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領旨
釋厄錄第十三章領旨永樂十一年,二月二日。
二月二,龍抬頭。
此日,角宿升於東方天空。
角、亢、氐、房、心、尾、箕,蒼龍七宿之中,角宿是真龍犄角,鋒銳凌厲,純陽之氣最為濃郁。
角宿抬頭,真龍之威,充斥宙宇。
旭日初生,大明皇城,正陽門緊緊閉著,門前站著一道身影,雲錦衣衫,白若冰雪,滿頭長發隨著春風微微揚起,東來紫氣隨著金色的陽光灑在她的身上,恍若仙子。
身穿官袍的身影越來越多,遠遠的站在她身後,都面面相覷,低聲議論著,
「劉兄,今天怎麼了?朝會時間早就到了,為何這正陽門還沒開,這可是咱們永樂朝頭一次,不會是皇宮出事了吧?」
「我說孫兄,平常說你呆你還生氣,你認識那女人是誰嗎?」
面色憨厚的孫詹事果然憨厚,一臉迷糊的看著前方白衣飄飄的人影,不明所以。
而他身邊賊眉鼠目劉朝議大夫回頭瞄了眼躲在上朝人群最後面的一道畏畏縮縮的躲閃身影,面泛譏笑,壓低聲音解釋到,
「這個女人,是濟南叛將鐵鉉的大女兒,而且她和咱們那個秦同知的兒子,從小就有婚約,文定過的,嘿嘿。」
這位劉朝議笑聲中不乏幸災樂禍,他在燕王府就跟著朱棣,當年只是小小書伴,靖難之後,燕王坐在龍椅之上,燕王府中的老人也雞犬升天。
小小的書伴做到了四品的朝議大夫,劉朝議沒有忘本,每每朝會都會攻擊建文舊臣,對那些當初投降的人更是鄙薄,這其中,當然就有秦松橋。
禮部同知,從六品的芝麻小官,平常也就是在禮部寫寫虛浮文案,和大事正事無緣,朝會站在最後一排,遠到連皇帝穿什麼衣服都看不清楚,背後卻是風聲嗚嗚。
秦松橋如今就是這麼一個芝麻小官,平日里受夠了冷眼,只能解酒澆愁,年輕時的萬丈豪情都隨著酒水藏在了心底。
此生所愧疚的事情,一是兒子的前程婚事,二就是摯友鐵鉉。
而這兩件事情匯聚到了一起,就是前面的那個女孩,鐵鉉公的大女兒,鐡凝眉。
兒子從**回來,在祠堂里跪著挨著鞭子,臉上笑容依舊燦爛,秦松橋就知道,他找到了心中的女孩。
這是好事,秦松橋也為他開心,所以鞭子抽的更狠了。
小半年過去,秦松橋一直想找個機會去和鐡凝眉見個面,看一看自己未來的兒媳婦,可是每次鼓足了勇氣走出自家大門,沒兩步就覺得有泰山壓頂,站都站不穩,只能打著擺子回到書房,把自己鎖在小小的房子中,不要命的灌著老酒,寫著大字。
來來回回,只有四個字。
仁義道德。
這四個字太大,無數先賢一生都致力在這四個字上,有的埋首書海,有的萬里行路,也有的鮮血揮灑,頭顱拋去。
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重如泰山。
幾十年的經史子集已經深深在秦松橋的心裡種下了種子,它生根發芽,長成了參天大樹,結出了一顆顆果子。
眼看就要成熟,大樹遇到了大火。
滿城大火,燒毀了房屋、城牆,也燒毀了秦松橋心中的大樹。
可這四個字,有著神奇的魔力,枝幹成灰,果實成粉,轟然倒塌,但大地之下,深深埋著樹根。
它深深埋在土中,想要再次發芽,於是不屈的掙扎,尖銳的根刺攪動著泥土,教誨也在懲罰著曾經背叛它的人。
正陽門前,面色枯槁的秦松橋狠狠的垂下頭顱,對四周掃視過來的各種目光毫不關注,只是困守在自己的心靈痛苦之中。
「吱~~吱~~吱呀~」
正陽門緩緩開啟,皇太子朱高熾孤身一人,手捧聖旨,從門中緩步走出,來到陽光之下。
眾位大臣見到皇太子親臨,忙收拾嘴臉端正面色,齊齊躬身下拜,高聲山呼:
