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明哲保身的辦法
來者不善的電話讓董欽心情沉重,送孩子回家時沒把好車頭,差點連人帶車翻進排水溝裏。
兒子要回家,蘇玉春今兒在家做飯沒去廠裏,一見老朋友慘淡的表情關切問。
“是沒被選上?”
“董叔要去修兵馬俑啦,還說寒假的時候帶我去X安玩”
章廷卿意猶未盡道。
董欽含糊不清的應了聲,壓下了數次想要開口的衝動,決定先去探探那個男人的底。
沒有留在蘇玉春家吃飯,他急匆匆的出了門。
小飯館裏,董欽篤定不認識麵前夾著公文包,賊眉鼠眼的男人。
王友業故意吊著董欽的胃口,拖拉著性點了一葷一素,又要瓶燒酒,咧嘴笑容:“這頓你請,沒問題吧。”
他眨巴眼睛壓低聲音,“畢竟你和蘇玉春靠著那些黃金發家,一頓飯算得了什麽。”
董欽放在桌子下的手緊握成拳,冒著虛汗無言,對方連蘇玉春都查出來了,沒有再圓謊的必要。
王友業滿意,嗞了口燒酒,砸吧嘴環顧了空無一人的小飯店,又瞅了眼還在後院炒菜的老板。
“我可查清楚了,當初你投機倒把被關裏頭,出來後那批無主的黃金還下落不明,沒再查到你頭上……”
王友業一步步的打擊著董欽的心理防線。
“那人是在你家被抓的吧,人還真的得信命,當年你要走快走慢,哪還有今天。”
“你想要錢?”
董欽聽見自個如同砂紙的聲音,艱難的潤了潤嗓子。
“當年,你和蘇玉春南下,是去銷小黃魚了吧。”董欽語氣篤定,自顧自的繼續往下說:“你們犯的可是黃金倒賣,隻要我往上一告,你們兩都得玩完!”
嚇唬得差不多了,王友業嘬著炸花生,得意洋洋的:“不過,你還是有辦法自救的。”
董欽眼神大亮,主動給王友業斟酒。
“不還有個蘇玉春麽,隻要把她弄進去,你不就安全了。”
董欽聽明白了,對方是多半是衝著蘇玉春去的,也把當年的事情查得七七七八班,隻要他能配合就能明哲保身,啥事沒有。
他都不曉得咋回的紫禁城青銅修複組,一跨進門檻就看見個禿頂男人背對著門口站在工作台前,
“幹啥呢,這兒不能隨隨便便進!”
人一扭過頭,董欽先愣後喜,麵前的人是此次文物修複大賽主裁判之一,鄭老,文博圈專家中的頂尖人物,也是修複第一批兵馬俑的技術總指揮,背景很深厚。
老師傅拎著暖水壺進屋,問:“沒讓你一回來就上這,瞎積極。”
董欽含糊的扯了個謊,“我走了,青銅組就剩您老了,我舍不得您忙啊。”
冷哼了聲,老師傅還是很受用。
鄭老笑嗬嗬問:“聽說一直想修複兵馬俑。”
“那是我的夢想!”
鄭老道:“小夥子在文物修複賽上表現不錯,挑出來的三人裏,你年紀最小,成績
最好,遲早在文博圈混出名堂。”
“鄭老,別別別,您這話我聽得心慌,跳蚤哪敢在牛前蹦躂啊。”
董欽連忙拱手求饒,讓文博圈的大佬誇,他心慌慌。
老師傅道:“所有參賽人員裏,鄭老隻親自來見你一個”
話說到這份子,董欽就知道碰見好事了。
鄭老抿了口茶,也不賣關子,問:“綠臉俑的事你知道吧?”
綠臉俑是85年出土的兵馬俑二號坑裏獨有的一尊綠臉俑,從圖像資料看,麵部彩繪相對完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眾多淡粉色的陶俑中顯得十分突出。
董欽心髒突突的跳:“鄭老,你是讓我跟著一起修綠臉俑?”
看著人點頭,他激動得都有點瓢子嘴,大佬手下帶著那麽多徒弟都排不上號。
鄭老拍了拍董欽肩膀,“好好完成次兵馬俑修複工作,好幾個老專家都很看好你,有前途。”
董欽先歡喜,但一想到懸掛在頭頂的那把‘刀’再高興地事也得打折扣。
他清楚是毀前程的大事,得想辦法把事情擺平,下午下了班後就去加工廠。
兩兄妹正在辦公室裏做作業,蘇玉春進了村,得晚上才能回來。
蘇玉春今兒是找村長商量修路的事,加工廠承包的是‘北壩鄉’的地,要想對土地做點啥都得征求整個村委會的同意。
“村長,咱們村子的路實在是不好走,熟果顛出村容易損壞,再說以後還有投資建廠的好事,破路招不來人。
要開發,就得把路修寬敞咯,外麵的人進來開發,原材料要進得來,產品要出得去,就好比咱們村即將摘果的桃子,即便沒有加工廠收購也得往外運,如今不適當年公家承包的年代,磕壞了果子哪個都心疼,”
村委會也不全是五大三粗的老鄉,今年剛回來兩三個有大專大學學曆的年輕人,也很讚同蘇玉春提出來的要想富先修路的說法。
打從建立了加工廠後,屯裏種的蔬菜,水果統統都包圓收購。
加工廠需要什麽,老鄉們就種什麽,今年擴充不少老鄉還擴充了種植畝數,就是為了滿足加工廠的需求。
蘇玉春是整個北壩村的財神爺,想修個路也不是大事。
村委會各個麵露為難,北壩村因為進了加工廠才剛剛又起色,窮村哪裏來的錢修路,隻能每一年組織一次翻修,把通往外頭的道路弄得平整一點,一下雨就坑坑窪窪。
首都每一年冬春都是風沙大作的時候,路都給刮沒了。
“錢的事廠子來出,但修路必須立刻進行,組織勞動力還得請老鄉們來。”
村委會商量著,把村子通往加工廠,再從加工廠通向外頭的主幹道修一修,每家每戶按人頭出勞動力,兩個星期就能整出平坦的大地來。
大夥都覺得得伺候好麵前這儀尊財神爺,樹大好乘涼,以後的合作才能夠長遠。
“那就按照蘇廠長的意思,需要多少人村裏管夠,想怎麽修就怎麽修。”
蘇玉春談好了修路問題,緊接著又坐貨車朝比北壩村更加偏僻的‘王下’村前進。
首都也有很多農村還沒發展起來,走都都是彎彎曲曲的山路,人能顛到車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