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捐了些錢給孔聖人
阿賜捐了些錢給孔聖人之後,並沒有跟著去混江湖,那些人的苦自已是吃不下去的。不過孔聖人拿著這銀子有些遲凝,偷偷摸摸地問“這些錢不會有問題吧?”
“學生子貢當然了解孔夫子不喝盜泉裏的水,也不吃嗟來之食,所以差點餓死了。看你又可憐又可惜,為啥滿腹才華卻沒個屁用!不過我子貢的錢還是可以用的,不僅一路廣,而且正,是靠技術賺來的錢,咋樣?”
“你這是靠啥技術,能賺這麽多錢,能不能讓我這些窮得吃不起飯的弟子們學一學,也好有一技之長,以養慧命?”孔子聽了很感興趣!
“賭這樣的技術不知道孔子先生聽說過了沒有?學生是靠賭博發家致富的。”子貢嘚瑟地問道。
“這可不是正人君子所為呀!這些錢老夫是不能要的!”
“夫子不是喜歡玉麽,當年楚人卞和氏抱璞泣血,不也和在下一樣賭璞石當中有玉,世人也沒有說啥不綏?為啥不心安呢?”
“既然心安,老夫就收下了!”
子貢接下來便說“我呢,從閔子騫那裏來,了解你所知的東西也有一些了,便想來問問,君子以美玉為珍貴,而以石頭為賤,為啥呢?因為物以稀為貴,美玉數量少,而石頭太多嗎?”
孔子聽了便說“你這個問題很沒營養,並非因為美玉的數量少因此珍惜它,石頭多了而看賤它。以往有道德修養的人,他的德行通常是用美玉來作比喻的。”
“溫潤而有光澤,是仁慈的惠愛;細致而達到堅實,是智慧的結晶;有角而不會傷害人,是公義的互助;垂掛的時候,好像要掉下來的似的,是禮的謙下;敲擊它,會發出清脆飛揚而悠長的聲音,最終卻戛然停止,是樂律的品格。”
“雖然有一些斑點瑕疵,但不能掩蓋玉的美好,美好也遮掩不住玉的瑕疵,是忠正的貞節;各種蘊藏的色彩,從各方麵和側麵都可以晶瑩透露出來,沒有隱匿,是誠信的光明;氣質有如白玉清澈,彩虹飄逸,是上天的寬廣宏亮。”
“神識濃縮山川的博厚,萬物都聚合一起,是大地的並生不悖,一體融合;奎章有序,不須假借其他物品或打磨,已經成為禮器,是德行的自然展現。”
“天下人都會珍貴美玉,這種完美難以形容,是大道的尊崇高尚。《詩經》講‘我在思念他,因為他溫柔敦厚,像一塊美玉’。因此有道德修養的人,都非常珍視美玉。”
子貢也不過問那個一名,這孔丘卻說出了一大堆“老頭,你倒是挺能說的,不過一下子說了這麽多,我可消化不過來,還得慢慢思考思考!聽聞先生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在下也學過老子的《道德經》,說不定咱們師出同門,還是師兄弟呢?”阿賜不忘了拉近關係。
以精通玉器,愛玉、識玉、懂玉自詡的阿賜,卻被孔子的一番話給鎮住了!瑪德,這個石頭還有這麽多的講究,經孔丘滿嘴跑火車,還真的說出了個所以然來。看來孔子這老頭還是有兩把刷子,至少給人洗腦的辦法還是不錯的!
孔子所論述的玉,是阿賜從來沒有聽說,甚至沒有想到這玉石不過是一塊石頭,還能說出這麽多歪理來忽悠天下蒼生。同樣是一塊玉石,在阿賜眼裏,就是塊石頭,以銀子來定價值,而孔子的論述卻高了幾個檔次,一下子變得高大上起來。
如果學到了孔子的這一手,相當於把自已家的玉器商行提高了若幹個檔次,先前賣的是玉,再在賣的是一個故事,這年頭要想把玉賣個好價錢,就要在裏麵作文章,編出若幹個故事來,而這孔丘,便擅長於這個——
孔子卻一眼看到了玉的內在價值投射在最高處的思想架構,正表現出的是不同人的內心和道德修養水平。
在這老頭對玉石的思想引申下去,可以感動一大批粉絲,也為自已獲得大量的女愛豆立下不世這功,據說下等商人賣的是產品,中等商人賣的是質量和信譽,上等商人賣的是這老頭口中所說的故事。
經孔丘老頭這麽一忽悠,便把一塊普通的石頭戴上了一頂酷逼的帽子,變得高大上起來了,能不牛麽?
自古以來,都有君子佩玉的說法。這就是說,隻要配上了一塊這樣的破石頭,不管多麽的大奸大惡之人,都變成了君子,因為官員拿那些死工資是不能發家致富的,一年不過六七十兩銀子,比不上子貢賭一次原石,這樣能富起來麽?
能佩得起的都是有錢人,這些錢大多來源不正,也大多是大奸大惡之人,正義心爆棚的人拿那幾兩銀子的月薪,即便一生不吃不喝也買不起啊!可想而知,這些官員又是重那裏找來的銀子?
當官本就清廉,還要花大量的銀子來買玉,所以清廉之人肯定買不起的,能佩得起的也隻有大貪特貪又奸又惡之人了。
子貢從來不了解玉還有這麽多滴美德,玉不過是一塊好一點的石頭,它不會言語,自然不能自我炫耀,沒有嘴巴也自然不能浮誇,隻有靜靜的、淡定致遠地麵對自己,直麵不同的玉類,直麵世俗的點讚、毀謗,以及周圍所有好的、壞的、善人、惡人等環境——
玉石不爭不怒,也不會自暴自棄,安守自己的節操,所有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這冰冷的石頭,看來這玉從孔丘的理論推斷的確如仁人君子,可惜佩得起的並不全是,這孔丘還是有點老糊塗了!
“玉,石之美者,玉色光潤玉聲舒揚,玉質瑩潔之美石名之曰玉。帝王之王,一貫三為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取法天地也。珠玉之玉,三畫正均,像連貫形,近俗不知中上(三橫筆劃均衡的為玉,中橫靠上的即王)之義,玉字加點於旁,以別之。故珠玉之為玉,本作王,俗作玉。”
長見識了,玉石還有這麽多的向世人洗腦的學問,不過說來說去,即便把稻草說成金條,老百姓還是不會買帳,因為他們跟本不識字,這麽多花裏胡梢的板路和理論,老百姓還是看不懂的,相當於多放了一個屁。
孔丘發現了這麽多的玉石理論,子貢看來也不外乎一點,把汙點洗白,文過飾非,為藏垢納汙之徒辯護。
子貢明白,憑孔丘的能力,即便一塊頑石,一塊朽木,都可美化成無上聖物,把稻草講成金條,這種能說到天花亂墜,頑石點頭的嘴上功夫,足以令天下風雲傾刻轉變風向,朝著自已滿意的地方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