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提成股份
周軍很疑惑:“之前不是說有人情好辦事嗎?”
楊晨軒解釋說道:“工廠還小,沒有錢,當然要這樣,但有錢了,規模大了,老板還能跟每個人都講人情?”
“那是不現實的,有了一定規模,一定要製度,要管理。”
“所有人都必須按照製度來,就算是管理也不例外,說了八點鍾之前要打卡,遲到一分鍾,就算是主管,這個月的全勤獎也沒有了。”
“就算是經理,請假了,該扣工資,還是要扣。”
“你和下麵的人太熟悉了,都講人情了,這些製度就不好實施,個別人例外,就好像我們工廠財務經理和副總經理,這兩個人我是一定會留的,而且他們也非常懂進退,會遵循製度來。”
“這樣的人,在私下走近一點也沒有關係。”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工廠,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絕對不能給死工資。”
“要給股份分紅,或者提成。”
周軍吃了一驚:“還給股份?”
楊晨軒點頭:“股份和提成其實是差不多的,被把股份看得那麽重。”
“比如,一個非常有能力的業務經理,他拿所有訂單爸非恩之一的提成,業務他都管了,還工廠的業務他都能拿到提成,還是銷售額百分之一,可能你工廠的利潤才百分之十,這百分之一的提成和百分之十的股份有什麽區別?”
“比如一個公司,一千萬的業務,有一百萬的利潤,業務經理拿了銷售額百分之一的提成,那就是十萬。”
“如果你給他百分之五股份,一百萬還不一定全部拿來分紅,就算全部拿來分紅,他也隻能拿五萬,比百分之一的提成還少。”
“當然,不是說一定要給業務經理所有訂單百分之一的提成,這是整數,好算一些,我就說了百分之一,一般情況,是不可能給這麽高的。”
周軍聽得連連點頭:“如果給他股份,公司發展得很好了呢?要是給太多出去,這公司不是成別人的了?”
“幹股!”楊晨軒說道:“他們在這,這股份就是他們的,他們走了這股份就要退還給公司;或者規定他們幹十年,或者二十年,這些股份才徹底屬於他們,要不然的話,他們隻有分紅權,在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內離開公司,這些股份就要收回。”
“一個人要幹到高層,應該已經三十左右,如果在一個公司幹二十年,年紀已經很大了,大概有四十到六十歲,他們也給公司付出了很多,給他一些好處也是應該的。”
“不要把股份看得很重,公司越大,越難管理,給他們死工資,他們沒有動力,給他們提成,他們沒有歸屬感。”
“適當的給他們一些股份,讓他們知道,公司做好了,他們有錢分,他們也是公司的股東,這樣一來,他們有歸屬感,也有動力。”
周軍苦笑著說道:“我這想來想去,還是覺得給別人股份,心裏有一些不得勁,我自己創辦的企業,他們拿了股份,這不是在給他人做嫁衣嗎?”
楊晨軒輕輕一笑,說道:“軍叔,你這樣的想法,我能理解,但等你的規模做起來了,你就會明白,股份這玩意,要公司做得好才是錢,公司做不好,那就是個屁。”
“公司要做好,那就必須要有各種各樣的人才,留住好的人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錢,直接給錢的弊端我也說了,所以,底薪給低一些,再配合一些提成或者分紅,他們更有動力。”
“如果一個公司,給高管隻有固定工資,沒有業績將、提成、股份之類的,很難讓一個人給你拚命幹活的。”
“不過這些軍叔你還不用考慮太多,你現在考慮怎麽擴張就行。”
周軍一拍腦袋,笑著說道:“對對對,小軒,你說我這要不要擴張?不擴張的話,要怎麽做,擴張的話,又要怎麽做?”
楊晨軒說道:“擴吧!我之前也說了,要做好規劃,不要盲目擴張,一點點來。”
“到時候就進在我那周圍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地方做工廠,租一個。”
“實在不行,就買一塊地,自己建一個,地皮要軍叔你自己去買,建廠房的話,我來幫你聯係。”
周軍幾乎下意識的搖頭:“自己建就算了吧!成本太大了。”
楊晨軒解釋說道:“自己建,其實也是一種投資,地皮是你的,以後不管怎麽樣,還有一塊地皮在那裏。”
“再不濟,以後那廠房還能租給別人吧?這幾年私人工廠越來越多了,大家都要找合適的廠房。”
周軍一想,好像也是這個道理,最近這幾年,工廠是開始多起來了,但沒有爆發式的增長,感覺不是很明顯。
楊晨軒和周軍說了很多關於管理方麵和擴張方麵的東西。
上一世,楊晨軒對於這些東西,不敢發表太多的意見和看法,但這一世,楊晨軒有著足夠的理論和時間經驗,還是有信心指導一下別人的。
兩個人正說著話,馮春蘭端著菜出來了:“小軒,馬上吃飯了啊!等會跟你軍叔喝一點不?”
“喝一點,這很久沒有和小軒說話了,我們聊一下。”周軍笑著說道。
“那行,那就喝一點。”楊晨軒也說道。
國人好酒,尤其是九十年代左右,很多人都好白酒,喜歡喝的人覺得白酒香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的啤酒貴,白酒不管劣質的白酒還是自己釀,用不了多少錢,就能把人給喝暈了,啤酒的話,著實不好說,普通人也不敢敞開了喝。
喝酒的時候,說的都是家長裏短。
周軍、周晉茂、馮春蘭都在感歎,就因為楊晨軒,下灣村這一年多,那是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一開始的沙場,到現在的酸菜廠,讓村裏的人漸漸開始有錢。
雖然說不上大富大貴,但相比周圍的村子,下灣村的村民,絕對算有錢的了,隨便一家人,現在要拿個一兩百出來,那是輕輕鬆鬆的事。
可莫要小看了這一兩百,現在很多農村家庭,你忽然要他拿一兩百出來,他們還真拿不出來,要去借或者賣米才有。