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教父> 第259章 三個月

第259章 三個月

  軍工企業,在咱們國家是有特殊地位的。它要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為國家武裝力量提供各種武器裝備研製和生產。關鍵是具有獨立法人的企業。


  軍工企業是國家安全的支柱,不同國家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發展道路。


  常見的就是兩種模式,一是純國家投資和控製。二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增加民間資本。


  像我們國家,基本就是第一種模式。與中國政體相似的蘇聯,基本上也是這個模式。


  而美國作為另一大軍事強國,則是采用了第二種模的代表。美國的軍工產業是以私人公司為主,這是因為美國是在成長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後,才在民用技術上發展起來的軍工。


  是先有民用技術,然後應用在軍工領域。二戰中美軍吉普車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軍方將自己的需求,像尺寸、重量、油耗、維護等等條件列出來,發給所有大型汽車企業進行招標邀請。


  汽車生產企業根據要求,設計出產品投標。美國軍方則在投標車型中,選出最適合那一個,然後給這家企業一份巨大的裝備采購訂單。


  而同樣情況,在中國走的流程就會有所不同。同樣是軍方需要某種車型。也會列出各種需求。但不會發給了所有汽車生產企業,而是隻會發給有軍工企業身份的汽車生產企業。


  這個門檻就攔住了幾乎所有民營企業。而這道門檻,也就是胡楊今天想要跨過去的那個。


  那位直接點出核心的參謀,在盯著胡楊看了片刻之後,也沒有再說什麽。老將軍也沒有給胡楊一個正麵的答案。


  這不算是一個壞消息。至少老將軍沒有直接拒絕胡楊。那就說明這件事,並不是毫無希望的。隻是在他看來,現在還不是一個能夠給出答案的時機。


  對於胡楊來說,這個結果是可以接受的。也算是在意料之中的。今時今日,華夏科技依然還在蓄力中。其實並沒有多少現在就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單單隻是兩套數控設備和十台電腦,還真換不足以推著他跨過那道門檻。


  但在今天之後,胡楊感覺自己至少是踩在門檻上了。


  就像胡楊剛剛說的,送是肯定送的,沒有任何前提條件。既然如此,老將軍這一趟的目的也算是達到了。再接下來,就是胡楊和347所的人談具體的實施方案。


  老人家大多都有午睡的習慣,胡楊他們就借著這個理由辭別老將軍。臨走的時候,胡楊感覺到了一道目光的注視。


  是那個參謀。


  胡楊可以肯定,他肯定不是一個普通參謀。這是廢話。能待在老將軍身邊,任何人都不會普通。


  所以更確切的說,他就根本不會是一個參謀。雖然他一直在收斂,但還是會在細節處體現出上位者的氣質。就是那種長期發號施令得人才會有的氣質。


  胡楊隱隱感覺,這個人今天會出現在這裏,十有八九就是為他來的。


  五個人一起回到了原來的屋子。他們三個也早就吃完,桌上也已經擺上了茶具和果盤。


  胡楊給雙方都做了介紹。而打過招呼之後,柏青也用了午睡這個理由,先一步離開,去了招待所給他們安排的房間休息。


  如此漂亮又懂事的對象,立刻收獲了一片祝福。胡楊也毫不客氣的照單全收。


  在這輕鬆的氣氛中,他們開始聊起了正事。


  王海昌首先開口說道:“我先說一下347所的情況。在知道這個消息之後,我們就開始做準備。原本就有幾間高標準的無塵室,稍微改造就可以用來安裝設備。人員和其他物資方麵我們也肯定全力以赴。小胡你看,還有什麽需要我們準備的。”


  胡楊也不客氣直接說:“安裝調試主要還是的由我們來,這件事你們隻能是輔助。”


  王海昌佯裝不滿:“咋地,瞧不上我們347所的技術工人嗎?”


  胡楊解釋的說道:“這個事還真沒什麽可爭。之前親手拆這套數控機床的鉗工師傅,已經在回國的路上。應該會和設備差不多的時間到位。這種設備對精度的要求你們也很清楚,讓這位師傅來安裝是最好的選擇。”


  這麽一說,王海昌也沒有什麽意見了。胡楊說的沒錯,親眼見過原始狀態,親手拆開機器的人,的確是最適合親手再把機器裝重新組裝起來的人。


  王海昌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們就打打下手,順便學習一點經驗。你們華夏科技來多少人?”


