,用木頭做出的桌子,其製作的過程就是其功能價值的產生過程;那麽其功能價值在現實中如何來進行準確的認定和判斷呢,還記得我們在本章的第二節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中說過,功能價值是由其自身自然價值轉換加上其使用價值的累加組成的;所以對功能價值的確認要通過對自然價值的轉換和使用價值的累加兩個方麵進行確定;自然價值的轉換怎麽理解,比如將樹木變成桌子,其桌子的功能價值中自然價值的轉換,就是由其樹木的自然價值的轉換成桌子的過程,其大致要經過以下一些步驟樹->伐木工人->木材->製作工人->桌子;這過程中由樹木變成木材的階段,需要伐木工人相應的功能價值;在由木材變成桌子的階段,也需要製作工人相應的功能價值;所以在其自然價值轉換的過程中涉及到伐木工人的功能價值和製作工人的功能價值;桌子的整體價值中也必然包括了這個轉換,也就是其自身自然價值轉換;其使用價值的累加,要先從對其使用價值的分析開始,樹木作為自然物質,具有其自然價值,在其可變成木材後其具有了使用價值,也就是其樹木的使用價值;木材本身的使用價值及在木材製作成桌子後,桌子自身的使用價值,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即在樹木到桌子的過程中,涉及到樹木的使用價值,木材的使用價值和桌子的使用價值,這裏要特殊強調的是其中人的使用價值及功能價值包含在了其不同階段的報酬中可看為一整體用其功能價值來表示,這個我們在下麵還會詳細說到,所以在分析桌子功能價值中使用價值的累加時,隻需要考慮累加其樹木的使用價值和木材的使用價值即可,其桌子的使用價值隻計入其總價值中,當然不可能累加到自身的功能價值裏,這個在其定義和實際情況中都是非常明顯的,我們不需要對其進行過多說明,所以,最終桌子的功能價值是其自然價值轉換過程(即伐木工人的功能價值與其製作工人的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累加(即樹木的使用價值和木材的使用價值)組成;在此要提前強調一點,工人得到的工資,不是其整體價值(沒有工廠是購買了某個人),也不是其單獨的功能價值或者是其單獨的使用價值,而是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對其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量化,也就是說工人得到的工資要大於其功能價值本身,是其單位內功能價值與使用價值的總和;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如果其付出勞動後得到的價值是其自身的功能價值,而沒有剩餘,沒有人會願意去工作也沒有理由去工作,這項功能也沒有存在的意義;我們可以做一個抽象的比喻,比如一個人學一項技能需要支付的價值是,而通過其使用後產生的回報價值總和還是(我們這裏說的是回報的價值而非產出的價值),那麽估計是沒有人會接受的;所以對於個體而言當然是想提高其使用價值,那麽對於整個社會而言呢,其實對於整個社會而言是要努力減小其使用價值,這個我們在第四章資源的分配中會給出具體的原因及說明;


  產品的使用價值是如何激發的呢,如果在自然界每一個存在的物體都會自然的融入到它的軌跡,從它的出現具有了自然價值後,其周圍的世界會為其提供使用價值,這一切都具有一套完美的係統,即自然係統;人的存在,尤其是現在人類的發展水平,可以說脫離了自然自有的係統,所以在人的係統內產生的事物及其相應的功能,必須要人類自己的係統為其提供使其滿足的條件即其使用價值,事物的價值才能充分體現,這於我們上一節講的人的使用價值的激發本質是一樣的,一個產品生產完成後隻具有相應的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要其周圍環境(人類的環境)提供其必要的使用價值,其整體價值才能充分呈現;人的功能價值與使用價值的激發和產品的功能價值與使用價值的激發區別如下


  人的功能價值與使用價值的激發


  人自然價值->功能價值->使用價值;

  人自然價值->通過外界->功能價值->使用價值;

  人自然價值->功能價值->通過外界->使用價值;

  人自然價值->通過外界->功能價值->通過外界->使用價值;

  產品的功能價值與使用價值的激發


  產品自然價值->通過外界->功能價值->通過外界->使用價值;

  (有時間製成圖表的話會更直觀,大家可以試試)

  第三章在價值體係經濟學中的“生產關係”


  生產關係,是根據社會整體水平決定的,是社會發展狀態的客觀反映;

