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守

  所謂清淨自守,就是修道之人能夠保持心室貞白,神思不外馳,如此則神氣內守,坎離**,而丹道成矣,神仙得矣,此所謂不求之求也。 《道德經》雲:“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又“聖人為腹不為目”,王弼的注釋是:“心懷智而腹藏食,虛有智而實無知也”,“為腹者以物養己,為目者以物役己,故聖人不為目也。” 這些都是告誡修道之人,應當清淨自守,不為外物惑亂心神,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不去彼取此”。 所謂清淨自守,就是修道之人能夠保持心室貞白,神思不外馳,如此則神氣內守,坎離**,而丹道成矣,神仙得矣,此所謂不求之求也。 修道求仙,不必外尋,自身即有延年之藥,精氣神是也。 《黃庭經》雲:“神仙道士非有奇,積精累氣以成真”,“寸尺宅可治生,若當決海百瀆傾”。何止延年有藥,且三清四禦,皆在我身中,如有經文以自身之靈台方寸,一身之主比作玉皇者,所謂心君是也。是故《孟子·盡心》雲“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求仁莫近焉。” 陸西星真人《玄膚論·神室論》雲:“故夫元神居於絳宮,則耳有聞,目有見,五官效職,而百體為之從令矣;元神居於靈穀,則視者返,聽者收,神氣相守,而瑩魄為之抱一矣。”元神在絳宮,則耳目有所著,元神居於靈穀(下丹田),則神氣歸於身中。乃修煉的開始。 陸西星真人又雲:“神既藏矣,是謂歸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將見神氣相守,抱一無離。迨夫靜極而動,是神也,複乘氣機而上升於泥丸,於是河車之路始通。”東派認為收視反聽,是凝神的結果,而凝神煉神又是為了采藥做準備,是貫穿內丹的原則。 是以虛靖師《大道歌》雲:“道不遠在身中,物則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和氣住,氣歸元海壽無窮。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靈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損筋骨。神馭氣,氣留形,不須雜術自長生。術則易知道難悟,既然悟得不專行。所以千人萬人學,畢竟終無一二成。神若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如此朝朝還暮暮,自然赤子產真丹。” 注重空性,注重內求,以攝心為戒,由戒生定,因定發慧,覺悟了,了之萬物因緣生滅,一切勞塵皆因我起,無我即無煩惱,如此思維,當一切境界現前,心自如如不動,一念不起,不思善,不思惡,輕安喜悅,得大自在。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老子認為,萬物盛極必衰,剛強是敗亡的象征,壯盛是衰落的征兆,柔弱則是新生的標誌,是生命力的體現,換言之,萬物剛強意味著滅亡,萬物柔弱則意味著長生。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