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世上之人總會有一死,但山上的兄弟刀頭舔血,麵對死神的機會更多。山上的弟兄每一次下山行動,難免不會有人賠上性命,寨子裏的黃金白銀那都是拿命換來的。


  喪事對土匪來說,似乎比常人更為普遍。他們見慣了太多腥風血雨,經曆了太多九死一生,所以,死亡對他們而言,無論如何都是一件人生大事。他們當中很少有壽終正寢的,不是在官軍的剿匪行動中被打死,就是遭擒後被“正法”,或者在內訌中被毆斃。匪徒死後,都要舉行葬禮,即使找不到屍首的,也要堆個墳頭,樹個牌子,留下一個念想。下葬時,大當家的會點上香,別的匪徒則站立兩旁,大掌櫃的說:“江湖奔波,人命歸天。兄弟你走了,大夥來送你一程,希望你一路走好!”墳前另有一個小崽子給燒紙。


  紙灰飄飄,香火嫋嫋,一條生命就這麽去了。


  但很多人,卻沒有什麽香燭紙馬,隻有黃土一抔,有的甚至就那麽棄屍荒野,白骨零落。


  此時,就在前山土匪忙著盤查毒物事件之時,盤龍山後山深處,剛剛堆起孤零零一座新墳,墳頭壓紙,墳前焚香,並且有人在墳前小聲哭泣。


  “小九哥,你且在此安歇,等以後我有錢了一定為您請來“鼓樂班”,吹上一整天《九條龍》。”細看之下,這個孤單的身影原來是老中醫之子。


  他火燒馬家,被迫逃命。到盤龍山上入夥,在山上經常遭別的土匪譏笑欺負。像被子上被尿尿,自己新的鞋子被搶走,頭發被剪成陰陽頭,至於惡作劇那更多了去了。他和山上的土匪之間總是有些隔閡。那些土匪也看不上他的斯文懦弱;當然他從心底也看不起這些土匪,隻是自己總受欺負,卻又沒有力氣改變這種狀況。直到小九出現,小九幫助他,還教他打槍,給他莫大安慰,讓他感到這個世界還有另一種更強的力量存在。


  “小九哥,上次那毒.……那毒——是我下的,禍根是我,我下的毒藥,想為你報仇,也是為我自己鳴不平,本想懲治那些惡人,不想卻把你連累害死。我該死。不過,小九哥,現在,我已為你報了仇,你可以安心地走了,離開這個肮髒的世界,好好安息。在這個世上,仇怨蒙蔽雙眼,好人多受磨難。我將放棄這人世嘈雜,離開可怕的仇恨廝殺。那一日山上中毒,你不知道,其實我也喝下了毒藥,隻求一死,但卻沒死成。看樣子這是天意,如今我要離開這裏,再也不會回來。小九哥哥,我會一直想著你,到另一個地方日日為你上香,為你誦經,求佛祖保佑你。”


  山風回旋,訴著哀歌,盤龍山後山靜悄悄死寂寂一片,隻有頭頂幾隻山鷹盤旋,偶爾幾片落葉飄下。


  幾年之後人


  們在香積寺發現一個年輕和尚很像老中醫之子小中醫,他的法號叫淨空。問他,他卻不置可否,隻有沉默和離開的背影。


  香積寺坐落在盤龍南八十裏的熊耳山上,因當時滿山野花,芳香鬱積,故名香積寺。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曾寫《過香積寺》詩予以讚揚:“不知香積寺,數裏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鬆,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王維的這首詩寫的是不是濰縣這座香積寺,人們也弄不真切,但這座香積寺卻在熊耳山上修建多年了。熊耳山山勢險峻。抬頭望山,奇岩怪石,藤蔓攀結,蒼翠茂密的龍骨草,爬滿石壁。兩口天然岩洞,恰好位於半山上突若獸鼻的石梁兩旁,仿佛巨獸的雙眼。微風吹來,藤蔓搖曳,綠草起伏。


