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學怪圈見
1.怪圈現象
文學的社會責任是什麽?並非每個文學愛好者、作者、作家在提筆時那一刻首先會去意識一下,而是作者智識素養的自然體現。誰都不會否認文學對人類思想意識所起的引導地位,不得不承認我們很多人在學生時代被好影響了一生,甚至因此立誌當作家。
但如今,彌漫文學空氣的、壟斷文壇的是穿越之類與低俗。
也許成龍有過,因為他演過穿越電影角色,於是乎追星楞青族一窩蜂而趨,雖然筆者也喜歡成龍打鬥的頭腦機智靈活,善於運用身邊事物,但對穿越玄幻持看法,亦不追星。
網絡文學開辟了一片自由開放的金三角,給他們吧,也屬於任何人。
穿越去異界幹什麽呢?
嫖盡美女、當個皇帝、皇妃、至少當個霸王。更有屁經不懂,殺佛殺仙宣揚邪惡至上的,造就出千奇百怪虛無的自我王國。還有將人的戾氣也拿來修成蓋世神功的,無知得無以複加,而這類網點擊亦是趨之若鶩,說好聽一點眾星捧月。
因為現實社會中得不到,但想。人人都想,就看誰會想。
皇帝亦隻有一個。
世上聰明人多迷惘、空虛,麵對不平現象多想不通,麵對邪惡陰暗由貶抑變為理解或麻木不仁,麵對本性的欲望不能隨心所欲,受社會、倫理的壓迫。
於是,主動的作者被動的讀者穿越到另世界彌補空虛,聊慰欲望。
而作者絕大多數是還無閱曆少思想的大、中學生。讀者群亦多為大、中學生。
按因果玄論,也許億萬年後,真就創造出一個異世界。不過創造的不是淨土世界,更血腥。
我們這個三維現實世界真就山重水複疑無路嗎?
非也!隻是未看破紅塵,千頭萬緒中理不出生命意義的真諦之頭緒,難以開襟條俗。
誰都懂得生活就是未提練的,人人都是一本故事。但如今井市題材如森之林,廣闊的鄉村題材如荒之草。因為身賴不去深入體驗生活,陋室閉門臆造;因為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被塵封,未讀過,當然也就再難出個老舍式文學明星。
遊遍網絡文學江湖,唯有三四家網站有思想的作者作品多多,改善了穿越之類壟斷現象,重新開辟了一塊“紅色根據地”。
文學有雙重性,趣味性與教育引導意義。
有出版商理直氣壯收稿廣告:先有趣味再有意義!
我們不能強求所有的都有充分的意義,但趣味何所指?高雅趣味,低級趣味?不少作者、出版社迎合低俗趣味,不考慮社會責任,亦偏頗地隻盯住已成名作家,如同社會隻翹首億萬富翁一般。急功近利,坐吃山空,無吐故納新勇氣,邁不出膽識門坎。形成文化現象的惡性循環,私有製並非治萬病的藥方。
這並非說筆者的文學作品文筆多麽高強,懷才不遇發牢騷。事實上比筆者文學修養功底高深者比比皆是。
生命提取個細胞就可複製,何況率先科技化的影視劇?
不知道是否江朗才盡,不知道是否生活中沒了故事,《西遊記》重編、《小兵張嘎》變異、《飛虎隊》重拍、《三國演義》再來過然而除了科技效果好些,嘎子就比原配的純真可愛嗎?孫猴子更凡人化嗎?毛澤東的普通話比湖南話效應好嗎?早已沒了原質原味,同一角色張張變臉隻能讓人覺得更假,無非看看另造的情節是什麽。遺傳與變異,原來比不過老娘姿色。
在這塊土地上一個假字了得!物品假、招牌假隻有美容手術後生的孩子依舊真。誠然,人們需要某種欺騙,即或自我欺騙,但那是一種善良的美好欺騙,例如吃餃子需要沾點兒蘸水來欺騙味覺、娶個靚妹來欺騙視覺,但其餘則不敢恭維。
文學上的虛假競爭最能體現在網上。暗流洶湧澎湃,卻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誰不希望一切運轉正常,誰不希望這世界化為淨土,而不是加速毀滅。
你能盡一分心嗎?
讓怪圈少一點。
2假的真得了
生活是文學耕耘者開采不盡的“可再生資源”,問題是你得用腳、用心去開采,非陋室遙控能得,缺乏思想、閱曆的作者當然創造不出具有生活意義的作品,那就去穿越、玄幻,而穿越所需的功夫僅從“書本師傅”那裏學得一招半式加以無道理的胡編,大同小異,任何一本讀來似曾相識,其資源開采已近物極,注定隻能風潮一時。
不否認網文學存在與發展的活力、大眾化、可行性。但縱觀網絡文學網站,其穿越、玄幻之類真可謂烏煙瘴氣,橫行霸道,文學性大都低劣,而這市場的生意狀況無不與建網人的投合慣養有關,更無文學判官資質,就是質紙出版當道人多是如此現狀。
人們多看不起網絡文學那才叫正常現象,這種輕視並非完全因為網絡文學是“非優生基地”,還有帶著對它的置疑。
網絡文學無疑可成為實體文學的“大篷文學種植場”、文學閃光基地,但若走火入魔,自然難開天眼、成正果。
文壇亦發現網絡文學的可取處,力圖從這方便的市場挖取被泥土封埋的金子,這是進步,是挖者與被挖者的希望。
可以說,網閱多是學生。而網文學鋪天蓋地的是穿越、驚悚、玄幻類,
我們給他們的是什麽?
