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氣吞萬里
釋厄錄第十二章氣吞萬里隱衛地底,小書房中。
鄭和坐在窗前的茶几邊,面前小火爐上的茶水鼎沸,他只是低頭沉思剛剛鍾離九說出的話。知道左統領做事向來深思熟慮,所以他也沒有急躁,安靜的思索一番后,才問到,
「九兄,你這樣安排,是怎麼想的?」
書桌內的,鍾離九解釋到,
「隱衛天地玄黃,分處三地,北方遼東,西方哈密,南方滇南,白虎在金陵,我們三位統領居中遙控,遇到戰事臨時配組,這樣的安排用來尋妖,原本是非常合理的。」
起身離開書桌,鍾離九走到茶几前,拎起茶壺,給合作十年的右統領倒上一杯熱茶,看著飄渺的水汽輕嘆到:
「但這大半年接連的和仙宗對陣,對手又多了兩個天神,依靠這玄衛黃衛尋妖除魔的事情還還沒有影響,但是整體的布局掌控有缺陷,還有最重要的,我們的戰力已經落後了許多。」
聽到此處,鄭和臉上不禁閃過一絲尷尬,他這個右統領當的實在不合格,這些年都在海洋上飄蕩,而姚師多在皇城坐鎮,守護皇帝。
隱衛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左統領在管理。
「哈哈~」
見鄭和端起茶杯掩飾尷尬,鍾離九大笑不已:
「乘風破浪,行千古之事,鄭兄的志向,九亦非常嚮往,他日若天下太平,還要請鄭兄帶著我。」
等到笑聲停歇,他端正面色,鄭重的說到:
「皇城需要守護,姚師脫不開身,隱衛中需要一個坐鎮中心謀划的人,我選了鐡凝眉,而我從今天起,要專註於,戰鬥。」
鄭和放下茶盞,點點頭,
「東海之上就看出來了,你當時雖然重傷,但武道境界起了波瀾,這是要有突破的跡象,看來你要先我走出一步了。不過,」
眉頭微微皺起,遲疑一瞬,他苦笑到:
「讓鐡凝眉居中謀划,我沒有意見,東海之行有條不紊,還大膽的把朱雀留在金陵,防止出現變故,首尾兼顧,很有魄力,不過九兄你覺得皇帝會同意這樣的安排嗎?」
「呵呵,鐵鉉的大女兒不用我們擔心,比起那個橫衝直撞的二女兒,她不會只用刀去解決事情。」 ……
怎麼回事?
隱衛出了一個三統領,朕竟然被蒙在鼓裡,完全不知道?
朱棣面沉如水,身為君王,最忌諱的就是手下大將不聽調遣,暗中做事。
雖然隱衛獨立於大明軍政之外行尋仙除妖之事,但也是朕組建的,十年間,事事都會報告於朕,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
面前的女孩,叫做鐡凝眉,她有一個妹妹,無法無天的鐵凌霜,都是鐵鉉的女兒。
被自己千刀萬剮殺死在金陵的鐵鉉的女兒。
她若是當了隱衛的三統領,若是掌控了那群天地玄黃高手,朕以後還能安穩睡覺嗎?
面前這事不就是個鮮明的例子,區區平民,見了朕竟然不跪不拜,開口閉口,毫無尊敬,豈有此理?