  熊耳山高大而多岩洞。有的洞,洞深數十裏,天變時,洞內竟然出風,風勢還挺凶猛,有時猛不可擋。其中最高大的岩洞,高達八九丈,寬十餘丈,可容納上千人。主洞左邊的觀音岩上,終年水滴不斷,且水色暗紅。據說是後山倒掛的“石鯉在吐水”,也有人說這是山中白龍的血淚往下滴。這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塞北有一碩大的黑熊,托化成人形,人麵熊耳。曾來此地做惡,搶奪一個美麗的姑娘,沒成想遇到盤龍山的鎮山白龍阻攔,因此,黑熊現出原形與盤龍山的白龍搏鬥,一時間,狂風驟起,大雨傾盆。黑熊最終戰敗,被白龍咬下一隻耳朵,落在此處,形成這座熊耳山。白龍雖然戰勝,但亦被黑熊抓住了尾巴,進既不能,出亦不得,最終把自己的尾巴撕裂了方才脫身並轉敗為勝,但是血撒在了山石裏,並從山石縫裏滴落,故觀音岩上常有“龍血”下滴。


  香積寺,就矗立在山頂之上,綠樹叢中。觀音岩旁有通天梯,可隻身上去,走過一道狹窄的石縫,踏上數百級石梯,直通山上。就能看見香積寺。真是“見山不見寺,寺在巉岩縫。”香積寺坐北朝南,聽說過去曾經很是壯觀。但如今模樣,飽經滄桑,僅有兩座殘缺不全搖搖欲墜的殿堂和幾間破舊低矮的的僧房。寺裏僅住僧人三人,有土地二三畝。


  山門上懸掛著“香積寺”匾額。步入古老的香積寺大門,迎麵是一座八角亭,亦稱金剛殿。四大金剛手執神器的塑像,排列兩旁,法像威嚴,神態如生。


  門口旁邊是充當門神的兩隻野豬;一眼清泉從山門前的野豬石像的嘴裏流出。當地人又將其稱之為“野豬廟”。傳說此廟裏有一位高僧在化緣途中曾遭人追殺,身處險境之際,竟有幾頭野豬相救,從此野豬被奉為救命恩人,高僧塑像來紀念。令人驚異的是,廟內的神龕、香案、燭台、梁柱上,到處都可見到青黑


  花紋相間的指頭粗細的野生毒蛇,且都沒拔毒牙。雖說景象可怕,但毒蛇們白天在廟裏睡覺,晚上出來覓食,與寺僧們們倒也相安無事,代代寺僧都相信,這是神靈感化的結果。


  往裏走,是天王殿,坐落在高一米的磚砌台基上,麵闊、進深俱為三間,單簷歇山頂。雕梁畫棟,飛彩溢丹,飛簷鬥拱,翹角重疊,壁畫濃墨粉彩,彌勒佛和顏悅色居中,八大金剛分於兩側,形態不一,怒目而視,惟妙惟肖。天王殿簷下懸掛匾額“天王殿”。


  再後麵是大雄寶殿,與金碧輝煌的天王殿相比,是另一種風格裝飾,顯得古樸典雅。建在一米高的石台上,為三重簷歇山頂式樓閣,麵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懸山頂。其殿前有月台,四隅置石獸,殿內中部為神壇,橫占三間,上置白玉如來佛祖塑像一尊,高兩米多。


  大雄寶殿內寬敞明亮,肅穆莊嚴,頂上高懸金色寶蓋佛祖安然端坐在蓮花座上,雙手合十,手掛念珠,專心念佛。坐像前兩邊幢幡幔垂,法器陳列散亂。殿前有雕工精巧的兩座石燈,亦已破碎不堪,隻餘一半。


  大雄寶殿前三棵蒼勁的柏樹,如人的腰板粗細。旁邊有一間客房,已是多年未修,破爛不堪,窗戶都已掉落。


  寺院周邊的山坡上還分布著幾十座僧人墳墓,有些墳墓前麵豎著石碑,碑上的文字早已經模糊不清。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