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沒有利益就沒有動力
他們腦子裏都是那套當送財童子的破舊思維,用撒幣的行為來宣傳天朝的富足,用萬國來朝的滿足感來長自己的麵子,現在要搞海外殖民擴張,我怕整個儒家階層會團結起來反對的。”
蘇羽給自己倒了杯茶,輕啟朱唇吹開茶葉,“別的朝代,確實會有這個問題,而且幾乎無解,但明朝初年卻是個例外,知道為什麽嗎?
因為目前的儒生,跟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跟往後的任何一個時代的儒生,他們的觀念是完全不同的,至少對待海外開拓方麵是這樣。之所以不同,還要從四百年前說起。
遠一點的北方,正在營建中的北京,曾經那片地方叫幽雲十六州,從五代時期的後晉石敬瑭為了當兒皇帝割讓給契丹遼開始,到魏國公徐達收複,期間整整淪落了四百多年。
黃河以北,從靖康之恥開始,從金到元,也淪落了兩百多年,江南呢,元朝也統治了差不多一百年,這些統治者,可不像中原王朝那樣重視教化,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
意味著宋代形成的程朱理學,那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儒學思想被打擊得七零八落,讀書人變得務實而實在,特別是元朝近一百年的海外交往,更是讓讀書人們發現海外也不是窮得一塌糊塗,也是有利可圖的。
由此而形成了一股開放進取之風,到了明朝,自洪武開國到現在,不過四十年出頭,雖然朱元璋搞八股文,但幾百年形成的務實觀念不是那麽容易就被侵蝕的。
現在的這幫儒生讀書人,不過隻是八股文二代受害者而已,他們的前輩,都是從元朝過來的,對商業的抵觸感沒有到那種要死要活的激烈程度,沒有天朝上國那種愚蠢的傲氣,所以他們很容易就能接受海外貿易的事實。
你不是想當官教化萬民麽?海外有這麽多仰慕大明的子民等著你教化,你不是要建功立業麽?海外有無數的疆域給你去開拓,你不是想撈錢麽?整座整
座的金山銀山在等著你……
永樂皇帝是個好大喜功的人,他下西洋的目的也是如此,弘揚天朝威德,裝逼到底,隻是方法有問題,在原有時空下隻賠不賺,後來把家底子掏空了才不得不停下來。
如果讓他發現往海外殖民不僅僅讓他享受萬國朝貢的快感,還能大把大把撈錢,解決國內問題,那就要重新考慮要不要停下來的問題了。”
楊平凡又想到一個事,“話雖如此,可是地主們怎麽辦,我雖然不是專業研究曆史,但也知道地主階層是封建王朝的基石,海外擴張勢必要抽調大量人力,地主們都沒人種田了,怕是要鬧起來了。”
“嗬嗬,正常情況下地主們當然要鬧,因為沒人幫他們種田了,沒法躺著收地租了,他們不能繼續維持土豪的生活了。可是如果他們也參與到海外擴張中,享受到分紅,那又會如何,設想一下你守著一百畝地,一年收的地租換算下來不過幾千斤米或者幾百兩銀子,可是參與海外擴張,一年的收益是這個的幾倍幾十倍,你覺得他們會做哪種選擇?”
“話雖如此,但是我覺得還是會有很大部分地主覺得風險大不參加,甚至私底下搞破壞。你要知道,在我們那個時空,南邊那座城市還有幾個家族用這套方法躺著收租,暗地裏搞事呢。”
蘇羽一聲輕笑:“別提南邊,小心書沒了。還是講本時空的,大地主們要是覺得風險大,那我就推動朝廷設立一個類似東印度公司那種,隻需要入股享受分紅就行,不用自己親自動手去跟南洋生番打交道,你覺得他們會不會心動?
其實我之所以選擇這種改變方式,而且很有自信能成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明朝立國之前,江南富庶地區,大部分是張士誠的地盤,張士誠這個人為人寬厚愛人,深受他管轄區域內老百姓的愛戴,蘇州之戰由於得到百姓的支持,竟然持續了整整九個月,高郵之戰,全城軍民眾誌
成城,憑借一座小城,竟然硬生生擋住了元軍百萬大軍攻城,可見得民心之廣。
洪武初年朱元璋微服私訪,發現江東的老百姓依然以張王稱呼張士誠,於是大發感慨:“張士誠小竊江東,吳民至今呼為張王。我為天子,此邦呼為老頭兒”
惱羞成怒之下,於是有了所謂的“江南重賦”:拚命壓榨江南地區百姓,特別是蘇州鬆江地區百姓交的稅收,甚至達到了元朝時的三倍,超過了宋朝時的五倍,蘇州一地所收稅收占到了全國的10%。
所以,隻要有更好的出路,江南地區的地主們絕對會毫不猶豫地進行選擇,最富庶的地方做了表率,其他地方豈不會眼紅?
歸根到底,就是要給統治階層的大部分人看見,南洋是一座閃閃的金山,是無盡的富貴,是無上的軍功,是前無古人的功績,這樣大部分人就能湧起征服的欲望,至於少部分人,就讓它們被曆史的車輪碾過去吧。”
楊平凡徹底服了,“蘇博士不愧是博士,以後我就聽的你的戰略行事了。”
船隊一路向西,經過馬六甲海峽的時候,鄭和奉永樂皇帝之名,封拜裏米蘇拉為滿喇加王,脫離暹羅國自立。
另一邊,陳祖義報告說附近淡馬錫島上盤踞著一夥海盜,專門在海峽裏打劫過往船隻,收過路費,請求出擊把它們剿了。
鄭和答應,命令陳祖義協同校官戚斌出戰。
果然隻有自己人才是最了解自己,海盜出身的陳祖義帶領官軍打海盜,毫不含糊,以傷亡不到十人的代價解決掉了這個盤踞馬六甲海峽,一度跟自己勢均力敵的海盜集團。
剿滅掉淡馬錫的海盜,這個島就成了無主之地,蘇羽向鄭和建議,此地扼守海峽,位置極為險要,為防止後續被海盜侵占,也為了防止周邊幾個邦國為了爭奪此地而引起戰火,需要派遣一支明軍暫駐這裏,鎮撫一方,等到返程了再將他們一並接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