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

  是很特殊的存在,它是有蹄動物中唯一一種水陸兩棲的。那麽為什麽選擇水陸兩棲生活?它為什麽無法長時間離開水呢? 生理上的原因:高度依賴水。首先,必須大量喝水。消化道與其他偶蹄類(包括反芻動物、豬、駱駝)的一個顯著區別是結腸很短,而且沒有盲腸,這一段是負責吸收水分的。這就導致對水分的吸收效率特別低下,糞便含水量達90%以上,它必須大量喝水才能滿足身體對水的需求,否則就會脫水。 其次,的皮膚嬌嫩,在陽光照射下很容易被灼傷或幹裂。為了適應水生生活,皮膚做了相應的改進,通體光滑無毛,以減少在水中運動的阻力。有得必有失,這種皮膚的弊端是缺乏保護,對陽光很敏感,尤其是熱帶非洲的陽光還那麽毒。因此需要泡在水裏保持皮膚濕潤,從不敢離開水源太久。 當長時間遠離水源時,皮膚表麵會分泌一種紅彤彤的、被稱為“汗血”的液體。實際上,這種液體既不是汗,也不是血,呈現紅色是因為其中含有酸性色素。汗血具有防曬霜、保濕霜和抗生素三合一的功能,能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 再次,代謝率很低,適合一個比較的生活圈子。代謝率低,通俗地就是吃得少,不愛動。做個對比,每進食5時,而白犀牛每進食1個時。一頭1噸的,每吃1千克草料就夠了,而同樣重量的白犀牛每需要6千克草料。 這主要是由於的消化道結構比較特殊。那個大牙對吃草毫無用處,還會礙事。當嘴巴閉合的時候上、下犬齒是相互鎖住的,不能側向咀嚼,咀嚼效率異常低下。 與其他偶蹄動物一樣,依賴前胃中共生的消化菌群消化植物,由於它的咀嚼能力很差,作為補償,它前胃中的微生物活性更強。 咀嚼效率不行,想通過增加食物攝入量來獲取更多能量也是行不通的,因為共生微生物處理食物需要一定時間,吃得多隻會導致食物過快通過消化道,消化效率降低。 所以幹脆少吃,好好進行消化。它住在水裏,吃的是水邊的青草,水和食物挨得很近,不用走太多路就都能獲得,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節約能量。 有很多特征適應水棲生活。首先,它皮很厚,能隔熱,一頭14噸的皮膚最厚的地方居然達到了5厘米,這對在水裏維持體溫很有幫助。其次,它的鼻子、眼睛和耳朵都是長在頭頂上的,當它泡在水裏的時候,隻要把頭頂露出水麵就可以洞悉水麵環境。 而且,潛水的時候耳朵和鼻孔都可以完全閉合,它的閉氣能力很強,隻需要每隔5分鍾浮出水麵換一次氣。 幾乎所有生命活動都可以在水下進行,交配的時候雌完全淹沒在水下,幼仔在水下出生,哺乳也可以在水下完成。還能在水下睡覺,下意識地浮出水麵換氣而不會醒來。 然而,與它的近親——鯨相比,對水的適應能力又是遠遠不及的。它根本就不會遊泳,隻能用腳蹬河底,在水中跳躍前進。而且,的主食是岸邊上的青草,而不是水生植物,也就是它的飲食無法脫離陸地的限製,因此專家把稱為半水生動物。。 通常在晚上上岸覓食,晚上沒有灼熱的陽光,但依然不敢長時間離開水,因為它最大的敵害獅子也是在晚上活躍。由於體型過於巨大,而且長時間呆在水裏,獅子很少能捕殺。 在旱季,有時無法從岸邊獲取足夠食物,可能遠離河岸達4千米。這時候如果遇上獅子就很麻煩了,在陸地上行動頗為笨拙,一旦獅群的力量能阻止它下水,會很快因脫水、體力不支而失去抵抗能力,被獅子活活啃死,尤其的處境更危險。所以,在晚上也不敢長時間離開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