  不同社會階段有其不同的生產關係,不同的生產關係產生其各自的價格機製;價格是價值的量化;相同的事物在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其價格可能不同;所以價格有時並不能反應其價值,如在市場機製中股票所代表的價值與其價格之間的關係一樣,我們所處的社會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隻是沒有它明顯,我們在說壟斷時好像用過相同的語氣,在此我們以我們所處的社會為樣本,對其生產,生產關係等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據此也可以使我們對所處的社會階段更加了解;

  第一節人於人的關係

  在當今社會以市場經濟為主的形態下,人在生產的過程中可以分為兩類,即產業主與產業人員,對之間的關係理解可以參考資本家與工人的關係,但由於對其所在的社會定位和發揮社會功能認識的差別,所以對其的解讀上也有所不同;我們來分別對他們進行一下定義


  產業主,擁有其自主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條件或有條件獨立完成社會生產;

  產業人員,不具備自主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條件也不能進行獨立的社會生產;

  從定義可以看出,他們定義的範圍不同,所以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不相同,產業主所具有的社會責任是主動的,其能夠直接參與市場的分工,我們可稱其為主動參與市場;產業人員是被動的參與分工,不能直接參與市場,所以我們稱其為被動參與市場;對其之間的關係的分析,我們可以說,產業主通過對其自身或他人的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的支配完成其自身的使用價值,而產業人員是被動的進行了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的支配最終使其自身的使用價值得到實現;即產業主支配了產業人員的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使其具有了自身的使用價值;我們下麵來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比如水具有其自然價值和使用價值,我們先預設每噸水其在市場中通過市場機製對其的整體定價為元噸,其中自然價值在市場中對其的定價為元,使用價值為元(這裏要說明的是,因為善良的我們並沒有對自然界中的水以及空氣這類人們必須的自然物質進行市場化,所以我們並不能準確的知道其自然價值在市場中的量化價格,隻能通過其最終的整體市場價格進行估算,他們之間的關係我們在第四章資源的分配中還會詳細講到;)


  現在我們將其製成冰,其製作成冰後的價格變為元噸,在其製冰的過程中隻有製冰工人的勞作,並無其他工具,製冰工人的工資是元天,那麽在其總價格增加的這元中,有多少是其產業主的,有多少是其產業人員的呢;我們可以通過冰的製作流程來進行分析,冰的價格由其自然價值,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三方麵決定,冰的自然價值即為水的自然價值其市場平均價格為元噸;冰的功能價值為將可用的水轉換成冰即製冰工人的功能價值和其使用價值與水的使用價值的累加;工人的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即其工資,市場平均價格為元天,水的使用價值為元噸,所以在其具有功能價值後市場價格每噸增加了元;即在製冰工人製成冰後,其具有了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總價值為元噸;冰的使用價值,隻有當其製冰廠老板將其賣到客戶手中時,才具有了使用價值,其價格等於總價值的價格-自然價值的價格-功能價值價格,即元-元-元=元;所以在元噸的冰的價值中,水占的比重是冰的自然價值和一部分功能價值即元噸,製冰工人擁有其功能價值的一部分即元噸,而冰場老板擁有其使用價值元噸;所以總價格增加的這元中有元屬於製冰工人,有元屬於冰場老板;我們也可以直接通過對製冰工人和冰場老板的價值分析中得出相同的結論,製冰工人其價值是由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還有使用價值,三方麵組成;其自然價值即人的自然價值,在其製冰的前後我們基本可以視為不變;(其實是有變化的,但市場機製中基本上是不考慮的,這也是其弊端之一;當然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用了一些其他手段來進行彌補,但並不能解決其根本問題);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即具有的製冰技術和對技術的實際運用,其價值在市場中通過市場機製對其的定價為元天,即在製冰過程中得到的工資;同理,冰廠老板其價值也是由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還有使用價值,三方麵組成;其自然價值與製冰工人作為人的自然價值相同,其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即具有參與市場分配的能力和其組織實現的過程;其用市場價格來衡量就是其產品中剩餘的使用價值,即元天;

  在這裏我們要思考一下,其市場對於每種事物的定價是否能很好的反映出事物的真實價值,即事物的價值通過市場映射後產生的價格是否是合理的,隨著人類的發展是否有更優的選擇,這些就是我們在第四章要講到的;

