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釋厄錄> 第四十七章 為將來

第四十七章 為將來

  釋厄錄第四十七章為將來永樂十年冬天,十一月初九。

  是日也,天朗氣清,冰雪消融殆盡。

  工部左侍郎李春上報永樂皇帝,聚寶山大報恩寺已經竣工,洒掃整齊,水陸法場漸開,我皇可於兩日後,永樂十年十一月十一日,臨寺祭禮。

  永樂皇帝於龍椅上靜默片刻,不發一語,揮袖退朝,群臣皆不知所措。

  散了朝會,武英殿內空空蕩蕩,朱棣坐在龍椅上,面色陰沉不定,罕見的露出羞愧和自責,鄭和靜靜的站在御案側,至於其他的小太監,早就受到鄭和的示意,躲在宮殿外遠遠的,不聽、不看、不想,就當作自己是個聾啞痴獃之人。

  讓皇帝煩心的事情不多,永樂帝身居皇位,只在乎三件大事:一文治,二武功,三傳承。

  《永樂大典》已經著成,文治一道,自己應該也算是千古以來首屈一指的君王。

  三次御駕親征,把元朝餘孽壓制在遠遠的大漠和草原深處,自己還能騎的動馬,還可以再次出征,早晚把他們剿滅,武功一途,古來帝王能和自己想比的,除了秦皇漢武,應該也沒有他人。

  如此一來,就只剩下皇位傳承了。

  漢王長的最像朕,朕也看好漢王,可漢王這十年沒有長進,除了舞刀弄槍,還學了一肚子陰謀詭計,完全沒有考慮過國計民生,而且他所作所為的背後隱約還有仙宗的手筆,真是不孝。

  太子也很好,溫和寬仁,做開拓之君難,但做一名合格的守成之主是綽綽有餘,但是他太溫和了,沒有自己給他鋪好大路,要想坐穩皇位,難。

  而且最終要的是,他身體很差了,或許,活不過自己。

  前幾天鐵家的那個女兒和自己女兒胭脂聯合劫走了太子關在玉漱宮另外一個冰窖里后,姚廣孝趁著太子暈厥,親手號脈了良久,才告訴自己的。

  想到自己這十年,連年征戰,諾大的一個國家,太子身負監國之職,半刻不敢懈怠,朱棣嘆了口氣,自言自語到,

  「太子心脈斷續,五臟枯竭,若是好好修養,或可再活七八年,要是再日夜煎熬,只有兩三年的光景。這是姚廣孝那禿驢的原話,三保,你說朕要怎麼辦?」

  鄭和一直跟在皇帝身邊,知道皇帝心中煩惱,這幾天也在思考此事,略微思量后,低聲回到,

  「若論醫術,師傅大約是當世第一人,他所說必然不假,太子根基耗損劇烈,已經不是普通的藥石可以延續,即使強行以內功梳理筋脈去除弊端,也只是治標,難以挽回本源。」

  朱棣越聽面色越黑,陰沉著臉,冷聲罵到,

  「這些沒能耐的太醫,平常的時候都說太子身體正常,只是稍有虛弱,他媽的,老子要砍了他們的腦袋!一群庸醫。」

  再好的身體,也扛不住日夜的損耗,此事太醫有過,不過也是皇帝龍威過盛,太醫擔憂罪則不敢多言,或許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說漢王威逼太醫。

  鄭和思慮百轉,但不好言名,輕聲勸慰到,

  「皇上,師傅雖擅長醫道,但事務繁忙,金陵城的安危,隱衛中事,還有朝中大事,讓他不能分神,臣認為,可以找一個醫術高絕之人,專門為太子調養身體,待得太子身體根基稍稍修復,或許會有轉機。」

  朱棣嗤笑道,

  「朕看那老禿驢除了借著念經的由頭睡覺,根本就沒有其他事情可做,每天上朝基本見不到人影,見到了也是低頭念經。要是尋常的臣子,朕早就砍了他!」

  既然沒砍,那自然是不尋常的臣子,發了一通悶氣,心中憂慮稍稍緩解,朱棣想到什麼,不禁問到,

  「三保,你說的醫術高絕之人,當世除了那老禿驢,還會有誰?」

  鄭和低頭一笑,心中暗到不好意思了鍾離兄,才輕聲說到,

  「內江湖中,論醫術,有兩人可與師傅並駕齊驅,遼東鬼醫一脈和雲隱宗一脈,據傳遼東鬼醫當代傳人已亡,那我們可以找的就只有雲隱宗一脈的傳人了。」

  揉了揉太陽穴,朱棣不耐煩的催促到,

  「有話能直說嗎?三保,朕發現自從當了皇帝,你們有什麼主意總是要繞著彎子說來說去的,一個人名,都能先來五百字的長篇大論,這要是在陣前,你這腦袋不知道掉了多少次了。」

  看來皇上是氣急頭暈了,忘了雲隱宗一脈如今也只有一個傳人了,鄭和躬身請罪,

  「回稟皇上,前左統領羊玄墨身死南疆,雲隱宗一脈,如今只有一個傳人,鐡凝眉。」

  「哈哈哈。」

  朱棣回過味來,不禁仰天大笑,原來如此,讓鐵鉉的女兒去幫治療自己的兒子,難怪能讓三保說話遮遮掩掩的。

  起身在武英殿內走了兩圈,朱棣回身對跟在身後的鄭和問道,

  「鍾離先生想讓鐵鉉的小女兒將來接管隱衛,三保你想讓鐵鉉的大女兒來治療朕的太子,大明將來的皇帝陛下,你們兩個的眼光朕是相信的,鍾離先生或許有一些私心,三保你肯定是沒有的,但是朕不明白,這世間年輕俊才很多,為什麼你們偏偏要選她們兩個?」