不行,絕對不能讓她入隱衛。
他揚起眉頭,看了眼左邊的大胖兒子,又轉頭看向右邊孫子,笑著問到,
「瞻基,知道她是誰嗎?」
大明皇太孫朱瞻基,這幾日陪著父親曬太陽,額頭也黑了許多,他和鐡凝眉見過兩次,偷偷問詢了父親之後,自然知道面前這個異常漂亮的女人是誰。
於是他恭敬的答道,
「回稟皇爺爺,這是建文叛臣鐵鉉的女兒,鐡凝眉。」
「呵呵」
不去看面如寒霜的鐡凝眉,朱棣笑著問孫子:
「這世間有妖魔,所以你現在也知道,我大明有隱衛,但妖魔鬼怪自古都只能生活在陰影之下,唯有人間才是正道,那你說說,帶到妖魔退去,由她統領的隱衛,爺爺會放心嗎?」
爺孫倆一唱一和,把問題挑的明明白白,就看鐡凝眉要如何作答。
另外一邊胖太子卻心中不忍,他一向寬和仁厚,對父親靖難之後殺戮本就不贊同。
事情已經過去十年,至今依然有建文遺臣的後人不斷刺殺,而且民間傳言也是劣跡斑斑,可見當年遺患。
可父親刀兵起家,他這樣的皇帝,不在乎刺殺,不在乎風言風語,只相信手中的刀,若今日事情不順,或許他也會不顧隱衛動蕩,把鐵家女兒剔除出去,甚至連鍾離先生也會離開隱衛。
如今天下看似安定,但妖魔藏於深處,邊疆也危機四伏,實在不宜多加動蕩。
再說自己本來只有幾個月的壽命,剛和這個鐵家大女兒救治回來,轉臉就要向她動刀,這種事情,父親做的出來,兒子卻萬萬做不出來。
朱高熾輕咳一聲,就要開口勸解,卻被朱棣搶了先,他揮手止住兒子,冷聲訓到,
「你閉嘴,我在問孫子。」
扛不住永樂大帝的威壓,朱高熾老老實實的閉住了嘴巴,圓臉上滿是愧疚,對著鐡凝眉輕輕搖頭,希望她知難而退。
鐡凝眉雖然面色如霜,但心中一直平靜,她知道入隱衛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來自於永樂皇帝,但是為了妹妹們,她已經做了決定。
所以,她也準備把父親的仇怨藏在心底。
只是盯著朱瞻基,看他如何做答。
身為皇太孫,性格聰慧,自幼被朱棣養在身邊,朱瞻基雖然只有十二三歲,但行事乾脆利落果斷睿智,已經漸漸有了朱棣的身影。
好在有個溫和的父親,殺性倒是少了些許。
他躬身回到,
「回皇爺爺,北宋辛棄疾有詞曰氣吞萬里如虎。孫子想來,我大明江山的皇帝,也當胸中有氣,可吞萬里,這萬里江山之中,有萬千黎民,有忠心輔佐的臣子,也有想手刃我朱家的仇人,孫兒覺得,他們都是您的臣子。」
話音落下,從心底湧起了濃郁的寒意,他知道,皇爺爺生氣了。
朱棣確實生氣了,他冷眼盯著依然保持著躬身的姿勢沒有變動的孫子,看他耳邊汗珠順著臉頰滑落。
原本以為皇太孫會按著自己的心意說下去,沒想到這個平時機靈的孫子,竟然說出這麼一番,顯然是在包庇。
難道她救了你老子,你就心軟了?
此等心性,將來如何做得帝王,如何應對那些心機詭譎的敵人?
和朱棣不同,朱高熾顯然也是沒想到兒子會說出這麼一番中正平和的王道之語,不像他一直向父皇學習的霸道之法。
我大明兩代皇帝,都是刀兵霸道,就需要以文王之道撫慰民生的皇帝。
果然不愧是我的兒子,老父之心甚慰,圓臉上滿是笑意。
鐡凝眉就這樣看著面前爺孫三人輪番變著面色,臉上寒意也稍稍散去了些。
「哼!」
朱棣一聲冷哼,長身而起,不管兒孫,走到鐡凝眉面前,冷聲問到,
「你父親死在朕手中,朕憑什麼要相信你會忠於我大明皇室?」
輕輕搖頭,鐡凝眉淡淡的回到,
「永樂皇帝,你高看自己了,我心中想的,只有妹妹,而你的臣子忠誠的,也只是大明天下,而不是大明朱家。」
一口氣被悶在胸口,朱棣氣的毛髮炸起,但又無處發泄。
即使不願意承認,但他知道,面前的女子說的是對的,那些恭恭敬敬跪服在腳下的臣子,他們忠心耿耿殫精竭慮所為的,只是一個太平天下。
不行,真要是就此認同,豈不是一敗塗地?
攻敵之道,批亢搗虛,正面不敵,那就側面擊之。
他壓下心中怒氣,沉聲問到,
「隱衛是我大明臣子?」
「是,隱衛是大明臣子。」
「你入隱衛,也是朕的臣子?」
「是。」
「那朕的旨意給到你,你同樣會無條件遵從?」
「是。」
君臣二人,一問一答,迅捷無比,沒有半分凝滯。
問到最後,朱棣臉上浮現出微笑,他點點頭,
「可以,朕同意你入隱衛,但朕明日會給你旨意,而且是昭告天下的旨意,朕命令你,在正陽門外接指令。」
「是。」
應聲之後,鐡凝眉面色陰沉,轉身向外走去。
而朱棣站在遠處,笑容陰險,一臉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