  在此我們可以先簡單的分析一下,我們以前講到過自然係統,我說過人類在一定意義上超越了自然係統,創建了自己的係統,那麽我們想一下這個係統是怎麽運作的呢,如果我們脫離了一個“低級模式”進入一個“市場模式”,這其實是一種進步,但有沒有想過,這個“模式”運行是怎麽樣來完成的,這個“模式”的核心力量是什麽,通過我們以前的分析,從經濟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出,其核心是“價值的認同”,也就是說,“市場模式”能夠創建一種資源的分配方式,並且得到認同,關鍵是這種分配方式是否能保持其先進性,換句話說就是這種方式能不能保證其事物的價值得到最有效的反映,如果不能做到這點,其整個體係的運行成本就會難以把握,各種危機,停滯乃至體係部分崩潰等現象就不會停止,在其一定時間節點就會出現,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我們在其第四章資源的分配中會詳細講到,在此提及是因為我們通過上麵人與人生產關係的描述中是可見端倪的,願意獨立思考的朋友,可以嚐試著去勾畫這個問題的答案,到第四章時我們來一起做個驗證;

  第二節人於物的關係

  人與物的關係,是兩個係統之間的關係,即人構建的係統和自然係統的關係,他們之間是有因果的,也就是說在其邏輯上是存在先後順序的,自然係統是我們人類自身構建係統的基礎,這從對價值的屬性分析中也可以得到側麵的論證,我們這裏要做的是從價值的本源出證其與其係統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了,價值是由自然價值,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三部分組成;功能價值可以由自然價值的轉換與其對應的使用價值的累加計算得出,所以按此拆分最終可以表述為,自然價值+……自然價值與使用價值+……使用價值的累加,也就是說可以用其自然價值與使用價值兩部分來表示,隻是這些自然價值中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其自身的自然價值,一部分為其過程中蘊含著的其他事物的自然價值即功能價值延伸出來的自然價值;同樣使用價值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其自身的使用價值另一部分為其蘊含的其他事物的使用價值;所以,最終我可以通過對其在自然係統中與人類係統中的權值來進行準確的描述;這裏我們說的權值是指一個事物保持其所在係統的狀態的能力大小;當係統狀態發生改變時其事物權值的大小也會相應的改變,因此其權值也是一個變值;但由於不管是自然係統還是我們人類自身構建的係統都是相對穩定的,所以在短時間內其事物的權值可以看做是一個常量;這裏就涉及到一個權值的計算問題,對於事物的自然價值其權值取決於在其所在的自然係統內的權值;事物的使用價值其權值,在於其事物所在的人類係統內其權值的大小,這裏我們要承認這是一個工作量巨大的事情,而且還涉及到科技的發展水平,這些都不是在本書內能完成的,但要知道科學最重要的意義不是對已知事物的確認而是對未知事物的指導;事物真實的定義也不是以目前能做到的標準來衡量;而且這個工作的完成並不會像一些人想象的那麽遙遠,尤其是在我們計算機互聯網相關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其目標變的更加清晰可測,我們可以想象我們現在是否能夠創建一個人工的“自然係統”,這個在,年代可能還是科幻的,但在今天當下已經是可實現的,至少在理論上是可實現的,如果要這個“自然係統”可以持續無外力的運行下去是否就要對其其中的各各事物對整個係統的權值進行計算,這個是可預見的;所以在其人類能夠創造出自己的“自然係統”時,一定對其各各事物的權值進行了準確的計算,我想這一天不會太遠;不同體係內不同事物權值的計算,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在其具體的計算算法上可能是各不相同的,這個是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的;要說明的是,雖然不同係統間是存在最優,但並不是說這個是僵化的,不變的,不可選的固化標準,這個是可以由主觀選擇的,比如我們開車,在不同路況和不同檔位,都會有個最佳時速其油耗最低,但其速度是可以由我們自身控製的,它隻是告訴了我們一個最佳狀態;同樣與不同係統相比在同一係統內同樣存在其最佳狀態,這個就使其對於最佳值的確定變得更有意義;而不是以自由為借口去否定它;


  我們另要說明的一點是,權值不等同於“效用”,目前我們說的“效用理論”,“需求”……都是基於人而言的,以人為主體,而我們說的權值是基於係統的,即人類對價值的判斷應該是基於自然係統和人類係統,通過自然價值,功能價值,使用價值三個方麵來判斷的;

  第三節產品的屬性


  產品是由其自身屬性和時間,空間三種屬性共同決定的;也就是說一件產品在其不同的時間或空間可視其為兩件不同的產品;產品的自身屬性即其生產結束時具有的原始屬性,產品的時間屬性即其產品的自身屬性會隨時間的變化而改變;產品的空間屬性即產品的自身屬性會隨空間的變化而改變;這種變化可以通過我們所處社會發展的階段所具有的機製直接反應出來;比如我們當前社會的“市場機製”;

