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荒唐一帝> 第六十四章 監軍常駐

第六十四章 監軍常駐

  這個軍情院的設定,自然有不盡相同的地方。


  比如,我這個大隋朝的老大,沒有主動擔任總督外。更保留了常委直接任命權和調兵權,以及還增加了一票否決權。這些安排,也同樣是確保我淩駕於整個社會體製之上。


  當然,即便如此,一個常委的權柄,亦是讓人眼紅的。除了能對一國之軍事部署和安排指手畫腳外,還能直接決定國策。所以,我的意圖就很明顯了。通過常委這個大棗,勾起各鎮之諸侯的興趣。隻要不是生反骨之輩,肯定就會爭破腦袋。


  如此也好。依我看來,屆時的軍情院就是一個罐子,隻要滿足我的訴求,不管喜歡不喜歡之輩,我都往這個裏麵裝。再是政見不合,也沒有關係,在這個軍情院裏麵,想怎麽折騰就可以怎麽折騰。甚至,上演全武行,我也不介意。而且,我還樂意當這個裁判。


  這個,有一一,可比動不動就跟朝廷作對,或者是跟其餘軍鎮拔刀相向要好,對吧?至少,沒有荼毒百姓,更沒有生靈塗炭。


  所以,聽到這裏,老狐狸一般的郭子儀,就開始滿頭大汗。沒別的,在他的眼裏,所謂的軍情院之委員和常委,不就是皇帝要明目張膽的支持分山頭嗎?誰拉攏的人多,誰的話語權肯定就重。


  到這裏,我就必須再闡述一個自己的觀念。或者,是對一個曆史評價發表不同的看法。還有人,後世的大明亡於黨爭?更是東林黨與宦黨、浙黨之爭,拖垮了大明朝。


  依我看來,還是過於危言聳聽。黨爭導致明朝的滅亡,有一定的因素存在,但絕對不是主因。相反,我認為那是人類社會已經高度文明的必然產物。到底,後世之美帝,有沒有黨爭?別睜眼瞎話,民主、共和二黨是幹什麽吃的?寶島台灣,日本、南韓之流,又有沒有黨爭?那怎麽就沒有把美帝和這些地方給拖垮呢?俗話的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個東西永遠杜絕不了。


  換而言之,還是先前的道理。宦官群體是毒瘤,我必須清除。培養外戚集團,也不可取。設立中央情報局,雖有這方麵的考慮,但更多是防備,以確保皇權的穩固。


  要想國家真正的穩定,皇權的絕對安全,一言堂的局麵肯定不能出現,這就需要有不同的聲音。如此一來,我就必須在朝臣中培養出不同的派係。有一一,武將畢竟愚鈍一些,不妨就從這個群體開始做試點好了。


  當然,黨爭的出發點,依舊還是國家穩定,這就必須保證可控。要問可控的標準是什麽?很簡單,對人民群眾的生活生產造不成較大的影響和幹擾。同樣,隻要出現外部矛盾,就必須高度一致、統一起來,並一致對外。如此,方是和諧安穩之社會。


  那麽,如何做到這一切呢?依我看來,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就是關鍵。有鑒於此,利用設立軍情院的話題,我自然也要跟郭子儀再詳細軍情院四部之作用和功能。嗯,主要是闡述總政治部的功能。


  “大隋軍情院總政治部,就是管理大隋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高領導機關。簡而言之,也就是監軍常駐。以後,各大軍區除了軍區元帥外,還會設置軍區總監軍,品秩相同。依次類推,直到每夥。”


  “監軍常駐?”作為武人出身的郭子儀,第一時間就很抵觸。畢竟,不論大隋朝建國伊始的禦史監軍,或是後來的宦官監軍,其壞處都很多,貽誤戰機之事更是不少見。


  但作為已經看穿世間百態,能站在上位者角度思考的郭子儀來,他也沒法反對。白了,再是信任之輩,也沒有那個帝王願意將如此眾多的兵伍,交付別人手裏,還無半點防範手段。萬一,這人心生歹意,也是了不得的大事。即便,郭子儀還不知道陳橋兵變的故事,但也懂得這些道理。


  見郭子儀有些猶豫,我自然就笑道,“老柱國之擔憂,吾自然明白。大隋軍製,大軍出征必設監軍,已是多生事端。更何況,還是監軍常駐,並深入此等境地。可要依吾來,大隋監軍體係的主要問題,好的方麵不談,壞的方麵。也不外乎,就是非行伍出身,不識軍事,喜好指手畫腳。甚至,與主將職責不明,鳩占鵲巢這些因素罷了。”


  郭子儀點點頭,“聖人所言不假。莫非,聖人亦有解決之法?”


