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館長話詩情
轉眼之間,服務人員把桌子上的酒菜搬在旁邊的小桌子上去了,兩張大桌子已拚湊停當,文房四寶也擺放得得體有致。
李先知說:“第三個節目,解析唐詩與宋詞的關係,表演者:邱錫鐵館員。”
邱錫鐵捋了捋他那稀疏的白發,他說,說詩論詞是李教授的長項,而老朽半路出家,隻曉得一點兒皮毛,現在既然李教授點了我的名,那我就隻好土地老爺吃仙桃——將就年歲了,但是如果說出來的東西不著調、不巴墨,請大家原諒,說不說是個態度問題,說得好不好僅是個水平問題。
一直沒有發言的王雲卿說,誰不知道邱老兄在古代文學方麵和李教授同為鬆山的兩麵旗幟,文化界的翹楚,過分謙虛就是驕傲,快快,下麵節目還多著呢!
邱錫鐵說,俗話說酒壯英雄膽,雖然不想當英雄,那我也得先喝杯酒,看能不能調動一兩個文學細胞的積極性,所以,請大家給個麵子,我敬大家一杯酒,請大家鼓勵鼓勵我,爭取把這個節目演完。
趙德林和劉明遠都說,要得,大家紮起,預祝老館長表演成功!
邱錫鐵慢慢舉起酒杯,沿桌子從左到右在空中劃了一道弧,說,我開始了,請大家多包涵。
接著邱錫鐵慢條斯理地說,詩體與詞體文學特征的不同,我通過多年來的學習,體會到它們的不同有五個方麵:
一是和音樂的關係的差異,詩體和詞體的文學特征有著很大的區別,下麵我們就以格律詩和詞的對比來說明詩體和詞體文學特征的差異。首先,詩詞和音樂的關係是不同的。中國古典詩歌從一開始就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但是詩最終與音樂分離,並且在與音樂分離之後,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榮。而詞是在音樂的土壤中萌芽產生的,音樂性是詞體文學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詞不再完全入樂歌唱,而成為一種新的韻律詩歌後,它仍是要按照詞譜所規定的韻律樂調填寫,音樂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二是外部形式的差異,句式、句法、韻律、對仗外部形式的差異表現在句式、句法、韻律、對仗等方麵。首先從句式上看,格律詩句式整齊劃一,詞的句式則參差不齊;其次,詩詞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詩句法相對固定,詞的句法卻靈活多樣;再次,詩詞的押韻規則也不一樣,格律詩隻用平聲韻,一韻到底,隔句壓韻,首句可壓可不壓;詞平仄通壓,中間可以換韻,韻腳疏密不定;最後,詩詞的對仗規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詩第二、第三兩聯必須對仗,而詞的對仗卻靈活得多,沒有統一的要求。
三是題材內容的差異,詩,以社會性的群體情感為主;詞,以作者個體的自我情感為主。詩詞的題材內容也有很大差異。詩在題材上比較偏重政治主題,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浮沉等為主要內容,抒發的主要是社會性的群體所共有的情感;而詞在題材內容上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以描寫男歡女愛、相思離別為主,抒發的大多是作者個人的自我情感。
四是語言特色的差異,詩是典型的語言藝術,詞是典型的精美語言藝術。怎麽講呢?我個人認為說詩是一種典型的語言藝術是指她所用語言的規則性,而說詞是一種典型的精美語言藝術是指她的靈活性。繆越先生曾經形象地把詩詞語言特色比喻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園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相對於詩來說,詞的語言更加輕靈細巧、纖柔香豔。
五是風格的差異,詩莊詞媚,詩詞風格上的差異被精練地概括為詩莊詞媚,即使題材內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現出的風格也大相徑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詩詞作品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這與詩詞題材內容和語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關係。
雖然差異是明顯的,但它們的聯係確是十分緊密的。唐詩分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寫詩不講究平仄,不要求對仗,押韻也比較自由,每首詩的句數和字數句式沒有嚴格規定;近體詩在句數句式平仄對仗押韻等到方麵都有嚴格的規定。宋詞是由詩歌和音樂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律詩,它分為小令、中調、長詞三類。詞的篇幅長短不一,差異極大,最短的是《蒼梧謠》,隻有十六個字,最長的是《鶯啼序》,有二百四十字。
但是,據我體會,我國古代詩歌代有新變,詩之餘為詞,詞之餘為曲,各相爭雄。文學史上所說唐詩、宋詞、元曲,就是在形式、語言、風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種不同的詩體。唐詩基本上是五、七言詩,詞、曲則都是長短句。