他們能看到的是什麽?
他們得到的熏陶是什麽?
我們不憂慮嗎?
亊實上,讀者我們給他什麽有什麽,我們有提高讀者閱讀品位的社會責任,而不應當一味地去迎合。一個乒乓高手常給低手喂招,最後高手也養成庸手了。
3模範明星大神
各行各業評模範、先進這恐怕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事物了。毛澤東的這一傳統倒未被改革掉,如果追星風是崇洋中用,那麽大神則是網外社會在網內的映射現象。
何必人造神?應是自然形成偶像。
不錯,家要有家長、國要有領導、一群體中要有主心骨,人有自已心目中的偶像,大眾應有學習的榜樣,這是眾生社會必然的產物,但這指的是正常現象。
問題是,在自私、虛偽的民族劣根性作用下,到有多少真實的成份?不能不承認,國家級模範先進貨真價實,以下就難以一概恭維了。愈往低層愈虛,世故、投機、沽名釣魚知多少?這類榜樣的社會效應隻能讓人息滅真摯而見怪不怪,更世故“成熟”起來,汙染並蔓延一代代高級人類的心靈,人之“誠信”不過是一朵玩弄的花,建立起來的人生觀是,人類原來不過是這樣!
人類文明進歩的真締是什麽?
封建禮教時的中國把演藝人看作下九流固然是錯誤的。一個強烈的反差是,大相徑庭的觀念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人崇拜演藝明星勝過尊敬總統、偉人。開放的中國人把西方人這一點非常投機地學過來了。走向另一極端。
一言以敝之,這是俗流,低俗之流。是淺浮而非高雅,是盲目而非文化進步,人類終在向高雅進步。
毛澤東、周恩來、劉伯承真正的模範、英雄人物、大科學家等,比起演藝明星,不知哪個該崇拜,是明星?
如今自由市場下滋生的、多如星星的、良莠不齊的出版社、文化公司,幾乎皆有一個約定俗成—選題報告。
簡言之,選題報告=快餐=急功近利,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無米明日討。所謂選題,即是迎合,迎合低俗,迎合政治。這必然造成“文學商品”品種的殘缺。
試想這是大氣之舉嗎?會出大氣之作嗎?
全是小家子氣。
趕潮、迎俗的那叫文學作品麽?無非賺一時功利。功利主義文學注定曇花一現,不可能如三國演義那樣有生命力。誠然,現實主義沒什麽不好,但要顯得自然。如今大多數文化公司、出版商不得不注重現實大眾關注熱點,不敢輕意出手新人新作,隻敢吃既成名家老本,似乎媳婦天生就是媳婦兒,她沒有過破處這一關。在國人劣根性迎合下,市場經濟在文化方麵的弊端首先會顯露出來,從前至少輕得多。
人們似乎都不是在作文化了,彼此迎合彼此降品位而非提高。
一個民族的人若大多隻注重現實,輕文學,能說這是文明進步的表現嗎?
4紙質與網絡文學
現在有些保守的傳統作家對網絡文學仍然持否定態度,須知同紙質印刷代替竹簡和布帛紙質手抄石印比較起來,網絡所賦予文學的時代特性無論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許多質的飛躍,其傳播的快捷,容量的巨大,以及由此而帶來的自發、互動、流傳等方麵的特性,都已經導致網絡文學在內函擴充、情節設置、節奏徐疾、意識流動、意象閃回、時空穿越、情感交流等內容和形式上大大超越紙質載體的局限,展現出新的麵貌、新的生機。同時文學的生產與消費、產品與市場、創作與閱讀、作者與讀者的關係將發生深刻變化,這無疑將帶來一場文學的解放和革新,這是傳統觀念很難想象的。在這方麵,網絡媒體在新聞領域所帶來的革命性轉變已經表現得相當明顯。但紙質文學與網絡文學形式二者永遠也代替不了誰,因為亊物皆有利有弊。就安全性而言,紙質書恐怕比電子書安全、舒適多了,雖然它沒有電子書方便。
傳統出版曆來是傳統文學的世襲領地,並且被認為是保證文學質量和政治思想標準必須的門檻,是衡量文學水平基準關口,所有的文學作品隻有通過傳統出版這一關,才能被公認為達到發表水平。但是,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學的保守性日益顯見,傳統出版對文學創新的扼製和背離讀者、背離市場的落後性日益突出。當今之世,一個沒有名聲,沒有關係的作者,哪怕是創作了很有價值的作品,要想出版簡直比登天還難。我想請大編輯捫良心想一想,你把那麽多稿件扔進了垃圾箱,你親手扼殺了多少新人新作?埋沒了多少創新潛質?傳統出版長期為傳統名家所壟斷,成為他們的專利,已經淪為阻礙文學生產力的障礙,並且已經受到消費和市場的嚴厲懲罰。現在傳統圖書滯銷和書店的凋敝已經迫使它們不得不改製轉企,但目前仍在由依賴傳統名家轉向尋求暢銷書寫手之間徘徊,在舊體製的製約和商業化的誘惑間掙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