  “正是。所以,吾這個監軍常駐的基本要求,就是所有監軍必須從軍營中選拔。非行伍出身及配合不利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與主將同級不假,可斷然也沒有東風壓倒西風,或是西風壓倒東風的法,隻是責任分工不同罷了。要問監軍之具體職責,吾歸納起來,大致就是三個方麵:一則,保障軍隊的後勤和補給;二則,豎立將士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嗯,主要是培養將士們為國為民為吾效忠的思想;三則,如實記錄軍功,參與將校的升遷。嗯,這個參與將校的升遷,其實理解起來更簡單。首先,每級將校之升遷必須由主將提出,再由該級監軍考核通過,方可上報上級主官予以任命。下屬犯錯,主將和同級監軍都要問責。如此,也可防止各級主官賞罰不明、虛報軍功。甚至是,亂用親信之輩的情況出現。除此以外,非特殊情況,各級監軍均不得幹涉主將負責的軍營其他事務。比如,訓練和戰場策劃及指揮等。老柱國以為,吾這法子可否使得?”


  “聖人未曾入得軍伍,卻把軍中那些貓膩事兒,琢磨的如此清楚。應對之策,更是想的如此清楚明白,老臣著實佩服。”完,郭子儀忍不住重重舒了一口氣,更好奇問道,“老臣但有一事不明,還望聖人能夠答疑解惑。”


  “老柱國但無妨。”


  “就是。。。就是,老臣實在不知,這些想法,聖人是從何處知曉的。雖然覺得怪異,卻有章可循,更不失為良策。”


  我信口回道,“太宗皇帝過的一句話,吾時刻牢記於心,就是‘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衰;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多多研究研究過往之事,再細細琢磨。有些東西,自然就能想明白了。”


  郭子儀頓時啞口無言。


  好吧,我承認雖然照搬了很多東西,可在這個問題上,我當真是費過腦筋的。因為想來想去,還是這樣最合理。一句通俗的話,在失敗中總結經驗,這就是真理。


  嗯,別認為我在信口胡,我是認真的。不信是吧?那不妨舉例明。另一個時空的大唐,同樣因為藩鎮的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可試問一聲,後世之大宋、大明,藩鎮的問題還存在嗎?

  自然是沒有了的。這就因為大唐後世的君王,吸取了教訓,文武嚴格分離,稅賦更是完全剝離,還把監軍這個製度發揮到了一定的高度。然而,大宋興文官監軍,導致武人一輩子都抬不起頭。於是,就有了軍力疲憊,隻有四處挨打的份了。


  所以,大明朝再次吸取教訓。興宦官監軍,效果自然也好了不少。可宦人的地位被無限抬高,甚至已經達到弊大於利的程度。故而,采用武人自製,這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


  當然,我之所以要跟郭子儀這麽多,更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征求他同意。並非我準備馬上動手改善大隋朝之軍製,諸如劃分九大軍區之流。隻是希望他配合,先拿南北衙禁軍開刀,同樣設為試點予以施行。在施行的過程中,找出水土不符的部分,並予以逐步完善和改良。


  同樣的道理,隻要這套製度,能夠在南北衙禁軍中行之有效,更控製住大量下強兵。屆時,我要全麵推行,也有了足夠的底氣。


  聽我,準備從南北衙禁軍下手,郭子儀自然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反對的話兒,倒也沒提。隻是,卻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問題。這就是按照我的這套配置,南北衙禁軍屆時將一次性多出一倍的軍事將領來。世人皆知良將難求,自然也不敢奢望。可不管怎麽,也必須要有中人之資吧?否則,何以服眾?而如此規模之將領群體,短時間內又該從何處來?

  關於這個問題,我自然也仔細思考過。於是,就解釋道,“同老柱國搭班子之人,也就是首都軍區之總監軍,吾欲讓武鬆柏擔任。這廝曾是老柱國的愛將,更是吾冊封的北衙禁軍左衛大將軍。想來,不論是老柱國,或是南北衙將士,都是信服的。”


  郭子儀點了點頭,“武鬆柏的能力和履曆,確實不差。擔任這個首都軍區的總監軍,老臣亦不反對。可是,其餘的人選呢?”


  “其餘人,就由上級軍事主官和監軍共同討論確定好了。自軍區逐一向下,層層任命便是。”


  手機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