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教父> 第317章 正月裏的遠行

第317章 正月裏的遠行

  正月的十五,元宵佳節。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南方的湯圓是包出來,而北方的元宵則是搖出來的。


  農曆十三、四,街麵上就會有很多人在現場製作元宵。各種餡料搓成小團,蘸上水之後丟進裝了粘糯米麵的大容器中,然後搖動容器,讓餡料在裏麵滾動,水分會吸附糯米粉直到表麵不再有水分為止。


  這時賣家會用一個大孔漏勺,把元宵從糯米粉裏撈出來,再蘸一次水。這個過程是非常快的,否則前一次粘上的糯米粉就會被泡下來。


  蘸水之後再丟進糯米粉中滾動,元宵的尺寸就會越來越大。理論上,反複重做這個過程,元宵就可以做到無限大。當然,沒有人這麽無聊。


  元宵和湯圓都要滾水下鍋,不然就會變成一大鍋麵糊。除了賣這種現做元宵的,還有一些賣炸元宵的。油炸元宵可是個技術活,搞不好就會變成一顆顆炸彈。


  元宵節的節日氣氛某種程度上還要比春節更高。很多地方都會有大型的廟會和燈會,有些地方還會有煙火。


  在寒冷的東北,這個年要到二月二才算是結束。整整一個月都算是年節。很多人將這作為證明東北人懶的證據之一。但這是環境決定的,東北的冬季一般都是有四個月。


  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在這種天氣下根本就無事可做,隻能“貓冬”。即便是到了日後暖棚大量普及之後,也沒有太大的改變。“貓冬”依然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過了正月十五,胡楊就離開了北京。接下來他要北上,去吉林和黑龍江見四個人。


  黑龍江的賀平源和薛嵩,吉林的馬紅旗和初在龍。原本春節前就該見一次的,但因為胡楊臨時增加的行程而完美的錯過了。


  所以胡楊就隻能自己找上門去。正月裏大家都沒有那麽忙,正好可以抽出時間好好聊聊。


  如果有可能,胡楊還想能和更多的人聊一聊。正月裏大家都不忙,正是合適的時候。


  東北三省,遼寧在地圖最下麵,中間是吉林,最上麵是黑龍江。從總體來看,工業上半斤八兩。哈爾濱和長春都有不錯的工業基礎。尤其是哈爾濱,早年在老大哥的援助時期,全國156項重點援建工程中,有13項落戶哈爾濱。之後在又有“南廠北遷”,從當時的遼寧遷入了很多工業企業。


  可惜,在五六十年代經曆了兩次大的變革,直接導致工業發展後繼乏力。雖然一直在努力發展工業,但收效並不明顯。


  長春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這個時期在工業領域能拿得出手的就隻有“一汽”。


  哈爾濱和長春分別兩個省的省會城市,工業發展都是這種程度,其他地區的也就可想而知了。


  總體來說,黑龍江和吉林都是以農業為主。農業都是兩省的第一產業,這一點直到若幹年後也沒有改變。


  這就是胡楊一直說的,環境是決定性因素。地區的發展,絕對無法擺脫環境的影響。而自然環境中氣候和地理位置就是最重要的兩條。


  東北經濟問題的確有曆史因素。但後期國家也不是沒有投入,但必須承認的是,這些投入所產生的回報並不高。


  這並不是說,這兩個省就是不適合發展工業。而是說,要慎重的思考什麽樣的工業,什麽樣的產業結構是最適合當地情況的。


  在公路網和鐵路網沒有成型的時期,必須首先考慮運輸覆蓋的範圍,然後是範圍內的市場的消化能力。綜合這兩點之後,才能確定生產規模。東西再好沒有人買,那就是廢物。


  不過這次的胡楊北上可不是為了這些,他這次的目標是土地。


  接下來的一個月中,胡楊幾乎走遍了吉林和黑龍江所有主要的農業產區。見了上百個與農業相關的人。


  黑龍江和吉林比鄰,都是黑土地區。但土地性質依然有所不同。


  吉林境內的土質相對統一,主要是集中在鬆遼平原,這裏也是世界三大玉米黃金廠區之一。


  而黑龍江的土質則組成稍微複雜一點。細分一下有暗棕壤、白漿土、黑土、草甸土、水稻土、泥炭土、沼澤土、泛濫土等等。相對應,適宜種植的植物也都有不同。


  黑龍江境內有大小興安嶺,山林麵積非常大。吉林的森林覆蓋率也非常高,因為維度比黑龍江稍低,這裏的植被豐富性要遠高於大小興安嶺的寒帶林地。


  所以吉林也是我國北方中草藥種類和產量最多且最高的地區。日後這裏也是北方藥廠最集中的地區。


  黑龍江和吉林兩省都具有發展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的條件。而且客觀來說,兩省的自然條件都非常的優越。