  胡楊想了想:“既然是要保密,那原則上就是人越少越好。暫時我能確定的,就是我和那位老師傅兩個人。老師傅這邊你們可以放心,保密和安全都由我來負責。另外我也建議,在提升保密等級這件事上,咱們內緊外鬆。我主要是擔心一下就緊起來,會被人注意到。以後如果逆推時間線的話,有可能會和設備到岸的時間聯係起來。這對保密並沒有好處。”


  這裏麵的邏輯關係並不複雜,王海昌和李春元稍一琢磨就理解了胡楊說的意思。


  李春元不由感歎:“小胡想得很周到,你怎麽像是搞情報工作的。”


  胡楊微微苦笑:“都是逼出來的。不在這些細節多下點心思,我們在外麵很容易就會盯上。您說得對,我們和搞情報的還真挺像的。”


  聽胡楊這麽一說道,倆人一琢磨還真是這麽回事。在國外做成這麽大的事,膽大心細可是一樣都不能少了。


  關於合作的細節,其實在這裏並沒有太過可以商討的。很多事都要到時候再臨場處理。在這裏主要就是把雙方的一些情況互相通個氣,讓雙方都心裏有點數。


  347所這邊主要的工作,就是首先把場地落實,人員調配好,後勤保障做好。為之後三個月封閉期做足準備。


  而胡楊這邊事情就比較多了。這一趟他可不止弄了兩套數控機床,重點是那套中型電爐。


  這套中型電爐,是為了沈陽剛剛承包下來的鐵西特鋼準備的。想要把這套設備安裝調試完,並開始正式開始試運行。注意是試運行,而不是正式投產。


  估計三個月都不一定夠。


  原本胡楊是打算讓董師傅和他的徒弟們主持安裝。但現在看來,這個想法是必須要做下調整了。


  董師傅就一個,因為保密的問題徒弟也一個都沒有帶回來。現在時間錯不開,隻能有限保證數控機床的安裝調試。


  一套幾十上百噸的設備和兩套數控機床相比,無論規模還是價格,的確是都沒有什麽可比性。


  胡楊的想法是,讓董師傅給這邊的鉗工做一個短期培訓。把安裝流程和注意事項都詳細的講一下。胡楊估計應該就足夠應付中型電爐的安裝工作。


  中型電爐的安裝需要大量起重設備,所以鉗工手藝的要求也沒有小型設備那麽高。僅就按照精度的要求這一項來說。數控機床要比中型電爐高出不止一個數量級。


  而327所的那邊的數控機床安裝,卻是非要董師傅親自動手才行。這種差一絲都可能影響最終加工精度的設備,隻有這種頂級鉗工才行。


  金英在轉機過程中都會與胡楊進行聯係。胡楊讓她改變行程,直接飛回沈陽。同時也讓董師傅在路上就開始準備中型電爐的安裝“授課”內容。


  胡楊自己則在當天晚上,就動身返回北京。之前去歐洲這一趟就走了一個多月,接下來更是還會消失三個月,胡楊有很多事情需要梳理安排。


  廣州和香港那邊有管衝,胡楊不需要操心。之前有過一次長談,該說都已經說過了。北京這邊有趙援朝,胡楊也可以放心,畢竟是大院子弟的代表人物。


  最需要關注的就是沈陽這邊,鐵西特鋼的升級改造。這個項目是後續一係列計劃開展的基礎,是絕對不容有失的。


  在回程的路上,胡楊就把打電話給了丹東的項淩江,讓他也去沈陽參與這項工作。


  出動孫福生,邢鵬和項淩江三個人的豪華陣容,可見胡楊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三個人性格能夠很好的互補。胡楊不在現場的情況下,他們三個應該足以應付所有突發狀況。


  而且以三人的關係,就算意見產生的分歧,也能夠很好的進行溝通。所以胡楊並沒有明確的指定一位作為總負責人。所有決定都要三人都同意才能執行,有一人不同意,都要擱置重新討論。


  這個模式肯定不是最科學嚴謹的,但具體到這三個人身上,卻就是最合適的。


  直飛北京的胡楊,頭一個是要先把柏青送回家。把人家姑娘一領走就是個把月,不親自上門給個說法怎麽行。這次出去柏青也沒少買東西,也全都要妥妥當當的給送上門才行。


  雖然時間有點緊張,但這個禮數還是不能少的。畢竟是在八十年代,家長的思想再前衛,這周圍鄰居和七大姑八大姨,總還是會說一些有的沒的。胡楊作為始作俑者,必須公開並體麵出現,才能正確的引導這些張嘴的輿論方向。


  所以,這小車要開上,給未來嶽父嶽母的禮物要帶上,而這家宴也是必須要吃上一頓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