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道尊青雲子> 一位老道長

一位老道長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道門老前輩,將一生修道經驗慷慨傳授。 劉培中,清光緒九年(188年)十月十九日吉時生於山東省臨沂縣,單名「鑫」,字培中,後以字行,師生而靈慧,五月能言,有神童之目,先祖世世封侯,為魯之名族。 父劉炳臣,清廷世襲侯爵。母吳氏。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六歲、幼秉宿慧,迥異常兒,六歲得道祖度化,重拾道根,道號-妙真子。 師父,修道的目的在求身體健康,家庭平安,更能使之長生,能得到先知先覺,預知未來之事。 又;道不是文章,不能憑學識得來,又不是技藝,不可以機智為用,如僅僅閱讀講義,則永遠無法成功,成道並不能借穿著道袍,或玄妙,談談哲理就能得到。 唯有篤實正確修煉,才是成道的唯一途徑,所以修道之要點,端在誠意及踐行上反求諸己專誠以行,久之自然貫通,貫滿全身細胞,確實改造肉體為仙體。 修道者重參悟地造化,要明關竅在何處,至少要有三年時間,光聽不看不行,光看沒練亦不行,光煉不加以參悟不明地生化亦不行。 所以無論是聽、是看、是練、是學還是修,萬法皆於心。要使心能保持穩定,應由修心做起,感應篇“福禍無門,唯人自召”此正合乎“三界一切唯心所造”的真理,外境隻是心的陰影。如鏡中美醜,絲毫無隱,但形肖影肖。 心變環境隨之而變,知如如此,我們則無嫉妒心,更不會怨尤人。 再;世上百物以心為至要,命運與環境,無不隨心之變化而變化,心地如果不光明坦適,是無法得到幸福的,很多人心中掛念‘不幸來臨了,景況不好了,健康有問題了……”發愁,逞強,擔心是修道的致命傷。 修道要明白‘德、威、忍、恕’四字擺平,不可偏差,做人做事用德待人,威是尊嚴,用威服人,能忍則氣和,能寬恕則心平,不可不忍則亂大謀。做人更要明白仁義倫理道德,上方能憐憫。 修道先修身,修者修持靜坐積功養德,養者養神,養氣、養性。生氣傷肝,愁悶傷腦,仇恨傷心,煩欲傷精敗腎,貪食傷胃敗血,貪味傷肺敗氣,多思傷神傷膽。 如果能將心、肝、脾、腎、肺所藏之陰氣,完全化盡。而變為純陽之體,然則而煉化之,‘慎言語可以養肺,節飲食牙以養脾,熄喚怒可以養肝,少思慮可以養心,斷色欲可以養腎,(斷色欲非斷房事,乃盡量節欲)若能將此五種,逐條做到,煉陰氣而為陽神,不費吹灰之力而得之,欲長生益壽,須將以上各點謹記方可。 修道人要靜以收心,寡淡欲色以清心,去嗜欲以養心,誦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雜念多妄想多的人,精神受損甚大。 去五戒,酒、色、財、氣、恨,酒能亂色傷心。財傷德,氣傷肝,恨傷神,此乃地間五毒也。否則如美食中置毒,味雖佳,食之必亡。 道家不是道教,道教是宗教,道家是學派,儒家,墨家,法家,道家都是學派,和宗教沒有任何關係。 所謂修行參悟之,修者為內功,行者為外功。參者求理者求真,世人修道均未作深刻研究,所以有些人修行了數十年,仍然毫無成效,吾同道者,在內修與外行途中,要特別參悟其理,方能精進道功。 三厭 厭飛禽類多食失「神」。 地厭走獸類多食阻「氣」。 水厭水族類多食耗「精」。。 以上三類有暴戾橫逆之氣,修道者忌食或少食,因為它們會在體內會產生酸性,是血液受到過冬酸性毒液的汙染,容易發生心髒病、中風、血壓失調等。 (上北方,玄聖之鄉,乃是眾神所居之處,北鬥神君掌理人之延生、注死、禍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