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創作談

  親愛的讀者們!關於這個故事裏埋伏的種種隱喻,我想和諸位分享一二。如果有誰在閱讀過程中已經猜了出來,我會非常開心。


  故事的主要情節發生在1885年,那時中學生路德維希14歲。也就是說,他誕生在1871年,是統一的近代德意誌民族國家的化身。基爾伯特畢生從事鐵匠工作,他是傳統的家庭手工業的生產方式的代表,是德意誌的過去。正是他的勞作,為路德維希提供了生活和讀書的依靠。路德維希離開哥哥後,乘坐火車前往遠方。火車一往無前,鐵軌四通八達,正是統一國家和大規模工業發展的見證


  【……火車向著遠方,向著不萊梅前進了。在不萊梅的遠方,有多特蒙德、科隆、波恩、法蘭克福以及別的許多城市,有和他一樣成長壯大起來的德意誌大地,在等待著。


  別了,故鄉!別了,哥哥!別了,易北河!別了,少年時代!你這嚴峻的、無情的生活啊,現在我們來較量一下吧!】


  在故事的結尾處,路德維希賣掉了鐵匠鋪,而基爾伯特留下的孩子們(漢斯和卡爾,這都是極普通的德國名字),一個想進機械學院,一個想當鐵路工程師。傳統手工業的生產方式,終於退出主角的地位,被新興的現代工業取代。


  在這漫長而苦難的曆程中,勞動者始終不渝地堅強生活。就像鐵爐外壁銘刻的“貝什米特”一樣,它是一個工人家庭的姓氏,也是一種勞動尊嚴的象征。這種尊嚴屬於貝什米特家,也屬於見證了這一家生活的鄰居們——英國人亞瑟、法國人弗朗西斯、匈牙利人伊麗莎白。


  然而,人們在苦難的生活中永遠向往著幸福,向往著美,向往著人與人彼此間的理解。因此,羅德裏赫帶來了音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他的音樂認識他們的心靈,而他們也義無反顧地為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盡管這一切並未挽回他的生命,但是,在整整三十年後,羅德裏赫描述人們生活的《人間》仍在流傳。這,就是報答。


  還有一點……如果願意的話,可以把這個故事裏的主人公們,當作《鮮花的山崗》中那一代青年的祖父母們。年齡是完全合得上的,而他們的性情也是代代相傳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