  胡楊從國外傳真回來的資料,專門給這四個人各發了一份。這些日子以來,他們不光是自己研究,還組織農業相關人員一起研究學習。


  這些都算是現在國際上最新的資料了。就連胡楊都感到大開眼界,對他們來說那衝擊力就可想而知了。毫不誇張的說,其中絕大多數在一開始對這些都產生了本能的抵觸情緒。


  這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對於超出認知太多的情況,如果上來就全盤接受的話,那對自己固有的認知會產生強烈的衝擊。輕則產生自我懷疑,重則的精神恍惚都是有可能的。


  他們不願意承認也很好理解。知道咱們和國際先進有差距,但想不到差距竟然會這麽……巨大!


  不管是從農民的平均收入,畝產上,出口數量上,咱們都是全麵的大幅度落後。那種差距已經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包括這四位,初看這些資料的時候,也都被上麵的內容“嚇”得不輕。


  等到大家逐漸都接受了這些的事實之後,他們才終於開始思考下一個問題。


  我們要做什麽?

  麵對如此巨大的差距時,很多人都是會產生無力感。一個小學生看到高考的試卷時,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


  這個時候需要有一個人告訴小學生,你隻要按部就班的學習,十二年後就可以參加高考了。


  說出這話的人,自然也就是胡楊。但他並不想要“按部就班”,他要跳級,而且是跳很多級。


  大型的自動化耕作設備,和與相匹配的種子和耕作方式,胡楊已經著手準備了。


  問題的核心還是繞回了最重要的客觀條件,土地。


  耕地就在那裏,但耕地都是已經分配到農民手中。即便是在黑龍江和吉林這兩個,人均耕地麵積名列全國前茅的省份,具體到每個人也隻有八畝多和四畝多。


  即便是以家庭為單位,總麵積也達不到胡楊心中最小規模農場麵積的底線。


  胡楊一直提醒自己和周圍的人,一定要警惕“拿來主義”。在任何時候照搬照抄都是不可取的。無論如何都要經過思考和論證。


  尤其是學習外國先進經驗的時候,更是一定要注意。咱中國古代的晏子就曾經說過,江北為橘江南為枳。


  同樣的植物,換了地方栽種,即使隻是相隔隻是一條江,但產出的果實就會完全不同。


  如果是把外國人那一套,不加甄別的硬辦硬抄,十有八九會落得一個水土不服的結果。


  這也就是學習和抄襲區別。前者是弄懂其中的思路和邏輯,後者則是隻看表象而毫無思考。


  在國外的確是有很多小型家庭農場,耕地總麵積不會超過百畝。但這類農場通常種植的作物,都是相對經濟價值偏高,而耕作的方式也相對更加精細。


  對於還在摸索期的咱們來說,現在這還不是現在能夠立刻達到的程度。所以胡楊在經過仔細的思考和計算之後,認為現階段農場的麵積最低也要達到兩百畝。


  隻有達到了這個麵積,咱們才有可能達到一個健康的投入產出比。


  雖然沒指望一上來就是賺錢,但至少不能賠的太多。華夏科技公司現在攤子鋪得很大,資金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數字。雖然現在來看,資金流還算是沒有壓力。但這次的投資規模非常大,必須要足夠謹慎才行。


  官方支持的確可以分擔不小的壓力,但胡楊更傾向於貸款而非直接的財政撥款。


  黑龍江和吉林兩省的財政都不富裕。胡楊就不想在裏麵再撈一勺出來。財政的錢應該更多的投入到基礎建設中去。


  而銀行的錢如果不進入流通,就隻能放在那裏靜等貶值,而胡楊則願意幫銀行這個忙。當然利息上,一定是要給他一個大的折扣。


  還有一點,是不能明著說出來的。那就是胡楊要保持自己絕對的話語權。即便撥款可能占不到一半或者更多,但隻要接受了,無論資金多少,都需要聽取官方的意見。因為這個麵子總還是要給的。


  但問題是,他們能給出專業有效的意見嗎?


  大概率是不能。


  這個邏輯很簡單。如果他們能,那早幹什麽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