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重生劉莽> 第487章 許攸之難

第487章 許攸之難

  田老三搖了搖頭,說道:“郭圖隻是想排擠一個人,他從來不會因為這些事情殺人,許攸這次看似是殺身之局,看來是有真正的大人物動怒了。”


  “袁紹?”劉莽問道。


  袁紹僅僅隻是意見領袖,真正的決策領袖應該是他手下那些德高望重的謀士們。


  田老三歎息一聲,“沒有這麽簡單,隻能說李凡這次運氣不好,偏偏趕上袁公想要借口整治許攸的大詔,不得不回鄴城,其實他隻是一個很小的棋子而已。”


  劉莽點了點頭,這是一個很殘忍的事實,你被奸人陷害,其實還隻是奸人順手而為而已。


  “但是許攸不是必死不可,不然他早跑了,雖然這會讓袁公通緝他。”田老三停頓片刻後,說道:“這說明他是認真思考了這些事情的,知道現在回來的生機會比被通緝的生機大。”


  “許攸有一個朋友,應該能夠救他。”田老三壓低聲音說道。


  “誰?”劉莽皺眉問道:“田豐,審配,劉惠……”


  田老三看著一連報出一大串袁紹手下謀士姓名的劉莽,表情略微驚訝。


  “將軍對這些人這麽好的印象?”田老三問道。


  這其中有很多人都是現在還沒有發跡,僅僅有一些小名頭的人。


  “我見多識廣。”劉莽說道。


  “將軍博古通今,名不虛傳。”田老三讚歎道:“但是將軍都說錯了,這些人都不是,許攸的靠山是袁紹的兒子。”


  “袁熙。”


  袁紹的兩個兒子,袁熙和袁尚,在袁紹死後,袁紹手下的謀臣們分二而立,由此而引發的爭鬥,在這二人之間的故事也很精妙。


  許攸是一個老仕人了,袁紹的集團中很多都是他收攏過來的仕人,這些人還有漢室的某些傳統在身上,這其中就有早些跟著二世的敏銳直覺。


  袁紹年事已高,對於軍隊和政治都不敏感,確實讓很多人都在他生前便提早站隊。


  在他死後,突然冒出來更改詔書的審配就是在很早就跟隨在袁尚手下的謀士。


  在東漢末年,最有國家的樣子的就是袁紹手下的這群人,或者說他們是一群末路的仕人,自發地就行使了很多之前的行徑。


  許攸也不例外,他是掛在袁熙手下的,很可能他在前線奪權不是靠的尚方斬馬劍,而是袁熙的力量。


  劉莽聽著田老三緩緩將冀州的格局道來,不禁覺得頭疼,難怪最後許攸會覺得袁紹手下這些人沒有希望倒頭就走。


  這是一種很病態的延續,所以袁氏最終不能依靠他們的士族集團在東漢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我們要依靠許攸?”說了這麽多,劉莽最終問道。


  如果不是許攸會在這件事上對他們有益,以田老三的性格,劉莽覺得他把不會突然提起某一個人。


  “將軍果然聰明。”田老三說道:“要阻止這方勢力,我建議我們使用袁熙的力量,他現在正在前線作戰,在許攸回到鄴城之後,他也會回來,現在我們和許攸算是在一條船上,所以我們可以依靠袁熙的力量。”


  “不愧是你啊,田老三。”劉莽拍著手說道,他看著田老三的臉,由衷讚歎道。


  “為什麽你總能算的這麽好呢?”劉莽問道。


  田老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概是在下的每一件事都做的很好吧。”


  劉莽眯起眼睛看著他,他不覺得這是他在說玩笑話,因為他覺得田老三配得上這些稱讚。


  甚至他還在想,田老三是不是還有什麽其他的身份,作為一個在背後攛掇這一切的人隱現在陰影之中。


  李凡這時還沒有回來,他去一個在軍中的同僚那裏多避風頭了,先在鄴城的局勢,還不如在前線的軍隊中安全。


  他和許攸會在一天到,到時候,就是整個鄴城風雨巨變的時候。


  而現在,劉莽和田老三還不知道自己將要麵對的對手到底是誰,隻能在李府門口喝著李洛送上來的茶,互相打趣浪費時間。


  劉莽一直在關注李洛,他發現這個少女有超乎同齡人的冷靜與鎮定,無論劉莽和田老三講了多麽好笑的笑話,她的眉眼都紋絲不動,隻是偶爾會發出一些很詭異的笑聲,它的嘴角不動,僅僅隻是嘴皮上下開合,聽上去很像鬼出現時的那種咯咯咯的聲音。


  劉莽覺得自己再這樣下去快要撞上鬼了,於是他申請自己調到甄府的部門上,甄家的人現在同樣不安全。


  他有些好奇那位洛神賦的甄宓到底長什麽樣子。


  但他被田老三告知甄府現在已經不要人了,因為他們府上出了一位年輕小輩,打拳很是厲害,據說叫甄什麽丹,他們自己的保安工作比這邊要好的多。


  劉莽隻得作罷。


  他有時在思考,是不是田老三隻是為了要一個長期飯票,所以才在這些事情上這麽賣力,他在李府過得極度自然,就差把李洛歸到自己身下當自己的女兒了。


  劉莽在心中暗暗發誓,回到涼州之後,就算田老三還跟著自己,他也不會讓他待在涼州,他怕什麽時候他把涼州牧的位置給忽悠走了。


  李洛這個少女,很多時候都是安靜的,隻有一個癖好,那就是讀書。


  作為寒門弟子,李凡家中的藏書很少,很多都是從甄家借過來的,書的封麵上還有甄氏的章印。


  劉莽飄了幾眼,發現都是一些時下很時髦的書,和一般四書五經不一樣,現在的書已經有了一些後世的教科書的影子了,這些事一般被當做注釋,但主要還是為了讓普通人更好理解四書五經的內容。


  到了科舉製度研發出現的時候,這種教科書達到了最高峰,相當於就是未來的模擬試卷。


  劉莽突然生出了一個想法,為什麽自己不在涼州大力推行這種書籍呢?

  脫離了四書五經的限製,來到自己麵前的能人是不是能更多一些?

  劉莽把這個想法和田老三通了個氣,收到了後者的大力讚揚。


  劉莽覺得很開心,為此還靜心策劃了一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