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衛山縣
葉曉蹲下來,手裏拿著賬簿,盯著低頭求饒的劉關陽:“我不管是誰的問題,重要的是,我要知道這筆帳。最終這些銀子的去向。”
“這是第一,第一筆賬,我相信這肯定不是唯一有問題的賬目。起來吧,剩下的幾,我想有你就要忙活的。”
“大人,我。”
“我不管你手裏撈過多少油水。有些事咱們就是心照不宣,官場上的那點事咱們誰都懂,可是,這些明麵上帳我是要一一交給上邊徹查的。”
劉關陽聽葉曉這麽一,心裏大概是明白,葉曉有意要放他一馬。作為一縣主簿他手上走過的油水怎麽也不會少,可是,那些絕對不至於丟了性命,而且一些瑣碎的賬目是很難查清的。例如,翻修衙門,一文錢三片瓦,上報的時候卻一文錢兩片瓦,翻修一間屋子半吊錢,上報是一吊錢。這些賬目本來就是難以查詢,而且搬不上台麵的。撈這麽點有油水幾乎都是約定俗成的事兒,就算過分些也不是什麽大事。隻要葉曉不刻意追究,就不會有太大的事。
可是,要想葉曉不去追究,他就隻能死心塌地的給葉曉辦事,最終那些鍋,要實實在在的有人去背,至於葉曉會怎麽做,他也不知道。
午飯過後,葉曉在曹生和劉關陽的帶領下來到了城牆,看著城牆上的一處處豁口,葉曉不由的皺著眉頭。
“曹縣丞,這城牆每年都有翻修嗎?”葉曉問道。
曹生道:“上一次翻修城牆大概是在五年前,也就是上一任縣令上任之初。”
葉曉問劉關陽:“劉主簿,城牆維修的銀子,每年都有支出嗎?”
劉關陽戰戰兢兢的回答:“大人,城牆修每年支出兩百兩銀子,大修是每隔三年一次,四百到五百兩銀子不等。”
“你看這城牆,像是修過的嗎?防得了強盜嗎?”
曹生此時接話道:“大人,其實這算是上任縣令另類的解決方式。”
葉曉疑惑,這不維修城牆,銀子照樣支出怎麽反倒成為了另類的解決方式了。
“大人有所不知,此地若要是有強盜,那就是山名了,他們大多以山寨部族為居。雖然是朝的子明,可是他們並不這麽認為。在益州郡以東,那就到了鎮南王的封地,眾所周知鎮南王當年收複南蠻地區,他們之然是怕的。可是咱們這裏就不一樣了,太過偏遠,朝廷不出兵,不在轄區鎮南王也管不到這裏。僅憑著益州郡的那點兵馬顯然對山民是沒有任何震懾的。其實也不是強盜,但是行徑是一樣的。山中物資匱乏,或是布匹,或是糧食、日用品。都是極度缺乏的。如此一來,山民就隻能掠奪周圍的村莊,百姓苦不堪言。可是山名幾乎都是身手極佳的獵手,大多都隻有逃跑的念頭,沒有人會去主動反抗。然而,大人您也看到了,就連咱們衙門裏的官兵就這麽幾十個人,就算是要救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周圍數十個村子怎麽管得過來呢。”
葉曉能夠想象,普通民眾遇到強盜的第一想法肯定是逃命,沒幾個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去拚命的。
“長久以來都是如此嗎?那百姓真的是苦不堪言,就這樣一直放任不管?還有,難道這衛山縣的城牆就是山民們攻破的?”
曹生繼續道:“這麽多年來都是這樣的。不過,山民畢竟也是為了搶奪物資,對於殺人,奸**女這種事情都是偶爾才會發生。大多都是有分寸的,一般他們闖入村子,都是不殺人隻搶東西,搶也是會隻搶一部分,留下一部分。不會給百姓不留活路。這其中自然也有一,就像山中打獵一樣,不殺幼獸,在飛禽走獸繁殖的季節大多都會減少狩獵。他們的想法亦是這樣,要是把百姓的糧食全都搶完了,人殺了,那來年不就是沒有可以搶掠的了嘛。有些山民發現一些村莊已經被其他的部落搶過之後都會繞開,畢竟那樣就是真的不給人留活路了。大人也可以看到,這城牆是五年前山名推到的,在也沒怎麽維修過,有些地方就是粗陋的給補上了。”
葉曉驚訝:“他們連縣城都敢搶?”
曹生是幾代人在這裏生活過的,對當地的情況很是了解,葉曉也很耐心的聽他講解:“在益州郡轄區,有三大部落,這些部落的首領都是以王自居的。每個人手下光是兵卒就有至少上千人。”
“五年前,正是離咱們衛山縣較近的羅南王破了衛山縣的城牆。當然,在那之前每年也都回來。隻不過,上任縣令在那次破城之後和羅南王進行了談判。”
葉曉豎起耳朵:“哦?他們談判了什麽?”
“衛山縣每年給羅南王上交三百兩銀子,羅南王不得再攻打衛山縣,而且允許山民來衛山縣購買東西,這樣一來就相當於不用發動戰事。”
“破財消災嗎?”
曹生歎了口氣,“其實,這已經算是很好的結果了,至少不會死人,也不會有人在受傷,最終家破人亡,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
“如此委曲求全,真的是長久之計嗎?”
曹生不出話了,葉曉的是啊,這真的是長久之計嗎?這些年,雖然衛山縣沒有再受過侵擾。可是那些山民來縣城中購置物品,有些還會給點錢,有些直接就是搶了。就連官兵也管不了,怕引起和山民之間爭端。這樣的事不是沒有發生過,起初官兵也試圖維護百姓的權益,可是山名不講理啊,直接請了羅南王,羅南王與李福一番交涉之後,李福隻是這種事能不管就不管了。
山民好像也得到了羅南王的告誡,或多或少會掏錢。
可是,這五年來,山民的氣焰越發的囂張,這偌大的衛山縣好像成了他們的後花園。
“那縣城是這樣,周圍的村莊呢?”葉曉詢問。
曹生道:“村莊,自然是一直都是那樣了,偶爾被山名搶劫。幾十年上百年,都是那樣。咱們最多就是保證縣城沒事,被劫掠的村民能有個逃難的地方。其實從這一點上,是上任縣令的功績。甚至有幾個與大部落靠的近的縣都效仿了這種做法,破財消災。”。
葉曉看著遠處環繞的大山,再看看破舊的城牆。
“可是,這是治標不治本啊。”於是歎著氣走下了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