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白色果實> 價值體係3-1

價值體係3-1

  第三章在價值體係經濟學中的“生產關係”


  生產關係,是根據社會整體水平決定的,是社會發展狀態的客觀反映;

  不同社會階段有其不同的生產關係,不同的生產關係產生其各自的價格機製;價格是價值的量化;相同的事物在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其價格可能不同;所以價格有時並不能反應其價值,如在市場機製中股票所代表的價值與其價格之間的關係一樣,我們所處的社會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隻是沒有它明顯,我們在說壟斷時好像用過相同的語氣,在此我們以我們所處的社會為樣本,對其生產,生產關係等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據此也可以使我們對所處的社會階段更加了解;

  第一節人於人的關係

  在當今社會以市場經濟為主的形態下,人在生產的過程中可以分為兩類,即產業主與產業人員,對之間的關係理解可以參考資本家與工人的關係,但由於對其所在的社會定位和發揮社會功能認識的差別,所以對其的解讀上也有所不同;我們來分別對他們進行一下定義


  產業主,擁有其自主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條件或有條件獨立完成社會生產;

  產業人員,不具備自主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條件也不能進行獨立的社會生產;

  從定義可以看出,他們定義的範圍不同,所以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不相同,產業主所具有的社會責任是主動的,其能夠直接參與市場的分工,我們可稱其為主動參與市場;產業人員是被動的參與分工,不能直接參與市場,所以我們稱其為被動參與市場;對其之間的關係的分析,我們可以說,產業主通過對其自身或他人的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的支配完成其自身的使用價值,而產業人員是被動的進行了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的支配最終使其自身的使用價值得到實現;即產業主支配了產業人員的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使其具有了自身的使用價值;我們下麵來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比如水具有其自然價值和使用價值,我們先預設每噸水其在市場中通過市場機製對其的整體定價為10元/噸,其中自然價值在市場中對其的定價為2元,使用價值為8元(這裏要說明的是,因為善良的我們並沒有對自然界中的水以及空氣這類人們必須的自然物質進行市場化,所以我們並不能準確的知道其自然價值在市場中的量化價格,隻能通過其最終的整體市場價格進行估算,他們之間的關係我們在第四章資源的分配中還會詳細講到;)


  現在我們將其製成冰,其製作成冰後的價格變為100元/噸,在其製冰的過程中隻有製冰工人的勞作,並無其他工具,製冰工人的工資是50元/天,那麽在其總價格增加的這90元中,有多少是其產業主的,有多少是其產業人員的呢;我們可以通過冰的製作流程來進行分析,冰的價格由其自然價值,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三方麵決定,冰的自然價值即為水的自然價值其市場平均價格為2元/噸;冰的功能價值為將可用的水轉換成冰即製冰工人的功能價值和其使用價值與水的使用價值的累加;工人的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即其工資,市場平均價格為50元/天,水的使用價值為8元/噸,所以在其具有功能價值後市場價格每噸增加了58元;即在製冰工人製成冰後,其具有了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總價值為60元/噸;冰的使用價值,隻有當其製冰廠老板將其賣到客戶手中時,才具有了使用價值,其價格等於總價值的價格-自然價值的價格-功能價值價格,即100元-2元-58元=40元;所以在100元/噸的冰的價值中,水占的比重是冰的自然價值和一部分功能價值即10元/噸,製冰工人擁有其功能價值的一部分即50元/噸,而冰場老板擁有其使用價值40元/噸;所以總價格增加的這90元中有50元屬於製冰工人,有40元屬於冰場老板;我們也可以直接通過對製冰工人和冰場老板的價值分析中得出相同的結論,製冰工人其價值是由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還有使用價值,三方麵組成;其自然價值即人的自然價值,在其製冰的前後我們基本可以視為不變;(其實是有變化的,但市場機製中基本上是不考慮的,這也是其弊端之一;當然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用了一些其他手段來進行彌補,但並不能解決其根本問題);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即具有的製冰技術和對技術的實際運用,其價值在市場中通過市場機製對其的定價為50元/天,即在製冰過程中得到的工資;同理,冰廠老板其價值也是由自然價值和功能價值還有使用價值,三方麵組成;其自然價值與製冰工人作為人的自然價值相同,其功能價值和使用價值,即具有參與市場分配的能力和其組織實現的過程;其用市場價格來衡量就是其產品中剩餘的使用價值,即40元/天;

  在這裏我們要思考一下,其市場對於每種事物的定價是否能很好的反映出事物的真實價值,即事物的價值通過市場映射後產生的價格是否是合理的,隨著人類的發展是否有更優的選擇,這些就是我們在第四章要講到的;

  在此我們可以先簡單的分析一下,我們以前講到過自然係統,我說過人類在一定意義上超越了自然係統,創建了自己的係統,那麽我們想一下這個係統是怎麽運作的呢,如果我們脫離了一個“低級模式”進入一個“市場模式”,這其實是一種進步,但有沒有想過,這個“模式”運行是怎麽樣來完成的,這個“模式”的核心力量是什麽,通過我們以前的分析,從經濟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出,其核心是“價值的認同”,也就是說,“市場模式”能夠創建一種資源的分配方式,並且得到認同,關鍵是這種分配方式是否能保持其先進性,換句話說就是這種方式能不能保證其事物的價值得到最有效的反映,如果不能做到這點,其整個體係的運行成本就會難以把握,各種危機,停滯乃至體係部分崩潰等現象就不會停止,在其一定時間節點就會出現,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我們在其第四章資源的分配中會詳細講到,在此提及是因為我們通過上麵人與人生產關係的描述中是可見端倪的,願意獨立思考的朋友,可以嚐試著去勾畫這個問題的答案,到第四章時我們來一起做個驗證;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