「參見太子殿下,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朱高熾沒有讓他們起身,畢竟手中捧著聖旨,要是現在喊他們起身,聖旨一開,他們還要再跪一次。
算了,就讓他們跪著吧。
抬頭看著東方紅彤彤的太陽,心中掐算著時間,快了,等太陽再高半寸,就是寅時初,可以遵命宣旨了。
他看著面前一丈處靜靜戰立的女孩,心中發愁,這聖旨中寫的是什麼他並不知道,但是響起父皇扔下毛筆后嘴角那一抹得意的壞笑,朱高熾的背上不禁冒出了冷汗。
還記得上此見到這樣的微笑,是在十五年前,燕王府中建文帝手下錦衣衛密布,那時的父皇裝瘋賣傻,吃睡都在豬圈中。
就是在一個同樣旭日初升的早晨,兒子擔憂父皇的身體,帶者衣服棉被來到豬圈,和往日不同,父皇沒有抱著老母豬酣睡。
他依然抱著老母豬,滿身滿臉的污穢,但眼睛已經睜開,清澈冰冷,如深秋寒潭,嘴角的笑意,彷彿彎曲的刀鋒,殺意漫天。
「兒子,我不想呆在豬圈了,你去告訴老二,就是今天。」
朱高熾的後背瞬間就被冷汗打濕,沒有言語,他畏懼那個抱著老母豬的父親,只能恭敬的遵命,找老二吩咐父王的命令去了。
那一日,燕王府、整個北京城屍山血海。
老二朱高煦左手拎著幾顆平日里在燕王中趾高氣揚的人頭,右手長刀上鮮血淋漓,來到豬圈中。
朱棣拍著身邊哼哼唧唧的老母豬,長身而起,眺望遠方,下達軍令:
「召集軍隊,兵出應天,直指京城。」
除了自己父子四人和那隻母豬,沒有其他的東西知道,靖難的開始,就是在燕王府的豬圈中。
春風吹過,背後汗意微涼,朱高熾回過神來,日頭已高,他緩緩打開手中聖旨,只瞄了一眼,就看出了父皇用心毒辣之處,看著面前的女孩,心中嘆息不已。
「奉天承運,皇帝有詔,告之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民,皆為永樂之民。
今有弱女子鐵氏凝眉,乃昔日洪武叛將鐵鉉之女,朕知她與禮部同知秦松橋之子早有婚約,且願為我永樂效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違,今朕特以婚賜之。
升秦松橋為禮部侍郎,進從四品,賜秦松橋之子秦扶蘇驍騎將軍,賜鐵氏凝眉明珠郡主,即日起在應天順天督造明珠郡主府,於五月初五端午節完婚。
欽此。」
合上聖旨,正陽門前鴉雀無聲,大臣們躬身跪伏在地,彷彿一個個枯老的樹根。
而鐡凝眉站在原地,彷彿剛發出來的嫩芽,要迎接鋪面而來的狂風暴雨。
父親鐵鉉因反抗靖難而死,可自己這個女兒卻要承永樂皇命,做大明郡主,受皇命成婚,為大明效力。
接了這個聖旨,那給世人看到的,不僅是一個不孝女兒,那些藏在暗中的建文臣自後人,他們的怒火,他們的刀槍,也不會再對上永樂皇帝,會轉向自己。
任何時候,背叛都是可恥的,更何況背叛的還是人間正道?
不接聖旨,這大明天下,再無鐵氏女兒的容身之處,而且藏在深處的妖魔鬼怪,勢必會伸出利爪。
用心狠毒,不愧是永樂皇帝。
若是妹妹在此,恐怕長刀已經出鞘了吧?
鐡凝眉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掌,微微苦笑,迎面走上前去,從滿面愧疚的皇太子手中接過聖旨,轉身離去。
「鐡凝眉,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