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三個階段是詩、詞與散曲。詩以唐朝為最盛,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講究押韻。詞與散曲在本質上都屬於詩,它們和詩一樣,有著大體相同的淵源;其發生和發展都和音樂密切相關;它們都既可唱可詠,又同樣要倚聲填詞,合轍押韻,講究形、音、意的俱現。詞與散曲原本都是“民間物”,屬於民歌一類,久已有之。其曲調,依民族的不同而有差異,因時代的改換而有所變遷。詞和散曲產生後都走了一條由俗到雅,由民間而人文人的道路。
為了承上啟下,趕超先人。可是前一代文人創作已經達到了頂峰,後人無法超越,那就隻能在此基礎上,另辟蹊徑,創作出能夠代表當世人文風貌,區別於前代人的作品,各具所長,共同為我們後人創造出燦爛文明。
唐詩有五言,七言,絕句,律詩.唐詩主要是五、七言詩,詞則要按詞牌填詞,句型長短不一,所以又叫長短句。曲和詞類似,要按曲牌填寫。所以唐人作詩可以叫寫詩,宋人作詞和元人作曲則叫填詞、填曲。宋詞的詞牌是中原地區的曲調,元曲則是來源於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調,所以元曲又叫北曲。元曲或稱元雜劇,是盛行於元代的戲曲藝術,為散曲或雜劇的通稱。相對於明傳奇(南曲),後世又將元曲稱為北曲.元曲與宋詞及唐詩有著相同的文學地位。
邱錫鐵繼續說,廣義的曲泛指秦漢以來各種可入樂的樂曲,如漢大曲、唐宋大曲、民間小曲等。通常則多指宋朝以來的南曲和北曲,同詞的體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數定格外可加襯字,較為自由,並多使用口語。分為戲曲(或稱劇曲,包括雜劇、傳奇等)與散曲兩類,元明以來甚為流行。故後世有元曲之稱。
詞是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宋詞、曲子詞、詩餘、長短句。始於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在宋代達到其頂峰。一開始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後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的詩歌藝術。
我們大家知道,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宋代,被稱為詞的時代。詞源於民間,始於唐,興於五代,盛於兩宋。宋代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強烈。唐代的詩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統治者禦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台,成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大臣個個是詞人。政治家範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著名詞人,女詞人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使宋詞得以佳篇迭出,影響久遠。
講到這裏,邱錫鐵突然一頓,然後他喘了一口氣,不緊不慢地說,需要加油了,不然就說不下去了。
李先知說,上酒,我們大家再鼓勵一杯,讓邱館長繼續下去。
眾人舉杯,邱錫鐵說,知我者,李教授也。感謝大家的鼓勵,我們同飲。說完,把酒喝下去,清了清嗓子,繼續往下說。
“唐詩宋詞”一語,宋詞與唐詩並稱,宋詞是庶幾可與唐詩媲美的一大詩體。宋繼承唐,然而如魯迅先生所言,好詩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詩歌創作方麵,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確乎很難。但是,唐人所留下的豐富的文學遺產,宋人也並不會白白浪費,將它們更多更靈活運用在“詞”這一詩歌體式上,使詞在宋代獲得了空前絕後的發展。我們在論宋詞與唐詩的關係時,往往更多的注意於宋詞與唐詩的區別。差別的確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我們也必須說明宋詞對唐詩的繼承關係。可以肯定地說,宋詞能取得如此顯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詩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純熟的技巧之上,是絕對不可想象的。從後來挖掘出來的敦煌曲子詞來看,詞在進入文人之手以前,除了它的句式長短參差不齊外,與此前的民間歌謠並沒有什麽兩樣,一樣的主要是采用那種簡單、質樸、直率的表現方法。到中晚唐文人開始實驗填詞以後,就像一切民間文學向文人的文學的轉變一樣,詞也就不知不覺地發生著變化,漸漸地帶有了文人所具有的藝術化色彩。最早詞的創作的白居易、劉禹錫,後來進行詞的創作的溫庭筠、韋莊等,他們本是唐的重要詩人,但他們把在詩歌創作中的種種技巧,帶到詞的創作中來。另外,五代、宋的詞作者,也幾乎都是詩人,他們一麵作詩、一麵填詞,唐詩的各種技巧自然就會融匯、滲入到詞的創作中去,使詞的創作更加精美。我們隻要對宋詞的藝術加以分析,會發現宋詞在意象、寫景抒情手法的運用方麵,在詞的境界營造方麵,甚至在語言的錘煉、借代、典故等手法的運用方麵,與唐詩都有著明顯的繼承關係。
故事講到這裏,邱錫鐵說,我表演完畢,請大家指正。
趙德林又打起了官腔,他說,劉書記,鬆山還真是個藏龍臥伏的地方啊,公安局長論畫功,文化館長說詩詞,了不起啊!李教授,下麵還有啥節目?
李先知不慌不忙地說:“先前我們是談書畫,論詩詞,全是嘴上功夫,下麵,我們開江到梁平——縣(現)過縣(現)來點兒手上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