  鄭和端正面色,躬身施禮,鄭重的說到,

  「靖難之戰,若說最為兇險的,就是在濟南府,我大軍被拖在濟南府半年,還要時時皆備上一代隱衛中人刺殺皇帝,那是臣還未能突破至君臨境,師傅不能離開皇上,而內江湖其他門派都作壁上觀,眼看我大軍局勢陷入危難境地,鍾離兄至,拖住鐵鉉大軍,陛下得以帶領我們從容逼臨京師。」

  短短几句話,把當世靖難大軍在濟南府的危局描繪的一清二楚,朱棣也眯起眼睛,遙望著武英殿外的萬里晴空。

  他記得很清楚,濟南城三月不下,靖難大軍內亂頻頻升,若不是姚廣孝和鄭和再加上幾位大將一直都在支持自己,朱棣都有了逃竄山林或者負荊請罪的念頭,直到那一身白衣,長劍如龍的鐘離先生於九天之上現身,一步一驚雷,軍心隧定,天下即定。

  「危機時刻,內江湖新一代頂尖之人從天而降協助陛下,臣那是就覺得,天下大勢,已盡在吾皇,建文敗亡,也就朝夕之間。」

  朱棣被稱讚的心中舒坦,拍了拍鄭和的肩膀,示意他繼續。鄭和從過往中回過神來,想到太子殿下,又想到了鐵凌霜和鐡凝眉,搖頭笑道,

  「內江湖四大門派,齊雲山已經有衰落之相,龍虎山新一代的弟子,還在閉關清修,沒有出山,武當山一脈,最出色的兩個弟子就在金陵,大哥張大山是隱衛天衛玄武,弟弟張小山護衛太子,青城山新一代的傳人中鐵凌霜當屬第一,雖然她可能不太情願。」

  說到了這裡,鄭和不禁搖頭嘆氣,看來傳承兩千多年的四大門派,不久后的將來,也要有新一番的氣象了。

  「這些人,無論是誰,直接間接,都多多少少和鐵凌霜有過瓜葛,朝中大勢自然由陛下思慮,臣覺得,未來二十年,內外江湖中的大勢,可引領新一代的人,就是她。」

  見皇帝皺起眉頭,鄭和心領神會,笑著說道,

  「她性子不適合。所以,我更看好她的姐姐,鐡凝眉。」

  鄭和不再說話,朱棣也不追問,在大殿內慢慢的散著步,思索著鄭和說的話。

  朱棣看過鐡凝眉的卷宗,也見過鐡凝眉一面,並且給了她一塊金牌,可以見朱允炆一次。

  以皇帝的眼光,自然可以看的出來,此女性子平淡偏冷,行事有規有矩,也出奇的沒有像鐵凌霜一樣,見到自己恨不得拎刀就砍。

  不砍,不代表不想砍。

  鐵鉉之死,是自己下的命令,就在北鎮撫司牢獄中,看著紀綱的手下下手,一片片的將血肉從他身上割下來,油炸火烤,然後看著他變成昂然不倒的骨架,然後挫骨揚灰。

  朱棣不覺得此仇有消解之日,但是他並不後悔,因為大位初定,自己是用擅長使用的刀,來告誡和威脅那些依然躲在腳落里的頑抗之徒,不從,即死。

  朱棣也不畏懼,不僅是姚廣孝這個不合常理的人在,安全無需擔憂,還因為朱棣可以很清楚的感覺到,若是有絕佳的機會拎刀砍向自己,鐵凌霜應該不會遲疑,鐡凝眉會思慮天下,遲疑不定。

  但是若是有機會砍了自己的後人,鐵凌霜不會,從漢王和太子的遭遇中就可以看出來,那鐡凝眉就更加不會了。

  說起來,這個還要多謝鐵鉉這個從小長到大的儒家弟子對女兒的教導,若是換作其他江湖中人,才不會遵巡這樣的準則。

  也就是說,這一代自己所作的事情,所有在他們眼中可以稱得上的罪惡,或許會隨著自己某一天死亡煙消雲散,如果是這樣,朱棣自然會放心的採納鄭和的意見。

  但是。

  未來有無限可能。

  誰也不能保證,她們兩個,或者和他們類似的人,只是把仇恨藏在心中用世間道德告誡自己以天下為重的人,在未來某一天,暴起殺人,若是她們突破了君臨境,那揮一揮手,皇城可能就沒了。

  所以,對於她們,朱棣不能給與百分百的信任。

  當一家的傳續可以影響一國興衰,講究道德人品是不合理的,朱棣需要的是一個能百分百信任,又能壓制並引導新一代大明內外江湖的人。

  這個人,是誰呢?

  欸?不對。

  朱棣轉身掃了眼鄭和,看他面色光潤氣息悠遠,看起來也就三十多歲的樣子,正是能活的時候,鍾離先生也是風神俊朗,不像是再過幾年就會死掉的人,要說姚廣孝那個老妖怪,不過也才六十多歲,聽說他修為很高,那怎麼說也能再活個幾十年。

  朱棣奇怪的問到,

  「怎麼今天說著說著,都討論下一代傳承的事情去了,三保,你和鍾離先生都還年輕,那老和尚長生不老朕都不懷疑,難道將來三四十年的天下,由你們來帶領隱衛,守衛大明不行嗎?都懶了?都想逍遙天下?」

  鄭和靜謐了一瞬,輕聲說到,

  「師傅的猜測,大約再過幾天,就能從方一航身上得到驗證,如果是真的,或許會有種存在,即使天下所有君臨境的高手聯手,也不會是對手,而且這種人,只可能是敵人。」

  見朱棣默認不語,鄭和面色平靜的說到,

  「皇上,我們只是在找傳承自己道理的人,為將來,沒有我們的天下,做好準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