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收購完成
農曆,十二月二十。
楊晨軒、陳菲、牛正平帶著自己的律師團、會計團,組成了一個談判團隊。
其實收購談判和去街上買東西砍價也沒有太多的區別,這就是看雙方對這個商品的了解,在砍價的過程中,不斷試探對方的底價。
收購公司是個大事,所以了解的東西要多一些,要把對方公司的情況了解清楚,尤其是法律和財務方麵的。
法律方麵不搞清楚,你給錢了,最後拿不到控製權,那就尷尬了;財務方麵不了解清楚,等你接手了,回頭發現,公司壓根不值這麽多錢,哭都沒得哭。
方根生也特意從香江來了,雖然這個工廠隻是他眾多資產中的一項,畢竟也值幾千萬。
楊晨軒還是第一次見方根生,一見麵,方根生就滿臉笑容,和眾人握手:“楊總、陳總、牛總,這些日子實在是不好意思,香江那邊太忙了,都在忙著年底清算,也沒有時間過來跟諸位好好聊聊,怠慢了,不好意思啊!”
楊晨軒打量了方根生一下,方根生四十出頭的樣子,發際線很高,一眼看去,整個額頭都是亮堂堂的,帶著一副黑框眼鏡,身材偏瘦,但說話的時候,聲音渾厚有力。
楊晨軒也麵帶笑容,說道:“方總客氣了,徐經理招待的很周到。”
雙方客氣過後,各自落座。
雙方討價還價,楊晨軒和方根生兩個人幾乎都沒有怎麽開口。
楊晨軒他們這邊,談判主要由陳菲掌控,因為所有核查、估價都是她帶著團隊做的,她對德勝的情況更了解。
在來之前,他們已經商量過價格的事。
方根生他們那邊主要是徐廣才,楊晨軒原本以為他隻是一個管理型的人才,沒想到談判也是一把好手。
談判雖然和砍價差不多,隻是在操作的過程中更講究技術,不能讓對方知道你的底價,要是對方知道你心裏的底價,就會咬著不放。
原本,楊晨軒以為談判要進行幾輪,甚至要扯上好幾天的時間。
誰知道談判非常順利,最終價格確定在三千五百萬,但方根生有一個要求,就是款項在明年農曆一月十五之前,一定要到賬,要是不到賬,一天多五十萬,最多增加到四千萬。
對於這樣的要求,楊晨軒自然是沒有意見的。
簽訂完合同,方根生做東,楊晨軒等人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吃飯的時候,方根生笑著說道:“楊總,聽說你前些日子在外匯上大賺了一筆啊!”
楊晨軒沒想到這事傳的這麽快:“方總認識喬總?”
“認識,香江就這麽大,生意做得稍微大一點的,就算不熟也是認識的。”方根生說道:“這些日子,楊總的名頭,在香江的金融界可是如雷貫耳,我雖然不做金融,但也經常能聽到。”
楊晨軒謙虛的說道:“都是傳言罷了,我對金融其實也不怎麽了解,賺錢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了。”
方根生說道:“楊總客氣了,喬總對你的評價可是很高的。”
“以後要是有機會,希望能和楊總多多合作。”
如今,國家希望讓外資進入國內,幫助國家發展,在外資進來的時候,是不會限製其發展的,甚至會給一些優惠。
同時,國家又想要培養出自己優秀的民營企業,國家對民營企業是一種扶持的態度。
總得來說,國家歡迎外資企業進入,並且會在很多方麵給予優惠,國家希望進入國內的企業都是比較成熟的,一進來就能給國內提供就業崗位和稅收;但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更大,畢竟民營企業都是小苗苗,不細心嗬護,指不定就會被踩死。
方根生想和楊晨軒合作,就是看中了內地的廉價勞動力。
德勝電子廠在他手裏雖然賺錢,但那都是他有單子,有時候他會做很多沒有什麽利潤的單子,就是為了養著德勝,雖然他貿易上不賺錢,德勝也沒有利潤,但有單子就能讓工廠運轉起來。
這麽做,方根生很多訂單不賺錢,還要投入精力去管理,所以才想把德勝賣了,自己專心做貿易。
不管什麽時候,很多老板實在沒有訂單的時候,就會接一些沒有利潤的訂單來維持工廠運營,這個訂單他不求賺錢,去掉所有開銷包括員工工資,隻要不虧錢就行,能賺一點更好,賺不到也沒辦法,畢竟工廠要運轉起來才行,不能讓員工閑著。
楊晨軒也很樂意跟方根生他們合作,方根生是做貿易的,很多訂單都是國外的,要是能和方根生合作,其實也是一種雙贏的局麵。
楊晨軒說道:“行,我也期待以後能和方總合作。”
方根生說道:“楊總目前做的業務都是哪方麵的啊?說起來,我都不知道楊總到底是做什麽的。”
楊晨軒說道:“我做的雜,服裝、物流、餐飲、皮革、鞋子、連鎖店、酸菜加工都有做,不過都是小打小鬧,做得不大。”
方根生自然以為楊晨軒是在謙虛。
牛正平和陳菲也有些吃驚,他們知道楊晨軒有一個服裝廠,但他們不知道楊晨軒還有這麽多其他的產業。
這些日子,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楊晨軒很有錢,都覺得楊晨軒做的那些產業,規模肯定都不小。
這主要還是楊晨軒敢拿上千萬去投外匯,而且還是五百倍的杠杆,隻要漲一分錢這些錢就沒了,這樣的事情不要說陳菲和牛正平,就算是喬振強和方根生這樣的大佬也不敢玩得太過火。
方根生臉上露出笑容,說道:“楊老板,您這還做的酸菜啊?這方麵我有資源啊!我主要做倭國、韓國的貿易,他們那邊在酸菜方麵都有比較大的需求。”
“服裝的話,我也可以試著找找路子,不知道楊老板有沒有興趣?”
楊晨軒自然是有興趣的:“可以啊!方總到時候隻要給我們一個樣板,我可以做一些出來讓對方看看,要是合適的話,那就可以合作。”
方根生見楊晨軒答應,也是樂嗬嗬的說道:“行,我現在主要做的是電子產品,服裝和酸菜這些以前也沒有做過,我試著去爭取一下,我們這邊有一定的價格優勢,說不定能搶一些訂單過來,前期可能不多,隻要前期做好了,後期一般都會比較穩定的。”
方根生現在其實根本就沒有訂單,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訂單,但他相信,自己就算找不到很大的訂單,小訂單還是能找到一些。
隻要是外貿的訂單,利潤空間一般都不小,到時候他隻是做一個中間人,至少能拿走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的利潤。
總而言之,現在就是一句話,以後有沒有生意做,還不好說。
楊晨軒也很清楚這一點,他和方根生還是第一次見麵,而且商人都是逐利的,有利則兩合,以後方根生能不能給自己訂單,那都是不確定的事,隻要沒簽合同,話說得再好聽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