  我們具體舉個例子,如一輛汽車,在其生產線完成組裝後和在其銷售客戶使用後,以及多年使用報廢後,以我們主觀來看,一直屬於同一件產品;但以價值的角度看,其不同階段,價值是不同的,都要從新進行計算,所以以價值的角度來看,是可以將其看做是不同產品的;一般來說價值的變化是連續和緩慢的,所以我們可以將其分成明顯的幾部分來進行分析;比如你剛買了一輛全新的汽車,開回家後你並沒使用,將其放入車庫,十年後你突然想到了它,這時從價值的角度分析,其與十年前的價值完全不同,其價值需要重新進行計算;以“市場機製”重新進行評估的價格也會發生變化,但這種價格的變化是否遠離了其價值本身的變化是不可知的;比如你將這輛新買的車,兩天後開入舊車收購市場,這時與其整個的使用周期相比時間屬性可以忽略,主要是空間屬性的變化,我們把它視為一件新的產品重新對其價值進行評估,會發現這種變化對其總體價值而言變化是不大的,也就是說其價值本身並無大的變化,但當我們再來以“市場機製”重新對其價格進行評估,你會發現其價格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也再次說明以我們所處社會的發展階段所具有的“市場機製”反應出的價格與事物本身的價值是有很大差距的,雖然在一定曆史時期內“市場機製”具有其重要意義,但最終會被更先進的機製所代替,這是必然的規律;

  第四節產品的三個主要環節

  在上一節我們提及了產品的屬性,在此我們通過對其在市場機製中的主要流程詳細分析其屬性的具體變化;產品在其市場機製中主要經過生產->運輸->銷售三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其隻擁有自然價值到擁有功能價值最終具有使用價值的轉變;我下麵對其過程進行一下詳細的描述

  生產階段,即對事物的自然價值進行加工,這個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生產”,在其過程中,產業主實現了對產業人員功能價值的支配最終使其產生了使用價值,產業人員通過對其自然價值和其他事物的支配使其具有了功能價值最終成為產品;

  運輸階段,即產品的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實現的過程,這期間產業主對產業人員的功能價值進行了支配,最終使其產生了使用價值,產業人員通過對其他事物的支配使其產品空間屬性發生改變,最終使其產品發生了改變;


  銷售階段,即產品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的最終實現,產業主實現了對產業人員功能價值的支配最終使其產生了使用價值,產業人員通過對其他事物的支配使產品分配的到客戶手中,使其擁有使用價值的過程;


  其關係可以表述為

  事物的自然價值->生產階段->具有了功能屬性->產品;


  具有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的產品->運輸->銷售->使其具有了使用價值;

  在上麵提到的過程中,大家想一想其運輸階段產品的價值有沒有改變;如果沒改變那麽是不是說運輸階段對於產品來說變的無意義,如果有改變那麽改變的是什麽呢,這需要我們進行一下簡單的分析;


  我們首先要回到對價值的定義,即事物的價值是由自然價值,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組成的;那麽我們來看看產品在運輸的過程中,其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是否有改變,我們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其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是沒有改變的,那麽使用價值呢?是否有改變?我們說過使用價值的意義在於激發其功能價值或自然價值為其提供可能實現的條件;如果一件產品其運輸距離不同,最終的使用價值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運輸中的附加價值最終是包含在產品使用價值中的;

  根據使用價值定義,我們可以知道其價值是在功能價值或自然價值實現時產生的,那麽如果一個產品最終沒有實現其使用價值,其運輸中的附加價值是不是消失了呢,我們可以來看一下,如果一種商品在其生產後全部運輸到了指定地點和其中隻能有一半運輸到指定地點,其產品的使用價值在這兩種情況下很顯然是不同的,後一種情況增加出來的這部分使用價值是因為其另一半產品,所以在運輸階段每一件產品的附加價值最終都會反應在剩餘產品的使用價值中;


  在此,我們也可以回憶下,在上一章第二節我們說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時,提到過功能價值的累加,其實質是自然價值的轉換和使用價值的累加;我們上麵提到的情況其實也是一種使用價值的累加,與功能價值中使用價值的累加是相似的,但因其所屬階段不同本質上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可以稱其為使用價值的變相累加,即產品在生產結束後,產生使用價值過程中其附加價值最終累加到其使用價值中,我們稱其為使用價值的變相累加;在分析一件事物的使用價值時,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細致劃分,但在對事物的價值進行描述時,完全沒必要進行這麽繁瑣的劃分,隻需概括為事物的使用價值即可;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