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食動天下> 第三百八十一章 雙城血戰(67)

第三百八十一章 雙城血戰(67)

  待到景玗提前安排在濁河南岸的八千騎兵入城之際,眾人才得以一覽樊陰城一戰的全貌,也終於了解了曹蓮芝拚盡性命設下的最後機心。


  樊陰城的陷落,源於曹蓮芝對於陸白猿決鬥邀約的將計就計——在從信使手中獲得戰書的那一刻起,自知命不久矣的曹蓮芝便沒想過要活著回去,在她腦中始終盤亙的便隻有一個念頭:如何利用這可能是最後一次的機會,盡可能獵殺越多的仇敵,並給貞陽城防帶來盡可能大的破壞。


  陸白猿雖然在信中許諾以嚴孤鬆的幼子作為決鬥籌碼,但曹蓮芝並未十分相信:首先她並不認識嚴嘯雲,無法判斷陸白猿所帶來的“籌碼”到底是真是假;其次她心知陸白猿與宋略書有金蘭之盟,宋略書死於她麾下親兵埋伏這一血仇,陸白猿一定會找她討還……由此基礎上,曹蓮芝雖然答應了決鬥之約,但事實上針對決鬥的安排並未占據她最後時光中多少精力,她的注意力留在了決鬥場外,留在了鯨洲島以外更大的貞陽戰場上。


  鯨洲島上就算戰勝,能殺的也不過是一個不知真假的嚴嘯雲,和一個無足輕重的陸白猿而已。但若是利用對方將注意力轉移到鯨洲島上觀戰的機會,能夠伺機攻下貞陽或者樊陰中的城池其一,卻可以讓玄王大為窘迫,今後無論狄人最終輸贏,失城這一罪過便決然會落在穆家頭上……同時隻要雙城陷落其一,濁河貞陽一段的“水上關隘”作用即可失效,狄人便可獲得對於濁河中遊上下渡口的絕對控製,到時候無論是東進順流還是南下劫掠,都會大為便捷。


  在決定了以自己為餌兌下雙城其一後,曹蓮芝便開始著手布置於決鬥當天的種種安排:在綜合評估了貞陽、樊陰雙城的城垣布防與守備力量後,曹蓮芝將目光鎖定在了相對更加容易得手的樊陰城上——樊陰城背據樊山峭壁,易守難攻,擁有天然的地利之便,但也因此城中守備相對較少,守城軍械裝備也沒有貞陽來得齊全。在派出探馬繞著雙城來來回回看了幾次以後,曹蓮芝心中對於如何進攻樊陰城便有了詳實的計劃:

  樊陰的半邊城體被樊山完全包裹,故而對外的城門便隻有連接貞陽吊橋的那一座而已。但除了城門之外,樊陰還有東西兩道水門:東水門連接鯨洲水道,屆時若在鯨洲島內進行決鬥,一定會有人嚴防看守,故而並不是奪取的首選之地;而西水門則緊靠樊山峭壁,如今外圍也已經被守軍用土石完全填埋,故而並不引人注目,也就給了曹蓮芝另做文章的機會。


  在確定了攻城的主要方向後,曹蓮芝連夜向忽雷奔獻策,開始在狄人的協助與掩護下進行調兵遣將——藉由狄人營造浮橋之機,曹蓮芝將自己的兩千親兵混入到參與修橋的狄人步卒之中,將他們神不知鬼不覺地從濁河以南調到了北岸,同時在過河後便要求親兵減鍋去灶,白日北上,深夜回返……給樊陰守軍製造出“留在北岸的那一支狄軍已經北撤”的錯覺,於決鬥前夜埋伏於樊陰西水門附近,伺機而動。


  決鬥當日,就在陸白猿等三人於鯨洲麵見曹蓮芝後不久,曹氏預留在濁河北岸的力量也隨即開始了動作:有會水的偷偷潛入河中摸到水門邊緣,在稍稍清理了表麵的石塊雜物之後,便將數根粗繩綁在了作為水門主體的鐵柵欄上,繩的另一頭連著數匹好馬,隻待馭手一聲令下,群馬便揚蹄奮力,片刻之間便將柵欄拉得變形崩裂,隨後帶著其中填充的砂石之物一起,被生生拖出樊陰城牆,分崩離析。


  水門一旦出現缺口,之後發生的事情便顯得順理成章:曹蓮芝的兩千親兵如虎狼一般撲向出缺的水門,前鋒負責用鉤鐮等物扒開表麵堆積的土石,進一步擴大水門缺口;後麵跟著的騎兵則用戰馬托運著大量土石沙袋,竟然硬生生在幾炷香的工夫內用沙袋填出了一條從河岸到水門,可供騎兵通行的道路……在做完了這一切後,由烈冉率領的兩萬狄軍也順著浮橋聞風而至,如凶神惡煞一般加入了攻陷樊陰城水門的陣列之中……


  樊陰落陷,便幾乎隻在一瞬間——樊陰隻有一萬左右的守軍,城中百姓早已撤空,而因為長期以來的孤懸北岸,缺食少藥,這裏的守軍士卒或多或少都遭受著傷病饑寒的侵擾。麵對如同虎狼一般來勢洶洶的北狄騎兵,他們雖竭力一搏,但仍然回天乏術……最後的數千守軍被迫退往城牆,義軍守將牛勤忠本想向貞陽求援,但聞聽敵將已經入城,且看到站在鐵鏈上的玄王等人被箭雨頻頻逼退後,心知大勢已去,於是留下守軍名冊拜別穆向炎,轉身投入到那一去不返的烈火濃煙之中……


  而就在樊陰落陷的幾乎同時,另一支騎兵隊伍正從虎踞山背後山林中衝出,向著貞陽城急速進發——這一支隊伍的主將是景玗的師姐哥舒雅,隊伍主要由西域胡商的私兵、雇傭兵以及氐人騎兵組成。他們的原本目的,除了護送在白鶴垣集結的糧草物資進城以外,另一個目標便是圍剿被留在南岸狄軍營地最外圍的“曹氏親兵”……然而當哥舒雅領著八千騎兵衝出山坳,來到狄人紮營的河灘附近時,卻發現撲了個空——曹氏已經將自己的部隊遷往北岸,這裏剩下的隻是少數被狄人俘虜的奴隸營地。


  哥舒雅所率領的騎兵身負監運糧草的重責,不敢久留,隻能帶著隊伍在外圍隨意放了幾把火之後,便跟上大部隊快速衝向貞陽城……最終八千騎兵僅留下了斷後的十餘騎被狄人射落,其他人都幾乎全須全尾地進入到貞陽城中,而就在一水之隔的城牆另一邊,與貞陽連體雙生般的樊陰城正在火海中沉沉陷落……從此濁河以北,再無昆吾國實際控製的領土疆域,貞陽守軍中北疆遺民回望故土的昏黃目光,再一次被大雨澆熄澆透,甚至把一排排的人牆都澆成了與城牆相連的,比磚石還冷硬的塑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