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統領
大明皇城,武英殿外。
皇太子朱高熾,正在曬太陽。
他躺在軟榻上,仰面朝天,正對著正午烈日,圓圓的臉龐比平日黑了許多,渾身肥肉把玄黑蟒袍撐的渾圓,遠遠看去,彷彿一隻生氣的烏黑癩蛤蟆。
鐡凝眉為他施了三次針后,收拾著針盒,留下一句平常多曬太陽陰雨天氣少淋雨後,就出了小院。
在雞鳴寺里閑的心裡發慌的朱高熾就讓兒子向皇上傳訊,請旨回皇城。
朱棣向姚廣孝仔細問詢,確定兒子身體無恙,可以再活十幾年沒問題之後,自然大喜,明旨昭告天下,皇太子身體痊癒,大明天下安定,四海無憂。
朱高熾一回到皇宮,就請旨接手堆積如山的政務,作為皇帝老爹也不攔著,只是給他下了一個死命令,每天正午,吃完午膳后,必須要老老實實的曬上一個時辰的太陽。
皇命不可違。
這不,才幾天下來,人依然肥胖,但臉龐曬的黢黑。
皇太孫朱瞻基站在軟榻旁,也陪著父親曬太陽,而作為大明皇帝的朱棣,在鄭和的陪同下,在院子中,太陽下散著步。
常年沙場,風吹雨打都不懼,這區區陽光自然影響不了朱棣,他背負著雙手,邊走邊說,談論的都是大明北疆的局勢,無關妖魔鬼怪。
「三保,朕看最近這兩年,韃靼部又不老實了,和北側的瓦剌頻頻交接,藏在他們軍中的錦衣衛許久都沒有回應,紀綱回報說,大部分都被清除了,哼,真是該死!」
鄭和出了是隱衛右統領,君臨境的修行者,本身也是一位威名赫赫的將軍,他點頭應到,
「漢人藏在北地,太過於明顯,而當地的人不好收買,錦衣衛的損失在所難免,也難為紀綱了。不過,皇上,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回頭看著他,朱棣笑到:
「別拐來拐去,有話直說。」
鄭和屈身施禮,恭敬的說到,
「北地苦寒,戰線綿延太長,大軍出征若無明確的攻擊目標,很容易被帶入死地,空耗糧草,臣覺得前三次出征,皇上是在用險,如今我大明雖國力昌盛,但若是大軍有絲毫偏差,後果不堪設想。」
此言直刺朱棣心窩,也只有鄭和敢說。
三次北征,勝只是小勝,始終未能找到他們的主力,所以這些年用盡了心思,還是只能看著北地的賊子漸漸壯大。
「怎麼,你也要勸朕放棄用兵?」
朱棣面如寒霜,今天朝會剛透漏出一些想要動兵的念頭,朝中那些文臣都站起來反對,連躺在那裡的胖兒子也反對,中氣十足的樣子,實在聽的心煩,早知道就不治你個龜兒子了。
「萬里長城尤在,吾等後人豈能任由蠻夷橫行我中華大地!」
鄭和直起身來,面色肅然,聲音堅定如鐵,字字鏗鏘。
朱棣大喜,臉上冰雪消融,重重的拍著他的肩膀,
「朕就知道,這天地間的男兒,沒有幾個能比得上你鄭和,還是當年我靖難大軍左前鋒的銳氣,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鄭和遙指北方,
「順天,等遷都順天之後,再出征。」
不錯,應天府金陵,在中原腹地,大明兵甲多出北地,不管是召集大軍還是出兵塞外,憑空多出了幾百里的路程,耗費頗巨。
而順天府就在長城邊上,出山海關,就是塞外,用距離大大縮減,往來信息傳遞迅捷,糧草耗費也能大大的節省下來。
就算是戰場不順,可以斡旋的餘地也充足。
「好,朕就聽你的,應天府的督造要加緊了,遷都到了應天,朕身為天子,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咱們在君臣在應天府再好好策劃下一場大戰。」
「臣,遵旨。」
好一副君臣相知,豪氣衝天的場景,可惜沒有持續太久,武英殿門口,一個小太監碎步跑來,氣喘吁吁的說到,
「稟皇上,正陽門外,有一自稱鐡凝眉的女子,要面聖。」
嗯?
這倒是個稀奇古怪的事情,隱衛里那個鐵家二女兒橫衝直撞,明裡暗裡在皇宮已經大鬧過兩次,第一次搶走了太子,第二次在文淵閣樓前和張九豐的小弟子打了起來。
她的姐姐鐡凝眉倒和她大相徑庭,之前也見過兩次,溫和平靜,看著不像亂臣賊子,今天這太陽從西面出來了?她也要到皇宮大鬧?
身為帝王,泰山崩玉前面不改色,朱棣做的很好,他對小太監揮揮手,
「去,帶她來武英殿。」
給小太監下了旨,朱棣回頭看了眼曬太陽的兒子和孫子,對鄭和說到,
「三保,你去看看九先生,是不是他那邊出什麼問題了?我算是看出來了,鐵家的女兒,大多都是在他那邊受了氣,才會跑到朕的皇宮裡撒氣,哼,把大明皇城當成什麼了?」
「呵呵,臣領旨。」 ……
鐡凝眉跟隨著小太監,緩步走在皇城的石道上,穿過洪武門、承天門,到了皇城內城。
和妹妹走路時左顧右盼不同,一路上她只是平視前方,只是心中思緒不停。
自從有鳳來儀閣閣主念去去年前逃出京城,消失了蹤跡,有鳳來儀中一群鶯鶯燕燕就沒了領頭人。
她們大多都是罪犯官員家中的女眷,只會琴棋書畫,除了這些,就只有這一身皮肉,這些年被念去去護著,雖說出賣身體,但好歹能活下去,如今領頭人跑了,只能關門閉戶,停了生意。
漢王曾經派人去威脅眾人一通,讓她們打開大門,繼續做皮肉生意,繼續當他漢王的耳目。
不過被突然而至的鐡凝眉擋開了去,之後眾位女子就把鐡凝眉當成了主心骨,請求她做閣主,讓眾位姐妹能安心活下去。
鐡凝眉今天,就是去找皇帝,給這些罪犯官員家裡的女眷,爭一條出路。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來到了武英殿院門口,小太監知趣的守在門外,鐡凝眉邁步而入,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軟榻上的大明皇帝,還有他左右恭敬站立的皇太子和皇太孫。
未來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大明的天下,就在此三人的掌控之中。
面對三個真龍天子,鐡凝眉面色淡然,微微點頭,算是施禮,正對著朱棣,輕聲說到,
「我已經答應鐘離先生,從今日起,做第三個統領,專司誅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