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番外篇、翠鬢荷戈上將壇(1)
“所以,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此地多年以來,一直沒能建成商堡驛寨?”
祝餘國祥泰十四年,位於國土南境國界附近的偏遠山嶺泠陵,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當朝國母,同時也是新成立的農業農村部兼商務部總長的應玉羊應皇後,帶著一小隊人馬喬裝成商隊,瞞天過海地進了山……
說是“瞞天過海”,確是絲毫沒有誇張,因為此事舉國不知,甚至包括正領兵在外,於北疆外圍清繳戎狄餘孽的景玗都不知道!為了達成此行目的,玉羊不惜許諾重利騙來了青龍湖實驗特區區長,兼東平侯昭栩生,將自己的貼身女官雪衣打扮成了“國母替身”,留守宮中以安朝綱,自己則帶著一雙兒女、副手花鬱玫,貼身侍衛孟極與唐青青,恰好來國中聯絡商貿事宜的彎月城商隊領隊之一波暗羅,以及昭家的小公子昭景恒,翻山越嶺、不遠千裏地來到了泠陵地界實地考察。
坐在貌似普通,實則暗藏機關的唐家馬車之中,應皇後於車廂中展開泠陵附近的山川地圖,對隨行的唐家弟子之一,唐無梟的師妹唐青青道——這唐青青原本隻是唐家“夜、鏢、商、匠”四部中“鏢”一部的普通弟子,隻因玉羊身邊缺少女性侍衛,故而這才被唐無梟舉薦入宮,如今擔任應皇後的近身侍衛已有五載。
現如今祝餘國的四境,基本上早已遍布商堡驛寨:這一由當朝君王與皇後共同開創的集商貿、金融、娛樂、軍防於一體的官辦經營模式,如今已經在祝餘國境內四處紮根開花,形成了整片連鎖的全國商貿與國防網絡,除了南疆的這一小塊空白——眼下他們即將趕往的泠陵山區,本應在六年前就應該建成商堡,從而完成整個商堡網點的最後一站……然而不知為何,此地的商堡總是拆了毀毀了拆,距離在全國鋪開商堡驛寨模式的最後時限已經過去六年,仍舊是塊磚片瓦都無法在泠陵山中站穩腳跟。
“……娘娘有所不知,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坐在應皇後對首的唐青青聞言沉吟片刻,垂眸回答道,“這泠陵位於我國國境的最南端,過了山下離水就是諸蠻地界,這裏聚居的村落百姓有國人有蠻夷,鄉音迥異,宗支混雜,且多尚武難訓——這裏的豪族大姓多有圍寨聚居的習慣,豐年時是順民,到了荒年災年,搖身一變就是打家劫舍的山匪村霸!這山裏的商堡,因為山高路遠,修建起來本就困難,往往是年頭上剛搭出個雛形來,到了年尾工人放假回去過年時,沒幾天就被山民們拆個精光……自娘娘定址此地作為南疆商堡的終點以後,我們唐家也曾派人督造,但終究抵擋不住此地山民的凶橫蠻性……所以如今隊伍還未進山,我們要走還來得及,還是等陛下領兵還朝以後,帶著軍馬來此,再做打算吧!”
“來都來了,哪有連個山頭都沒見著就往回走的道理?”玉羊聞言連想都沒想,將眉一皺便否決了唐青青的提議,“話說回來,南疆地界裏諸蠻雜居的地界也不止這裏一處,但是商堡建立以後便民利民,其他地方看樣學樣,如今早就都已經習慣了商堡的存在……怎麽唯獨這泠陵如此頑固,造了六年都沒法說服此地山民且觀後效?”
“其實若隻是山民,到不妨事,但是如臣女先前所說,在這裏建堡最大的阻礙,其實是山中的豪族大姓。”唐青青說罷,從懷中掏出一封紙箋,遞給玉羊道,“這是臣女出發前,從戶部那裏調出抄錄的檔案——泠陵山中目前最大的一戶豪族,是十六年前從外地遷入的:這家姓‘陰’,據說原本是天虞城附近的富家,為避禍而遷居此地……自陰家遷徙以來,便在泠陵山中結寨而居,漸成此地一大勢力,與山中原有大姓宗支勾連,凡山中之事,皆由幾家定奪……拆毀商堡一事,也是由陰家牽頭,煽動山民所致的。當地官府駐軍雖說也曾試過上山拿人,但那陰家的族寨修得宛若碉堡一般,牆厚溝深,家中人丁又多習武,即便是派了火銃兵也無法攻取,便隻能罷了……”
“天虞城來的?姓陰?”玉羊從唐青青手中接過檔案,看罷在腦海中過了好幾個來回,確定自己實在記不得於天虞城小住的那大半年裏,有沒有接觸過姓陰的富戶大家……在又一次懊悔自己沒把博聞強記的雪衣帶在身邊後,玉羊沉吟片刻,又問,“先前推廣商堡模式的時候,朝中便訂下過規矩,要各地主事者以宣教為主,利民為輔,以說服當地百姓見利得利為根本……這家地方上可有宣教解釋過?怎麽能一上來就刀兵相見嘛……”
“娘娘,宣教自然也是宣教過的,去年和前年年頭上戶部都有呈送過南疆建堡宣教失敗的公文,您忘了?”花鬱玫的一席話讓玉羊頓時想起事由原委來,連忙一拍腦門道:“嘖,事太多給忘了!就是因為連著好幾年的地方公文說此地民風愚頑彪悍,所以才決定走的這一遭……花姐姐,您走南闖北,見識最多,對於這樣的地方宗支,可有什麽辦法?”
“凡大姓豪族,盤根錯節,於地方利益多有牽涉。然這陰家不過才搬來十多年,就能結寨稱霸,倒是有些古怪……”花鬱玫話未說完,忽然感到馬車一陣顛簸後停了下來,連忙掀開車簾,對坐在馭手身邊押車的波暗羅道,“怎麽回事?怎麽停下了?”
“前麵路口好像有些異樣,載著二位殿下和小公子的車先停下了,好像還有山民。”波暗羅說著整了整鬥篷下暗藏的匕首與燧發槍,跳下車回眸道,“你們在車上等著,我先到前頭看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